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官制、郡县 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制、中央官制、 制) 至高无上的皇权(由来、特征) 1、至高无上的皇权(由来、特征)
朝议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 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 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 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王曰:“去‘泰’著 ‘皇’,采上古‘帝’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秦朝的统一 (1)统一条件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 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⑤正确的策略。 (2)统一的概况 “六王毕,四海一” (3)意义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秦 赵 秦 秦
前228年 年
前222年 年
齐 秦 魏 秦
思考: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思考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相同点: 相同点: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二、都是为了巩固最高统治权; 第二、都是为了巩固最高统治权; 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不同点: 划分依据: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划分依据: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 地域划分的; 地域划分的; 地方官的确认方式: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地方官的确认方式: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 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 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在中考历史考点中,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发生在公元前221年,那个时候中国分裂为七雄时期,即战国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阶段,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争斗和联盟。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逐渐崛起,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二、秦始皇秦始皇,即嬴政,是秦国第一位皇帝。

他是实现统一的关键人物。

秦始皇意识到战国时期一统天下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统一。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任命中央官员来管理各地。

这一举措使得秦朝能够更加有效地统治全国。

其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改革。

他颁布了法令,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

并修建了一条连接南方和北方的长城,这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修筑长城的事件。

此外,秦始皇还着力推行农业开垦和水利建设。

他大规模开展了土地整治和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这为秦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统一战争秦朝建立和统一的关键环节是秦统一战争。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与外交活动,秦国逐渐击败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

秦统一战争的第一个目标是打败齐国。

秦始皇任命王翦和李斯等将领前往齐国,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最终,秦军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苏秦被俘,齐国灭亡。

随后,秦始皇派王翦和李斯攻打赵国。

经过一系列战斗,秦军击败了赵军,赵都被攻陷,赵王赵武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此后,秦始皇又相继攻破了楚国、魏国、燕国、韩国和齐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大业。

四、秦朝的影响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种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的中国王朝提供了范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其次,秦始皇的法令和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统一

秦朝统一

3、征服越族
在南方主要是越族百越,设置了会
稽郡,并派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水和 漓水的灵渠,把长江水系和湘江水 系联系起来,并在南方设置了南海 郡、桂林郡和象郡,发五十万人守 五岭,使中原文明传至岭南。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文化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焚书坑儒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文化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4.军事上 5.思想上
交通措施
在交通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他下
令拆除全国各地阻碍交通的关塞、堡 垒,统一道路系统,统一车轨。经过 几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首都咸阳为中 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些措施对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同样发 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修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 。
交通上:修驰道,车同轨
三、文化措施
秦始皇也对文化进行了改革。他下令
统一全国的文字,又通过宣扬天命和 焚书坑儒的办法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还采取了一些端正风俗的措施。这些 改革,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相 辅相成,既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 又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1、统一法律

“明法度,定律令”。秦始皇对法制建设也很重 视。以原来秦国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 中较好的成分,制定了更为严密的法律,要求 臣民完全按照法律办事。从文献记载和湖北云 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来看,秦代的法律共有四 种形式:一是法律条文。如《田律》、《仓 律》、《关市律》、《军爵律》等。这是秦律 的主干,具有最高效力。二是解释法律条文的 文献,如《法律答问》等。这是对律文的补充, 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三是地方政府发布的文 告。这种文告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 四是对审理案件准则和法律文书程式的规定。

高中历史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提能点(二) 影响深远的郡县制
素养攻略:重在问题引领·层析历史解释
1.秦朝为何大规模推行郡县制?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
经济上 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
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政治上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初步形成为秦朝推行郡县 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法家思想奠定了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思想基础,郡县
解析:分封制难以维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 制被破坏,故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秦 国……无明显差别”“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相符 合;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答案:C
3.(2017·浙江 4 月选考——秦朝制度的创新)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
提能点(三) 关注社会转型——周秦之变 素养攻略:注重客观分析·突出唯物史观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 权力 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 权力 中央的郡县 政治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 制度 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权力 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 执掌 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 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 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 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甚至在疆域方面,亦 因统一事业的完成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 的力量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另一方面对东南及南方边疆地 区也发挥了巨大的开拓作用,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础。

高中历史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高中历史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高中历史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考试总分:17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有学者认为,秦代谪戌移民,虽然在当时是暴政,但是却传播“华风”于边疆,使野蛮之族同化于“中县”。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秦的暴政引发了移民B.移民促进了国家统一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历史事件D.移民促进了民族融合2、(4分)先秦时期,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

