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综合征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160例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160例
郝润春;陈俊;常万松;方鹏;宋淑娟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12(23)8
【摘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由于患者排便时盆底部肌肉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等反常收缩,以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为基本特征,是由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反射异常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其临床症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甚至反常收缩,从而阻塞盆底出口,
【总页数】2页(P707-708)
【作者】郝润春;陈俊;常万松;方鹏;宋淑娟
【作者单位】45000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胃肠治疗中心;45000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胃肠治疗中心;45000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胃肠治疗中心;45000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胃肠治疗中心;45000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胃肠治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4
【相关文献】
1.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49例 [J], 何新立;刘佃温
2.挂线疗法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丁义江
3.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 [J], 李敏;丁曙晴
4.益肠通秘汤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60例 [J], 孙光军;林爱珍
5.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的临床护理研究 [J], 曹建葆;丁曙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盆底肌疼痛是什么原因?

盆底肌疼痛是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身体肌肉的地方,例如腹肌,三角肌等等。
但是说到盆底肌疼痛这个问题,那么盆底肌在人体的那个地方呢?相信大家都不怎么了解。
如果你的盆底肌出现问题时一般是你的盆底出现了问题。
盆底综合征属于妇科病中比较难治的一种,发病群体大多数都是中青年妇女,与盆腔炎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听听妇科专家的解答。
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有便秘、大便失禁、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不畅及直肠脱垂。
2.体征查体见会阴部瘢痕,肛门指诊提示肛门松弛及缩窄无力。
腹部用力模拟排便时会阴向下移动超过2cm以上。
排便时见直肠脱垂于肛门外或于肛门内触及脱垂之直肠。
3、辅助检查排便致肛门疼痛患者用力排便过程中,肛管内超声可检测到肛门括约肌变短变厚(耻骨直肠肌变短变厚更为显著)。
肛管内超声检查对诊断盆底肌肉协调障碍及肛门痉挛有一定意义。
应用排粪造影技术测定患者的肛直角、肛上距、肠耻距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和深度,如用力排时发现耻骨直肠肌不松弛和(或)挛缩,直角不增大或缩小,可见耻骨直肠压迹及压迹加深加宽,直肠壶腹部狭小时可诊断盆底综合征。
急性盆腔炎呈急性病容,下腹痛、体温高,心率快。
如并发败血症,体温可达40℃。
如盆腔内有脓肿形成,则呈持久的弛张型高热。
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刺激症状;包块临近膀胱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包块邻近直肠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盆底综合症引发的并发症有很多,一般都会对自己的直肠造成伤害。
所以当你出现盆底炎时,大家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进行治疗和检查,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危害身体健康。
平时大家多吃些紫菜,紫菜能够增加肠胃蠕动,缓解便秘的情况。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的研究新进展【摘要】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一种由于盆底肌和筋膜的病变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其主要表现为腰、骶、臀、腿等部位的肌肉僵硬和筋膜疼痛,同时还伴随有高度敏感的肌筋膜触发点。
该病发病率高达14%-23%,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交叉,容易导致漏诊,耽误治疗,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病。
当前,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干预、物理治疗及针灸等,而在我国,物理治疗还处在起步阶段。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物理治疗;研究新进展1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和临床特点1.1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机理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及痛觉产生的机理尚未阐明。
肌筋膜触发点的形成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有关。
