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2023年迄今为止备美学原理平时作业答案

“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是谁说旳?(3.00分) (A)A.王阳明B.李贽C.朱棣D.孔子2、曹雪芹美学思想旳关键是?(3.00分) (C)A.义B.反叛C.情D.孝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红楼梦》中谁写旳诗?(3.00分)(B)A.贾宝玉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4、“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是谁说旳?(3.00分) (C)A.刘勰B.刘梦龙C.王夫之D.欧阳修5、小说《项链》是谁旳作品(3.00分) (A)A.莫泊桑B.福楼拜C.巴尔扎克D.大仲马6、叶朗认为非常重要旳“目前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是谁说旳?(3.00分) (A)A.王夫之B.王阳明C.顾炎武D.黄宗羲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哪首词中旳语句?(3.00分) (C) A.《寻梦令》B.《菩萨蛮》C.《醉花阴》D.《如梦令》8、《没有地址旳信》作者是?(3.00分) (B)A.泰纳B.普列汉诺夫C.海德格尔D.伏尔泰9、体现母爱伟大旳《麻雀》是谁旳作品?(3.00分) (B)A.普希金B.屠格涅夫C.高尔基D.托尔斯泰10、《我旳人生故事》旳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旳人?(3.00分) (A)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1、“去蔽、澄明、敞亮”是谁旳主张?(3.00分) (D)A.席勒B.费尔巴哈C.黑格尔D.海德格尔12、美国著名旳“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旳雕塑家制成?(3.00分)(c)A.美国B.德国C.法国D.西班牙13、“只有当人充足是人旳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旳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是谁说旳?(3.00分) (B)A.托尔斯泰B.席勒C.贝拉克D.普希金14、郑板桥是哪个朝代旳著名画家(3.00分) (A)A.清代B.明代C.唐代D.元代1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旳是?(3.00分) (C)A.王国维B.李白C.杜甫D.李贺16、《大趋势》旳作者是?(3.00分) (C)A.约翰·林伟B.约翰·凯奇C.约翰·奈斯比特D.约翰·比特17、“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谁说旳?(3.00分) (A)A.朱熹B.邵雍C.程颢D.程颐18、咖啡最早是谁发现旳(3.00分) (C)A.希腊B.罗马C.波斯D.英国19、悲剧《俄狄浦斯王》是谁旳作品?(3.00分) (A)A.索福克勒斯B.埃斯库罗斯C.雷古勒斯D.勒斯勒尔20、语言是存在旳家园,这是谁旳理论?(3.00分) (A)A.海德格尔B.卡西尔C.维特根斯坦D.索绪尔判断题(40分)1、“人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旳能感觉旳整体”选自《自然学》。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 。
2、_________ 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 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2、“自然人化”3、共同美4、“和谐”5、审美态度6、“流溢说”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嘉通2、尧斯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6、孔子7、顾恺之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
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一一、填空题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
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行壮、色彩、声音。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神似”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劳动产品的美。
10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是意蕴、意境、典型。
11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美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5分,共100分)1、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答: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
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
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
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
2、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答:所谓审美差异,是指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修养的人们, 由于受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别而分属不同的阶级。
审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不同阶级的个体,审美趣味、审美标准也就存有差异。
关于阶级差异还有着复杂性的一面。
首先,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审美意识的接受。
其次,审美的阶级差异在平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隐晦,阶级矛盾激化时才会显得十分强烈。
另外,这种差异性在美的不同形态中的表现也有程度的不同。
人类的审美意识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表现在审美活动中,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时代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审美的时代差异。
造成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生产方式的时代差异对审美意识的决定作用。
其次,社会意识中其他因素对审美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
这便产生了审美意识的民族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能随意改变和加以忽视的。
审美的民族性差异,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造成审美的民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社会生活的民族差异决定了审美的民族差异。
第二,传统文化心理在审美中积淀的不同造成了审美的民族差异。
美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2.审美活动3.王国维4.朱光潜5.社会性6.柳宗元7.超功利性直觉性8.意象9.形式层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审美范畴是审美形态美感概括。
而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2.也称时尚,是某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追求的审美趣味。
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体美、服饰、建筑、艺术作品一直到社交生活。
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氛围。
3.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4.人生的一种境界追求或生存态度。
这种人生追求诗意、创造和爱。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四、简答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要点:(1)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晶;(2)民俗风情包含人生、历史的图景;(3)民俗风情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4)在民俗风情的活动中,底层百姓体味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要点:(1)艺术品与与器具都是人工制品,都是人为了某一目的而制造出来的技艺品。
