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

合集下载

土壤类型剖面标本

土壤类型剖面标本

土壤类型剖面标本
1.黄棕壤:黄棕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剖面标本通
常表现为上层黄色的表土层,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性
较好;下层为深色的棕色土壤,质地稍密,较多的矿质物质,
排水性较强。

2.红壤:红壤剖面标本呈现出上层为较浅的红色土壤,质地
疏松,颗粒明显,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层为较深的红褐色土壤,质地相对较密,颗粒较细,富含氧化铁,排水性较差,肥力较高。

3.灰褐土:灰褐土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土壤类型,剖面标本通
常呈现出上层为灰白色或浅灰褐色的土壤,质地疏松,含有较
高的有机质含量;下层为深灰褐色至深褐色的土壤,质地相对
较密,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排水性较好。

4.黑土:黑土是一种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类型,剖面标
本通常呈现出上层为黑色的土壤,质地疏松,具有较高的保水
能力和肥力;下层为褐色或深棕色的土壤,质地相对较密,富
含氧化铁和无机盐,排水性较好。

5.盐渍土:盐渍土剖面标本通常呈现出上层为盐分积累较少
的浅色土壤,质地较细,排水性较好;下层为盐分积累较多的
土壤,颜色较暗,质地相对较密,排水性较差,肥力较低。

6.沙质土:沙质土剖面标本通常呈现出整个剖面都是由砂粒组成的土壤,颗粒较大,质地疏松,透水性非常好,但肥力较低。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1、粒状结构和团粒结构
⑴ 土粒的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0.25~10mm,
旱土中多此类。小于0.25mm的为微团粒,水田中多为此 类
a. 在水中分散的,为粒状结构;
b.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为团粒结构。
⑵ 特征:
a.多形成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表层,以根系附近分布 较多。
b.结构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班级:资堪1102

学号:110440227

姓名:宋凯
A
1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A
2
• 1、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 面叫土壤剖面。
• 2、发生层:土壤剖面一般是由平行于地表、 外部形态各异的层次组成,这些层次叫土 壤发生层或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 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 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 发生层 )
⑴土粒结持体沿纵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柱状。
⑵柱面交角明显的,有清晰的棱角、棱面的, 称为棱柱状结构。
⑶柱面交角不明显的,没有清晰的棱角、棱面 的,称为柱状结构。
⑷多出现在心土层和底土层中,旱土为不良结 构,水田为良好结构。
A
32
5、片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水平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A
37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3、大气干旱时,表土水 3、表土失水,体积也要
份蒸发,体积收缩,可切 搜索,但小孔隙过多,不

土壤剖面图

土壤剖面图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土壤剖面分析的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土壤剖面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
• 数据整理:将实验室分析结果整理成表格和图表 •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剖面的特征和变化
土壤剖面分析的数据可视化技巧
• 使用GIS软件绘制土壤剖面图 •中的应用案例
土壤剖面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心土层的作用
• 储存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持续的营养供应 • 调节土壤水分,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状态
底土层:土壤的最底层
底土层的特征
• 厚度:一般为50厘米以上,厚度受土壤类型、地形等因 素影响 • 质地:质地较重,含有较多的砂粒和石砾 • 水分:水分含量较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底土层的作用
• 稳定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变形 • 储存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供应
土壤剖面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为作物种植提供土壤肥力依据 • 为农田灌溉和排水提供土壤水分依据
土壤剖面图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 为土壤改良和培肥提供指导 • 为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土壤剖面图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土壤剖面图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 为土壤污染评估提供土壤性质依据 • 为土壤修复提供土壤类型和特性依据
土壤剖面图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土壤剖面图是土壤研究的基础工具
• 可以直观地展示土壤的垂直结构和特性 • 有助于研究土壤的形成、发育和演化过程
土壤剖面图在土壤调查、评价和管理中的应用
• 可以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 可以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支持
02
土壤剖面的主要层次及其特征