由于盆底肌的过度活动会引起组织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引起局部的乳酸积累,从而引起疼痛。
另外,还会导致疼痛或疼痛过敏,也就是肌筋膜触发点。
此外,疼痛物质会向邻近节段传播,造成肌肉筋膜触发的牵拉痛,而中枢痛敏又会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使其感受域增大,从而导致难治性牵拉痛。
肌筋膜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张力变化,从而激活神经,进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扩张,调节机体姿势,稳定和平衡机体运动。
肌筋膜在超负荷损伤后,会发生病理变化,导致肌肉的生物力学改变,最终导致肌肉收缩力降低。
以上炎性反应可加重病变,引起疼痛或加重[1]。
盆底的结构非常复杂,牵扯到了多个器官,它参与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其中有上下肢的肌肉骨骼支撑、膀胱和肠道的控制以及性功能等。
与此同时,它还会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所以它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另外,妇女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很容易在盆底肌和筋膜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或者拉伸变形,造成肌筋膜的损害或者形成“肌筋膜触发点”,最终发展为“盆底肌筋膜疼痛”。
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变,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文全面总结了MPPS的发病因素、评估诊断及目前常用治疗措施,旨在为产后MPPS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评估诊断;治疗方式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 postpartum 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MPPS)是由于产后盆底、盆壁肌肉和筋膜损伤造成局部黏连、挛缩,形成触发点,而引发的疼痛、压痛和自主神经现象,多在触碰局部盆底肌筋膜时引发,疼痛评分高,严重者会引发相关的功能障碍。
该病常常误诊为盆腔感染而延误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
本文拟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总结,旨在对治疗MPP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研究和治疗MPPS提供临床依据。
一、病因研究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病因复杂,研究证实其可能与多次妊娠、密集生产、多胎妊娠、产道损伤、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导致盆底肌肉筋膜松弛、结构缺损等有关[2-3]。
妊娠后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妊娠附属物逐渐增重,身体重心后移,脊柱过度前凸,骨盆前倾加剧,腰背伸肌群处于持续性紧张收缩状态[3]。
盆腔肌筋膜受到长达数月的体位性负荷,肌纤维持久性紧张收缩导致出现痉挛,压迫从中穿行的肌肉、神经及血管,导致局部触发点的形成[4],再加上产时往往发生盆底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等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如果产后自我修复不佳最终就会发展为产后MPPS[5]。
二、评估诊断MPPS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牵涉到多系统、多部位,主要表现为可为钝痛、酸痛、胀痛、灼痛或针刺样痛,疼痛程度及疼痛部位模糊,且可能发生骶尾部、大腿根部,外阴等部位的牵涉痛。
疼痛发作时间不定,白天或晚上以及间隔时间无规律,部分患者伴有局部的肿胀、麻木、无力及感觉异常等。
因患者主诉模糊不清,增加了诊断的难度[6]。
盆底肌下降综合症怎么治疗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盆底肌下降综合症怎么治疗呢?
导语:有些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可能会导致盆底肌的松弛,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还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盆底肌下降的综合征就会慢
有些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可能会导致盆底肌的松弛,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还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盆底肌下降的综合征就会慢慢的显现。
出现了这种症状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那么,在出现了盆底肌下降综合征后,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1.排出阻滞性便秘
一些患者需要应用缓泻剂。
给予高纤维素无效的患者应对足量纤维素饮食情况下的结肠通过时间重新予以测定,以明确患者是否适宜应用高纤维素膳食。
对肛门痉挛患者可采用肉毒梭菌毒素注射治疗,对肛门痉挛有较好的疗效,且该疗法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至今尚未发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2.直肠脱垂的治疗
对直肠脱垂的处理方法比较多。
于结肠镜直视下应用消痔灵注射液等对高位直肠黏膜进行注射,通过使直肠黏膜与肌层或直肠高位部分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纤维化,致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此外,直肠脱垂是手术的适应证之一。
目前对直肠脱垂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有:直肠瘢痕固定术、肠管切除术、括约肌折叠术、直肠悬吊固定术及肛门环缩术。
3.大便失禁的治疗
如于分娩或直肠肛管外伤过程中发生肛门外括约肌损伤致大便失禁,则括约肌成形术及会阴体重建术常有较好疗效。
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
