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抗日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该教材是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高中历史选修二的范畴。

本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战的历史画卷。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材,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故事理解和历史事件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思考和疑问。

2. 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然后,通过课件和教材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和手段,以及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抵抗行动。

3. 探究抗日战争的经过(3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经过。

每个小组负责研究抗日战争的一个阶段,然后向全班做简要汇报。

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抗日战争的时间线和主要事件。

4. 分析抗日战争的结果(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民族复兴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程度。

《 抗日战争》说课课件

《 抗日战争》说课课件
两个战场. 两个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ram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远征军赴缅作战. 远征军赴缅作战
全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百团大战.ram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的意义1945-8-15 板书 三 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ram
图 37
刘 耀 梅
阜 平 县 罗 峪 村 22 岁 的 妇 救 会 , 被 日 寇 强 奸 并 碎 尸 的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部队用的骨锯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残暴的日军,为了搞到健康、新鲜的标本,竟把一个年仅12岁 残暴的日军,为了搞到健康、新鲜的标本,竟把一个年仅12岁 12 的男孩活活地解剖了。原第731部队一队员揭露说:1943年 731部队一队员揭露说 的男孩活活地解剖了。原第731部队一队员揭露说:1943年,一个 中国少年被严刑拷打后带进了解剖室。他被扒光衣服, 中国少年被严刑拷打后带进了解剖室。他被扒光衣服,几个日本军 医扑了过去,将他按在手术台上,挣扎的四肢被捉带紧紧地扣住, 医扑了过去,将他按在手术台上,挣扎的四肢被捉带紧紧地扣住, 小孩全身被消了毒,注射了麻醉剂,不一会失去了知觉。 小孩全身被消了毒,注射了麻醉剂,不一会失去了知觉。日本军医 一刀将他的腹部切开, 按肠、胰腺、 一刀将他的腹部切开,"按肠、胰腺、肝、肾、胃的顺序取出各种 内脏,经一一分理, 呼地拥进铁桶里, 内脏,经一一分理,呼、呼地拥进铁桶里,再立刻把铁桶里的脏器 放入装有福尔马林的在玻璃容器内盖好。""取出的内脏中 取出的内脏中, 放入装有福尔马林的在玻璃容器内盖好。""取出的内脏中,有的还 在福尔马林液里不停地抽动。 随之, 在福尔马林液里不停地抽动。"随之,又从小孩耳朵到鼻子横着切 了一刀。头皮切开后,就用锯子锯,头盖骨被锯成三角形掀开了。 了一刀。头皮切开后,就用锯子锯,头盖骨被锯成三角形掀开了。 大脑露出时,一个队员用手伸进柔软的保护膜,把脑子取了出来, 大脑露出时,一个队员用手伸进柔软的保护膜,把脑子取了出来, 立即放进装有福尔马林的容器中。 立即放进装有福尔马林的容器中。手术台上只留下少年的四肢和一 具空壳身躯。 一个年幼的生命, 具空壳身躯。"一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惨死在恶魔们的手术刀下 了。 象这种灭绝人性的活人解剖实验,何止一个石井部队! 象这种灭绝人性的活人解剖实验,何止一个石井部队!在日军 各细菌战部队、野战医院以及伪满洲医科大学, 各细菌战部队、野战医院以及伪满洲医科大学,也同样干着这种勾 当。

《抗日战争》说课稿

《抗日战争》说课稿

《抗日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大大提高。

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这一时代潮流。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历史情境,指导学生“体验史实,得出史论,培养史能,感悟史观”,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侵华日军罪行,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通过了解全民族抗战史实,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同时,理解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和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3、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也接收到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最新信息。

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班合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提问: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通过本次说课,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日战争的背景通过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例如,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国家分裂等因素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2. 抗日战争的过程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重庆抗战等重要战役和战斗。

3. 抗日战争的意义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斗争。

同时,也介绍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步骤本次说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好奇心。

2.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包括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国家分裂等因素。

引导学生思量,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如此困境。

3. 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10分钟)通过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行为的反抗。

4. 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20分钟)通过介绍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如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重庆抗战等,使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

