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壤剖面观察

合集下载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测定仪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8. 采样器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实验基地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最好是一片耕作过的农田。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在选定的地点挖取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和记录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其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土壤剖面中,每隔10厘米采集一次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5.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塑料袋中,并做好标记。

6. 土壤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观察结果:(1)颜色: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颜色逐渐变深,表层土壤呈灰棕色,底层土壤呈黄棕色。

(2)质地: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质地逐渐变细,表层土壤为沙质土,底层土壤为粘质土。

(3)结构: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结构逐渐变差,表层土壤为团粒结构,底层土壤为块状结构。

(4)层次:土壤剖面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耕作层)、B层(心土层)、C层(母质层)。

2.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含水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约为20%,底层土壤含水量约为15%。

(2)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2%,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1%。

(3)pH值: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pH值逐渐降低,表层土壤pH值约为7.5,底层土壤pH值约为6.5。

(4)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1%,全磷含量约为0.05%,全钾含量约为1.5%;底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05%,全磷含量约为0.02%,全钾含量约为1.0%。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方法。

2. 通过土壤剖面观测,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的基本技巧,提高野外调查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市XX县XX镇XX村四、实验器材1. 土壤剖面观测记录表2. 铁锹3. 剖面刀4. 皮尺5. 研钵6. 电子秤7. 门塞尔比色卡8.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选择观测点:在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田地、林地、草地等。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沿观测点挖掘土壤剖面,挖掘深度根据土壤层次厚度确定,一般为1米。

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采集土样,用于后续分析。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观测记录,该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A层:0-20cm,黑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为壤土,结构良好。

(2)E层:20-40cm,棕色,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为壤土,结构较好。

(3)B层:40-60cm,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质地为砂壤土,结构较差。

(4)C层:60-80cm,红棕色,有机质含量极低,质地为砂质土,结构差。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颜色:土壤剖面各层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质地:土壤剖面各层质地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反映了土壤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结构:土壤剖面各层结构由上至下逐渐变差,反映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条件。

3.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A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25%;B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为15%。

(2)有机质含量:A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B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

(3)pH值:土壤剖面各层pH值在5.5-7.5之间,呈中性。

试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试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实验九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

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 值和石灰反应等。

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

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1.仪器。

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 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

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 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1.剖面挖掘与修整。

(1)剖面挖掘。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长1.5—2.0米,宽0.6一0.8米,深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

(图21)。

(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

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

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

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土壤剖面的性质和组成。

3. 学习利用土壤剖面的特征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进行评价和规划。

实验材料1. 铁铲、尺子、手帕、对数表等。

2. 正常林地、旱地、水田等土壤剖面。

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并用铁铲挖出一块直立的土壤剖面样品,尽量保持完整。

2. 观察土壤剖面的外观,记录颜色、质地、土壤层的厚度和分界面的性质等。

3. 用尺子测量每个土壤层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4. 用手帕沾水轻轻擦拭每一层土壤的表面,观察有无结壳、密度、孔隙度、透水性、透气性等性质,并记录下来。

5. 用对数表测量每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6.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分析土壤剖面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水分条件、肥力水平、适用作物等方面,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实验结果样品一:正常林地土壤剖面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粉砂质土层和粘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大,从黑色、暗棕色到黄色,质地也有所不同。

各层土壤具有一定的厚度,分界面也比较明显。

经过擦拭比较,枯枝落叶层较轻,透水性、透气性好,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导致pH 值偏酸。

淋溶层是粉土和黏土的混合层,密度较大,有较高的肥力,但透水透气性差。

粉砂质土层是较为肥沃的土层,适用于农作物生长。

粘土质土层质量较为粘稠,透气透水性更差,适用性较差。

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稻草层、稻壳层、粘土质土层和黏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小,基本都是浅褐色,质地相对较为粘稠。

经过擦拭比较,稻草层和稻壳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养分,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透水透气性。

粘土质土层适用性较好,肥力水平也较为平均,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黏土质土层虽然粘稠但较为肥沃,容易培育作物。

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正常林地土壤肥力较好,适用于农业和林业生产。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7土壤剖面的观察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7土壤剖面的观察

实验七土壤剖面的观察(一)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在分析所观察到的土壤剖面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水、气、生物、岩石等的共同作用与土壤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准备土壤资料、铅笔、土铲、土钻、钢卷尺、记录簿、门赛尔比色卡、白瓷盘、蒸馏水、PH试纸、1:5的稀盐酸、土袋、标签、土盒、土刀、采集整段土壤标本的长条形容器(木质或硬度较大的长条状塑料容器)。