浅谈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疗

浅谈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疗摘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患者排便时,盆底横纹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等反常收缩,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症;是由于支配盆底横纹肌的神经反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包括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和盆底痉挛综合征。
目的讨论浅谈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疗。
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对患者作出诊断并进行治疗。
结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关键词】浅谈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诊断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患者排便时,盆底横纹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等反常收缩,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症;是由于支配盆底横纹肌的神经反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包括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和盆底痉挛综合征。
其临床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不松弛甚至反常收缩,从而阻塞盆底出口,引起排便困难。
一病因和病理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局部感染耻骨直肠肌周围的感染是常见的病因之一,感染刺激该肌肉痉挛收缩,久之则形成反常收缩,长期痉挛性收缩会引起肌肉纤维化、瘢痕形成,导致耻骨直肠肌失去松弛功能。
2.先天性因素先天性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3.滥用泻药可诱发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反常收缩。
4.盆底痉挛喻德洪等认为与盆底痉挛有一定的联系。
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是耻骨直肠肌反常性收缩、肥厚、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盆底痉挛综合征病理变化是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不能松弛,出现反常的过度收缩,肌细胞没有发生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1.症状(1)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困难:随着病程增加,排便困难逐渐加重。
(2)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时肛门梗阻感,常大声呻吟,大汗淋漓,越用力粪便排出越困难,甚至排气也困难。
(3)排便时间延长:每次常需0.5~lh,有的长达数小时。
(4)便次频繁:便后肛门坠胀、排便不畅感,排便前后常有肛门及骶骨后疼痛,或直肠下段重压感。
盆腔紧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底松弛综合征临床分析

6 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4 年2 月第8 卷第 3 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F e b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3
种疾病 , 主要 的病 因为糖 尿病周 围神 经病 、鼻咽癌脑神 经侵 消化道感染 , 累及 一侧或 双侧 脑神 经 , 脑脊液检查 大多 正常 , 害 、多发性脑神 经炎 、颅 内动脉瘤等 。多发性脑 神经损害诊 颅 内压偶见轻度升高 , 头颅 C T、MR I 检查多正 常 , 使用丙种
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 , 为 中老年女性常见病 , 其中6 0岁 以上 后鞘 上行折叠式缝合 ; 而患者子宫 阔韧带过宽时 , 对子宫 圆
者发病率 高达 7 6 . 7 % 1 j , 严重影 响女性健康 和生活质量 。随 韧带行缩 短处 理 , 然后将子宫悬 吊于前 腹壁 上行 折叠式缝合 。 着我 国老龄化不 断增长 , 盆底 松弛综合征 1 3 益 引起医学界关 术后处理 : 术后卧床静养 4 8 h , 禁食 , 胃肠减压 3 d , 7 2 h控制 注, 作 者对 广东省 增城 市新塘 医院妇 产科 收治 的 8 6 位老年 排便 , 每 日常规静 脉输 液 , 如出现腹胀 或尿储 留予 新斯 的明 女性盆底松 弛综合征患者进 行对照性研究 , 探讨盆腔 紧固术 与非手术治疗 的差异 , 现总结如下 。
断 和鉴别较 为复 杂 , 现将 主要 的病 因进行简要 总结 , 以防临 床鉴别诊断 时误诊 和漏诊 。 糖尿病性周 围神经病 主要 累及 的神经是周围神经和 自主 球蛋 白或 甲基泼尼松龙在发病早期进行 冲击疗 法可取得较好
的效果 。
鉴于多发性脑 神经损害病 因复杂 , 临床上进行 诊断和治
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护理

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护理王静;丁曙晴【摘要】@@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PFS)是指人体排便时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舒缩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便质软排便费力,肛门阻塞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1],占慢性顽固性便秘的55%[2].A型肉毒毒素可以暂时性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使靶肌肉松弛.因此,南京市中医院盆底中心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采用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1(017)002【总页数】2页(P123-124)【作者】王静;丁曙晴【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江苏南京,210001;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江苏南京,210001【正文语种】中文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PFS)是指人体排便时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舒缩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便质软排便费力,肛门阻塞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1],占慢性顽固性便秘的55%[2]。
