浅谈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
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影响控制

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影响控制
张委定;龚云强;曹力桥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为分析地铁出入口顶管施工对既有区间隧道的影响,在阐述区间隧道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始发井、接收井及顶管施工阶段下区间隧道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布特征,详细分析了道床沉降和隧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车站附近道床主要为隆起,远离车站的道床为沉降;顶管掘进对区间隧道影响大于工作井,是关键阶段;靠近顶管的区间隧道和远离顶管的区间隧道水平收敛显著变化的范围约为隧道的5倍、3倍洞径;在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下,区间隧道位移满足控制标准。
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张委定;龚云强;曹力桥
【作者单位】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5.3
【相关文献】
1.矩形顶管通道施工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分析
2.暗挖区间隧道近接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变形影响\r及控制措施研究
3.矩形通道顶管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区间隧
道的影响4.顶管穿越施工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保护技术研究5.大直径顶管施工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地层中邻近既有车站的地铁站施工技术

⑦ 草黄 ~灰色砂 质粉土层和⑦ 黄 ~灰色粉细砂 层中 的 草
承 压 水 , 埋 深 为 地 表 下 2 . 其 83 m~3 . m 且 该 承 压 水 水 头 72 ,
接 收 井 , 端 头 井 为 盾 构 始 发 井 ( 图 1。 本 工 程 地 面 标 高 北 、 见 )
坑周围地下管线、地铁 隧道 和高底层建筑 桩基之类的研究 。 尽管地铁 车站与这类结构物有明显的不同之外 , 但保 护方法
相 类似 。 王卫 东叫 分 考 虑 设 计 中隧 道 周 围土 体 加 固 , 挖 土 方 充 开
产生较明显侧移并使隧道断面呈椭圆形状的变形 , 接影响 直
到 隧 道 的 使 用 功 能 和 安 全 性 。陈郁 、 永 盛脚 用 M n l 李 利 idi n弹 性 半 空 间应 力 解 , 上 海 东 方 路 下 立 交 工 程 为 背 景 , 导 了 以 推
图 1 车 站 主 体 结 构
为 + .0 m 车站主体 和附属结构效应等措施 , 发现 积极 的施 工保护措施能很好地控 制 隧道 的变形。况龙川等[ 通过对上海广场项 目实测数据 的分
析 , 出 在地 铁 隧道 旁侧 开 挖 深基 坑 将 引起 隧道 向 基 坑 方 向 得
0 前 言
伴 随 地 铁 、 道 等 地 下 工 程 的 开 发 与 运 用 , 同 地 质 条 隧 不
分 组成 。
车站主 体为地 下二层矩 形框 架结 构 , 全长 12 m, 中 9 其 与 四号 线 海伦 路 换 乘 段 长 度 约 2 ,车 站 标 准 段 净 宽 7m
2 . 端 头 井 净 宽 2 . , 板 覆 土 厚 约 25m 结 构 设 O7 m, 8 51 m 顶 8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方案的影响——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方案的影响——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为例高英林【摘要】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中的部分换乘车站的设计实际,总结归纳了有预留节点的换乘车站的换乘方案,并分析了采用多种换乘方式的优点.详细介绍了4座无预留换乘节点换乘车站均只设置通道换乘的具体原因.分析了有无预留换乘条件对换乘站换乘方案设置的影响,并对车站是否应该预留换乘条件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7(020)001【总页数】5页(P144-148)【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换乘节点预留【作者】高英林【作者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0235,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200235,Shanghai,China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逐步扩展,换乘站的数量在逐步扩展,对换乘车站换乘方案的研究也逐步开展。
文献[1]阐述了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换乘站设计情况,提出了不同型式换乘站的设计思路。
文献[2]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角度,对3种换乘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选。
文献[3]根据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的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通过设置单向换乘解决了西直门车站三线换乘的客流问题。
文献[4]对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的“侧-岛”、“T形岛-岛”及“ L形岛-岛”3种典型换乘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献[5]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和环线换乘的大型枢纽冉家坝站为例,针对单岛四线和双岛四线两种换乘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单岛四线换乘方案,并提出“十字+同站台”组合换乘的总体方案设计。
文献[6]通过分析国内外不同的轨道交通换乘站,按平行交汇和相交交汇两种线路相交形式分类,归纳出针对不同线路相交特点的换乘方式选择意见,并对每种换乘方式进行适用性分析及优缺点评述。