但制造艺术品的目的是为了精神需要,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器具的制造目的是为了某一使用,器具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
艺术品的制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器具的制作有明确的目的。
(2)器具的制造可以传承,而艺术品的创造难以传承。
(3)艺术品的精神性往往是全人类的,而器具的使用往往有地域性和时间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要点:首先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有关美的讨论进行了清理,指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主客二分的方法。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
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探讨审美发生和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①考古学方法。
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
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美学概论(本科)》2020年6月作业考核 答案.doc

1.以下属于“化丑为美”的作品是()。
A.《断臂的维纳斯》B.《拉奥孔》C.《欧米哀尔》D.《大卫》【参考答案】: C2.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现事物的()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于是人们把这些因素从具体的事物中分化和提炼出来,专门加以研究,这就产生了形式美。
A.外形式B.内形式C.外在美D.内在美【参考答案】: 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自然美的()特征。
A.自然性B.多面性C.形式性D.象征性【参考答案】: B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
A.《论语》B.《孟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 A5.对称是一种(),宜于表现静态,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A.机械的均衡B.均衡C.相对的均衡D.绝对的均衡【参考答案】: A6.美感的产生具有直觉的特征,但()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A.理性B.感性C.感觉D.感知【参考答案】: A7.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参考答案】: A8.审美的心理因素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A.事物的属性B.事物属性的状态C.事物属性的状态和关系D.事物的状态【参考答案】: C9.在审美活动中,一般的审美方法有()。
A.感受法、联想法、诠释法B.想象法、联想法;鉴别法C.感受法、鉴别法、诠释法D.鉴别法、诠释发、想象法【参考答案】: C10.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B.复杂化原则C.简化原则D.统一性原则【参考答案】: C1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A.兴趣B.品位C.能力D.个性【参考答案】: AB12.莱辛在《拉奥孔》中讨论了()两种艺术的区别。
A.诗B.画C.戏剧D.电影【参考答案】: AB13.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感性具体的B.以小见大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D.直观个别的形象【参考答案】: ABCD14.自然美的发现经历了()的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平时作业
1、押韵是不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为什么?
答:押韵是诗歌艺术的品质特征。
因为:
1、韵律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是古体诗。
2、在《声律启蒙》中有对平仄,韵律的详细说明与示例。
但是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的兴起,在韵律上的讲究也没有过去那样必须.。
也就是说,近体诗,自由体,比较随便。
但是如果在韵律上多下功夫,能够让诗歌读起来更容易上口,感觉更加工整。
2、什么是美感的共性和个性?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
1、美感的共性:即美感的普遍性与共同性。
这是因为美是客观的真实的,凡是符合客观的真实的美的反映,这种美感形式都是正确的,是有客观社会内容和客观的标准的。
2、美感的个性:即美感的差异性。
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世界观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再次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差异;最后,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的心境、情绪有关。
3、两者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光是承认美感的个性,如西方的"趣味无可争辩",或是光是承认美感的共性,如康德的"先验共同感",都是片面的,所以实际上美感正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的辩证统一。
3、“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答:1、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2、意境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主要是因为:
首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意境中的景物都经过情感的过滤,所以说是情中景。
其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
意境中的形象来于自然,又能超脱自然,从属于表现情感。
再次,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意境的形成是艺术家的创造,技巧则是实际创造的本领,通过技巧才能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什么时候的事?
答: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产物。
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
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Asthetik”(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
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此,美学思想不再是哲学、伦理学、宗教、艺术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成为一门有着专门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
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在中国,把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当时,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把介绍西方美学思想同研究中国传统文艺和美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并直接把西方美学思想独立为一门学科后的新名称“美学”为借鉴,写出了具有中国近代思想特色的美学着作。
5、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
答:人类社会出现之后,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把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自然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扩大。
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
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指天空、大海、原始森林等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
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
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
”苏联着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
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