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血液中转氨酶过高会患上什么疾病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液中转氨酶过高会患上什么疾病呢
导语:患者做血液检查的目的是查看血液的健康,防止患有血液疾病,还要检查出身体器官的问题,转氨酶就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必查项,此项检查可发现
患者做血液检查的目的是查看血液的健康,防止患有血液疾病,还要检查出身体器官的问题,转氨酶就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必查项,此项检查可发现肝脏的问题,那么血液中转氨酶过高会患上什么疾病呢?从表面来看主要是肝脏疾病,可是肝脏疾病类型很多,下面就来看看血液中转氨酶过高会引起的疾病。
转氨酶分为两种: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如果其中一项转氨酶超出了正常值的范围,就说明转氨酶过高。
当肝细胞因为炎症、坏死、中毒等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医学认为,转氨酶偏高最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肝脏出了问题,比如患有各种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各类肝病导致肝细胞损坏,使肝细胞中的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引发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偏高也有可能是除肝脏外的其他含有此酶的脏器出了问题,比如心、肾、肺等。
除此之外药物过敏、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坏、剧烈运动、正常的妊娠等都会引起转氨酶偏高。
转氨酶增高常提示着肝脏受到损伤,而转氨酶不同程度增高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对于转氨酶增高的临床意义下面聂主任分析做讲解:转氨酶轻度增高的临床意义,多种疾病都会造成转氨酶的轻度增高,如中毒性休克、流感、风湿性心肌炎、肺结核、郁血肝、网状细胞增多症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营养性肝病、晚期血吸虫病前列腺肥大、多囊肝、锑剂治疗中毒等;
生活常识分享。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
有些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炎,其实不然。
最近,某单位组织员工献血,有一个部门12名参加体检的员工中,竞有9人的转氨酶比正常值高。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转氨酶高?他们会不会都得了肝炎?近些年,我们好像常听到类似的事情,身边也常遇到转氨酶高的人。
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的身体出没出问题?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可以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几种原因及临床意义。
转氨酶反映肝脏健康状况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fALT)。
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i倍。
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
如果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
但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
即使确认是病毒性肝炎,也不能简单地以ALT升高的程度来判断病情,因为对于重型肝炎.可能由于存活的肝细胞比较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很少,ALT反而随病情的恶化而降低。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
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其次,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此外,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劳累也可能让转氨酶升高对于健康人来说.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并不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转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问检查,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产生波动。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 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

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何临床意义?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酶活性增加1倍。
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 ~5000倍,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
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正常值:赖氏法(Reitman)为男<40μ/L,女<35μ/L。
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ν-谷氨酰转肽酶(ν-GT)有何意义?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肾内最多,其次为胰和肝,胚胎期则以肝内最多,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
正常值为3~50μ/L(γ-谷氨酰对硝基本胺法)。
此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
但当阻塞性黄疸时,此酶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原发性肝癌时,此酶在肝内合成亢进,均可引起血中转肽酶显著升高,甚至达正常的10倍以上。
酒精中毒者ν-GT亦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病。
在急性肝炎时,ν-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迟,如ν-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ν-GT 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有何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
正常值为3~13μ/L(金-阿氏法),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能对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 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联性
01
02
03
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 血液透析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并发症 。
通过监测谷丙转氨酶水平,可以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治疗的 反应和预后情况。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联性 有助于深入了解透析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 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根据ALT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 案,如调整药物剂量、改变治疗方案等,以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肝病患者,监测ALT水平 也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 病情恶化。
04 谷丙转氨酶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血液透析对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01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这 可能与透析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检测准确性
在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干扰因素
某些药物、饮食和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谷丙转氨酶的 检测结果,医生需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个体差异考虑
不同个体之间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医生 在解读结果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
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反馈
解读正常值范围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范围通常为 0-40U/L,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 肝脏损伤或疾病。
动态观察
对于异常的检测结果,医生会要 求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即多次检 测以评估病情变化。
反馈与沟通
医生会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患 者,并就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和 沟通,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03 谷丙转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 A L T ) , 1 %的肝脏细胞损害 , 可 以使血中 A L T的浓度增加 1 倍,
[ 3 ] 向子 云, 罗良 平, 韦E l 宇, 等. 多层 螺旋 C T肋软骨成像 在诊断肋软 骨损伤 中的价值[ J 】 _ 中华放射学杂志 , 2 0 0 5 , 3 9 ( 1 2 ) : 1 2 8 5 — 1 2 8 8 .
f 4 ] 何伟 明 , 王刚 , 张达志 , 等. 1 6 排螺旋 c 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 骨折 诊 断中的应用叨. 实用 医技杂志 , 2 0 1 0 , 1 7 ( 3 ) : 2 2 6 — 2 2 7 .