自然博物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5)1.1建筑工程概况 (5)1.2基坑工程概况 (5)1.3参建单位 (6)1.4周边概况 (6)1.5水文、地质情况 (8)1.6周边管线 (9)第二章施工总体计划与部署 (10)2.1施工总体流程安排 (10)2.1.1施工总体思路 (10)2.1.2主要施工流程 (10)2.1.3施工主要节点进度计划 (11)2.1.4进度计划保证和管理体系 (11)2.1.5施工保证措施 (13)2.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3)2.2.1布置原则 (13)2.2.2具体布置 (14)2.3大型设备配备 (14)2.4施工用水用电布置 (18)2.4.1现场用电 (18)2.4.2现场用水 (18)2.4.3现场排水 (18)2.5弃土方案 (18)2.5.1机械设备配备 (18)2.5.2环境中土方泄漏保护措施 (19)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案 (19)3.1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 (19)3.1.1围护墙施工施工概述 (19)3.1.2地下墙施工难点分析 (19)3.1.3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 (20)3.1.4主要设备配置 (22)3.1.5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22)3.1.6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标准 (29)3.1.7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要点 (29)3.1.8地下连续墙关键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0)3.1.9地墙内地源热泵埋管的配合与施工 (31)3.2地基加固 (31)3.2.1 SMW三轴搅拌桩 (31)3.2.2高压旋喷桩 (33)3.3钻孔灌注桩 (35)3.3.1概述 (35)3.3.2施工流程 (36)3.3.3施工方法 (36)3.3.4桩底注浆 (39)3.3.5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0)3.3.6格构柱施工 (41)3.3.7钻孔灌注桩内地源热泵配合施工 (42)3.4降水方案 (43)3.4.1降水目的 (43)3.4.2地质、水文条件 (43)3.4.3基坑围护状况 (43)3.4.4方案设计 (43)3.4.5深井的构造及设计要求 (44)3.4.6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控制 (45)3.4.7深井降水运行技术要求 (45)3.4.8封井措施 (46)3.4.9水位监测 (46)3.5挖土、支撑施工方案 (47)3.5.1施工内容 (47)3.5.2栈桥 (47)3.5.3挖土支撑施工部署 (48)3.5.4开挖准备 (49)3.5.5主要挖土原则及要求 (50)3.5.6挖土质量保证措施 (51)3.5.7出土要求 (51)3.5.8使用机械情况 (51)3.5.9砼支撑温度应力 (51)3.5.10支撑轴力监测 (52)3.5.11支撑施工与拆除 (52)3.5.12 钢支撑安装及拆除 (53)3.5.13信息化施工 (54)3.6地下室结构施工方案 (55)3.6.1结构施工流程 (55)3.6.2测量方案 (55)3.6.3钢筋工程 (56)3.6.4排架模板工程 (58)3.6.5混凝土工程 (61)3.6.6混凝土浇捣施工方案 (63)3.6.7结构施工 (63)3.6.8防水施工 (64)3.6.9清水混凝土施工 (65)3.6.10地下结构施工地源热泵保护措施 (67)3.6.11共坑配合施工 (68)3.7地源热泵施工方案 (68)3.7.1地源热泵埋管形式 (68)3.7.2施工流程及工艺 (68)3.8建筑节能施工方案 (69)3.8.1节能材料选用 (69)3.8.2主要施工措施 (70)3.8.3质量保证措施 (71)第四章监测措施与环境保护的应急预案 (71)4.1 监测措施 (71)4.1.1工程周边环境 (71)4.1.2监测目的和原则 (71)4.1.3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 (72)4.1.4监测点设置汇总 (73)4.1.5监测频率和警戒建议值 (74)4.1.6监测资料 (74)4.1.7与工程监测单位的配合 (74)4.1.8监测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75)4.1.9监测措施及信息化施工 (75)4.1.10 运用实时动态监控系统监测施工现场状况 (76)4.2保护环境的应急方案 (76)4.2.1 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体系 (76)4.2.2 施工过程中有预警和快速应变能力 (76)4.2.3 施工中采取的应急预案 (77)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5.1 工程质量目标 (83)5.2 工程品质管理计划 (83)5.2.1 工程质量目标分解 (83)5.2.2 保证质量组织流程 (88)5.2.3隐蔽工程计划表 (88)5.2.4 技术复核计划表 (88)5.2.5混凝土及砂浆制作计划表 (89)5.2.6质量控制手段及方法 (90)5.3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90)5.3.1 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90)5.3.2 地下连续墙质量保证及检验标准 (93)5.3.3 高压旋喷桩质量保证措施 (95)5.3.4 高压旋喷质量控制措施 (95)5.3.5 降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5)5.3.6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6)5.3.7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6)5.3.8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6)第六章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措施 (97)6.1 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97)6.2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97)6.2.1 安全设施验收 (97)6.2.2 安全责任 (97)6.2.3 安全教育 (97)6.2.4 安全检查 (97)6.3 安全施工的一般性措施 (97)6.3.1 脚手架的防护 (97)6.3.2 安全网的搭设 (98)6.3.3 施工机械的管理 (98)6.3.4 施工用电安全 (99)6.3.5 消防措施 (100)6.4 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 (100)6.4.1 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构架 (100)6.4.2 施工安全过程实施 (100)6.4.3 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 (101)6.5 安全施工过程控制 (102)6.5.1 基础阶段的施工安全措施 (102)6.5.2 结构施工阶段的安全措施 (102)6.6施工用电安全管理 (103)6.7 文明施工措施计划 (103)6.7.1 场容场貌管理 (103)6.7.2 环境绿化管理 (104)6.7.3 临时道路管理 (104)6.7.4 材料堆放管理 (104)6.7.5 施工人员的管理 (104)6.7.6 粉尘、渣土、垃圾处理措施 (104)6.7.7 防止扰民、防噪措施 (105)6.8环境保护 (105)6.8.1 卫生管理 (105)6.8.2 污染控制 (105)6.9工程安全管理计划 (106)6.9.1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106)6.9.2 安全施工过程控制 (111)6.10 工地环境整顿管理计划 (111)6.10.1 施工现场内排水措施及文明措施 (111)6.10.2 场内文明施工主要措施 (112)6.10.4. 