土壤剖面各层次的代号与特点

土壤剖面各层次的代号与特点

y z su
比石膏更易溶的盐分 累积
表示硫化物的聚集
w
mo
表示铁锰胶膜
耕作土壤剖面
农业土壤的层次分化是农业土壤发育的一般趋势,由于农业 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致使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也 呈复杂状况,有的层次分化明显,有的则不明显或不完全。 各层厚度差异也较大,因此田间观察时,应据具体情况进行 划分。可大致分为:
分 类
2、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土壤:自然土壤经过人为的耕作 就变成耕作土壤。
5
自然土壤剖面
A 层和B层合称为土体层(solum)。反映母质层 在成土过程影响下已发生深刻的或一定程度的变 化,形成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特征。 基本发生层按其发育上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若 干亚层。
6
自然土壤剖面
目前在国际上虽尚无统一的土层命名法,但自1967年国际土壤学 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O层(有机层)、A层(腐殖质层)、 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等6个主要土层。
潜育层
脱潜层
G
Gw
土壤剖面各层次的代号与特点
目录
土壤剖面定义
土壤剖面的分类 自然土壤剖面的介绍 耕作土壤剖面的介绍
2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 两米以内。
定 义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 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这些层次一般大致 成水平状态。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 土壤性质。
母质层
母岩层
C层
R层 非土壤发生层,但却是土 壤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形成的基础。
自然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壤剖面发生层一般分为: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底土层(C层)。

底土层中,还包括潜育层(G层)。

表土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

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

潜育层也叫“灰粘层”,是在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层,土色蓝绿或青灰色,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养分转化慢。

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

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平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

层状结构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

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①表土层(A层)。

为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②心土层(B层)。

为淋溶物质淀积层;③底土层(C层)。

又称母质层。

这3个基本层最早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命名,以后,人们根据每个基本层的性状与发生学特点又进一步细分。

土壤湿度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肥力因素。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在野外将土壤湿度分为:干,潮,湿,重湿,极湿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它们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

新生体可以按它们的外观分类,也可按它们的化学组成来分类。

按外观分,新生体盐霜,盐斑,结核等。

按照化学组成分,新生体可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还有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土壤剖面各层次的代与特点

土壤剖面各层次的代与特点
B1
B2
B3
自然土壤剖面——母质层
自然土壤剖面
在两个基本发生层之间出现兼有两者特征的称为过 渡层,其符号为AB、BC等。 若两基本发生层犬牙交错,则称指间层,其符号为 A/B、E/B等。
14
自然土壤剖面
在书写形式上,小写英文字母并列紧接于大写字母 之后,可以联合起来表示在同一发生层共同出现的 性质,如 Ah,Ap层。 通常,在联合使用时,小写字母的应用不会多于两 个。
15
自然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
耕作土壤剖面
农业土壤的层次分化是农业土壤发育的一般趋势,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致使农业 土壤的土体构型也呈复杂状况,有的层次分化明显, 有的则不明显或不完全。各层厚度差异也较大,因 此田间观察时,应据具体情况进行划分。可大致分 为:
18
耕作土壤剖面

土壤。

2、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土壤:自然土壤经过人
为的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5
自然土壤剖面
A 层和B层合称为土体层(solum)。反映 母质层在成土过程影响下已发生深刻的或 一定程度的变化,形成土壤剖面上部土层 的特征。
基本发生层按其发育上的差异可进一步划 分为若干亚层。
6
自然土壤剖面
目前在国际上虽尚无统一的土层命名法,但自1967年国 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O层(有机层)、A 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 (母质层)和R层(基岩)等6个主要土层。
3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
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

新生体等。

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4)母质层:未受成土作用影响的土层。
• 自然土壤剖面:
• 4、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剖面一般 也分为四层: 即耕作层(表 土层)、犁底 层(亚表土 层)、心土层 及底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 (1)耕作层 :
概念: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土层。 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5、单粒结构 土粒彼此不胶结,呈孤立存在。
“松沙土”
(生产中,只有团粒结构是有利于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的结构体,其余结构体都有各 种各样的生产问题。所以,生产中,把土壤 中有丰富的团粒结构称为有结构土;而其余 结构都归为无结构土)。
断与土体下部相连的毛细 易完全切断,下部土壤水
管,阻止下部水份上升补 份可源源上升补充蒸发,
充蒸发,水份损失小,土 水份损失大,土壤抗旱力
壤抗旱力强。
弱。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4、团粒内部,常为水份 4、在土壤较干时,有机 占据,有机质行腐化而积 质行矿化释放,但因缺水, 累;团粒之间,常为空气 植物不能吸收养分;当水 所占据,有机质行矿化而 份含量高,植物能够吸收 释放。既有保肥,也有供 养分时,有机质又行腐化 肥,保肥供肥较为协调。 而积累,释放的养分少。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班级:资堪1102

学号:110440227

姓名:宋凯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高考地理中的土壤剖面

高考地理中的土壤剖面

2.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1)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一般15-30厘米厚。

