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汉代画像石研究

汉代画像石研究

汉代画像石研究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和艺术成果。

其中,画像石就是汉代艺术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在艺术表现、史料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代画像石的发现和特征、意义和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魅力和学术价值。

一、汉代画像石的发现和特征画像石是一类文物,是用大理岩、砂岩等软质石头雕成的人物、动物、风景等图案,通常呈方形或矩形,还有些呈圆形、卵圆形、菱形等。

其中,汉代画像石是指在汉代时期创建的,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画像石。

这种文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雕刻精良,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可以看作是汉代玉器、青铜器、彩陶等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汉代画像石的外形和图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通常呈矩形或方形,一般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刻画了不同的图案。

这些图案包括人物、动物、神仙、山水、花鸟等,构图比例协调,内容充实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另外,汉代画像石的材质多为大理石或砂岩,这些石材柔软易雕,适合于刻画精细的图案,也方便保存。

二、汉代画像石的意义汉代画像石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反映了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一些画像石上面刻画了皇帝、官员、宫女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一些画像石上刻着神仙、妖怪、动物等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其次,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峰。

它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们的珍贵性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三、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现状对于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研究手段的发展,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的形态、材质、刻画技法等方面的分析,学者们对它们的艺术特征和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探讨,涌现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xx年xx月xx日•嘉祥汉画像石简介•嘉祥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嘉祥汉画像石的考古发现•嘉祥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目•嘉祥汉画像石的保护与传承•结论录01嘉祥汉画像石简介嘉祥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汉画像石是当地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嘉祥汉画像石主要起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多为墓葬装饰,也有部分用于建筑装饰。

嘉祥汉画像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末年,嘉祥汉画像石经历了从产生到繁荣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嘉祥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构图、造型和雕刻技法上。

构图简洁明快,主题突出,形式多样;造型夸张、简练,生动传神;雕刻技法粗犷豪放,刀法熟练流畅。

嘉祥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02嘉祥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嘉祥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思想、信仰、艺术等方面。

嘉祥汉画像石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汉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元素。

嘉祥汉画像石中有很多表现儒家文化的题材,如“礼乐宴饮”、“孝子行”等,反映了汉代儒家文化的盛行。

嘉祥汉画像石中的儒家文化元素,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嘉祥汉画像石中也有很多表现道家文化的题材,如“长生升仙”、“四神云气图”等,反映了汉代道家文化的盛行。

嘉祥汉画像石中的道家文化元素,对后世道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道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03嘉祥汉画像石的考古发现1 2 3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汉画像石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嘉祥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县内的武氏祠、青山陈氏祠、南华庙等祠堂和寺庙中。

嘉祥汉画像石的数量众多,据统计共有200余块。

031980年代以后,嘉祥汉画像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

01嘉祥汉画像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当时一些文物收藏家开始注意到这些画像石。

02195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嘉祥汉画像石进行系统调查和发掘。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导言:汉画像石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洛阳汉画像石。

然而,汉画像石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例如位于南阳的汉画像石。

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从艺术、历史和考古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研究背景南阳汉画像石发现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山南麓,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刻制。

南阳市境内还有其他汉画像石,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禹娇和诸葛亮的汉画像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独特的纹饰特点以及其在南阳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 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特点:包括图案、符号、色彩等方面的元素,通过深度解析纹饰的印象,发现和比较其中的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纹饰的特点、风格和特色。

2. 历史考察:通过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多种途径探究南阳汉画像石在当时南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纹饰特征与史料记载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

3. 艺术价值分析: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风格和特点,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增进对南阳汉画像石的了解,揭示其在古代南阳地区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对中国石刻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对今后有关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文献调查主要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相关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实地调查则包括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实地观察、测量、拍照、记录等作业。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于2022年10月开始,计划于2023年6月完成论文的初稿。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2022年10月-2022年11月:文献调查,制定研究方案。

甏文化|汉画艺术的瑰宝——武氏祠经典汉画像石赏析

甏文化|汉画艺术的瑰宝——武氏祠经典汉画像石赏析

甏文化|汉画艺术的瑰宝——武氏祠经典汉画像石赏析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画像石作为祭祀性的丧葬艺术,通常用于祭祀和战争。

