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的连接--教学设计公开课
线的连接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线的连接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连接方式的教具(如磁铁、绳子、插片等),操作卡片,小组工作表格。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桌椅摆放。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和用途。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解决问题。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连接方式。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演示各种连接方式(如磁铁连接、绳子捆绑、插片插入等),让幼儿观察并模仿操作。
3.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操作卡片和教具,引导幼儿按照卡片上的要求进行连接操作,解答问题。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完成一张小组工作表格,记录连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发放活动手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相关的连接任务,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将活动中的连接方式应用到环境创设中,如用绳子捆绑桌椅、用磁铁连接玩具等。
六、活动教具1. 磁铁2. 绳子3. 插片4. 操作卡片5. 小组工作表格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连接方式。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演示各种连接方式(如磁铁连接、绳子捆绑、插片插入等),让幼儿观察并模仿操作。
3.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操作卡片和教具,引导幼儿按照卡片上的要求进行连接操作,解答问题。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完成一张小组工作表格,记录连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自己的作品。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教具时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中职电工技能:导线的连接教案1

多种家用电线对接方法
教学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家用电线对接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家庭常用电缆的对接方法;
2、培养常用导线连接的实用技能;
3、培养学生勤思考、重实践、热爱劳动的意识,立志将来
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家用电缆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1、线上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管理督促
2、用于实操的材料准备
教学步骤:
1、建立班级微信学习群;
2、录制线上教育微视频;
3、组织学生线上观看微视频,老师现场答疑;
4、老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后拍图反馈,教师评议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和宅家锻炼,力争每天都有收获。
2020年02月。
线的连接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线的连接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线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线。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线,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线(如棉线、绳子、电线等)、绳结、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包括各种类型的线、绳结、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桌椅摆放整齐,便于幼儿操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类型的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线的名称。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线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横线、竖线等。
3.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用线进行连接,如绑绳结、串珠子等。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创意展示: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用线进行自由创作,如编织、拼贴等。
5. 作品分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线,并拍照记录。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线的连接”专区,提供相关教具和学具,供幼儿自主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线的奥秘,让幼儿在实践中成长。
六、活动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线的观察和发现。
2.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线,让幼儿触摸和观察,引导他们描述线的特点。
3. 进行线的分类游戏,让幼儿将线按照材质、颜色或长度进行分类。
4.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进行简单的设计,如编织、缠绕等,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
5. 结束活动时,让幼儿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线的使用和设计方法。
2. 体验参与法: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电工实习公开课详案 导线连接

电工实习公开课详案导线连接电工实习公开课详案-导线连接学生们,上次我们学习了单股芯线的T形连接和小截面单股芯线的T形连接。
在检查学生的练习时,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在去掉绝缘层的时候,用力不均匀或加了剪切力,导致金属导体上出现明显轧痕。
2.缠绕时,存在环与环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3.缠绕时,力不均匀,导致每个圆的直径不同。
4.工作完成后,绝缘层根部应留有一定的冗余。
这是单芯导线连接中的一个明显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7股铜芯线,即除去绝缘层后,芯为7股铜线的导线也被广泛使用。
因此,我们还应该学习7股铜芯线的线头连接。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7股铜芯线的连接方法,并满足连接后外观美观、强度和韧性足够的质量要求。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股铜芯线的直接连接。
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把两根电线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不去掉绝缘层),这样可以吗?(没有),为什么?我该怎么办?是的,应该去除绝缘层,露出内部的金属导体。
当我们去除绝缘层时,我们发现暴露的铜线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明亮金属光泽,但表面感觉灰暗。
怎么了(这表明它被氧化了)。
是的,如果电线末端表面有氧化物连接,可以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它会影响导电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氧化物呢?(移除),如何移除?(用砂纸打磨或用刀片刮)。
(黑板书写:1.拆除绝缘层1(氧化层和氧化层)接着,需要我们在线头总的1/3处绞紧,也就是说要将这7股芯线非常紧的拧在一起,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需要用什么工具吗?(同学做后或说后),这些方法可以达到将芯线拧紧的目的,但是总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例如用钳子时,会在芯线上留下轧痕,从而损坏线芯。
下面介绍给大家一个日常生活中电工常用的方法。
在我们钳断绝缘层之后,不是直接将绝缘层用钳子勒下来,而是采取旋转的方式取下,在旋转的过程中,自然会将7股铜芯绞紧。
如果我们想将线芯绞得非常紧的话,可以慢慢的旋转;而如果想拧得稍微松一点的话,可以旋转的动作幅度稍微大一些(板书:注意事项:1、绞紧方法)。
常用导线的连接教案