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114)6.10.5周围环境协调 (115)第七章项目管理机构配备及管理组织措施 (116)7.1 项目组织机构图 (116)7.2 主要部门职责及主要岗位职责 (117)7.2.1 总经理办公室 (117)7.2.2 技术部 (117)7.2.3 质量部 (118)7.2.4 项目经理 (118)7.2.5 项目总工程师 (118)7.2.6 项目副经理 (119)7.3 总承包管理体系、对各分包照管措施 (119)7.3.1 在工程全过程,总包与甲方工作的协调 (119)7.3.2 与围护桩施工分包单位的协调/管理措施 (119)7.3.3 与业主、设计、监理协调/管理措施 (119)7.3.4 现场施工协调管理、配合措施 (120)技术复核计划表 (121)隐蔽工程计划表 (121)混凝土试块制作计划表 (122)第一章工程概况1.1建筑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总承包工程,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56、57、58街坊,北为山海关路,南为北京西路,西为慈溪路,东为大田路。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宋冰晶【摘要】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existing standard subway station without preserved interface to a transfer s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ations, transfer mode, renovation of existing station, new station fire protection and evac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ase of the existing station without preserved transfer conditions, the transfer program should ensure one direction transfer of passenger flow between two lines and the impact on the exiting line operation should be minimized. Meanwhile, the network planning should keep up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should be practical to avoid unnecessary upgrading of standard station and repeated construction.%结合工程实例,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被改造成换乘站的设计进行探讨.在分析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站位设置、换乘方式、换乘空间及客流、既有车站的改造、新建车站的防火及疏散问题等进行切实的探讨,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既有线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两线实现客流的单向换乘,并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做到换乘方案合理,施工方案可行.同时线网的规划应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尽量确保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从而减少标准车站被动的改造成换乘站,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7(061)006【总页数】7页(P140-146)【关键词】地铁;标准车站;既有车站;改造;换乘空间【作者】宋冰晶【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2地铁作为一种准点、迅速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每一个都市人的生活。
轨道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1。
1编制依据 01.2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0第二章工程概况 02。
1工程概况 02.1。
1工程简介 02.1。
2主要工程量 0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 (1)3。
1施工进度 (1)3.2施工工艺流程图 (1)3。
3主要施工工艺 (2)3。
3.1施工测量 (2)3。
3。
2锚固螺栓安装 (2)3。
3.3钢垫板加工、安装 (3)3。
3.4压板底座焊接 (3)3。
3.5胶泥灌注 (3)3.3。
6轨道接头焊接 (4)3。
3.7轨道安装 (7)3。
3。
8防腐处理 (8)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8)4。
1质量目标 (8)4.2轨道安装保证措施 (8)第五章安全、文明、环境保证措施 (9)5。
1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9)5.1.1安全生产目标 (9)5.1。
2安全保证体系 (9)5.1。
3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9)5.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5。
2.1文明管理目标 (10)5。
2。
2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10)5。
2。
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5。
