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及应用试题及标准答案

统计学原理及应用试题及标准答案
统计学原理及应用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规模较大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时,利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做为代表值,使用这一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权数必须相等B.各组的组中值必须相等

C.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D.各组的组中值都能取整数值

3.已知甲、乙两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甲班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7.5分;乙班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7.5分。由此可知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

A.甲班较大

B.乙班较大

C.两班相同

D.无法作比较

4.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A.520公斤

B.530公斤

C.540公斤

D.550公斤

5.时间序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其各月(季)季节指数应为()

A.100%

B.400%

C.120%

D.1200%

6.用最小平方法给时间数列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当b<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是()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态势

D.不能确定

7.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

A.10.71%

B.21.95%

C.12%

D.13.64%

8.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精确性

B.可靠性

C.显著性

D.规范性

9.H

0:μ=μ

,选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接受原假设H

的标准是()

A.|Z|≥Z

α B.|Z|

α/2

C.Z≥Z

α/2

D.Z>-Z

α

10.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

为哪个回归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A.y=125-10x

B.y=-50+8x

C.y=150-20x

D.y=-15-6x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计算

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101.05%

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

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E.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

3.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4.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增加人口数

B.在校学生数

C.利润额

D.商品库存额

E.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5.两个变量x与y之间完全线性相关,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r|=1

B.相关系数|r|=0

C.估计标准误差S

y

=0

D.估计标准误差S

y

=1 E.判定系数r2=1 F.判定系数r2=0

三、简答题(10分)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怎样?请说明原因。

四、计算题(共60分)

1.某茶叶制造商声称其生产的一种包装茶叶平均每包重量不低于150克,已知茶叶包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包装茶叶中随机抽取100包,检验结

(2)以99%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区间(t

0.005

(99)≈

2.626);

(3)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该制造商的说法是否可信(t

0.01

(99)≈

2.364);

(4)以95%的概率对这批包装茶叶达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区间估计

(Z

0.025

=1.96);

(写出公式、计算过程,标准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数)(24分)2.某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1月、2月、3月分别为216,156,180.4万元,月初

职工人数1月、2月、3月、4月分别为80,80,76,88人,试计算该企业

1

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销售额。(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01万元/人)

(6分)

3:

(2)预测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

(a,b及零售额均保留三位小数)(14分)

:

(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产品销售总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计算过程,百分数和金额保留1位小数)(16分)

统计学原理及应用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C 3.A 4.A 5.A 6.B 7.A 8.B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DE 2.BCE 3.BC 4.BDE 5.ACE (每题错1项扣1分,错2项及以上扣2分)

三、简答题(5分)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哪几个因素的影响?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可能会怎样?请说明原因。

答: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各组平均数和次数结构(权数)两因素的影响。若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各组平均数没变,则总平均数的变动受次数结构(权数)变动的影响,可能不变、上升、下降。如果各组次数结构不变,则总平均数不变;

如果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上升;如果组平均数低的组次数比例上升,组平均数高的组次数比例下降,则总平均数下降。

四、计算题(共60分)

3.某茶叶制造商声称其生产的一种包装茶叶平均每包重量不低于150克,已知茶叶包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包装茶叶中随机抽取100包,检验结

(99)≈

(2)以99%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置信区间(t

0.005

2.626);

(3)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该制造商的说法是否可信(t 0.01(99)≈

2.364);

(4)以95%的概率对这批包装茶叶达到包重150克的比例作出区间估计(Z 0.025=1.96);

(写出公式、计算过程,标准差及置信上、下限保留3位小数)(24分)

答:(1)表中:组中值x (1分),∑xf=15030(2分),∑(x-x )2f=76.0(2

529

.150071.15053.15007.150)229.0(23.03.150100

)872.0(876.0626.23.1502/≤≤≤≤±=?±=±μμα或或或n s t x

(4分)

(3) 已知μ0=150 设H 0: μ≥150 H 1: μ<150 (1分)

α=0.01 左检验临界值为负 -t 0.01(99)=-2.364

425.30876

.03.0100876.0150

3.1500

==-=-=n s x t μ ∵t=3.425>-t 0.01=-2.364 t 值落入接受域,∴在α=0.05的水平上接受H 0,即可以认为该制造商的说法可信,该批产品平均每包重量不低于150克。

(4分)

(4)已知:

