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合集下载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该教材是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高中历史选修二的范畴。

本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战的历史画卷。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材,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故事理解和历史事件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思考和疑问。

2. 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然后,通过课件和教材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和手段,以及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抵抗行动。

3. 探究抗日战争的经过(3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经过。

每个小组负责研究抗日战争的一个阶段,然后向全班做简要汇报。

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抗日战争的时间线和主要事件。

4. 分析抗日战争的结果(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民族复兴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程度。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引言概述: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的一场伟大斗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1.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1.2 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的发生
1.3 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
2.1 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一致
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3 游击战争的兴起和民族解放军的成立
三、战争的艰苦与牺牲
3.1 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
3.2 抗日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3.3 无数的烈士和英雄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国际援助的重要性
4.1 苏联的援助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击
4.2 美国的援助和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4.3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和支持
五、战争的胜利和影响
5.1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2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和自由
5.3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和自由,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意义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b. 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战役;c. 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敬意和感恩之情;b.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程内容:a.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b. 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战役;c.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探索欲望。

b. 知识讲解(25分钟):i.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介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ii. 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战役:重点讲解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iii.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如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c. 学习活动(20分钟):i.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并整理出自己的观点;ii.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1. 教学手段:a.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b. 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事件和意义。

2. 学具:a. 抗日战争的图片;b. 教师准备的PPT课件。

五、教学评估1. 评价方式:a.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b.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通过本次说课,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日战争的背景通过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例如,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国家分裂等因素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2. 抗日战争的过程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重庆抗战等重要战役和战斗。

3. 抗日战争的意义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斗争。

同时,也介绍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步骤本次说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好奇心。

2.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包括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国家分裂等因素。

引导学生思量,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如此困境。

3. 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10分钟)通过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行为的反抗。

4. 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20分钟)通过介绍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如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重庆抗战等,使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

5. 分析抗日战争的意义(15分钟)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包括保卫国家、保护民族独立、培养爱国情怀等方面。

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对英雄抗战精神的认同和崇敬,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伟大的抗日战争。

包括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认知。

2.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学生参考资料和教材。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抗日战争的起因: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2. 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从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到淞沪抗战的胜利,介绍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和英勇牺牲。

3. 讲解抗日战争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投降,中国在抗战中取得的重要胜利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英雄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对各组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英雄抗战精神的传承。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详细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相关展览,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和英雄事迹。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伟大的抗日战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和反抗。

2. 抗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八年抗战等。

3. 抗日战争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包括挫败了日本侵略的野心,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学生需要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需要通过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2. 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10分钟)通过讲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和反抗,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3. 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20分钟)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八年抗战等。

通过案例和故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和英勇。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抗日战争的意义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归纳(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总结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并与他们之前的观点进行对比。

6. 拓展延伸(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或者展示一些抗日战争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感受。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对抗日英雄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敬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说课内容1. 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

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正式引爆了全面抗战的导火索。

2. 抗日战争原因抗日战争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中国资源的渴求、对华人民的残暴压迫等。

同时,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也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机会。

3. 抗日战争过程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反抗与挫败、难点的游击战争和全面反攻与胜利。

初期的反抗与挫败中,中国军民积极反抗,但由于军力和装备的不足,反抗结果并不理想。

难点的游击战争中,中国人民采取游击战术,与日军展开长期的殊死搏斗。

全面反攻与胜利阶段,中国人民经过难点努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 抗日战争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维护了世界和平。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课重点本次说课的重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对抗日战争的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艰辛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

同时,通过对抗日战争的意义的阐述,学生可以认识到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

四、说课方法本次说课将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伟大抗战的敬意和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3.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的详细了解。

2.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抗日战争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教学课件和教学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抗日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新知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讲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和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

3. 深入学习(30分钟)3.1 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详细介绍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和牺牲,体会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

3.2 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讲解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包括国际上对中国的支持、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战精神的传承等。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

