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是2017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抗日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教材首先介绍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背景和经过,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战场的局势。
接着详细阐述了中共七大的召开,强调了其在统一思想、指明方向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后重点讲述了日本投降的过程和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他们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背景和经过。
(2)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知道日本投降的时间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抗争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_0788

2020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_0788EDUCATION WORD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_0788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一。
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三。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设计理念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
学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
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该课程内容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展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和最终胜利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重要事件,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战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胜利的意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感激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通过详细解读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斗争和最终胜利,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呈现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播放设备:准备好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听到和看到课件内容;•课件准备:准备好PPT课件,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学习资料:准备好相关历史材料和资料,作为课堂讲解和扩展阅读的依据;•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和纸张等教学工具,以便在学生互动和讲解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例如讲述北伐战争的结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的宣传片或是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
3.明确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要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4.呈现主体内容:通过PPT课件的展示,详细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领导地位,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5.师生互动:在介绍完每个战役和重要事件后,与学生展开互动问答,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例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说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的豪情岁月,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人民的意义等。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教案标题: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提出问题(10分钟):提出问题:“你知道抗日战争吗?它的背景是什么?胜利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4. 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九一八事变、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八年抗战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人物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5.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b.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意义?6. 总结(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澄清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文章,包括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等。
五、板书设计: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过程- 胜利意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讲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讲稿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本课在本教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五、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自主学习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景教学法。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
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5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四、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集体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巩固练习法、讲解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兴趣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大刀进行曲》导入新课。
用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歌声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课(1)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5分钟)1、提问:请学生在书中找出艰苦斗争原因、相应的措施。
2、教师展示图片并配上文字加以解释,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知识(2)中共七大(10分钟)1、教师进行过渡:共产党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最终由防御转为进攻,在这种情况下为尽快打败日本法西斯,并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播放视频,请学生在书中找出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教师展示图片介绍中共七大内容4、学生分组讨论中共七大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什么?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和归纳5、中共七大是本课重点,让学生齐读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3)抗日战争的胜利(12分钟)1、请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日本是如何投降的?2、展示图片详细介绍日本投降过程3、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4、教师请学生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得出结论:只有抗日战争打败了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5、列二战中国伤亡数据,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
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
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
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
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
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继而,设疑"全国人民是经过怎么样艰苦卓绝的斗争才
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抗日根据地 "将学生思绪由兴奋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