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推动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D.大一统思想的出现3、(4分)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4分)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B.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C.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D.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5、(4分)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

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主要背景是毛笔、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③小篆曾经成为秦朝统一的官方文字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4分)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独立国夷而为县,并不是秦汉时代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早已有许多小国变成大国中的一县了。

国夷而为县,便是固有君主的撤废,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的成功。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秦汉时开始废国推行县制B.古代政治制度发生转型C.频繁战乱导致诸侯国灭亡D.我国疆域面积迅速拓展7、(4分)陕西宝鸡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墓出土了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墓葬形制为天子葬仪,出土物件中还有20余件铁制工具。

高考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从诸侯称雄到秦统一中国

高考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从诸侯称雄到秦统一中国

高考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从诸侯称雄到秦统一中国战国前中期,各国长期进行兼并战争,互有胜负。

但总的说来,秦国日益强大,不断侵占其他国家的土地。

至战国后期,兼并战争的性质逐渐发展变化为秦国要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1.诸侯兼并魏齐争雄:战国初期,魏国很强大,曾强占了秦、楚、郑、宋等国的土地。

至魏惠王时,奏在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强盛。

魏惠王即对秦取守势,转而向东,全力经营中原地区。

公元前354年,魏伐赵,围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出兵未去赵国,而是西向攻魏。

当时魏虽已攻下邯郸,可是本国内空虚,不得不急以主力回救本国。

魏军行至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遭齐军截击,魏军大败,主将庞涓被擒。

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又伐韩,韩亦请救于齐,次年,齐再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出兵未去韩而直趋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急忙引兵自韩回魏。

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以十万士卒迎击齐军。

齐军诈败,魏军紧追。

至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天黑道狭,齐军以伏兵包围了魏军。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死者无数。

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

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他所著《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后期已亡佚。

直到公元1972年才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发现。

魏在马陵失败不久,又为秦击败,并被秦夺回河西之地。

此时魏“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

”当时秦对魏的威胁最严重。

魏为了安全,于公元前339年(魏惠王三十一年)将国都自安邑东迁大梁,并与关东各国议和。

关东各国也畏于秦的东侵,就互相结盟,迅速形成了关东各国与秦的对抗。

合纵与连横: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就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

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连横”。

文献记载,从事于“合纵”运动的主要人物是洛阳人苏秦,从事于“连横”运动的是魏人张仪,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法家代表人民渴望安宁,统一 成为历史潮流。 (5)个人: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专制主义(君臣关系): 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具体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 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矛盾:中央vs地方)
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积极影响: ★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 的进步; ★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赞成实行郡县制
1.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秦统一后 全面推行。 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 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 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 和兵役。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秦国统一六国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 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 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中国古代史经典——春秋战国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精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史经典——春秋战国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精品PPT课件
❖ 2)从周室政令不行的角度看,春秋是在走向分裂。 而事实上,相对于西周层层分封所反映的表面上的 统一,春秋时期则出现了较高层次的统一趋势。
❖ 3)从族群交往与文化融合的角度看,春秋时期也 不是每下愈况,而是有了空前的进展。周边地区吸 收了中原文化,文明程度提高,利于进一步融合。

二、春秋列国的争霸斗争
积极意义:北方由此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利 于社会发展,为列国变革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7、吴越争霸
黄池会盟(前482),句践袭吴 徐州会盟(前472),被封为伯
(前494, 句践败降)
(zuì,前 496,阖 闾伤死)
著名军事家孙子
伍 相 祠 (
范 蠡 湖 ( 嘉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夏代经济 二、商代经济 三、西周经济 第五节、夏商西周的文化生活
一、三代文化 二、社会生活
第三章 乱世风华:春秋战国
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得名
《春秋》:前722~481
前481(《春秋》结束) 475(周元王元年《史记·六国年表》) 468(贞王元年) 453(三家分晋) 403(册封三家诸侯,《资治通鉴》) 386(承认田齐为诸侯)
3)平定王子带之乱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 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諜出曰: “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 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 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 孟門,而原請降。 ——《国语·晋语 四》
4)城濮之战与践 土之盟 前632年,晋军救宋, 与楚相遇,晋用诱敌 深入“退避三舍”的 战略取得胜利。这是 文公称霸的关键一战。 随后,文公召集诸侯 在践土会盟,周襄王 前来参加,并封其为 侯伯,确立了文公的 霸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及解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历史的发展总是会给人们到来惊奇,是秦灭六国而不是六国灭秦。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