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盆底物理治疗

合集下载

盆底痉挛综合症的治疗措施

盆底痉挛综合症的治疗措施

盆底痉挛综合症的治疗措施
*导读:盆底痉挛综合征(SasticPelvicFloorSyndrome)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弛的功能性疾病。

……
盆底痉挛综合征(S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弛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X线造影检查为“鹅征”进行诊断,其他辅助检查有:肛门测压,盆底肌电图和结肠通过时间等,在除外器质性排便困难后诊断可成立。

【治疗措施】
理疗和生物反馈疗法可有近期疗效,若有其他合并症,应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均有排便困难、不适和疼痛等症状;排便2~3日1次。

可有腹胀、便血和长期便秘,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高,使会阴下降,导致盆底肌张力逐渐减弱;会阴部神经可能同时受到损害;也可发生其他继发性变化(如肠疝、内脏下垂等),肛门指诊有直肠前突,粘膜松驰或内痔及外痔等。

第1 页。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耐力,从而恢复盆底功能的正常水平。

本文将从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盆底肌肉的重建、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

1. 盆底肌肉的重建盆底肌肉是维持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关键肌肉群,其功能障碍常导致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采用针对性的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并提高其耐力。

常见的肌力训练方法包括Kegel运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

2. 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盆底肌肉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而神经肌肉协调失衡常会导致盆底功能异常。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例如,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群按压、放松和协调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受神经调节的能力。

3. 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长时间憋尿、用力排尿或排便等,以及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等,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二、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盆底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状态和血液循环来提高盆底功能。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热疗、冷疗等。

电刺激可以刺激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其力量和协调性;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调节盆底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盆底活动。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减轻盆底肌肉的过度紧张,促进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如盆腔脱垂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摘要】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一种由于盆底肌和筋膜的病变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其主要表现为腰、骶、臀、腿等部位的肌肉僵硬和筋膜疼痛,同时还伴随有高度敏感的肌筋膜触发点。

该病发病率高达14%-23%,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交叉,容易导致漏诊,耽误治疗,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病。

当前,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干预、物理治疗及针灸等,而在我国,物理治疗还处在起步阶段。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研究新进展1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和临床特点1.1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机理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及痛觉产生的机理尚未阐明。

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有关。

由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会引起组织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引起局部的乳酸积累,从而引起疼痛。

另外,还会导致疼痛或疼痛过敏,也就是肌筋膜触发点。

此外,疼痛物质会向邻近节段传播,造成肌肉筋膜触发的牵拉痛,而中枢痛敏又会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使其感受域增大,从而导致难治性牵拉痛。

肌筋膜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张力变化,从而激活神经,进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扩张,调节机体姿势,稳定和平衡机体运动。

肌筋膜在超负荷损伤后,会发生病理变化,导致肌肉的生物力学改变,最终导致肌肉收缩力降低。

以上炎性反应可加重病变,引起疼痛或加重[1]。

盆底的结构非常复杂,牵扯到了多个器官,它参与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其中有上下肢的肌肉骨骼支撑、膀胱和肠道的控制以及性功能等。

与此同时,它还会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所以它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另外,妇女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很容易在盆底肌和筋膜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或者拉伸变形,造成肌筋膜的损害或者形成“肌筋膜触发点”,最终发展为“盆底肌筋膜疼痛”。

盆腔炎的物理治疗方法

盆腔炎的物理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原因和治疗效果女性朋友都不是很清楚,物理治疗是把仪器置入盆腔,配合盆腔给药,释放热能,在热环境中,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免疫细胞功能更加活跃,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与感染率,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细菌分泌的毒素在物理热能作用下被破坏,抗体形成增加,局部代谢加强,控制一定的温度可使组织干燥,渗出物减少,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

盆腔炎治疗仪的使用可以进行物理微波治疗,还能辅以药物进行消炎、抗菌的治疗。

在治疗期间上,饮食应该注意,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这样会加重病情,起居要规律,注意卫生,性生活不和谐也会造成盆腔淤血,继而引发炎症,所以夫妻可以通过改善性生活,提高其质量来减轻盆腔炎的症状。

目前效果不错的物理疗法主要是微波和体外短波,具体治疗请到当地的正规医院妇科就医。

辅助治疗一般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安排不是必须的治疗,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

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此外,还有药物治疗,抗生素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

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注意疗程足够。

且可联合中药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最后,心理治疗是盆腔炎患者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这样,才能让疾病早日远离我们,还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饮食调理1、盆腔炎的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食品,应食具有活血理气散结之功效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等。