3环境保护措施 (11)相关附表附图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项目的施工合同.2)中交三航院设计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的施工图纸及施工设计说明.3)施工现场实地踏勘和周边环境情况.4)我公司承建码头工程的施工经验。
5)公司的综合实力,管理水平.1。
2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2—2012)国家和上海市政府颁布的其他有关技术法规、规范和标准。
公司ISO19001:2000版贯标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
本企业有关施工标准和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等第二章工程概况2。
1工程概况2。
1.1工程简介后续工程上游码头标段将沿着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工程的上游新建,其中新建码头总长 380m(280m码头+100m靠泊墩台),走向为N113。
基坑工程勘察、支护及施工基础培训

一、基坑工程概述基坑工程概念及现状基坑工程是为保护基坑施工、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边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基坑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开挖等工程的总称,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试验等。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整体倒塌6月27日6时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小区一栋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
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最令人恐怖的倒楼事件。
骇人听闻的上海倒楼事件令土木人蒙羞,开发商、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和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官员将被钉在土木建设史的耻辱柱上!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1)设计理论不完善。
许多计算方法尚处于半经验阶段,理论计算结果尚不能很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设计者概念不清、方案不当、计算漏项或错误。
(3)设计、施工人员经验不足。
实践表明,工程经验在决定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确保施工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坑工程特点:1.综合性强2.临时性和风险性大3.地区性4.环境条件要求严格一、基坑工程的内容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工艺一般有两种:放坡开挖(无支护开挖)和在支护体系保护下外挖(有支护开挖)。
前有既简单又经济,但需具备放坡开挖的条件,即基坑不太深而且基坑平面之外有足够的空间供放坡之用。
因此,在空旷地区或周围环境允许放坡而又能保证边坡稳定条件下应优先选用。
在城市中心建筑物稠密地区,往往不具备基坑放坡开挖的条件,此时就只能采用在支护结构保护下垂直或基本垂直进行开挖。
在有支护开挖的情况下,基坑工程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基坑工程勘察;(2)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3)控制基坑地下水位;(4)基坑土方工程的开挖和运输;(5)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工程监测;(6)基坑周围的环境保护。
边坡有危岩、孤石、崩塌体等不稳定的迹象时要先做妥善处理。
对软土土坡和极易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开挖后应对坡脚、坡面采取喷浆、抹面、嵌补、砌石等保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
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原则为:(1)安全可靠:(2)经济合理:(3)便利施工:根据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汉中路站换乘枢纽工程施工技术简介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汉中路站换乘枢纽工程施工技术简介一、工程概况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汉中路站工程为12号线和13号线换乘站,是上海市单体规模最大、开挖深度最深的换乘枢纽工程。
建址位于上海市恒通路、恒丰路、光复路、梅园路围成的地块之间,建成后与运营中的1号线形成三线换乘的轨道交通枢纽。
工程主要由十字交叉的12、13号线车站,两线共用的设备房,换乘大厅,与1号线的换乘通道以及车站的出入口和风井等地下结构组成。
工程总建筑面积53693m2,分为十个基坑,总基坑面积约20000m2。
其中:(1)12号线站:12号线车站沿长安路设置,大致呈东西走向。车站为地下四层岛式车站,开挖深度为24.2~26.3m;车站主体外包长度189.07m,标准段外包宽度21.2m。
围护采用1200mm地下墙,地墙深度为47m~49m。
(2)13号线站:13号线车站大致呈南北走向。车站为地下五层岛式车站,开挖深度为31.2~33.1m,车站主体外包长度206.4m,标准段外包宽度21.2m。围护采用1200mm地下墙,地墙深度为57m~62m。
(3)设备房基坑:13号线车站与12号线车站西北侧相交区域为设备房,基坑呈三角形布置,面积约为2200m2,地下四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24.36m。
围护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47m。(4)换乘大厅基坑:13号线车站与12号线车站东北侧相交区域为换乘大厅,该基坑呈四边形布置,面积约为5000m2,地下三层结构。
基坑开挖深度18.22m。
围护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47m。(5)附属结构:工程附属结构为六个出入口、四个风井和一个换乘通道。
其中,1、2、3号出入口为有盖式出入口;4、5、6号出入口与房产开发相结合。
12号线风井、13号线各一个风井采用敞开式低风井。
其他两个风井与房产开发相结合。
