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全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股骨颈的结构较薄弱: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部之间,相对较细内部存在着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
髋关节解剖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关键
沟通 观察 治疗
*
术后功能锻炼
第1天
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第2天
双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泵运动,每 日3 组,每组20次
即可坐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周
拆线
3~4周
指导并帮助病人扶双拐下地,需 有人陪护在旁保护,以防跌倒
3-5天
*
足部动作
药物之痛:洛索洛芬、地佐辛
寻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
*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3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即重度疼痛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弱阿片类药物(地佐辛、凯纷)+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
强阿片类药物(吗啡)+ NSAIDs(洛索洛芬) +辅助药物 +非药物治疗
*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为骨科手术最常见。 引流管妥当固定,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或脱出。 引流瓶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将负压吸引改为正压,以减少出血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2
3
4
疼痛护理
舒适体位
疼痛心理护理
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则可发生骨折。
股骨颈的结构较薄弱: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部之间,相对较细内部存在着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
髋关节解剖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关键
沟通 观察 治疗
*
术后功能锻炼
第1天
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第2天
双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泵运动,每 日3 组,每组20次
即可坐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周
拆线
3~4周
指导并帮助病人扶双拐下地,需 有人陪护在旁保护,以防跌倒
3-5天
*
足部动作
药物之痛:洛索洛芬、地佐辛
寻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
*
疼痛评估
疼痛评分≤3即轻度疼痛
疼痛评分4~6即中度疼痛
疼痛评分≥7即重度疼痛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弱阿片类药物(地佐辛、凯纷)+ NSAIDs(洛索洛芬) +非药物治疗
强阿片类药物(吗啡)+ NSAIDs(洛索洛芬) +辅助药物 +非药物治疗
*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为骨科手术最常见。 引流管妥当固定,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或脱出。 引流瓶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将负压吸引改为正压,以减少出血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2
3
4
疼痛护理
舒适体位
疼痛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概述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 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人工关节置 换手术已明显增加。全髋置换术是全髋关节 重建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术后配合有计 划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关节功能, 矫正畸形和缓解疼痛。把已经损坏的髋部的 致痛部分用设计好的人工关节组件所取代, 就称为髋关节置换,此关节的代用品称之为 假体
发症有出血、深静脉血栓、感染、假体松动、 假体脱位。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变化及伤口渗血情况,患肢疼痛的性质、程 度、部位。肿胀的程度,伤口局部状况。保持 患肢外展中立位,屈髋屈膝不超过90°,患肢 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应及早向病人宣教预防并 发症的重要性,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加强 防范意识。
饮食指导 根据麻醉方式选择进食时间,进 食后从半流质到普食腻、刺激性食物,有合并症的患者应考虑忌食 相应的食物。
体位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 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 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 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的 躁动状态下或卧床翻身操作中。准确地保持患 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无论是搬动病 人还是护理操作、床上大小便,都要保持患肢 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之间放置梯形枕,翻身 时以患侧为主。
康复指导的目的及原则
目的:预防并发症;恢复关节的活动和肌力; 训练平衡;训练步行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进 行护理和保护人工髋关节的教育。
原则: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 性、全面性三大原则。
康复指导方法
术后当天 仰卧位,在术侧肢体下方垫入适 当厚度的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患者 穿防旋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减轻 疼痛。
谢谢!