A型肉毒毒素可以暂时性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使靶肌肉松弛。
因此,南京市中医院盆底中心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采用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45例,女15例。
年龄20~85岁,平均51.91±20.60岁。
病程在5年以下40例,5~20年6例,大于20年14例。
经临床症状、肠镜、钡灌肠、测压等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便秘严重度评分较高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
60例均随访观察1个月。
1.2 仪器采用牛津盆底肌电图机(M edelec Synergy),肉毒素注射针(VIASYS Healthcare)。
1.3 方法药物选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国药准字S1*******)100U/支,用1m L生理盐水稀释为1U/0.01m L在外括约肌深部,耻骨直肠肌环3、6、9点处,每点注射0.3~0.4m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第 4/8 页)[2008-4-27 17:31:26]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
②肛门外括约肌的缩窄压:如不能立即排便,则肛门外括约肌和盆底的耻骨直肠肌 收缩,产生缩窄压,比静息压高出2~3倍,对节制大便起加强作用,但持续时间较 短,往往不超过1min。因而,如直肠内压明显增加,近端肛管的肠内容物可能会泄 漏。
立位或卧位时消失,故多发生于白天。也可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感,患者常描述 为“坐在球上”之感。疼痛可向臀部放射,行肛门指诊可触发疼痛。长途行车、女 性分娩、泌尿生殖器手术有可能使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与精神紧张有关。查体无阳 性发现,有时可能触及肛提肌紧张感,甚至呈索带状。应注意排除其他器质性原 因。
(2)痉挛性肛门疼痛:痉挛性肛门疼痛(proctalgia fugax),也称为一过性肛门疼痛, 为肛提肌综合征的一种变异型,为肛提肌痉挛、直肠肛管缺血或直肠痉挛所致。可 能还与心理因素有关,患病以女性居多,多数为职业女性,常伴有焦虑过度或神经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第 3/8 页)[2008-4-27 17:31:26]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
在任何时间,常在后半天,取卧位时有时可缓解。 5.特发性大便失禁(idiopathic faecal incontinence) 又称为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其病
D ulcer syndrome)。可引起出血、肛内疼痛、排便障碍等。很可能是功能性出口受阻在 C D 先,由于用力排便,继发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及会阴下垂都会反复牵拉并损伤阴部
神经,导致大便失禁。 4.慢性肛门疼痛综合征(chronic anal pain syndromes) 主要有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便动作时可见会阴呈球形膨出;指肛检查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如用肛门镜检查可 见肛门镜远端被直肠黏膜堵塞。
(5)慢性特发性肛门痛(chronic idiopathic anal pain):多见女性,主要表现为中段肛管 持续性跳动烧灼感,似球在肛管内,或间断性,可单侧,向腹部、大腿、骶骨及阴 道放射,可伴有盆底或脊柱手术、脊柱造影术或会阴下降。多于坐位诱发,可发生
③肛门直肠角“阀”的作用:静息左侧卧位时,这个角度为102°±18°,坐位时 为109°±17°,盆底肌群收缩时,盆底抬高,角度变小,起了“阀”的作用。
④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正常情况下,当粪便进入直肠时,会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 射,即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后者防止直肠内容物排出,具有节
D 制大便的作用。如不能立刻排便,肛门内括约肌不再松弛。 D ⑤直肠壁顺应性:直肠内容物增加时,直肠能够被动地适应张力,腔内的压力依然 C 很低。这种直肠壁松弛能有效地防止腔内压力超过肛内压,起到大便节制的作用。
(1)肛提肌综合征: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syndrome)与肛提肌痉挛有关,多找不到明 显原因。表现为肛门直肠区疼痛,程度多不重,为钝痛或压迫感,坐位时加重,站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第 2/8 页)[2008-4-27 17:31:26]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
D (1)大便节制的相关因素:大便之所以节制,是由于有肛管高压带、肛门外括约 D 肌的缩窄压、肛门直肠角的“阀”的作用。此外,直肠壁的顺应性和肛门直肠抑制 C 反射在大便节制中也起调节作用,成形粪便本身也具有节制大便的作用。大便节制
的因素有: ①肛管高压带:约4cm长,肛管在静息时呈高压,主要由肛门内括约肌的持续收缩
(1)肛门痉挛(spasm):这一组病人的排便困难是由于盆底横纹肌,主要是耻骨直肠 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不能松弛。有时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的活动反而增强,丧失协调