(2)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3)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3.森林土壤剖面(1)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降水量大于800mm)和半湿润地区(400-800mm),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

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3)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4)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4.草原土壤剖面(1)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3)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

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

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

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4)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

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5.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征(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二、中国土壤类型黑土:采至东北黑土地,包括东北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黄土:来源于中原黄土地,为黄河冲洪积和西北风沙积形成,矿物质流失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种类 自然剖面
土壤剖面(图 2)
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例如,新修公路、铁路,工程或房屋建设,矿产 开采,新修水利,平整土地和取土烧砖瓦,以及河流冲刷、塌方等,均可形成土壤自然 剖面。自然剖面的优点是垂直面比较深厚,可观察到各个发生土层和母质层,同时暴露 范 围 比 较 宽 广 ,可 见 到 土 层 薄 厚 不 等 的 各 种 土 体 构 型 的 剖 面 ,这 就 有 利 于 选 择 典 型 剖 面 , 比较不同类型土体构型的剖面,对分析研究土壤分类、土壤特性、土壤分布规律都比较 有利。自然剖面的缺点是暴露在空气中较久,因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其剖面形态特 征已发生了变化,不能代表当地土壤的真实情况,因而它只能起参考作用,不宜做主要 剖面。但一些最新挖掘的自然剖面,也可选其典型者做主要剖面;如果是形成已久的自 然剖面,则在进行观测时,应加整修,以挖除表面的旧土,使其暴露出新鲜裂面。
土壤发生层次
1、O 层:枯落物层 据分解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层。 L 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 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H 层: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其原有植物组织形态。 2、A1 层:腐殖质层
可分为两个亚层。 A11 层:聚积过程占优势(当然也有淋溶作用)、颜色较深的腐殖质层。 A12 层:颜色较浅的腐殖质层。 3、A2 层:灰化层 4、AB 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过渡层。 5、B 层:淀积层,里面含有由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所以一般较坚实。据发育程度 的不同可分为 B1、B2、B3 等亚层。 6、BC 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过渡层。 7、G 层:潜育层。 8、C 层:母质层。据盐的不同有: CC 层:母质层中有碳酸盐的聚积层; CS 层:母质层中有硫酸盐的聚积层。 9、D(R)层:母岩层。 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土壤类型。上面介绍的模式剖面,在实 际工作中,往往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层次,而且层次间的过渡情况也会各有不同,有的层 次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是逐渐的。层次间的交线有平直的、曲折的、带状的、舌状 的等多种形式。
( 2 )、 淀 积 作 用 : 指 下 渗 水 到 达 剖 面 下 层 沉 淀 其 中 某 些 溶 解 物 或 悬 浮 物 的 作 用 。 因 此,土壤剖面的下层一般称为淀积层或简称 B 层。B 层之下一般是未受淋溶或淀积作用 的土壤母质层,简称 C 层。土壤母质下面,如果是未风化的基岩,称为基岩层或简称 D 层。
2.有机质积累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5.钙化和脱钙过程 6.盐渍化过程 7.碱化与脱碱过程 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11.白浆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
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 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来源
基岩:D(R),如果 C 为残积物,C 与 D 有继承关系,如果 C 为运积物,C 与 D 无关。
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长期耕作,土壤剖面性质会发生变异,常根据农民 的习用名称分为:
耕作层:表土层,熟化层,经常受耕作施肥的影响,土质疏松,含有机质多,土块 细碎,颜色暗。
犁底层:亚表土层,经常受耕犁的下压和耕作层的细土粒下移沉淀所至。颜色较浅, 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土层紧实,有保水保肥的作用(但过紧会影响根的伸展)。 土壤呈薄片或薄层状结构。
盐类,含水氧化铁和含水氧化铝以及硅酸等,并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不同的粘土矿物。同 时通过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在降雨的淋洗作 用下引起土壤中的这些物质的淋溶和淀积,从而形成了土壤剖面的各种发生层次。