术后评估
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4-6周避免性生活,2个月后随访无异常可恢复性生活
出院前宣教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与医生联系:
1.因活动或跌倒导致髋部受伤 2.假体脱位的征兆 3.患髋出现胀痛,肢体位置异常、肢体畸形或
髋关节异常疼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屈髋超过90°时,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面积变小 ,而手术后关节囊结构变弱,容易发生脱位。
因此,手术后三个月内盘腿、交叉双腿、跷二郎 腿、弯腰拾物、弯腰拉被、弯腰穿裤袜、坐矮凳 或软沙发、坐矮马桶、蹲姿等屈髋超过90°的动 作应避免。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侧卧两腿间未夹枕
屈身拉被子
椅子太低,无扶手
两腿交叉
盘腿坐
下蹲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站立时患 肢应尽量外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离床或椅子时先放下患肢
上床时,利用健肢先上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步行器
双侧拐杖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正确使用助行器
上楼梯时,健肢先上, 然后是拐杖,最后是患 肢。
下楼梯时,拐杖先下, 然后是患肢,最后是健 肢。
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和层数
出院宣教----体育活动的选择
完全康复后
造成磨损
散步
跳跃
骑车 园艺
快跑
保龄球
滑冰、滑雪 网球
乒乓球 游泳 跳舞
考题
髋关节术后正确的肢体摆放体位是?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出院前宣教----家居准备
出院前宣教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与医生联系:
1.因活动或跌倒导致髋部受伤 2.假体脱位的征兆 3.患髋出现胀痛,肢体位置异常、肢体畸形或
髋关节异常疼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屈髋超过90°时,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面积变小 ,而手术后关节囊结构变弱,容易发生脱位。
因此,手术后三个月内盘腿、交叉双腿、跷二郎 腿、弯腰拾物、弯腰拉被、弯腰穿裤袜、坐矮凳 或软沙发、坐矮马桶、蹲姿等屈髋超过90°的动 作应避免。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侧卧两腿间未夹枕
屈身拉被子
椅子太低,无扶手
两腿交叉
盘腿坐
下蹲
出院前宣教----禁忌动作
6个月内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站立时患 肢应尽量外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离床或椅子时先放下患肢
上床时,利用健肢先上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步行器
双侧拐杖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关节脱位指导
正确使用助行器
上楼梯时,健肢先上, 然后是拐杖,最后是患 肢。
下楼梯时,拐杖先下, 然后是患肢,最后是健 肢。
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和层数
出院宣教----体育活动的选择
完全康复后
造成磨损
散步
跳跃
骑车 园艺
快跑
保龄球
滑冰、滑雪 网球
乒乓球 游泳 跳舞
考题
髋关节术后正确的肢体摆放体位是?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出院前宣教----家居准备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PPT课件

• 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的手术技术,意味着术后护理及康复方法不同 • 后外侧入路(Moore):后脱位 • 外侧入路(Watson-Jones):前脱位 • 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 • 新兴起的微创入路:DAA、superPATH(主切口+辅助切口)
16
术前准备
• 控制血压、血糖 • 炎症指标(CRP,ESR,PCT):排除感染 • 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彩超:排除血栓 • 术前停用药物: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药利血平等,术前至
身体挪到椅子边,患肢放在前面,健侧腿承受大部分体重。
30
站立练习
站立抬腿练习
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 31
辅助行走练习-患肢先行
先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后改用双侧腋杖;
行走时先迈出患肢再迈出健肢。术后1-2个月弃拐行走
32
上下楼梯练习-好上坏下
术后3周后可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梯时健腿先迈上台阶,再将术侧跨上
• “一坐行” • 上下床:术后1-3天 • 坐起立:术后3天 • 辅助行走:术后1周 • 上下楼:术后3周
26
下地练习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 防止手术髋外旋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 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7
坐下
坐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 坐垫,双手扶稳,缓慢坐 下。
禁坐矮凳,屈髋不能超过90 度
29
起立
35
1997年由丹麦H.Kehlet教授初步提出
• 加速康复是一种外科理念,而非技术 • 也有学者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ack surgery,FTS)理念。
36
ERAS 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点
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
16
术前准备
• 控制血压、血糖 • 炎症指标(CRP,ESR,PCT):排除感染 • 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彩超:排除血栓 • 术前停用药物: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药利血平等,术前至
身体挪到椅子边,患肢放在前面,健侧腿承受大部分体重。
30
站立练习
站立抬腿练习
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 31
辅助行走练习-患肢先行
先用助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后改用双侧腋杖;
行走时先迈出患肢再迈出健肢。术后1-2个月弃拐行走
32
上下楼梯练习-好上坏下
术后3周后可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梯时健腿先迈上台阶,再将术侧跨上
• “一坐行” • 上下床:术后1-3天 • 坐起立:术后3天 • 辅助行走:术后1周 • 上下楼:术后3周
26
下地练习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 防止手术髋外旋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 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7
坐下
坐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 坐垫,双手扶稳,缓慢坐 下。
禁坐矮凳,屈髋不能超过90 度
29
起立
35
1997年由丹麦H.Kehlet教授初步提出
• 加速康复是一种外科理念,而非技术 • 也有学者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ack surgery,FTS)理念。
36
ERAS 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点
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
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ppt课件

4.手术后5、6天: 膝、髋关节的屈曲、外
展等主动运动。
手术后7、8天: (1)腿部伸直抬高运动:
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 (2)便盆运动:病人仰
卧,抬高臀部几分钟。
16
饮食指导
1. 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饮食可以 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 三个阶段 ,根据病情的发展 , 配以不同的食物 ,以促进血肿 吸收或骨痂生成。
二. 术前准备 手术室将手术用常规器械、特殊器械、术中特殊物品及 药品准备充分、备齐,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功能正常,在置1Ommol/L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20/12kpa (150/90mmHg)以下方可手术。皮肤:加强术前皮肤护理,术前 3天剃除术区毛发,连续3天碘伏、酒精消毒术区,用无菌敷料覆 盖;有学者认为,术前采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并浸泡本区,能减 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日本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否认 到过其他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地区,无工业毒物、粉尘、 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特殊嗜好。否认冶游史。 已婚己育,配偶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家族中成员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结核、 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否认家族中 有明显心脏病、高血压、肿瘤、精神病史。
2.手术后第2、3天: (1)股四头肌、臀肌、腹肌及外展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以增强肌力、预防攀缩并促进血循。
(2)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坐在椅子上。
14
手术后的康复运动
3.手术后4、5天: (1)膝、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等半主动运动。 (2)鼓励下床,协助以拐杖活动。
15
手术后的康复运动
四. 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 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
展等主动运动。
手术后7、8天: (1)腿部伸直抬高运动:
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 (2)便盆运动:病人仰
卧,抬高臀部几分钟。
16
饮食指导