湖南省技工学校实习教学教案教师姓名:湖南省劳动厅编制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对于规格大于4平方厘米的塑料硬线的绝缘层,直接用钢丝钳剖削较为困难,需长度,用电工刀刀口对导线成度角切入塑料绝缘层,注意掌握刀口刚好削透绝缘层而不伤及线芯,所示。
然后调整刀口与导线间的角度以15度角向前推进,将绝缘层削出一个缺口,如图削去的绝缘层向后扳翻,再用电工刀切齐,如图2.12(c)所示。
(a)划开护套层(b)切去护套层切去护套后,露出的每根芯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或电工刀按照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的方法分别除去。
电工刀在切时切口应离护套层5-四、橡皮线绝缘层的剖削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a)去除编织层和橡皮绝缘层(b)扳翻棉纱六、橡套软线(橡套电缆)绝缘层的剖削橡套软线外包护套层,内部每根线芯上又有各自的橡皮绝缘层。
外护套层较厚,按切除塑料护套层的方法切除,露出的多股芯线绝缘层,可用钢丝钳勒去。
七、铅包线护套层和绝缘层的剖削2.15 铅包线绝缘层的剖削(a)剖切铅包层(b)折扳和拉出铅包层(c)常用的导线按芯线股数不同,有单股、股和19股等多种规格,其连接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铜芯导线的连接、单股芯线有绞接和缠绕两种方法绞接法用于截面较小的导线,缠绕法用于截面较大的导线。
绞接法是先将已剖除绝缘层并去掉氧化层的两根线头呈“×”形相交(如图所示),接着扳直两个线头的自由端,将每根线自由端在对边的线芯上紧密缠绕到线芯直径的所示),将多余的线头剪去,修理好切口毛刺即可。
缠绕法是将已去除绝缘层和氧化层的线头相对交叠,再用直径为1.6mm(b)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形连接时可用绞接法和缠绕法。
绞接法是先将除去绝缘层和氧化层的线头与干线剖削处的芯线十字5mm裸线,接着顺时针方向将支路芯线在干中芯线上紧密缠绕小截面单股芯线T形连接对于截面较小的单股铜芯线,可用图所示的方法完成T形连接,先把支路芯线线头与干路芯线十字相交,线上缠绕成结状,再把支路芯线拉紧扳直并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为保证接头部位有良好的电接触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应保证缠绕为芯线直径的4、7股铜芯线的T形连接把除去绝缘层和氧化层的支路线端分散拉直,在距根部1/8处将其进一步绞紧,益阳高级技工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周第课时5、19股铜芯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连接19股铜芯线的连接与7股铜芯线连接方法基本相同。
导线的连接

工艺要点:
紧密并绕8-10圈。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不作环绕结需搪锡加固。
3、七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重点介绍)
演示:(多媒体播放视频)
工艺要点:
除去绝缘层。
1/3绞紧。
2/3拉成伞骨状。
隔股对叉。
分三组紧密并绕。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观察老师操作要领,尝试用线径较细导线作单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掌握操作要领。
●思考:为什么要钳平切口毛剌。
●观察。
●观察老师操作要领,尝试用线径较细导线作单股线芯的T字分支连接,掌握操作要领。
●讨论:如何完成
七股线芯的直接连接?
●观察视频上老师操作要领。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4、十九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
工艺要点:连接方法与七股线芯的连接方法基本相同。
线芯太多,可剪去几根。
1、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面带微笑。
●自主操作。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观察其他同学的操作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新课教学:
电力线线头的连接方法:
1、单股线芯的直接连接方法:
演示:(多媒体播放视频)
工艺要点:
紧密并绕6-8圈。
钳平切口毛剌(防漏电)。
(补充演示:线径较粗单股导线的直接连接法。)
2、单股线芯的T字分支连接方法:
导线的连接》教案
课题
导线的连接
授课教师
高明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导线的连接,认识到导线的连接对电气安装的重要影响,树立起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导线的连接工艺,了解导线连接的作用及原则。
1、导线连接教案

