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如下:
1、留(保留法):凡国名、朝代、年号、地名、人名(字、号等)、官职名、
物名、器皿、数量词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翻译。

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中的南阳刘子骥,地名人名,不译。

2、换(替换法):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等,翻译时应把古词换
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3、删(删减法):翻译时可删减词语,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等。

简单说就是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
删去。

4、补(增补法):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里译文时“见”的前面应加上“桃花源中的人”,“乃”前也要加“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5、调(调位法):翻译时,有些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
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对于中学语文而言,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文言文的阅读呢?一些高三的语文老师给了大家几点建议,不妨尝试一下。

一、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1)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

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历年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这一类题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一直是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所以,对这一类题我们应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教学的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具体的解题步骤,下面结合高考例题分析一下。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的单音节词直译。

词语的活用最常见的有名词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动词用作名词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2007年山东卷中的翻译题: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其中“异”本是形容词,但它的后面跟了一个代词“之”,所以“异”就是意动用法了,应译为:感到奇怪。

2008年的全国卷Ⅰ文言翻译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其中“君之”、“兄之”,“君”、“兄”如果用名词义去解,根本讲不通。

由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都同“之”构成了动宾关系,已活用为动词了,所以“君之”应译为“用国君之礼待他”,“兄之”应译为“用兄长之礼待他”。

固定的单音节词指在现代汉语中做双音节的词,如:“妻子”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妻子和儿女。

在2006年全国卷Ⅰ中,翻译题“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的“妻子”就当此解。

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句直译。

特殊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判断句和被动句都有固定的翻译格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要先调整好正常顺序再翻译。

固定格式句有“有以……无以……”、“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

2008年江苏卷的翻译题: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翻译时应补足。

2008江苏卷的翻译题: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其中“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一、预读主要目标: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

具体做法:(1)查工具书,给生字加拼音;(2)根据老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3)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二、抄读主要目标:熟悉课文、明确重点难点。

具体做法:(1)抄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名言警句;(2)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3)结合预习提示、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解读主要目标:通过分析语言,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具体做法:(1)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2)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3)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主要目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鉴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品读文章的优美意境。

具体做法:(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2)书面翻译课文或疑难片断,做到心中有数,扫清障碍;(3)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4)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诵读主要目标:对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按大纲要求背诵课文。

具体做法:(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扩展阅读,研读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也可从网上下载有关信息;(3)整理学习笔记,编复习提纲,强化重点难点的记忆;(4)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高二语文的素养培养技巧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鱼亚强摘要:现行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较之前的人教版,古诗文总数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一年级便学习古诗,三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初学便了无兴趣。

笔者结合近年来文言文教学,总结出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读一、文言文教学“五步法”——读文小学文言文学习重在“读”。

学生自读要大声朗读,一遍一遍地读,有目的性地读。

一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文言文中易读错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

二读,教师要适当地“扶”学生,应进行有节奏、有韵味、情景化的范读。

在范读前,教师需教授学生如何划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重音;范读中,学生要规范使用符号,划出文言文的节奏、重音等。

三读,教师提倡学生放声、自由去读。

此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涵泳于文中,自我感知、体会、完善。

四读,教师可采取指名读、赛读、互评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学生出现字、词、句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让其再读。

学生读完,教师应及时予以中肯积极地评价,激发和推动学生读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一遍遍地读,真正使文言文通过学生感官刻录在学生心中,若能倒背如流,之后学习则会轻松许多。

可以说“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石,没有大量、充分地读,学生文言文学习与感知就无从谈起。

蒋学晶在执教《已死的母熊》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反复枯燥地读,而是通过呈现文本“原文——去标点——竖排——繁体”的四次变化,让学生愉快地读。

这四次读书,蒋老师的处理各有侧重:读原文是“自由大声读”;读去标点版是“凭着印象练习读”;读竖排版是在读顺了无标点版的基础上再读;繁体字版比较难读,蒋老师采取了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的形式。

这种初读策略,可在文言文教学中借鉴运用。

二、文言文教学“五步法”——解文“解”就是粗知文章大意。

“粗知”就是“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并非逐字逐句地细品慢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故而教师要珍视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感受,而并非将标准译文作为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唯一参考。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原文:程祥者,从伯父待制昌禹来居番阳,昌禹死,遂失所依。祥继亡,祥妻度氏 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 “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终辞焉。或为迥言其事, 迥走告于郡守,月给之钱粟。
(2)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 负良人乎?(5分)
B.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C.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D.势位不得得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 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 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 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 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 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 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 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五步翻译法第二阶段
一、积累常用虚实词,特殊用法 二、全事读完,砍,组,猜,空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年十五,丁内外艰,孤 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 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登隆兴元午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 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 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曰:“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 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
A.“丁内外艰”是指遭遇父母去世,其中“内艰”指 母亲去世,“外艰”指父亲去世。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千古不朽的名家名作,永远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

社会各界越来越理解到古诗文对于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提升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课本上就精选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名篇。

但文言文产生的年代,与我们毕竟相隔久远,阅读起来就是一个难点。

在长期的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了“读—译—感—鉴—拓”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的风格迥异,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静穆闲适、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古人经历和精神的真实折射,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消除语言障碍,领会作品的神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多音字以及现在不常见的生僻字。

诵读能够记住这些字的读音,进而协助我们准确理解字义以及句意和文意。

比方:(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句中的“强”字读jiāng,同“僵”字,意思是“僵硬”,说明观察时间久,太投入。