2、盆腔炎的饮食禁生冷之物如冷饮、瓜果等。

3、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症,盆腔炎的饮食忌辛辣温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公鸡等。

4、不宜食肥腻、寒凉黏滞食品。

如肥肉、蟹、田螺、腌腊制品等都是常见的盆腔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5、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盆腔炎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盆腔炎的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方法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方法
导语:我们知道盆底肌肉对于女性朋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朋友盆底肌肉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给女性朋友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容易给
我们知道盆底肌肉对于女性朋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朋友盆底肌肉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给女性朋友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容易给女性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盆底肌肉,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方法。

女性在分娩时,盆底肌肉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因此在分娩后,几乎所有的女性都需要做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那么如何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呢?
孕妇和产妇在医生或专业瑜珈师的指导下,练习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可以打开骨盆,有利于顺利分娩;增强肌肉张力和身体的平衡感,提高整个肌肉组织的柔韧度和灵活度;同时刺激控制荷尔蒙分泌的腺体,增加血液循环,消除身体不适,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但孕妇要注意在运动过程中不宜出现弯腰、屏气、腹部受压等动作,否则容易伤害胎儿。

李主任为准妈妈们推荐以下几个经典的瑜珈姿势。

束角式:坐姿、膝盖弯曲打开,两手握住脚尖。

伸展脊椎,脚掌对贴,双手协助脚跟尽量靠近身体,将两膝下压,靠近地面。

注意动作时保持挺胸,肩膀打开。

做的时候保持3-5个自然呼吸。

这个姿势能增加下背部、腹部和骨盆的血液流通,每天练习,分娩时会减少痛苦。

椅子式膝盖和双脚并紧(或自然分开),向下半蹲,就像你要坐在椅子上似的。

把你的双臂举过头顶,手掌相对。

保持这个姿势,做3个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盆底肌修复方法

盆底肌修复方法

盆底肌修复方法盆底肌是人体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它位于盆腔底部,支撑着膀胱、子宫和直肠。

盆底肌的功能包括维持腹腔内脏器的位置、控制排尿和排便、支撑腹腔内压力,对性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生理因素或生育等原因,盆底肌可能会出现松弛、虚弱等问题,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盆底肌的修复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盆底肌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等。

首先,运动疗法是盆底肌修复的基础,包括盆底肌锻炼、瑜伽、普拉提等。

盆底肌锻炼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来增强其力量和灵活性。

瑜伽和普拉提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位和动作来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盆底肌的功能。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盆底肌修复的重要手段,包括电疗、超声波、按摩等。

这些物理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来帮助盆底肌的修复和恢复。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盆底肌问题,手术疗法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如盆底重建术、盆底肌悬吊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通过修复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盆底肌的修复和重建。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盆底肌的修复。

首先,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少盆底肌的压力和负担。

其次,避免过度用力和提重物,以免加重盆底肌的负担和损伤。

另外,保持规律的排便和排尿习惯,避免便秘和尿潴留,减轻盆底肌的压力和负担。

最后,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均衡的饮食,避免肥胖和营养不良,以减轻盆底肌的负担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盆底肌的修复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的过程,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态。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修复盆底肌的功能,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的盆底肌修复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与治疗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与治疗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与治疗近年来,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问题越来越多见。

这一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然而,很多人对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知之甚少。

本文将重点探讨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以及最新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原因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通常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1. 焦虑与紧张:当人们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时,盆底肌肉会收缩,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

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容易使盆底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引发痉挛与疼痛。

2. 炎症与感染:盆腔炎症和感染也是盆底肌肉痉挛和疼痛的原因之一。

例如,妇科炎症可以引发盆底肌肉的痉挛和疼痛。

3. 生活习惯与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坐着或站立,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担,进而导致肌肉痉挛和疼痛。

不正确的姿势以及不合理的劳动方式也会对盆底肌肉产生不良刺激。

4. 骨盆器官疾病:一些骨盆器官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也会对盆底肌肉产生影响,引发痉挛和疼痛。

二、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治疗方法针对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问题的治疗方法日益完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盆底康复物理治疗:盆底康复物理治疗是目前治疗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如按摩、伸展和放松运动,帮助患者纠正盆底肌肉的紧张状态,缓解痉挛与疼痛。

2.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药物来治疗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