( 1 )、 淋 溶 作 用 : 指 土 壤 中 的 下 渗 水 , 从 土 壤 剖 面 的 上 层 淋 溶 或 浮 悬 土 壤 中 某 种 成 分的作用。因此一般将土壤剖面的上层称为淋溶层或简称 A 层。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土壤三维实体的垂直切面,显露出若干大体平行于地表的层次。 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土壤三维实体的垂直切面,显露出一些一般是平行于地表的层次。 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1)异 源 母 质 剖 面 :土 壤 剖 面 上 部 土 层 的 成 土 物 质 与 底 部 基 岩 或 母 质 组 成 不 一 致 的 剖 面。
2)埋 藏 剖 面 :由 于 后 来 物 质 覆 盖 ,在 土 壤 剖 面 的 一 定 深 度 中 出 现 一 个 或 一 个 以 上 埋 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A3:A、B 过渡层。
淀积层:B 层,淀积由 A 层淋溶下的物质。质地粘重,具有柱状或棱柱状结构,颜 色棕或红棕色。
B1:A、B 过渡层。
B2:典型 B 层特点。
B3:B、C 过渡层。
母质层:C 层,尚未经过成土作用的物质,是土壤的前身。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 经水力或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不是土壤发生层,但习惯把它包括在土壤剖面内。
淋溶层(A2):由于雨水的淋洗作用,土体中易溶性盐类及铁、铝水化物、腐殖质 胶体受到淋失,向下移动,使该层腐殖质及养分含量减少,土色较浅。
3.淀积层(B):A 层淋溶下移物质淀积而成,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4.母质层(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 育的岩石风化层。
5.母岩层(D)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1: 所属学科:
定义 2: 所属学科: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土壤 垂直断面中土层(可包括母岩)序列的总和。通常由人工挖掘而成,供观察和研究土 壤形态特征用。因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显露的土壤垂直断面称自然剖面。
土壤剖面(图 1)
编辑本段构型
简单剖面
土壤剖面坑示意图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 A 和 AC 层。 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侏儒剖面: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层次被侵蚀掉。
复杂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 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 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 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 土壤性质。土壤剖面发生层一般分为:表土层(A 层)、心土层(B 层)和底土层(C 层)。 底土层中,还包括潜育层(G 层)。表土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 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潜育层也叫 “灰 粘层”,是在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层,土色蓝绿或青灰色,质地粘重, 通气不良,养分转化慢。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 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平 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层状结构为其最重 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一般划分 3 个最基本层次:① 表土层(A 层)。为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②心土层(B 层)。为淋溶物质淀积层; ③底土层(C 层)。又称母质层。这 3 个基本层最早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命名,以 后,人们根据每个基本层的性状与发生学特点又进一步细分。
定界剖面
定 界 剖 面 ,顾 名 思 义 是 为 了 确 定 土 壤 分 布 界 线 而 设 置 的 ,要 求 能 确 定 土 壤 类 型 即 可 。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 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1]
编辑本段形成
母质层.亦称“C 层”。土壤发生层次之一。位于土壤剖面下部的层次。是原来的土壤 母质,未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
自然土壤发生层
1.枯枝落叶层(A0):分解、半分解的有机物质积累的层次,木本植被下的森林土 壤最为明显。
2.淋溶层(A)
腐殖质层(A1):由于腐殖质的累积,腐殖质和矿质养料含量丰富,且结合紧密, 多呈良好的团粒结构,土色较深。
生土层:心土层,未经耕作熟化,只有少量植物根系。
死土层:底土层,相当于 C 层。
实际情况中,不是所有的土层都会在剖面出现,发育程度高的土壤A,B,C层都具备, 而且层次分异明显,但发育程度低的土壤经常没有B层发育,受到侵蚀的土壤会发生 A层缺失的现象,在有埋藏土壤的情况下,多个土壤剖面重叠,使土壤发生层的分析 更为错综复
人工剖面
人 工 剖 面 :是 根 据 土 壤 调 查 绘 图 的 需 要 ,人 工 挖 掘 而 成 的 新 鲜 剖 而 ,有 的 也 叫 土 坑 。
主要剖面
主要剖面,是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发生学特征,从而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性,而专 门 设 置 挖 掘 的 土 壤 剖 面 。它 应 该 是 人 工 挖 掘 的 新 鲜 剖 面 ,从 地 表 向 下 直 挖 掘 到 母 质 层( 或 潜水面)出露为止。
A1:腐殖质层,腐殖质累积为主要特征,腐殖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机械方法无法 分开。土壤剖面颜色最深,灰黑至黑。
A2:灰化层,由于强烈淋溶,易溶性物质和细小土粒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 也发生变化而下移,该层只剩下最难移动、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质,以石英为主, 颜色浅,灰白,土壤颗粒粗(砂、粉砂)。寒带针叶林土壤明显。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层 在颜色、结构、紧实度和其他形态特征上是不同的。各个土层的特征是与该层的组成和 性质一致的,是土壤内在性状的外部表现,是在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