工程总平面图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本区域地基土在85.38m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属第四系滨海平原地基土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乘通道基坑工程为例发表时间:2018-05-30T16:10:50.4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杨玮[导读]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地下施工情况十分常见,基坑施工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体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
上海嘉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地下施工情况十分常见,基坑施工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体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
为此,本文主要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乘通道基坑工程为例,就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基坑;降水设计;承压水1.工程概况1.1项目简介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成通道的建设工作,其主要的内容包括:4个出入口和一个换乘通道。
其中北面的2各出入口是通正在建设的月星环球家饰博览中心连接在一起,共用的封堵墙已经开通;而南面的出入口是两个矩形顶管的出入口,其将13号线与3、4号线轻轨连接在一起。
此次的工程建设主要是针对换乘通道基坑的施工为主。
(原换乘通道基坑工程已于2009年11月经建委科技委评审,并完成一期结构施工。
由于目前换乘通道二期走向调整,故对换乘通道重新评审)。
1.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根据所完成勘探孔资料,在勘察揭露的75.45m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同第四系河口、滨海、浅海、溺谷、沼泽具有相同的沉积性质,构成的主要材质有饱和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土,其分布的特点为成层分布。
拟建场地区域内分布有古河道,古河道区域内第⑤层厚度较厚,第⑥层缺失,第⑦层上部受切割,层顶起伏较大。
1.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上海地区提供的相应资料,可以了解到其水质的情况主要是由位于粘性土层中的潜水,少量位于粉性土层中的微承压水以及在粉性土和砂土层内的承压水这三部分组成的,且在这三个区域内,其水量均低于潜水为。
前两种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离地表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表面0.5~0.7m。
深部承压水位(第⑦层),是在距离地表面3~11m范围之内。
不管是潜水位,还是承压水位,其水量的变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的潜水水位埋深为0.61~1.50m(相应标高为1.93~2.30m)按场地地形、地貌,取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为0.5m。
通过现场试验测得第⑦-1层砂质粉土承压水水位埋深为5.80m~6.7m(相应标高-2.84m~-3.09m)。
2.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2.1换乘通道二期围护和止水帷幕施工换乘通道围护结构采用MJS工法套打钻孔灌注桩,MJS工法桩深12.30m,采用180°半圆喷射,桩厚度为1.2m,桩与桩搭接700mm,地面以下2米范围内不喷浆,即MJS工法止水帷幕有效桩长为10.3m。
具体如图1所示。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检查电源、数据线、管线、钻头以及压力监测器的连接状况,确保其是在正常的标注那范围内。
2)确认相关设备的运转情况,比如主机、高压泵、空压机、泥浆搅拌系统、MJS管理装置等,并将其固定在适合的位置上,进行施工前的调试工作。
3)启动钻孔设备,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钻孔工作,如果下钻出现阻碍,可直接打开削孔水进行相应的工作。
4)将钻杆和钻头进行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还要密切的关注密封圈的实际情况,如发现损毁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影响后续施工的准确性。
5)不断的对3、4两个步骤进行重复和调试,直至空洞要求符合设计的需求,在停止工作。
若成孔深度超过5m,需加接倒吸空气适配器,加接部位为第一根钻杆之后。
6)在完成钻孔工作后,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矫正工作,确保动力头的刻度、喷嘴以及钻杆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之后就可以进行施工参数的设置工作了,其设置的参数主要有摆动的幅度、钻孔的速度以及回转的参数。
7)设置喷射的位置。
首先先将水流以及空气的倒吸设置打开,在确定一切正常的情况后,打开排泥阀门,启动高压水泥泵和主空气空压机。
其次,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先将水向上喷设50cm,使其压力保持在10mpa后,在进行水泥浆的喷射工作。
8)在启动高压水泥泵后,要确保其内部的压力是承稳步上升的状态的,慢慢的将其调整到需要的正常压力范围内,同时还要检查地内压力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
另外,在进行水与水泥浆的切换过程时,压力是自动发生变化的,在压力变化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9)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地内压力进行实时的监控,以确保其压力符合施工的需求,减少危险的发生。
10)要进行钻杆拆卸工作前,要确保水泥浆已经转换成水后,方可拆卸。
想要确定水流是否发到制定的位置,只要确认其水泥浆的压力是否有所改变即可,如果气压力下降,则证明水流已在制定的位置内,这个时候就要将水泥浆泵、主空气、倒吸空气和水流的阀门关闭。
11)在进行钻杆的拆卸工作时,也要对密封圈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以确保其质量的安全,如果发现损毁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才可以继续后面的喷浆工作。
对于拆卸下来的钻杆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养护工作。
12)将上述的工作内容重复到施工结束为止。