抗抑郁药物和肌肉松弛剂常常被用于缓解盆底肌肉的紧张状态和减轻疼痛。

3. 心理治疗:由于焦虑和紧张是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心理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减轻肌肉痉挛与疼痛的症状。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盆底肌肉痉挛与疼痛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用于修复盆底肌肉的损伤,缓解痉挛和疼痛,并恢复盆底肌肉的正常功能。

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1T08:36:37.05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4期作者:仲启欢李善凤孙姣姚明莹[导读] 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分析治疗效果。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目的: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分析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抽签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经阴道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盆底表面肌电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主观疼痛感觉评分(3.12±1.12)及盆底肌筋膜压痛评分(3.45±1.30)均得以降低,均优于对照组的(5.56±1.34)、(5.42±1.23)(P<0.05);患者治疗后前静息及后静息阶段平均波幅(2.89±1.53)均低于治疗前(5.89±3.01);快速收缩(50.23±12.23)、10s持续收缩(30.22±13.23)及60s耐久收缩平均波幅(24.56±9.23)均高于治疗前(38.67±11.45)、(18.78±8.56)、(15.3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阴道电刺激结合经皮骶3神经及闭孔肌群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盆底肌协调功能恢复,取得让人满意效果。

【关键词】经阴道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结合;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4-0061-03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盆底的慢性疼痛,由各种原因使得盆底肌肉及肌筋膜受损引起,常误诊为盆腔感染,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盆底物理治疗Author:Rhonda K Kotarinos, DPT, MSSection Editor:Linda Brubaker, MD, FACOGDeputy Editor:Kristen Eckler, MD, FACOG翻译:张晓薇, 主任医师,教授译审:樊伯珍, 主任医师Contributor Disclosures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引言盆底物理治疗是一概括的术语,用于描述接受了高级训练的物理治疗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各种治疗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些疾病的总称,例如盆腔器官脱垂、大便失禁或尿失禁和慢性盆腔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可伴发尿路症状和肠道症状的慢性盆腔痛的一种潜在病因。

对于存在盆腔器官脱垂和失禁问题的女性,治疗师研发了一套针对盆底和相关结构薄弱的治疗方案,相关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腹壁和骨盆带肌肉系统[1],此方案可能包括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

(参见“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处理”和“女性尿失禁的治疗”和“成人大便失禁的病因和评估”)许多专家认为即使不是大多数,也有许多慢性盆腔痛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盆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此综合征中盆腔痛由盆底肌肉缩短、紧张和触痛引起,且常存在盆腔肌筋膜疼痛的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指盆底肌肉组织、盆腔结缔组织及相关肌筋膜的疼痛[2]。

肌筋膜触发点既可为活动的,也可为潜伏的。

活动的肌筋膜触发点可重复产生患者所描述的症状。

潜伏的肌筋膜触发点不会产生自发性疼痛,但可能使其所在的肌肉发生运动障碍[3]。

(参见“女性骨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盆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处理也可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

然而,由于此综合征存在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肌肉长度与张力关系和神经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会应用其他形式的盆底物理治疗。

这些改变还可能与内脏病变有关。

(参见“女性骨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关于‘发病机制’一节)转诊至物理治疗临床医生可联系美国物理治疗学会以获得其区域擅长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物理治疗师列表,临床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便物理治疗师需要医疗支持来推进治疗时,例如注射或针刺操作,能够与临床医生沟通。

患者评估检查内容—物理治疗师评估的3大方面为肌肉骨骼系统、盆底肌及骨盆软组织。

已有数个专家团队研发出了评估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标准化、可重复的筛查性检查[7,8]。

●骨骼肌肉系统—包括评估姿势、步态、脊柱和四肢关节活动度、相关肌肉的长度与力量关系,以及记录疼痛分布情况。

需评估特定肌肉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并评估患者的姿势障碍。

相较于无盆腔痛的对照女性,会阴盆腔痛者报道的姿势异常更多,包括胸腰连接综合征、骨盆不稳定、骨盆四边形板功能障碍及脊椎旁肌张力过高[9]。

尚不确定姿势异常由盆腔痛综合征引起,抑或前者促进了后者。

●盆底肌肉—可将1-2根手指插入阴道或直肠,触诊以了解盆底肌肉状况;利用盆底仪器检查可能有利于评估(如,体表肌电图,将在下文讨论),以获得关于盆底肌肌力和紧张力/僵硬度的更多信息。

●软组织—包括:手动评估评估结缔组织区域的营养状况变化和限制,肌肉和其他组织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以及神经组织的易激惹性和活动度。