5.用黑绝缘包绕3层,做外处理。
课堂提问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0分钟左右)
1.常用的导线连接有几种方法?
2.电力电缆和大的供电系统导线连接一般用什么方法?
3.说出独股铜线:一字结、T字结导线连接的要领?
4.什么是导线连接接头,干什么用的怎么用?
5.不同材质的铜线和铝线能相互联接吗?为什么?
(2)、截面较大的单股导线,由于绞捻困难多用绑扎法。在两根连接导线中间加一根相同直径的辅助线,然后用1.5mm2的裸铜线作为绑线,从中间后两边缠绕。
铜导线连接前应用砂布打磨光,接头做好后必须涮锡,以防锈和松动,并增强导电性能。
提问:常用的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有几种,要如何连接。
4.单股铝线
单股铝线连接常用方法有管压接法、电阻焊法和钎焊法三种。
1.答:常用的导线连接有自缠法、管压接法、并钩线夹法、气焊熔接法。
2.答:一般采用管压接法、并钩线夹法。
3.答:一字结自缠法:先将导线互绞3圈,然后将两端分别在另一导线上密缠不少于5圈,余线剪掉。
T字结自缠法:首先将一根导线在另一根导线上作一个扣,然后在进行缠绕5圈、要求要紧剪口不能有尖头。
5.答:铜、铝导线一般不能直接连接,铜、铝导线必须采取过渡连接。
A、管压接法。压接用压接钳,可压接2.5--10mm2的单股铝线。铝连接管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用圆形管时,两根线从两端各插入连接管中各半;用椭圆形管时,两线端插入后从另端各露4mm。
B、电阻焊法。在接线盒内,单股铝线连接可采用电阻焊,可焊两根以上的接头,将导线绞纽20~50mm,涂少许铝焊药(氯化锌55%氯化亚锡28%,溴化铵15%,氟化钠2%)。操作方法是手握焊钳,先将两碳极端头并在一起,待其发红时立即张开,(碳极预热)随后夹住涂焊药的线头,当线头开始熔化时,逐渐向线端移动,使线端形成均匀的球状,立即撤去焊钳,冷却后,除掉焊药残渣,用湿抹布擦净。
大班科学活动《线的连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线的连接》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不同形状的线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各种形状的线(如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绳子、夹子、剪刀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充足。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不同形状的线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将不同形状的线连接在一起。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形状的线,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线连接在一起,如用绳子、夹子、剪刀等。
3. 发现: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连接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连接线的基本原理。
4. 实践: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合作伙伴,进行线的连接。
5. 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连接线的经验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线的连接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线的连接探索。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以防幼儿受伤。
2.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探索。
4. 在幼儿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指导和评价,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搜集幼儿的作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八、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连接线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人间用电线路设计与安装
——导线的连接学习目标:
1、明确导线连接的要求。
2、探索并掌握两根软线之间的连接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导线连接的要求
2、探索出多种可靠的导线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1、探索可靠的导线连接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
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情景设定:老师有一个用了很久的插线排,最近发现它不能正常使用了,检查后,老师发现了原因:原来是导线的某一处被老鼠咬断了。
观察导线,确定导线类型。
复习导线的两种基本分类方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修理好这个插排,并要求导电性能与原插排性能相近,且稳定可靠。
二、新课内容(30分钟)
1、小组讨论,用粘贴板教学法确定导线连接的要求(10分钟)
分组讨论(5分钟),随机抽一组并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自主完善讨论结果。
老师进一步完善讨论结果。
2、自主探索并展示满足要求的导线连接方式(20分钟)
每人自主探索两根软线之间可靠的连接方式。
老师现场拍摄视频。
老师视频分享所拍摄的失败的连接方式,学生上台分享和展
示可靠的连接的方法。
老师视频分享补充连接方式。
介绍几种常见的导线连接方式。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导线连接的要求。
2、学会自主探索,来寻求可靠的问题解决方案。
板书:
导线的连接
一、导线的连接要求(粘贴法)
1、机械强度高,牢固可靠
2、接触紧密,接头电阻小
3、接头美观
4、电气绝缘恢复好
二、5、耐腐蚀抗老化
三、单芯导线的连接方法
1、直线连接法
2、T型连接法
3、压接法
焊接法
黑板侧边栏:
导线的两种基本分类
1、软线、硬线
2、单芯导线、多芯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