汉画像石无疑是汉代美术艺术的精华。

本期,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馆长朱卫华走进《文化济宁·百姓讲堂》,和市民共赏武氏祠经典汉画像石,感受汉画艺术瑰宝的魅力。

完美再现汉代生活与信仰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类建筑。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末,汉画像石在社会上流行了3个世纪之久,它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手法,完美再现了汉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汉画像石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部精深博大的史诗。

朱卫华告诉记者,汉画像石的发现和研究大体历经了三个阶段:金石学阶段(北宋末年到本世纪初)、近代考古学方法积累汉画像石资料的阶段(本世纪初到60年代)、综合研究阶段(60年代中期至今)。

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和发掘的汉画像石墓已超过200座,汉画像石阙20余对,包括已图面复原的石祠堂在内的汉画像石祠10余座,汉画像石总数已超过1万块,其分布范围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四川一线,北起陕北、北京,南至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一线。

在如此广阔的地域中,汉画像石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山东省全境、江苏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和河北省东南部组成的广大区域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汉画像石的发现地点已达200余处,所发现的汉画像石占全国汉画像石总数的60%以上。

“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山东嘉祥宋山汉墓、山东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山东长清孝里铺孝堂山石祠、山东安丘凌河镇安丘画像石墓等都是其代表性地区。

”朱卫华说。

记载汉代故事堪称世界一绝汉画像石的分布区域与汉代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达水平有直接关系。

先秦时期的齐、鲁之地,自古以来就是“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辏”的富庶之地,是孔孟儒家学说的发源地,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陕北汉画像石是一种石质文物,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它们的特点是以线条勾勒出简约而生动的图案与文字,记录了汉代的历史与文化。

本文将对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进行探讨。

1. 陕北汉画像石的来源陕北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这个地区属于华北地块北部边缘,岩石属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等时期的地层,由于构造运动和气候风化等因素,形成了众多缝隙和裂隙,使水流积聚并侵蚀岩石表面,最终形成了石窟。

而陕北汉画像石就是在这些石窟中发现的。

2. 陕北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陕北汉画像石以线条勾勒出形象的图案与文字,这些线条自然、生动,显得非常简练。

具体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2.1 流畅自然陕北汉画像石的线条非常流畅自然,形象逼真,具有极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2 简练明了陕北汉画像石的图案和文字都非常简练明了,一目了然,这也体现了当时的汉人追求“简约凝练”的审美风格。

2.3 文字与图案相得益彰陕北汉画像石上的图案和文字相得益彰,既有图像表现,又有文字记录,这种特点在当时的艺术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3. 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陕北汉画像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研究汉代社会历史陕北汉画像石上的图案和文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可以研究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比如,汉画像石上的图案中有很多与农业有关的内容,这为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2 继承文化遗产陕北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遗产,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它们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载体。

3.3 学习绘画艺术陕北汉画像石的图案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绘画艺术提供启示,提高我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

从这些古老的图案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结论陕北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自然、简练而生动的艺术特点,记录了汉代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形式,因它的造型生动、细节精致、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备受世人瞩目。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有关古代汉族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画像石是一种多彩多姿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内容包含了历史、人物、宗教、风俗等多个方面,是用石雕工艺制作的。

汉画像石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经过雕刻、细琢、彩绘等工艺制作而成。

其形式有方形、长方形、六边形等各种形式,与中外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相似。

汉画像石中以寺庙使用的居多。

据考证,汉画像石用于寺庙的建筑是汉代佛教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汉代的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考证,汉画像石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载体,也是古代通讯手段之一。

在古代,人们没有电子通讯工具,需要发出一个信号,要么就是蜃鸟传书,要么就是通过汉画像石的方式进行沟通。

汉画像石上的文字、图像、符号等表现,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可以窥视古代社会的一斑。

汉画像石所呈现的文化信息丰富、多样,反映了汉代的艺术文化及社会形态。

从画像石的题材和内容来看,大多为古代人物、佛教经典、祭祀活动等,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