1. 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饮食可以 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 三个阶段 ,根据病情的发展 , 配以不同的食物 ,以促进血肿 吸收或骨痂生成。
二. 术前准备 手术室将手术用常规器械、特殊器械、术中特殊物品及 药品准备充分、备齐,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功能正常,在置1Ommol/L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20/12kpa (150/90mmHg)以下方可手术。皮肤:加强术前皮肤护理,术前 3天剃除术区毛发,连续3天碘伏、酒精消毒术区,用无菌敷料覆 盖;有学者认为,术前采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并浸泡本区,能减 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日本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否认 到过其他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地区,无工业毒物、粉尘、 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特殊嗜好。否认冶游史。 已婚己育,配偶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家族中成员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结核、 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否认家族中 有明显心脏病、高血压、肿瘤、精神病史。
2.手术后第2、3天: (1)股四头肌、臀肌、腹肌及外展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以增强肌力、预防攀缩并促进血循。
(2)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坐在椅子上。
14
手术后的康复运动
3.手术后4、5天: (1)膝、髋关节的屈曲、外展等半主动运动。 (2)鼓励下床,协助以拐杖活动。
15
手术后的康复运动
四. 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 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步态训练:如何恢复正常的行走 步态,以避免跛行或跌倒
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康复 据研究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进行康 复训练,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等,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步态训练防止跛行 通过定期的步态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行走方式和步态,从而避 免由于步态异常导致的跛行或跌倒。 家庭护理与康复同等重要 数据显示,良好的家庭护理和康复是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重要 因素,能有效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穿着弹力袜、定期做腿部运动等
弹力袜的穿着效果 据研究显示,穿着弹力袜可以有效减少40%-8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定期腿部运动对预防血栓的作用 一项包含5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术后坚持进行腿部运动的患者在一年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为1%,而未运动的患者为6%。
体重管理:如何在保持健康饮食 的同时,避免过度增重对髋关节 的压力
控制饮食摄入 根据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每日需要热量约为2000 卡,以保持体重。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防体重过 快增加。 定期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游泳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防止体重 增加,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关节产生过大压力。 合理用药 对于需要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以防 血栓形成导致体重增加。 定期体检 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体重和髋关节状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
Learn more
02
术后的康复训练
物理疗法:如热疗、电疗等,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肉力量
减少并发症
康复体操:如何进行髋关节的 活动训练,以增加关节的活动 范围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或热敷等。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促进
术后恢复。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疼痛 控制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口服止 痛药、外用止痛贴等。
非药物治疗
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 理ppt课件
目 录
• 髋关节置换术简介 •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 术后护理措施 • 术后生活指导 • 出院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 髋关节置换术的未来展望
01
髋关节置换术简介
手术目的
缓解髋关节疼痛,改 善关节功能。
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增强自信心。
纠正关节畸形,提高 生活质量。
手术过程
神经损伤
如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06
髋关节置换术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发展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定制的髋关节假体,提高假体的适配度和使用 寿命。
智能材料
研究和发展智能材料,用于制造具有自适应性能和生物活性的髋关 节假体。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更精准、微创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并发症和 恢复时间。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 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
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如洗澡、穿鞋、上下楼梯等,
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 估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2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 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促进
术后恢复。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疼痛 控制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口服止 痛药、外用止痛贴等。
非药物治疗
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 理ppt课件
目 录
• 髋关节置换术简介 •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 术后护理措施 • 术后生活指导 • 出院后随访与注意事项 • 髋关节置换术的未来展望
01
髋关节置换术简介
手术目的
缓解髋关节疼痛,改 善关节功能。
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增强自信心。
纠正关节畸形,提高 生活质量。
手术过程
神经损伤
如术后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06
髋关节置换术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发展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定制的髋关节假体,提高假体的适配度和使用 寿命。
智能材料
研究和发展智能材料,用于制造具有自适应性能和生物活性的髋关 节假体。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更精准、微创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减少并发症和 恢复时间。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 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
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如洗澡、穿鞋、上下楼梯等,
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 估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2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课件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7 体位 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 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 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 8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 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 时处理。 9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 恢复。
术前护理
◆ 4预防术后感染 (1)术前2~3天使用抗感 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 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 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前一日备皮,剃除会 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5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在床上排大小便 ,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表面髋
人工半髋关 节
人工髋关节
人工全髋 关节
生物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骨水泥型
7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8