5303.0100)1(5707.0100?7.0100

70?>=?=->=?===p n p n p

(1分) 0898.07.0100

3.07.096.17.0)?1(??2/±=??±=-±n p p z p α(3分) ∴ 0.6102≤p ≤0.7898 (1分)

4.某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1月、2月、3月分别为216,156,180.4万元,月初

职工人数1月、2月、3月、4月分别为80,80,76,88人,试计算该企业1月、2月、3月各月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和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销售额。(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01万元/人)(6分)

答:1月平均每人销售额=216/[(80+80)/2]=2.70万元/人 (1分) 2月平均每人销售额=156/[(80+78)/2]=2.0万元/人 (1分)

3月平均每人销售额=180.4/[(76+88)/2]=2.20万元/人 (1分)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销售额 =[(216+156+180.4)/3]/[(80/2+80+76+88/2)/3]

)2)((3.150********分克===∑∑f

xf x

=552.4/240=184.13/80=2.3017万元/人(3分)

(2)预测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a,b及零售额均保留三位小数,14分)答:非简捷法: (1)Σy=138 (1分), Σt=21 (1分),

Σt2=91 (2分), Σty=495 (2分)

b=(nΣty-ΣtΣy)/[nΣt2-(Σt)2]=(6×495-21×138)/[6×91-(21)2]

=72/105=0.686 (3分)

a=Σy/n-bΣt/n=138/6-0.686×21/6=23-0.686×3.5=20.599 (2分) y?=a+bt=20.599+0.686t (1分)

(2)2005年t=8 y?

2005

=20.599+0.686×8=26.087(亿元) (2分)

简捷法:(1)Σy=138 (1分),Σt=0 (2分,包括t=-5,-3,-1,1,3,5),Σt2=70 (2分),Σty=24 (2分)

b=Σty/Σt2=24/70=0.343 (2分) a=Σy/n=138/6=23 (2分) y?=23+0.343t (1分)

(2)2005年 t=9 y?

2005

=23+0.343×9=26.087(亿元) (2分)

(2)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产品销售总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列出公式、计算过程,百分数和金额保留1位小数)(16分)

答:(1)Σ(p

1q

1

/ K

p

)=182.8 (2分)

Σp

1q

1

/Σ(p

1

q

1

/ K

p

)=190/182.8=103.9% (2分)

(2)分析产品销售总额变动:

Σp

1q

1

/Σp

q

=190/150=126.7% Σp

1

q

1

-Σp

q

=190-150=40(万元) (4分)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

[Σp

1q

1

/Σ(p

1

q

1

/ K

p

)=103.9% 此式与前述有重复不单给分]

Σp

1q

1

-Σ(p

1

q

1

/ K

p

)=190-182.8=7.2(万元) (2分)

分析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Σ(p

1q

1

/ K

p

)/Σp

q

=182.8/150=121.9%

Σ(p

1q

1

/ K

p

)-Σp

q

=182.8-150=32.8(万元) (4分)

三个指数的关系:126.7%=103.9%×121.9%

三个差额的关系:40=7.2+32.8

说明: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总额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3.9%,增加7.2万元;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总额增长21.9%,增加32.8万元;两因素共同影响使销售总额增长26.7%,增加40万元。(2分)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称为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总体单位 D .填报单位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精确的计量尺度是A A .定比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类尺度 D .定距尺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C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经常性抽样调查 D .周期性普查 4.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D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1 D .界于0和1之间 5.在经过排序的数列中位置居中的数值是A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平均差 6.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A A .d f S f L m m ?-+ -∑1 2 B .d L ??+??+ 2 11 C .∑∑? f f x D . ∑-)(x x 7.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变化总量的是B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8.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A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没有区别 D .二者的区别需要其他条件来判断 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A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可多可少 D .与总体各单位差异无关 10.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D A .样本数目 B .样本可能数目 C .总体单位数 D .样本容量 11.在12个单位中抽取4个,如果进行不重置抽样,样本可能数目M 为B A .4 12 B . ! 8!4! 12 C .12×4 D .12 4 12.方差是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A A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B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C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 D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统计学考试题与答案