除了把古代人物、风俗、宗教祭祀等画像的情景呈现出来外,还能够反映汉代音乐、服饰、人物身份、宗教信仰等方面。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以朴实、简练为主,不失为一种文化艺术,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独特艺术形式。

汉画像石历经千年,无论在外形、内容和意义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我们可以看到,它始终守住了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也反应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艺术和文化成就。

总之,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贡献,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族社会的历史、人物、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都可以通过汉画像石的研究逐步探寻和揭示。

浅析许昌汉画像石

浅析许昌汉画像石

座在 襄 城 县 , 就 是襄 城 县茨 沟 画像 石 墓 0 它 五 座 画 像 石 墓均 在 也 其
禹 州市 。 许 昌汉 画像 石 墓根 据 墓 室 的 多少 可 以分 为 以 下 三类 。
( ) 一 砖石 结构 多室墓
( ) 五 装饰花纹
所 谓砖石 结构, 实则主要是砖 结构 , 石构件主要在墓门及各室连
许昌汉画像石 的构 图疏朗、 主题突出、 一石 一画 、 布局严谨 、 画像
讲 究 对 称 。 般 都 有 主 题 画 面 和边 缘 装 饰 图 案 , 一 主题 画 面 位 于 石 面 的
中下部, 装饰 图案多在主题 画面的左 、 、 部。 上 右 这样 的构图方式显得
主 次 分 明 , 人 以非 常清 晰 明 朗 的感 觉 。 给
接部分 , 构件主要 有门扉 、 石 门柱和 门楣等 。该类结构多室墓只有一
花纹 图案起装饰作用 , 还可以增强画像的完整性。
五 、 昌汉 画 像 石 的 艺 术 风 格 许
座, 即襄城 县茨沟 画像石墓 , 墓是一座有画像石而结构比较 复杂 的 该
多室墓 。16 9 3年 发掘 , 以砖石为主 , 门楣 、 门柱用石料, 由墓道 、 甬道 、
( ) 实 生活 二 现
思想和风俗 以及汉代的绘画、 雕刻艺术都具有 重要 的参考价值。 近年
来 , 昌相 继发 现 了汉 画 像 石 近 三 百 块 , 过 对 其 画 像 题 材 、 刻 技 许 通 雕
法、 艺术风格等的综合分析 , 大多数画像石属于东汉晚期 , 具有明显的 地方特点 。
四、 许昌汉画像石 的题材 通 过 详 细地 比较 , 昌汉 画 像 石 的题 材 可 以分 为 以下 五 类 Hale Waihona Puke 许 ( ) 瑞辟 邪 一 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画像石的考古研究分析
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
在我国,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大的区域:一是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地区;二是豫南、鄂北地区;三是陕北、晋西北地区;四是四川、重庆、滇北地区。

全国范围内汉画像石的发现数量,大概在六千余石。

现代研究汉画像石的学者,把这些汉画像石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主要有生产活动、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天文星象、祥瑞辟邪、图案装饰等,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画像石以不同的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科技和法律,成为形象化的汉代史料、汉代百科全书。

1973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王寨汉画像石墓出土一块画像石,上刻一彗星图。

此图刻绘在前室石梁下面,画像左边刻有背负日轮的一只阳乌,东边刻一满月,月中有蟾蜍。

画像表现的是日落月升的傍晚,日月之间刻有六星连线组成的“∪”形,是省略化的天庙星。

月亮右边又有六星也有线相连,是与天庙星相邻的东欧星。

东欧星上下各刻一彗星,两彗星皆彗尾向东,彗头向西。

依照古代星图,天庙、东欧为南宫朱雀十七度张宿统辖的二星。

《后汉书•天文志》载:“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张,东南行五日不见……张为周地。

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

翼、轸为楚,是周、楚地将有兵乱。

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俱攻破南阳……光武兴于河北,复都洛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

”研究者魏仁华先生认为,此图所绘,即是新莽地皇三年出现于张宿的彗星,而且较《后汉书》的文字记载更为形象
生动。

文图相映,为历史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的画像石中,首次发现了一幅描绘汉代刑徒的画像。