D 运动,以致会阴下降不全,引起排便困难、排便不彻底、肛门疼痛。病人常滥用润 C D 滑剂、灌肠剂,并有粪便泄漏及直肠疼痛。
(2)成人型巨结肠(adult megacolon):是由于肛门直肠交界处缺乏某些神经节细胞, 粪便抵达直肠不易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难以发动排便,临床上不易识别。
(3)肛门直肠感觉障碍(impaired anorectal sensation):由于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损伤了 会阴神经(支配肛门外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造成在直肠充盈扩张时便 意迟钝,感觉阈升高,且多伴肛门外括约肌和直肠耻骨肌对直肠充盈扩张的反应障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第 1/8 页)[2008-4-27 17:31:26]
2.直肠膨出(rectocele) 直肠膨出(rectocele)系直肠前壁疝入阴道后壁。可无症状,
D 但多数表现为排便困难,也有些主诉肛门疼痛、粪便渗漏、肛门出血等,可能还有 D 阴道脱垂、尿失禁等其他症状。体检或排便造影时可发现直肠阴道隔松弛,有低、 C 中、高位3种情况。低位者位于肛提肌上方,源于分娩时创伤,以肛门括约肌区松弛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
碍,引起排便困难。有的伴有大便失禁。 (4)会阴下降综合征(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由盆底肌群肌力减弱引起,可
能因衰老或神经受损所致。分娩时容易损伤支配耻骨直肠肌的骶神经(S3和S4),盆底 肌群一旦减弱,任何用力都可引起会阴明显下降,致使直肠扩张,过多的直肠黏膜 突入直肠内,常有排便不畅、经常有便意感,排便常用力,肛门静息压和缩窄压均 较高;盆底反复快速下降牵拉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的会阴神经,导致神经进行性损 伤,后期可出现大便失禁。
file:///C|/html/消化科/盆底综合征.html
疾病名:盆底综合征 英文名:pelvic floor syndrome 缩写:PFS 别名:骨盆底综合征;盆底综合症 ICD号:K63.8 分类:消化科 概述:盆底综合征是指盆底结构包括直肠、肛提肌以及肛门内外括约肌等神经肌肉 异常引起的几组综合征。如大便失禁、会阴下降综合征、肛门瘘、出口梗阻性便
为主(如呈大便失禁,应行括约肌成形术)。高位者多见于会阴下降者,经阴道近端膨 出,多呈肠膨出、生殖器脱垂。中位直肠膨出最多见,典型病人于排便时需用手顶
D 住阴道。如出现碎渣状粪便,需手指抠出,或排粪造影示一段不排空的直肠突出, C D 或其长度超过3cm等情况,则为直肠膨出所致。
3.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 可表现为前壁黏膜脱垂。过度用力可造成直肠套叠。 直肠套叠或脱垂的顶部紧紧套进盆底而受创伤,引起直肠孤立性溃疡(solitary rectal
D 质倾向。表现为发作性剧痛,呈绞痛、灼痛、刺痛,可出现于便后或不愉快的性交 D 后,尤以夜间发作多,患者被痛醒。疼痛为持续性,不放射,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 C 等,发作时行直肠指诊可触及肛提肌痉挛,或行直肠镜检示直-乙状结肠交界处痉挛
(难以通过)。 (3)尾骨痛:尾骨痛(coccygodynia)表现为下部骶骨、会阴、肛管、大腿及尾骨区的
进肛内括约肌张力恢复并封闭肛管。 ③进餐后,直肠容量降低,而直肠壁的张力增加,这种反射有利于直肠排空。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有便秘、大便失禁、盆底压迫感、疼痛、里急后重、排便 不畅及直肠脱垂。其中便秘为最含糊的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的便次是3次/d~3次/ 周,如仔细询问,将会提示排便困难、费力、不畅或无便意、无法发动排便等。
D 排便功能障碍,临床上出现以排便困难为主或以大便失禁为主的症状群。患者中病 C D 变水平不尽一致,可能位于盆底,也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有的可能存在局部的解
剖异常,例如直肠脱垂;有的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交替出现排便困难和大便失禁。但 其共同点是肛门直肠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如下:
D 1.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ed constipation) 这一组病人表现为粪便通过肛管 C D 极其困难,排便费力。病因和机制不很清楚,可能是一组多源性功能障碍。
D 疼痛,呈持续性隐痛、烧灼感或痉挛性痛,可伴有骶尾区域压痛,肛提肌痉挛。常 C D 因排便、坐位、尾骨创伤诱发,发作多在白天。多数病人精神紧张或压抑,心理治
疗有一定效果。 (4)会阴下降综合征(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DPS):会阴下降综合征是由各
D 种原因导致盆底肌肉变性、功能障碍,在安静状态下或用力排便时出现会阴下降超 C D 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盆底疾病。在肥胖、高龄、分娩引起外阴神经损伤、肛门手术后
D 分主要有: D 1.直肠、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及其支配它们的骶神经。 C 2.肛门外括约肌及会阴神经。
3.肛门内括约肌(平滑肌)及内源性和自主神经等。这些肌群在节制排便和排便中高 度协调。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参加了调节。胃肠道激素也可能
C D D 起一定的作用。大便节制和排便的有关因素见表1。 CDD
狭窄等,盆底肌群张力减退,由于用力过度排便可使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壁黏膜 陷入肛管而不易复位,并刺激患者产生下坠感,使患者更加用力排便,造成恶性循
D 环,使会阴持续下降,而形成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排 C D 便困难和会阴部疼痛。在排便或行走时,肛门有肿物脱出。查体当病人进行模拟排
因是支配盆底横纹肌及肛外括约肌的神经进行性损害及内括约肌功能减退。大多数 病人肛门静息压及缩窄压下降,肛外括约肌肌电异常,提示神经病变为其基础。有 的病人直肠内压明显增高,超过肛门内压而导致粪便泄漏。许多大便失禁病人的肛 门直肠角变钝。如肛内静息压及缩窄压无明显下降,还可能不出现大便失禁;若肛 门括约肌功能不全,但只要肛门直肠角仍正常,通常仍还能节制成形便。 发病机制:肛门直肠区域和盆底的解剖结构较复杂,既有横纹肌部分又有平滑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