因此 , 胸部创伤有无肋软骨骨折的诊 断, 就显得尤为重要 。 尤其 是 当患者肋骨骨折很轻 , 但并发症 很重( 如大量血 气胸 ) , 应特 别警惕肋软骨骨折 的可能 , 本 组病 例中就有 1 例 属于这种情况 ( 见封三图 2 ) 。目前 , 多层螺旋 C T肋软骨成像对肋软骨骨折的 诊断价值得到肯定[ 3 1 。我院担负着数个 大型国有 煤矿工伤的救 治任务 , 脊柱损伤也屡见不鲜。脊柱损伤是 一种复杂严重的损 伤, 其损伤程度关系 到患者今后 的生活质 量 , 及时准确诊 断脊 柱损伤的程度 , 为临床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 就 显得尤为重要 。 通过 M P R和 v R T后处 理技术 , 可 以直观 、 清楚地 显示脊 柱的 立体结 构 , 准确 了解椎 体骨折全 貌( 见封三 图 3 ) , 椎管狭 窄程 度及脊髓受压情况( 见封三图 4 ~ 5 ) 。因此 , 多排螺旋 C T对腰椎 骨折 的分类 、 移 位程度 、 椎 管狭 窄程度等各方 面均 比常规 x线
参考文献 【 1 】 慕红文 , 杨晓滨 , 张 宁, 等. 螺旋 C 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骨 骨折中 的 应用叨. 安徽医药 , 2 0 0 8 , 7 ( 9 ) : 3 7 . [ 2 ] 郭 红伟 , 沈洪 君. 多排螺 旋 c T在 6 O例肋骨 骨折诊 断中 的应 用体 会[ J ] . 重 庆医学 , 2 0 0 9 , 4 ( 1 3 ) : 2 6 .
读懂肝功能化验单

然而,即使是慢性 HBV 感染者,ALT 轻度升高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酗酒、 NASH、HCV、药物等。
ALT 极高水平 因 ALT 在肝细胞内非常丰富,而其他组织含量少,ALT 的肝特异性可随其 水平而提高。故 ALT 升高>15×ULN 一般是急性肝胆系统病变。非常高的血清转 氨酶水平(>75×ULN)见于 90%急性缺血性或中毒性肝损伤,也偶见于急性病毒 性肝炎。急性胆管阻塞 ALT 可急剧升高,但常较短暂;急性药物性肝炎也常有 很高水平,但 ALT 低于 AST;在急性缺血性或中毒性肝损伤,ALT 甚至可达 100×ULN。 三、血清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情 ALT 轻度升高病变也可不轻 迄今的国内外《指南》都以 ALT>2×ULN 作为肝组织病变显著活动的阈值, 以此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其实 ALT 持续轻度升高,甚至有时正常,都可以 有显著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 ALT<2×ULN(包括 ALT 一时正常者)的大组慢性病乙型肝炎,肝活体组织 检查近半病例有汇管区周围炎(>G2);超过三分之一病例有从汇管区向外伸展 的纤维间隔(>S2)。ALT 水平虽不同,病变较重的病例分布却相近。 较小幅度的 ALT 升高可有较重肝组织病变,多见于 HBeAg(-)肝炎或进展 性肝病的病例。 ALT 常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但以其峰值来判定病变的程度并不准确,如 在轻度慢性肝炎有活跃的汇管区炎症时 ALT 也很高;而在严重的活动性肝硬化 ALt>5×ULN 的较少。 在慢性肝炎,同一 ALT 水平可以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病变。在活动性肝 硬化,血清转氨酶仅轻、中度升高,血清转氨酶幅度与肝硬化无关,更不是肝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
1.举例说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答:在体内有多种转氨酶,他们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其中以肝脏和心肌含量最丰富。
正常时,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的活性很低。
肝组织中GPT的活性最高。
当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被破坏时,转氨酶大量释放入血,血液中的GPT活性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就可以以此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2.根据酶促反应的原理,如果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采取哪些策略?答: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比一般的催化剂更有效地能和底物结合有利于底物形成过渡态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加速反应的进程。
因此要测定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来间接测得。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照得出结论: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活性越高。
②、PH对酶的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不同PH下酶水解底物所需要的时间越
短活性越强。
③、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