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2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体位与功能锻炼
◆ 术后当天: ◆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
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待下 肢感觉恢复,既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曲 和曲趾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踝关节伸曲
◆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 ◆ 每隔1小时5~10次, ◆ 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
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术后护理
7 体位 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 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 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 8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 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 时处理。 9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 恢复。
术前护理
◆ 4预防术后感染 (1)术前2~3天使用抗感 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 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 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前一日备皮,剃除会 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5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在床上排大小便 ,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表面髋
人工半髋关 节
人工髋关节
人工全髋 关节
生物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骨水泥型
7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8
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9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1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2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体位与功能锻炼
◆ 术后当天: ◆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
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待下 肢感觉恢复,既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曲 和曲趾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踝关节伸曲
◆ 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 ◆ 每隔1小时5~10次, ◆ 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
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髋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连接股骨头和骨盆的关节窝。
骨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创伤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 *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半髋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关节窝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防旋鞋,双腿 间夹三角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 背曲和曲趾活动
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 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 放弃坐位练习。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 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
7. 术前预防性用药 针对各种并存病应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患者术前半 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1 .基础护理 病人术后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故应协助其保持正 确、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护骨突部位。同时鼓励病人多食 蔬菜、水果,多喝水,以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必要时 可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手术麻醉与切口方式
硬膜外麻醉、腰麻、全麻 前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1. 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高龄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 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并存病的老人。需要综合多 科会诊意见,加强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警惕潜在 疾病发作和及时发现加重并存病的因素。
6.3 脱位 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较易发生,发生率为0.6% ~7%,脱位原因与关节类型、手术人路途径、术后搬动不 正确、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及病人自身条件有关。护理工 作中应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观察脱位的要点是:患 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同(患肢缩短),成过度外旋位 。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使患肢制动,并通知医生进一步 处理。
4.皮肤准备 (1)范围:髋关节手术备皮范围应上至乳头线水平,下至踝 部,并包括躯干部、会阴处皮肤。(2)方法:在术前1 d洗 澡换衣后,剪除指甲,将皮肤准备范围内的汗毛、毛发剃 除,再清洗、拭干,用碘伏涂擦后无菌巾包扎。
5.加强营养支持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对胃纳差、进食少的病人 ,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电解 质紊乱者,术前应给予纠正。
6.积极控制并存病 针对并存病做各种相应的特殊检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加以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注意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对于慢性肺部病 变患者,要注意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低流 量吸氧。对有褥疮的患者,应用气垫床或气圈,坚持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褥疮部位可给与碘伏涂抹,烤灯照射,以促进褥疮的愈合 。
2.情志护理 针对高龄病人的种种心理,应与家属做好沟通,嘱其不可 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情绪,与其交流主要以安抚与鼓励 的形式,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手术原理及安全性,并介绍相关手术成功病例,最大限度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3 .适应性锻炼 指导其正确在床上大小便,正确咳嗽咳痰,进行股四头肌 等长收缩训练,除患髋外其他关节肌肉功能锻炼。由于此 类患者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指导其入院后即开始进 行引体向上活动:双手拉吊环,健肢屈曲蹬床,运用腰部力 量抬起臀部,无力者可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进行。
4.疼痛的护理 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心率加快、呼 吸急促、血压上升、烦躁不安、忧郁,一般采用镇静、镇 痛剂对症处理,特别是镇痛泵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疼痛。 可在手术切口处用冰囊冷敷,通过冷对细胞活动的抑制, 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同时冷敷也可使局 部血管收缩而减少局部出血。
6.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6.1 感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的10%~ 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感染多发生在术后早期,是 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为血源性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手术后深静 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5%。肺栓塞2%~16%。预防的原则 :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也可给予肢体按摩; 低分子肝素钠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栓的作用。护理工作中 应注意患肢的感觉、色泽、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下 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发绀、疼痛加剧,应警惕栓 塞的发生。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应警惕 肺栓塞的发生。
