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核的主要结构组成及其功能;(3)了解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核的结构模型,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细胞核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1)细胞核的定义;(2)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和传递,控制细胞代谢。

2.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1)核膜:细胞核的外层包被;(2)核仁:核糖体的形成和核糖体的合成;(3)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4)核孔: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3)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染色质的组成和结构;(2)核孔的功能及调控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利用模型展示法,直观展示细胞核的结构组成;3. 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4. 采用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胞核的图像,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细胞核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分析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3. 课堂讲解:(1)讲解细胞核的概念和功能;(2)展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讲解各组成部件的功能;(3)阐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核的结构;(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高级中学苏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
(1)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 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 细胞核的结构
1. 核膜:双层膜
2. 核孔
3. 核仁
4. 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组成 三、
细胞核的分布 控制中心细胞核的分布 四、 细胞核的数量
补 在探
充、全面 讨细胞结 阐述细胞 构与功能 核的功 相适应的 能。

过程中, 认同细胞 核是细胞 生命系统 的控制中 心并补充 细胞核的 功能
本节
知识内容 进行 回顾和检 课堂小结 测。

和课堂检 体验建构 测
模型的过 程,回顾 课下 细胞的基 完成。

本结构。

四、细胞核的数量六教学反思。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docx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docx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过程与方法1.通过白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牛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牛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二、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牛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图片:黑白美西嫄美西嫄是一种两栖类动物,根据肤色的不同分为黑白两种。

科学家用黑口两种美西嫄(-•种两栖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嫄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岀来,移植到口色美西嫄的去核卵细胞中。

移植后长大的美西嫄,全部都是黑色的。

[动画展示]问题: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细胞核具有什么作用?实验2: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图片:伞藻伞藻是单细胞的绿藻,分为帽、柄和假根,其中细胞核位丁•假根部位。

帽的形状冇两种:一是菊花形,一是金形。

是什么决定了伞帽的形态呢?科学家发现:伞藻的再生能力很强,切除个帽之示,很短时间内能够生出新的伞帽。

于是,利用此特性,设计了伞藻嫁接实验。

动画展示伞藻嫁接实验通过嫁接实验,能准确得出是哪部分结构决定了伞帽的形态吗?为什么?教师点评:伞藻嫁接实验设计不严谨,不能确定是假根中的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着伞藻的帽形。

问题:你能设计出一个更严谨的实验吗?动価展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现在,你认为是什么控制着伞藻帽形的遗传?图片:黑白美西嫄、多利羊、伞藻、以及人的一些性状图片(耳垂、眼睑等)教师总结: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方细胞核控制着美四嫄皮肤颜色的遗传不能,因为假根部分还有部分细胞质存在,所以不能排除细胞质的影响。

细胞核决定了牛:物体的形态建成思考回答:核移植实验细胞核回忆原有知识作答细胞的工长,分裂和分化,细胞的摄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等式统称为性状。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2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2.3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1.2.4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教学重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课堂导入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那些结构?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精确的合作无间呢?识别细胞器,讨论回答问题(需要有一个控制中心。

)创设情境,既复习了细胞器的知识,又引入细胞核控制的概念,材料也为后面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提供素材。

一.细胞核的功能组织学生分组阅读教材P52~53的“资料分析”,并讨论问题,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问:①美西螈的体色有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②这个实验严密吗?还需要如何补充?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问:①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②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否严密?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资料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图示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图问:①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②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介绍伞藻的嫁接实验问:①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②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③若要说明细胞核的作用,还需要如何设计实验?介绍伞藻的核移植实验④根据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组讨论交流并组织语言表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6页)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桑植四中---- 罗金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3)初步学会探究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二、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教学理念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对话,创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六、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染色质、染色体教具,[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doc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doc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海北三中――芦俊[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目标,结合“互动—发生式”课堂教学课题,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教学策略]1、课前准备一个细胞模型,让学生观察再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与将要传授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归纳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本中的实例,知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对比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对比的学习方法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知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难点]: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导学案[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代谢 一、细胞 遗传 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染色质 DNA 遗传信息核膜(双层膜): 核孔核仁三、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5: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5: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教材分析“细胞核”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第1第2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材后面安排了一个技能训练,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这一内容的增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细胞核的功能及结构,但是由于期间间隔了一年,大多数学生对于此内容记忆模糊,但是在前两节学过细胞膜、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唤起了学生的一些记忆,这些知识将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本节的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这两个模块有助于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的不同。

绘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并注明名称。

2.能力目标:根据实验资料说明细胞核的作用。

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细胞核的结构。

列表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核是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积极参与并感受和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难点:细胞核的功能。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高等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受大脑控制的,那么对于细胞而言,它的各种生理生活,比如运动、生殖等,是由什么来控制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凸显细胞核。

)知识点一:细胞核的数目。

大家来看这这几种细胞:(有人的红细胞、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平常的细胞、横纹肌细胞)大家看到,一般的细胞中,都有颜色特别深一团物质,这就是细胞核,那么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学生回答)(红细胞中间没有观察到深色的一团物质)是不是有核的的真核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学生回答)(横纹肌细胞中,深颜色的小点很多)恩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好。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理解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2)建构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控制中心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提问:“在细胞这个微小而复杂的世界里,有一个结构被称为系统的控制中心,同学们知道是哪个结构吗?”从而引出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1)展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片讲解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

(2)让学生对比分析核膜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同,加深对核膜的理解。

(3)讲解核孔的作用,强调其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4)介绍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5)重点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通过动画演示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细胞核的功能(1)资料分析呈现四个资料: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

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有核的一半能分裂发育,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

当有核的一半分裂到 16 32 个细胞时,如果这时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一半,这一半也会开始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校生物组金相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3)说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相互关联和协调一致。

(4)概述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2、技能目标:
(1)尝试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2)进行资料分析,提高思维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过程。

(3)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方法
本节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

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代谢
一、细胞遗传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功能:
遗传信息库
染色质DNA 遗传信息
核膜(双层膜)
二、细胞核结构:核孔
核仁
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