在MAPP研究中,具有泌尿系统症状的盆腔痛综合征患者,无论性别,均比纤维肌痛的对照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更有可能发生盆腔压痛(会阴体、肛提肌、闭孔内肌、会阴肌及双合诊检查时的盆腔器官)、骨性骨盆压痛(耻骨联合、髂后上棘和尾骨),以及骨盆外区域性压痛(腹部、侧腰和背部)[7]。

疼痛映射图—与患者一起完成疼痛映射图有助于定位疼痛触发点(参见下文‘疼痛触发点’),要求患者在人体简图上标出其疼痛部位。

此外,应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记录疼痛的特点和其他症状,例如用红色或B标记烧灼痛、蓝色或I标记搔痒以及绿色或A标记疼痛(图1)。

疼痛的严重程度按0分(无疼痛)至10分(极度疼痛)记录。

临床医生也可用同一类型的图谱来记录她/他对营养状况改变、结缔组织受限、压痛、瘢痕组织和疼痛触发点的客观发现。

此图表将是病历的固定组成部分,是记录病情变化和评估疾病进程的有用工具。

姿势—不良姿势会引起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过度牵拉,易于发生相应的损伤和疼痛。

长期的不良姿势可导致肌肉及支持性结缔组织牵张力减弱、肌肉和结缔组织适应性地缩短,以及形成疼痛触发点。

疼痛相关的神经组织拉伸和/或压迫可能会造成神经动力学改变,肌肉及其相关筋膜的机械张力异常(不平衡)也可造成姿势功能碍或运动失衡,从而引起疼痛触发点及其相关疼痛[10]。

无论哪种情况,必须识别及解决姿势性劳损。

姿势评估包括动态和静态评估;从侧面站立方向观察耳、肩、髋部、膝和踝部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从正面和背面站立方向观察头和脊柱是否保持直线,以及两手臂是否离腰部等距?两侧肩膀、髋部和膝部是否处于同一高度?上背部或腰部是否过度弯曲?两侧膝盖是否正向前方?静态姿势评估可显示出常见的结构异常,例如两侧腿长不一或肌群缩短,这些异常会造成身体结构力线对线不良。

过度腰椎前凸伴骨盆前倾已被认为是“典型的盆腔疼痛姿势”[11]。

动态评估是观察患者行走、从坐到站和上下楼梯的情况,评估这些活动以观察可能与运动性疼痛相关的动态姿势性适应。

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评估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任何特定的关节结构功能障碍,评估包括骨运动(如,关节骨的伸展、屈曲、内收、外展或旋转)和关节面运动(即,关节面之间的小滑动、滚动或旋转运动)。

对于盆腔肌筋膜疼痛患者,应评估躯干和下肢关节,以及需要特别注意腰椎骨盆复合体,包括骶尾关节和髋关节。

肌肉长度评估应与关节活动度测试同时进行,其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评估。

关节活动度降低的一个原因是适应性肌肉缩短,但疼痛触发点也会因抑制作用而限制关节活动度。

腹部和盆腔肌肉组织—应评估所有与骨盆直接相关(28块肌肉直接附着于骨盆)以及间接相关的肌肉,需要特别注意腹部肌肉组织,因为其与盆底功能密切相关。

虽然腹部肌肉和盆腔肌肉的协同激活常常正常且有益,但疼痛触发点(如,手术瘢痕)引起的腹壁肌肉异常过度激活或激惹会造成盆底肌肉假性强直[1],还应评估腹壁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

(参见“腹直肌分离”)评估盆底肌肉时,检查者将1个或2个手指插入阴道/直肠内,从后正中线开始横向骨盆侧壁方向触诊,然后再向前触诊。

当盆底肌肉缩短且拉紧时,即使患者完全配合,检查者仍可能难以将润滑的手指插入患者的阴道。

进入阴道/直肠后,检查者手指可触诊有无肌肉紧束带和瘢痕组织,并评估阴道/直肠在盆底组织上的活动度。

紧绷的盆底肌肉群形成大块坚实的肌肉层,常伴有多个感觉像“小提琴弦”的紧束带,上面可能存在疼痛触发点。

对这些紧束带施加压力常会引起痛感,疼痛常被放射到下腹部或髋部、阴道/直肠、膀胱或尿道。

尤其当触发点被激活时,可引起患者疼痛。

由于肌肉功能障碍可发生于肌肉长度-张力功能曲线的任一端上(肌肉过长或过短),在开始治疗前,确定收缩-舒张周期中哪个节点出现问题非常重要。

要确定这一点,手动盆底检查被分为两个部分:动态和被动检查。

动态检查是指在盆底肌肉主动收缩时对其进行手指触诊,检查患者能否单独地且主动完成肛提肌的向心收缩?如果可以,收缩的力度、幅度和质量如何?还应注意两侧的肛提肌有无差异。