5.患肢的护理 术后应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正确变换体位可防止出现术后 并发症,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 功能位应做到“三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 节下垫一软枕;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下肢牵引,保持 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 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预防人工 假体脱位。术后48 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如患 肢皮肤青紫、皮温低、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处理 。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中心静 脉压等。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为预防肺部并发症 ,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每15— 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1次 。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出现异常及时 处理
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置引流管引流积血,以减少伤口内血肿的形成,从而 减少感染机会对增加术后关节活动有一定益处。应注意保 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 h内引流量最大,如有血块堵塞应 及时冲洗。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密切观察引 流量、引流液体的颜色和性质。正常为50~250 ml/d, 色淡红;若引流量大于300ml/d,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
髋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连接股骨头和骨盆的关节窝。
骨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创伤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 *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半髋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关节窝
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防旋鞋,双腿 间夹三角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 背曲和曲趾活动
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 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 放弃坐位练习。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屈髋 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
7. 术前预防性用药 针对各种并存病应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患者术前半 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1 .基础护理 病人术后需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故应协助其保持正 确、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护骨突部位。同时鼓励病人多食 蔬菜、水果,多喝水,以预防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必要时 可输血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手术麻醉与切口方式
硬膜外麻醉、腰麻、全麻 前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1. 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高龄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 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并存病的老人。需要综合多 科会诊意见,加强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警惕潜在 疾病发作和及时发现加重并存病的因素。
6.3 脱位 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较易发生,发生率为0.6% ~7%,脱位原因与关节类型、手术人路途径、术后搬动不 正确、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及病人自身条件有关。护理工 作中应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观察脱位的要点是:患 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同(患肢缩短),成过度外旋位 。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使患肢制动,并通知医生进一步 处理。
4.皮肤准备 (1)范围:髋关节手术备皮范围应上至乳头线水平,下至踝 部,并包括躯干部、会阴处皮肤。(2)方法:在术前1 d洗 澡换衣后,剪除指甲,将皮肤准备范围内的汗毛、毛发剃 除,再清洗、拭干,用碘伏涂擦后无菌巾包扎。
5.加强营养支持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对胃纳差、进食少的病人 ,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电解 质紊乱者,术前应给予纠正。
6.积极控制并存病 针对并存病做各种相应的特殊检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加以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注意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对于慢性肺部病 变患者,要注意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低流 量吸氧。对有褥疮的患者,应用气垫床或气圈,坚持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褥疮部位可给与碘伏涂抹,烤灯照射,以促进褥疮的愈合 。
2.情志护理 针对高龄病人的种种心理,应与家属做好沟通,嘱其不可 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情绪,与其交流主要以安抚与鼓励 的形式,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手术原理及安全性,并介绍相关手术成功病例,最大限度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3 .适应性锻炼 指导其正确在床上大小便,正确咳嗽咳痰,进行股四头肌 等长收缩训练,除患髋外其他关节肌肉功能锻炼。由于此 类患者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指导其入院后即开始进 行引体向上活动:双手拉吊环,健肢屈曲蹬床,运用腰部力 量抬起臀部,无力者可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进行。
4.疼痛的护理 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心率加快、呼 吸急促、血压上升、烦躁不安、忧郁,一般采用镇静、镇 痛剂对症处理,特别是镇痛泵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疼痛。 可在手术切口处用冰囊冷敷,通过冷对细胞活动的抑制, 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同时冷敷也可使局 部血管收缩而减少局部出血。
6.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6.1 感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的10%~ 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感染多发生在术后早期,是 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为血源性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见,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手术后深静 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5%。肺栓塞2%~16%。预防的原则 :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也可给予肢体按摩; 低分子肝素钠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栓的作用。护理工作中 应注意患肢的感觉、色泽、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下 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发绀、疼痛加剧,应警惕栓 塞的发生。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应警惕 肺栓塞的发生。
5.患肢的护理 术后应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正确变换体位可防止出现术后 并发症,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 功能位应做到“三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 节下垫一软枕;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下肢牵引,保持 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 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预防人工 假体脱位。术后48 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如患 肢皮肤青紫、皮温低、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处理 。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中心静 脉压等。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为预防肺部并发症 ,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每15— 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1次 。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出现异常及时 处理
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置引流管引流积血,以减少伤口内血肿的形成,从而 减少感染机会对增加术后关节活动有一定益处。应注意保 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 h内引流量最大,如有血块堵塞应 及时冲洗。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密切观察引 流量、引流液体的颜色和性质。正常为50~250 ml/d, 色淡红;若引流量大于300ml/d,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