统计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 数量指标的有几个( )。 A 、 一个 B 、 二个 C 、 三个 D 、四个 2. 抽样时,由于样本容量不足造成的误差与因为( )造成的误差,都属于代表性误差。 A.被调查者有意虚报 B.数据汇总错误 C.填报错误 D.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3. 在连续型数据的频数分布中,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 组组中值为(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4. 有12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 资料编制频数分布,应采用( ) A .单项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形式分组均可 5. 某车间三个班生产同种产品,6月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4(件/工日),产量分别为 400.500.600件,则该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式应为( )。 A .33432=++ B .13.31500600450034002=?+?+? C .88.24323=?? D .9.24600350024001500=++ 6. 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有( ) A.x > e m >0m B.x 0m >e m D.x <0m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规模较大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时,利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做为代表值,使用这一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权数必须相等 B.各组的组中值必须相等 C.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 D.各组的组中值都能取整数值 3.已知甲、乙两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甲班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分;乙班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分。由此可知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 A.甲班较大 B.乙班较大 C.两班相同 D.无法作比较 4.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公斤公斤公斤公斤 5.时间序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其各月(季)季节指数应为() A.100% % % % 6.用最小平方法给时间数列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当b<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是()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态势 D.不能确定 7.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 8.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精确性 B.可靠性 C.显着性 D.规范性 9.H 0:μ=μ ,选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接受原假设H 的标准是() A.|Z|≥Z α B.|Z|-Z α 10.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 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A.y=125-10x =-50+8x =150-20x =-15-6x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 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或计算 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80%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C.没完成单位成本计划 D.完成了单位成本计划 E.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 3.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小组为开口组,组限为4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 中值为500,则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为()。 A.200 B.300 C.400 D.600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5

《应用统计学》课程考试试卷五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0.5*20=10分) 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普查属于后者,一般用于调查属于一定________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 3. 多因素指数分析的各因素排列的一般顺序是______因素在前,_____因素在后,且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义。 4.某企业产值连年增长,分别为10%、12%和5%,则这三年共增长_______%。 5. 总指数按其计算方法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指数。 6.如果时间序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在测定其长期趋势时可以拟合_________方程。7.当样本容量n增大时,如果样本估计量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值时,就称这个统计量为__________估计量。而样本统计量的期望值等于要估计的总体参数的真值,称为__________估计量。 8.在运用小概率原理进行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可能会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错误。 9.同度量因素在总指数编制中起到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10.人均粮食产量是_____________指标。 二、单选题(1*10=10分) 1. 有10个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10个企业 B. 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C.10个企业全部职工 D. 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2.计算回归方程参数时,利用最小平方法即要求() A. ()0 X X -= ∑ B. 2 ()0 X X -= ∑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所有工人为总体,则“工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B、标志值 D、质量指标 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 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 C、不受次数影响 D、仅受标志值的影响 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 A、众数为零 B、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 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D、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

4、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30%,价格降低30%,则总产值() A、增长 B、不变 C、无法判断 D、下降 5、已知某厂甲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与直线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总成本为3万元,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0.6万元,则成本总额对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4分) A、Yc=6+0.24X B Yc=6000+24X C、Yc=24+6000X D、Yc=2400+6X 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增加三倍 7、抽样误差的大小() A、即可避免,也可控制 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可避免,但无法控制 D、无法避免,但可控制 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可以拟合() A、指数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无法判断 9、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则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 A、96% B、126.96% C、101.56% D、125.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答案有选错的,该题无分;选择无错,但未选全的,每选对一个得 0.5分,共10分) 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 ()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

统计学试题库及试题库答案解析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就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就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就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就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就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 、、)1,0(N C 、、),(2 n n N D 、) ,(2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就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 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C2B3A4C5B6B7A8A9C10C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50B8C0.02D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 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 7%× 9% B. 105% × 107%× 109% C.(105%× 107%× 109%)- 1 D. 3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 ,则物价增 (减 )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D. 3.85% ? y 280 1.75x ,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 1.75 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 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 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 x =70 件,=5.6 件乙车间 :x =90件,=6.3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无法作比较 9.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0.884392.8 () x x R y y β-?= ==-∑∑ 4、某家具公司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 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 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7.1% 。 7、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4.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 A.缩小为原来的%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 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简单随机抽样(ACDE )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P(1-P)。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 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 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 ,(2 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 μ -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 ∑f x B. f xf ∑ C. ∑∑? )(f f x D.x x -∑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 A .相等 B .置信度(t )越低,则n 越小

统计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 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 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 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 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7. 在回归模型 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 ) A. 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 的线性变化部分B 由于y 的变化引起的x 的线性变化部分 C. 除x 和 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D 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 8.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B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 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 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 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K 为增长极限。描述该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 曲线 10.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 A. 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B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 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解释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含义。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2. 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解释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三. (20分)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比较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0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 (1) 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试说明理由。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