5. 分析抗日战争的意义(15分钟)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包括保卫国家、保护民族独立、培养爱国情怀等方面。

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对抗日英雄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敬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说课内容1. 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正式引爆了全面抗战的导火索。

2. 抗日战争原因抗日战争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中国资源的渴求、对华人民的残暴压迫等。

同时,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也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机会。

3. 抗日战争过程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反抗与挫败、难点的游击战争和全面反攻与胜利。

初期的反抗与挫败中,中国军民积极反抗,但由于军力和装备的不足,反抗结果并不理想。

难点的游击战争中,中国人民采取游击战术,与日军展开长期的殊死搏斗。

全面反攻与胜利阶段,中国人民经过难点努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 抗日战争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维护了世界和平。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课重点本次说课的重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对抗日战争的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

同时,通过对抗日战争的意义的阐述,学生可以认识到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

四、说课方法本次说课将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抗日战争说课

抗日战争说课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军国主义的危害;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勿忘国 耻,振兴中华;民族魂等。
四、关于教法: 教无定法,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哪一种方 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定,对于本节内容 而言,本人认为以情境式教学较好,对于高一学 生而言,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和便于掌握知识。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原因: 2、侵华日军的罪行
二、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1、局部抗战(1931—1937)
2、全民族抗战(1937—1945)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从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引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 历史教科书问题,严重伤害中国民族感情,影响中日关 系。提出问题:日方的行为为何严重伤害中国的民族感 情?是何样的民族感情?引用胡锦涛的以史为鉴,展望 未来的讲话。 二、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侵华日军侵华造成的伤害和中 国局部抗战的史实。 主要是用大量的真实图片和录像资料来再现,给学生以心 灵的震撼,体验伤痛悲愤的情感,理解日方一再美化侵华 战争所造成对中国民族感情的严重伤害,理解政府反应强 烈的原因。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
漳州三中 邱俊香
一、教学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2、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人类文明的人文精神。
二、关于教材: 1、地位: 本节历史无论是在近代民主斗争中,还是 在整个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在国际政治发展 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 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彻底反帝斗争的胜利,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幸 存 下 来 的 慰 安 妇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说课稿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说课稿

《抗日战争》说课稿一、教学学情(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

主要包括全民族的抗战、日本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三个子目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人民第一次反帝反侵略的完全胜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抗日战争上承近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各阶级的抗争史,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民族意识与民族国家逐步形成的转型。

所以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这一时代潮流,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

对高一学生来说,初中时期已经学习过本课知识。

通过影视剧等学生的相关了解较多,但容易受到部分影视剧的误导而形成不正确的历史观,所以需要正确引导。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思维活跃,但在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简单化和偏执化。

2、解决对策。

我将采取营造氛围的方法,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教学分析(一).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以下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勇不屈的精神。

认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理解十四年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这一课的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运用过程与方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和家乡建设而发愤图强、建功立业的决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家国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伟大抗战的敬意和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3.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的详细了解。

2.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抗日战争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抗日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新知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讲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和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

3. 深入学习(30分钟)3.1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详细介绍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和牺牲,体会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

3.2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讲解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包括国际上对中国的支持、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战精神的传承等。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

4. 梳理知识(10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起因、背景、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抗日战争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发探究,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基本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并探究抗战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目前中日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3、重点分析: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重点。

因为全民族抗战是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实现的,是抗日战争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

所以将其确立为重点以史为鉴是重点。

新课标强调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强调学史为现实服务,因此将其确立为重点。

4、难点分析:
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是难点。

囿于传统认识,学生对此问题难于理解。

因此将其确立为难点。

以史为鉴,正确对待中日问题是难点。

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日本的态度往往过于情绪化,不利于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

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也接收到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最新信息。

但这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

2、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根据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筑起新的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在此模式下,运用创设情境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

3、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
4、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主题一狼烟四起
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2、20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侵华期间,日军在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
主题二众志成城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
3、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主题三以史为鉴
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极力掩盖罪行、美化侵略,你能列举他们的一些行径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第2课抗日战争
一、狼烟四起二、众志成城
1、日军的侵略 1、国内战场
1)国民党
2、日军的罪行 2)共产党
2、国外战场
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