“画面周围有执笏而坐的官吏,中间在腰佩弓箭手执长刀的武士围绕中,有一群蓬头散发的人,其状悲惨,有的被一个或两个手执长刀或三角刀形器的武士揪住乱发,有的匐伏地上,有的没有头发,这些人就是汉代的刑徒。

古人不剃发须,剃掉发须是判罪的刑罚”,这幅画像就表现了对刑徒髡发的情景。

汉代刑徒是官府手工业的重要劳动力,还从事国家的各种劳役,是和农民、手工业工人一起创造汉代物质文化的大军。

研究者认为刑徒画像是研究汉代阶级关系、政治、法律等的珍贵形象资料。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出土的有纪年的汉画像石刻,则以直接的方式、可靠的形式把历史的瞬间清晰地刻录在了石头上。

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全国有纪年文字的汉画像石刻有七十多处。

南阳也有发现,如唐河郁平大尹墓主室中柱上刻“郁平大尹冯君孺久始建国天凤五年十月十七日癸巳葬千岁不发”,天凤五年即公元18年。

纪年汉画像石刻准确地提供了墓主人的姓名、官职、下葬时间、地点等,对研究画像石墓的断代、汉代职官制度、民情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另外,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成熟的石刻艺术品,在中国美术史、雕塑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小觑。

由于年代久远,汉画像石成为保存下来的研究汉代绘画的实物资料。

由汉画像石可以看出汉代绘画的特色:题材多样,形式独特。

石刻与绘画相结合,既表现了汉代美术的多样化,也表现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其吸引力和震撼力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画是在汉画石刻
艺术的款式、透视方法和精神境界三位一体完整地出现后才得以真正形成,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品种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完善的”。

“中国画成熟于汉代,中国画成熟的标志是汉代石刻画像艺术”。

汉画像石的文化价值
汉代画像石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衍生产品上。

汉代画像石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和艺术风格,奠定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

汉画像石的制作,包括绘画和雕刻两种技法。

既有绘画的经营布局,又有雕刻的刀工笔法,两者相得益彰,创造出汉代这一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

具体来说,汉画像石在画面的布置上,既有散点透视的效果,又有留白的处理,完全是绘画的手法。

而一块成型的汉画像石,又完全是一件雕刻作品,是浅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类。

刀笔结合,创造出汉画像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伟大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唯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在艺术形式上,汉画像石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其表现内容,既有神话传说、仙人故事、祥瑞异兽,又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狩猎、农耕、收获、采莲、纺织、酿酒、冶铁、车骑、百戏、宴乐、市井等。

这些题材内容以恢宏的气势、疏朗的布局、生动的造型、夸张的变形表现了一个质朴与华美、现实与虚幻、工整与随意、外张与内凝对立统一的精神世界。

王建中先生认为,“作为世界东方文化之光的艺术,它(汉画像石)集中国先秦绘画艺术之大成,开辟了中国古代线描、雕刻、彩绘艺术于一体之先河,形成了一部绣
像的汉代史”,从而“拓宽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内容”,“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技巧”,“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实基础”。

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影响深远,可以说从古代到现代,从精神到物质。

汉画作为南阳独特的文化遗存,它的各种衍生品也以其独有的艺术品味成为人们收藏的佳品。

汉画像石在南阳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国家一级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为例,该馆的文化产业,以汉画开发为主。

因这个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就是汉画,所以,产业开发也是围绕汉画来展开的。

开发的产品主要有金箔汉画、丝帛汉画、汉画拓片、汉画礼品书籍、汉画扑克等十余类四十几个品种。

因为文化品位高、文化内涵丰富,丝帛汉画和汉画礼品书籍更是成为河南省文物局指定的对外交流馈赠的专用礼品。

南阳市博物馆根据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像,开发了七盘舞、建鼓舞、长袖舞等汉代乐舞展演项目,开辟专门场地进行表演,为参观的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寓雅于俗、寓教于乐,取得了不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以其在考古、历史、文化三方面的卓越价值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本文作者:徐颖单位:南阳市汉画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