(三)主要内容1、根据相关知识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壤剖面挖掘地点。

2、通过观察,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方面认识所挖掘的土壤剖面的性态。

3、进行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

4、完成土壤剖面性状记载简表。

(四)原理方法1)土壤剖面的设置(1)具体位置因设于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来说,在山区应按照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形、植被类型分别设置剖面;在农耕区应按不同的耕作方式分别设置剖面;农、林、牧交错地区,应按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置剖面。

在剖面点位置选择时应注意避开各种交通线路、水利工程、池塘、村庄、坟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的地段。

(2)土壤剖面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类:自然剖面和专门剖面。

自然剖面指由于沟谷冲刷、塌方等天然原因,或兴修道路、开挖土石等人为原因而暴露出来的土壤剖面。

专门剖面是为了进行土壤调查临时开挖的土壤剖面。

观察自然剖面时,要剥去外表,使其暴露出新鲜的断面,再进行观察、记录和采样工作。

人工开挖专门剖面,如果在山坡上开挖,应将观察面留在坡的上方,深度挖至母岩母质层即可;在平原及平坦地面上,土壤剖面坑一般按宽1mC,长2m,深2m的规格挖掘。

在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地方,以挖至地下水面为止。

2)剖面的观察与描述: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一般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覆盖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层(R),在实际自然界的土壤剖面中,尤其是山丘地区的土壤剖面并不完整,有时会缺失某些土层。

土壤剖面观察范文

土壤剖面观察范文

土壤剖面观察范文步骤1:选择观察地点在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农田、森林、湿地等不同类型的地点进行观察。

观察地点应该具备典型性,能够代表该区域的土壤特征。

步骤2:掘取土壤剖面样品在观察地点处挖掘一个较深的坑洞,一般建议挖掘深度为1-2米。

将挖掘的土壤样品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整理,并标注每个层次的深度和位置。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观察土壤剖面,可以采用管状取样器来获取一段完整的土壤样品。

步骤3:观察土壤颜色和结构使用肉眼观察土壤剖面样品,首先要注意观察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状况等信息。

常见的土壤颜色有红、黄、棕、黑等。

此外,还需要观察土壤的结构,如是否呈现块状、颗粒状或土壤表面有无土疙瘩、土壤结壳等。

步骤4:观察土壤质地和组成将取样的土壤与水混合,制作成成糊状,并在手中感受土壤质地的粘滑程度。

通过肉眼观察土壤中的颗粒结构,判断土壤的质地。

常见的质地包括沙壤土、粉砂壤土、壤土等。

此外,还可以施加一些酸碱试剂来测试土壤的酸碱性,并记录下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

步骤5:测量土壤渗透性为了观察土壤的渗透性,可以将大量水量均匀地倒入挖掘的坑洞中,并观察水的渗透情况。

如果水渗透较快,说明土壤渗透性较好。

反之,如果水渗透较慢,则说明土壤渗透性较差。

步骤6:观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以采用氮-硫酸法或钼酸盐法来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首先取适量的碎土,经过预处理后,用浓硫酸进行消解,再加入氮酸钾等试剂进行测定。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其质量等级。

步骤7:观察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对土壤剖面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根系等。

这些生物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养分转化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它们的存在状态可以进一步了解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综上所述,土壤剖面观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实验工作,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渗透性、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土壤的特性。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
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实验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
姓名:王双双
学号: 19
日期: 2014年6月21日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
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
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
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二)实验结果
四、结果与分析。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掌握土壤剖面的分析方法,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或地下水层的一段土壤垂直剖面。

土壤剖面的观察可以揭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为土壤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挖取土壤剖面。

2. 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

3.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4.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对土壤剖面进行分析和解释,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1.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剖面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可以分为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颜色由上至下依次为黑色、棕色、黄色、红色,这是由于土壤中铁、锰等元素的氧化还原作用所致。

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和比例,通常可以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壤土,下层为粘土,这是由于土壤中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3.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排列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块状、柱状、板状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块状结构,下层为柱状结构,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4. 土壤层次土壤层次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通常可以分为表层、次表层、底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表层,下层为底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5. 土壤厚度土壤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通常可以分为薄层、中层、厚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薄层,下层为厚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和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不同,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

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

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观察时需要用手去感受土壤的湿度,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