(2)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①中“度”字读duó,作动词,意为“量长短”。

②中“度”字读dú,作名词,意为“量好的尺码”。

2、读准句读。

句读,即句子中的停顿。

诵读时,能否准确地实行停顿,影响着对该词或该词所在句子能否准确的理解。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假设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这个“犬”字就作为名词,意为“狗”,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屠户的)面前”;假设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这个“犬”字就是词性活用,由名词活用为状语,意为“像狗一样”,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屠户的)面前”。

很明显,第二中停顿才是准确的。

3、读准语气。

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验,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够通过语气语调表达出来。

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文言文翻译的五个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五个步骤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简奥难解,非具深识者不能通晓。

然欲学古人之言,必先精通其法。

今为诸君述文言文翻译之五步,以期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识词义文言文之词,往往一语多义,或古今异义,故第一步当识词义。

学者需详查词典,明辨词之正误,解其字面之意,并考察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如《论语》中“仁”字,本意为爱,在文中则指道德之最高境界。

又如表“于”字,古义为“在”,今义为介词,学者需仔细甄别。

二、辨句式文言文句式复杂,有省略、倒装、被动等,故第二步当辨句式。

学者需熟悉文言文常见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倒装句等,并结合上下文判断句意。

如《史记》中“秦王见之,色动”一句,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秦王见之,色动于面”。

学者需根据句式特点,正确理解句意。

三、考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故第三步当考修辞。

学者需分析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蛾眉”比喻自己的才华,以“谣诼”比喻流言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遭受的误解和冤屈。

四、明主旨文言文翻译,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把握文章主旨。

故第四步当明主旨。

学者需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如《出师表》一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忠诚报国、鞠躬尽瘁的精神。

学者在翻译时,需准确传达这一主旨。

五、校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和润色。

这是第五步。

学者需仔细检查译文,确保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错误。

同时,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其更加通顺、流畅。

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原文简练,译文可适当增减字词,如“青青学子衣领,令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以上五个步骤,方能准确、流畅地传达古人之言。

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耐心细致,反复推敲,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令敕( ):①告诫,嘱咐 ②帝王诏书、
• 18.俾:①使、让
38.除:①台阶 ②修治,修整 ③任命,受职
• 19.鄙:①边境 ②庸俗,浅陋 ③看不起 ④谦称 39.黜:①废,贬退 ②消除,去掉
自己
40.次:①临时驻扎 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 20.弼:①辅佐,辅助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2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则、者、之、与 。
• 【若】 1、代词:你……,这……2、如果假如,或者或,好像像, 至至于3、若夫、若定、若何、若干。
• (一)动词,像,好像。 •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 (二)用作代词。 •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 (三)用作连词。 •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 3.至,至于。 •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 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 ②shèng,量词。古时 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 16.比:①并列,挨着 ②连接地 ③勾结 ④及, 36.饬(chì):①整顿,整治
等到
37. chì
• 17.彼:① 那 ②别人,对方
二—四:组词、造句、猜
• 1、司马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 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 领军硃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 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 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 终身
五、积累
•1、古文常用虚实词(能组词 的不用记、罕见的不用记) •2、专属称谓的出现位置
食,吃 28.部:①统率,指挥 ②官署,行政机关
• 9.傍:①靠近,临近 ②通“旁”旁边
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 ②竹杖,拐杖
• 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30.长:①经常
• 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 ②通披:穿、披散 31.尝:①曾经
• 12.倍:①增加 ②通背:背叛、后背 • 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 ②批 • 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推究本源 • 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倦 • 47.逮:①及,到达 • 48.但:①只,仅 ②徒然
64.掇:①拾取 65.俄:①顷刻,片刻 66.遏:①阻止,阻拦 67.尔:①指示代词。这,那 ②形容词或副词词
尾 ③语气词,通“耳” 68.发:①兴起,产生 ②表现③打开 69.凡:①总共,一共
• 49.当:①抵、抵挡、阻挡 ②执掌、主持
• 固定搭配: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
说那”、“像那”的意思。 •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
恶乎待哉(《逍遥游》) •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 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 【若何】怎么样。 •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2
• 【乎】 1、语气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2、于
3、……的样子。
• (一)用作语气助词。
•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23.兵:①军事,战争 ②军队
• 4.拔:①攻取 • 5.跋:①文体的一种 ② 蛮横霸道 • 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 • 7.拜:①授给官职 • 8.般:①种类,类
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 ②困苦 25.薄:①减轻,减损 ②轻视看不起 ③迫近 26.逋:①逃亡逃跑 ②欠交,拖欠 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 ②喂养,喂食 ③
•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于"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五步翻译法
篇目练习与真题实战 必备实词速记(一)
•一、音节 •二、组词 •三、造句 •四、猜 •五、积累
•小技巧
一、音节
• 1、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 援申恬等 • 2、下邳太守垣阆闭城距守 • 3、及侯景寇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 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小技巧
• 1、不认识的字猜偏旁。 • 2、两字指向一致翻一个。 • 3、能用成语用成语。 • 4、语序可调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赤壁赋》)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2
• 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21.辟:①法度,法律 ②治理 ③征召
• 2.按:①考察 巡视
22.濒:①接近,靠近
• 3.案:①文书,案卷 ②考察,巡视
• 41.殂 :①死亡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61.顿:①;立刻,马上
• 42.窜:①放逐,贬官
62.遁:①逃 ②隐去
• 43.存:①思念 ②看望,问候 ③抚恤
63.多:①称赞
• 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 ②得志,显贵 • 45.迨:①等到,到,及 ②趁着 • 46.殆:①危险 ②大概,恐怕 ③几乎 ④精神疲
70.方:①比拟,相比 ②正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