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教案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解读方法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教案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解读方法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教案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解读方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解读方法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基本步骤,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言文。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阅读文言文之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作者、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等。

这些背景知识将有助于理解文本所指涉的含义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学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背诵古代文言文的诗词,积累并理解其中的词汇和词义,同时也要善于使用词典和工具书来查找生字和疑难词语的解释。

三、段落结构的分析文言文通常采用较为复杂的句法结构和较长的句子。

学生需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将文段进行标注、划分出不同的主题句,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等,帮助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论证思路。

四、修辞手法的辨析古代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等。

学生需要具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理解作者的修辞意图,同时也要注意修辞手法对整体语义的影响。

五、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把握古代文言文承载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学生需要善于捕捉其中的哲理,发现其中的警示和启示。

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对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六、实际应用的拓展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和解析,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杂词汇和句法结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多样化的阅读实践除了教材中的古代文言文,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古代典籍和名著,扩大对古代文言文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文言文的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充实自己的文化素养。

八、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倾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如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

2. 分析、综合、概括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内容。

3. 探讨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讲解文言文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分析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选用合适的文言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

4. 课后练习题:编写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分析综合的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分层学习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复习和提升。

高二语文教案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

高二语文教案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

高二语文教案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篇一:《孟子·告子上》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使用古代的汉字和语法结构。

在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是高二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二语文教案中的文言文进行解读与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通过解读文言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理解文言文并准确表达其中的意思,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解读与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文言文中常常包含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孟子·告子上》是高二语文教案中常选的一篇文言文,下面通过对该篇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艺术之美。

(文言文解读与鉴赏略去,仅列举部分段落)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句子结构、词汇意义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文言文进行解读,然后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解读结果。

3. 课堂演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示。

演示可以包括朗读、理解、注释等内容。

通过课堂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对于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文字理解准确程度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意思,包括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 文章鉴赏能力学生是否能欣赏文言文的艺术之美,包括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5周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强化文化传承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概括和分析文本的核心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文言文作品进行有效解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教案、学案、课后作业等相关教学材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
-准备《出师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诸葛亮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
-收集并整理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图解,以便学生直观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搜集与《出师表》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三国时期地图、诸葛亮画像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
-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在作业评价中,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外,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根据作业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普遍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板书设计:
- ①文言文词汇:列出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便于学生记忆。
- ②文言文句式结构:图解常见句式结构,突出语法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 ③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各种修辞手法,突出其在《出师表》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板书设计中,注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方便学生整理笔记,固记忆。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 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 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文言文概述题教案设计模板

文言文概述题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概述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概述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把握文言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概括、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概述题的概念及重要性。

(2)展示一些典型的文言文概述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答。

2. 讲解分析(1)教师详细讲解文言文概述题的解题步骤:a. 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b. 确定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c. 根据要求,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总结。

d. 完成答题,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教师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解题技巧:a. 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短语,如“于是”、“然而”等。

b. 注意文言文的叙述方式,如记叙、议论、说明等。

c. 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如总分总、分总等。

d. 善于运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练习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概述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文言文概述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关键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言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提供反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客观题之内容概括与分析【学习目标】1.熟悉文言归纳与分析做题方法2.找出文言归纳与分析“雷区”,排除干扰【学习重、难点】找“雷区”,除干扰【学习过程】一、走近真题,找出“雷点”1.(2019江苏高考)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项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2.(2019全国2卷)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选项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

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3.(2019全国3卷)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4.(2019南通三模)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

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

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选项A)因华容县南地势低洼,县学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倒塌,天顺年间知县许杰将县学迁到县北。

5.(2018江苏高考)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选项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6.(2015全国2卷)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选项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7.(2013江苏高考)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选项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二、实战演练,制造“诡雷”1.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2017江苏卷)题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参考译文: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从小失去父亲,爱好学习。

因为贫穷不能买书,帮助书商在市场卖书,于是读完了经史百家之书,看过就能背诵。

二十岁,参加提学试,以《射雁赋》考取第一,补附学生,诗和古文词逐渐进步。

扬州江面某次渔船失火,烧死无数,先生作了《哀盐船文》,杭世骏为之作序,认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因此名声大显。

当代的儒学大师如朱筠,卢文弨,见先生写的这篇文,都感叹赞赏认为是奇才。

二十九岁时,开始读经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

每次考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

侍郎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他被看重就像这样。

朱文正到浙江做提学使,先生去拜见,叙述了扬州割据之事迹、为气节而死的人,做《广陵对》三千字,博综古今,天下的奇文啊。

尚书毕沅任湖广总督,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去投奔他,写了《黄鹤楼铭》,歙县程孝廉方正把文章书写在石头上,嘉定钱通判坫进行刻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三绝”。

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都有阅读。

于是考证夏商周三代的典礼,甚至文字训诂、名物象数,以撰写论文见长,写了《述学》内外篇。

又深入钻研《春秋》之学,写了《春秋述义》,见识观点都很卓越,评论的人说唐以后再也没有比得过他。

做文章根植于经、史,受汉、魏文学的影响,没有沿习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的文学风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

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态举止,痛恨当时的阴阳邪说、释老的神怪之说,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

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却不吝啬地称赞。

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贫穷没有饭食,就卖文章供养母亲,在母亲身边伺候,不辞辛苦。

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

先生,是大家们所推重佩服的。

他的学问和品行,私下听说子承父教很长时间了。

先生对于我所说的《尚书》训诂,大为奖励,认为可以读父辈的书籍,又有知己之感啊。

虽然不能写文章,想要约略举其大概、扼要进行论述,来劝告后世的君子。

2 .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2014江苏卷)题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

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

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

柳宗元回复。

三.学习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