力量可通过使用徒手肌力测定量表(如,Brink量表)来描述,Brink量表在3个方面的评分为4分制:收缩压力、检查者手指的垂直位移度,以及收缩的持续时间[12]。

收缩的性质可用肌纤维平稳、急促或齿轮样募集来描述,幅度是指盆底肌向心和离心收缩期间所记录的手指位移量。

向心收缩后,嘱患者放松,并询问其是否感觉到向心收缩后肌肉放松(“你能感觉到你的肌肉放松了吗?”)。

评估动态离心收缩时,嘱患者像开始排尿一样使盆腔向下坠或放松,不用Valsalva动作、用力或向下推挤。

恢复休息位置期间用手指触诊软组织结构,以被动评估离心收缩后肌肉放松;再次询问患者对此活动的自我感觉。

全面的软组织评估包括有条理地对软组织、肌肉疼痛触发点、神经易激惹性,以及结缔组织受限和瘢痕进行触诊检查。

触诊正常时患者产生按压感,手指触诊和/或软组织被动活动产生疼痛则为异常。

如果条件允许,可应用生物反馈仪器补充此评估,可选择体表肌电图或者经阴道或经直肠探头的压力检测。

这些形式的评估目前均无标准,但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客观监测一旦开始治疗时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软组织评估—盆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评估包括某些部位结缔组织的全面软组织触诊,这些部位包括腹壁、腹股沟韧带、耻骨弓上区域、腰部、臀部、外阴和下肢。

应注意皮肤颜色、外形、温度、弹性、饱满度和体积的改变。

在继发于反射性血管收缩相关及微血管长期器械性压迫相关营养改变的内脏-躯体牵涉区,皮肤可变为红棕色。

鲜红的皮肤线状风团称为皮肤划纹症,可在异常区域触诊时出现。

对软组织进行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可涂抹少量的按摩乳膏方便此检查。

临床医生通过浅部触诊对皮肤质量及移动能力,以及质地、温度和弹性进行触觉性评估。

检查者手指应捻动皮肤和软组织(包括任何瘢痕)以评估各层的移动度。

触诊更深的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以评估其张力/僵硬度、易激惹性、韧性、黏弹性、剪切性(即,评估组织各层间的移动度)和液体含量,同时还应注意筋膜层的质地改变。

软组织层应具有流动性,可随其他皮下组织自由移动。

结缔组织受限(即,增厚和抵抗牵拉、伸展、剪切运动和皮肤滚动)也称为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panniculosis),发生于内脏痛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相关牵涉区的皮下组织。

内脏性或触发点牵涉痛躯体部位的营养改变(即,营养中断造成的改变),是反射诱导性血管收缩的结果。

可使用描述性词语来记录观察到的组织变化,例如可压陷的-僵硬、粗糙-光滑以及局限-弥散。

尽管检查者使用相对轻柔的手法按压,但检查明显受限的组织时会引起锐痛/撕裂痛[1];触诊皮下组织的小压痛肿块(像一团口香糖)可能会产生疼痛[1]。

记录瘢痕组织的位置,并评估其活动性及产生的局部痛或牵涉痛。

疼痛触发点—疼痛触发点是肌肉组织中的痛觉敏感区域,触诊时可使牵涉区产生疼痛。

含有疼痛触发点的肌肉通常较短、薄弱、易疲劳且放松较慢[1],疼痛触发点也可存在于盆底的皮肤、瘢痕组织、筋膜及韧带中。

疼痛触发点的评估应包括与骨盆直接相关或所牵涉到的肌肉,盆底、骨盆带和腹壁肌肉内存在的触发点可产生症状,轻则表现为不明确的耻骨弓上区或盆腔不适感,重则引起严重疼痛。

大收肌内的触发点可产生中央盆腔的牵涉痛,而肛提肌内的触发点可产生阴道的牵涉痛,尿生殖隔内的触发点可产生膀胱或尿道的牵涉痛。

定位疼痛触发点时,临床医师将手指垂直于受检肌肉的肌纤维方向触诊,当感觉到一条紧束带时,触诊的手指转为平行于肌肉纤维的方向,并寻找紧束带内的最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