4. 梳理知识(10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起因、背景、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通过铭文诵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为本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幕
本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民族之殇
民族之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反馈问题,
第二幕
1、阐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第三幕 民族之兴
2、归纳日本侵华的罪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 ②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广播二: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④国民政府决心抗战;
根据广播内容,结合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③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
教材,分析形成全民 族抗战的原因、意义 ——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宣言
④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这些抵抗有哪些特点呢?
(局部抗战)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民 第一阶段:1931—1936,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长城抗战——爱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 失而 复得。 特点: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③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国民党 ②阶层广泛,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爱国官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战、联共抗日。(转折点)
材料三 1927年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剿共”政策。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归纳日本侵华原因,提高阅读、 介石宣称“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 解析、归纳史料的能力。 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
•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 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5、1937年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魂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情境体验 电台广播
由学生担任播音员,播报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
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广播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民族之殇
侵华日军的罪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材料一 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 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 1.根本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田中奏折》) 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 材料二 (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1935年东京一般 2.现实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 市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农村生活水 平较之则更加贫困。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 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张丹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
张 丹
板书设计 说课 流程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地位
• 本专题概述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中国 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史 实。本课是这一抗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 神,同时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坚实基础。
民族之殇
侵华日军的罪行
资料收集 正视历史
小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日本侵华罪证:
根据小组展示的资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了 1、乐山“8.19”大轰炸纪念碑 哪些罪行? 2、日本博物馆展示二战时活体解剖美国飞行员证据 罪行一:军事侵略 3、广西慰安妇赴日诉讼 罪行二:滥杀无辜、灭绝人性 罪行三:细菌战、毒气战,活人试验 4、日本老兵在卢沟桥上下跪谢罪 罪行四:血腥的殖民统治 5、西方记者记录日本侵华史实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收集日本侵华罪证,再现日军侵华罪行,引 起学生情感共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求知欲强,有学习主动性 已有知识储备,但有限 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自主学习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情感升华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情景式、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 多媒体展示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一)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及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 (识记层次); • (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理解、初步运用层次); • (三)抗日战争的影响(能力层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 • 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全民族抗战局面形 成的原因、意义;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提 高历史思维能力。 • 学生通过事先收集材料,设计表格,认识两个战场的 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由此进一步 感悟历史,理解历史的真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表演,体会中华民族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自豪 与骄傲,升华情感,弘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中 1945年8月15日,日 国战区受降仪式。 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 1945 年9月9日,中国 件投降 1945年 10月25日,台湾光复。 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 式 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194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1. 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 主权的斗争。
依据:近代中国遭受百年侵略屈辱,抗日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中国抗战 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今天中国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认知。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之整体感知
整体 细化 日军侵华 民族之殇 阴谋与罪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创设情景 设计问题 引导思考 教师讲析
参与体验 提取信息 自主概括
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 与罪行,提高学生获 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能 力。
了解中国军民的抗日 史实;掌握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对 比两个战场的区别与 联系;学会一分为二 的看待历史现象;树 立历史是非观。
板书设计
学法指导
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 教师为主导,以学定教
1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3
学习方法 提高能力 角色扮演、讨论合作、
阅读理解、归纳综合等。
2
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段五环 教学模式
课后探究
延伸拓展 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 课前自主学习
互动学习 问题反馈
先导先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根本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 (两党的阶级属性)
设计意图:学生亲手设计表格,认识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突出重点。
第一幕
本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民族之殇
民族之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反馈问题,
第二幕
1、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 第三幕 民族之兴
意义:使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广播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以横受日本之 设计意图: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合作探 ——《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究的方式解决,突破难点
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 以应之。
学情分析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②1935抗日救亡运动 年发表“八一宣言”; 中国 ③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共产党 方针。 面对日本的残暴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关内关外的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
民族之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创设情景 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提供材料 设计问题 引导分析 抗战胜利的 原因、意义
情境体验 演讲反思 合作探究 材料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头绪繁琐,不利于学生掌握。故整合教材, 化繁为简,将知识清晰地整合成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