13)在工程完工后,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合理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14)试块取样,利用取芯钻机取芯,并对取到的样品进行严格的标注以及保养,方便日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水泥土在28天内,要确保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施工需要的强度。
2.2基坑降水1)井的垂直度:井身圆正,其倾斜的角度不得大于十分之一。
2)井管要安装井的中心位置,且与井口保湿水平状态。
井管的长度应与井的深度相差不超过2‰,过滤管上下的安装距离不应超过总30mm。
3)在确保水量的前提下,井内的含砂量不得唱过总体积的二十万分之一。
4)在控制单井出水量的前提下,确保总出水量的损失不得小于4m。
2.3换乘通道二期挖土施工换乘通道二期挖土将按照二期施工的阶段分步骤进行。
换乘通道二期施工第一阶段对一期原有结构进行,需要挖除1区三角区域内的回填土至底板。
换乘通道二期施工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先后进行2区和3区的挖土施工。
2区施区域基本为长方形(9m*15m),面积约135m2;3区域为不规则的“7”字形,面积约205m2,由于该区域位于已经建成的隆金区间下行线隧道上方,又在正在使用中的轻轨3/4号线高架下方,受上述施工条件的限制,对基坑开挖的要求较高。
在先前的施工中已经对该区域进行MJS工法满堂加固,土体强度较高,故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则将在2、3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化分块,每块长约为3-4m,每次开挖一块,一次性开挖至坑底标高,采取快挖快撑快压重,以避免隧道上浮,确保基坑的稳定。
换乘通道二期施工进入5阶段,开始进行4区挖土施工。
该区域基本为长方形,面积约163m2。
直接采取分层挖土。
挖土由出入段处向封堵墙处开挖,从两角部斜撑中最外(即最长的)二根斜撑处的土开始开挖,逐步向两侧(内)收,随挖随撑形成三角形的稳固体系。
2.4对于支撑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1)对于钢支撑的施工要求。
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施工标准,将其与挖土的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出现无撑挖土的情况,也要确定其裸露在外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在进行挖掘工作前,要做好支撑工具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作业的有效运转,其中所需要准备的支撑器材有:符合施工标准的活络接头、支撑配件、以及施加支撑预应力的油泵装置等。
(3)在进行挖掘工作时,要对支撑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支撑之间的偏差范围缩小到20mm以内。
(4)在进行支撑工程作业时,会应用到翻拆技术,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规范的操作。
另外在进行钢支撑的翻拆工作时,要使用二点吊进行操作。
(5)在钢支撑作业完工后,要确保起预应力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
在进行下道及再下道钢支撑作业时,要确保支撑工作在土方挖好后的8个小时内完成,并将预应力的设置标准定在支撑轴向力的80%的范围内。
另外还要对预应力的相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预应力数值的准确性。
(6)由于电焊量较大,因此在进行支撑安装作业时,压按照施工的标准,对焊接的缝隙、长度以及厚度进行严格的管控。
(7)为了保证支撑的安全性,要对各节点的受力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其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
2.5针对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工作的相关分析2.5.1监测工序的相关分析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与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包括对检测仪器以及测试地点的安装工作、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设置等。
(1)按照施工的相关流程,应先对地表、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沉降点进行合理的规范设置。
(2)在进行地下围护结构俺抓过工作时,还应将维护墙体的内侧斜管一并进行安装。
(3)水管位置的施工工作要在地下围护结构以及及土体加固工程作业结束后,方可实施。
(4)在进行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工作时,还要同时进行墙顶位移、沉降测点的埋设工作。
(5)在进行基坑挖掘工作前,要完善测量网络的建设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测量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6)对于施工中所需要的测点数据,要做好严格的记录工作,以及数据的整理工作。
(7)轴力计的安装与钢支撑的安装时同步进行的。
另外在安装完成后,还应对预应力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
(8)每一个施工环节完成后,也要相应的停止该部分的测点工作,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工。
2.5.2测点保护工作的简述对于埋设的检测仪器要做好相应的标注以及保护工作,在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外,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
3.结语结合上述的论证,在进行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结合该区域的实际特性,制定符合施工要求的设计方案,并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施工的质量达到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1]郭健,钱劲斗,陈健,殷俊,柯晓峰.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识别与评价[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2]杨照荣.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