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评估和治疗

合集下载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为中枢性骨胳肌松弛剂,作用于单突触与 多突触反射,对α、γ神经元均有抑制作 用,可使肌梭兴奋性降低。 治疗剂量150mg-300mg/d 潜在的副作用有肌肉过度松弛,胃病、 恶心、厌食、脑骨、嗜睡
几种抗痉挛状态药物特征比较
药物
剂量
作用部位
副作用
疗效
巴氯芬 (baclofen) 15mg/d,逐渐调增 至80mg,要个体化
下肢: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足趾关节:屈曲
仰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患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健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兴奋、焦虑、喜悦、愤怒等 膀胱或直肠充盈 机械因素: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皮肤损伤
痉挛的评价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该表将肌张力 分为0-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 (CNS抑制),并可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 考虑停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 等;
在出现全身张力低下,呼吸抑制时应维持良 好呼吸,迅速由胃肠道排除药物,迅速由静 脉注射毒扁豆碱有助于症状恢复。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少许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o

痉挛的评定方法

痉挛的评定方法

痉挛的评定方法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指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导致身体的部位出现疼痛和僵硬。

痉挛的评定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痉挛,并且确定痉挛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痉挛的评定方法。

一、痉挛的定义痉挛是指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导致身体的部位出现疼痛和僵硬。

痉挛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肌肉收缩、抽搐、震颤等。

痉挛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包括肌肉、脊柱、颈部、腰部、手臂和腿部等。

二、痉挛的分类痉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局部性痉挛和全身性痉挛。

局部性痉挛是指痉挛发生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例如手臂、腿部或者颈部。

全身性痉挛则是指痉挛发生在全身,包括四肢、躯干、颈部和头部等。

三、痉挛的评定方法1. 身体检查身体检查是痉挛评定的第一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检查肌肉的紧张度、反射弧、肌力和协调性等。

通过身体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痉挛。

2. 痉挛评定量表痉挛评定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痉挛严重程度的工具,它包括许多不同的评估指标,例如肌肉的紧张度、疼痛程度、运动障碍等。

医生可以根据痉挛评定量表来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痉挛的严重程度的方法。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者肌肉病变等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通过X光、CT或者MRI等技术来评估痉挛的程度和原因的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肌肉或者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痉挛的治疗方法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抗痉挛药物来缓解痉挛症状的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等方法来缓解痉挛症状。

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来治疗痉挛症状,例如去除痉挛引起的神经或者肌肉组织等。

五、结论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痉挛的评定与治疗

痉挛的评定与治疗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是指发生于上运动神经通路的任何损伤或紊
乱所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可引起多种阳性和 阴性特征,痉挛只是其中之一。 当治疗痉挛时,个体存在或不存在上运动神 经元综合征的其他特征可对治疗效果产生很 大影响。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阳性和阴性特征
肌无力 阴性特征:丧失灵活性;易疲劳 阳性特征:腱反射增强伴反射;阵挛;巴氏 征阳性;痉挛状态;伸肌痉挛、屈肌痉挛; 总体反射;运动时共同收缩的不协调模式; 联合反应和其他不协调及刻板性痉挛模式。

临床评定
病史采集
视诊:应特别注意肢体或躯干异常的姿态。 反射检查
被动运动评定:应对肌张力的程度进行量化
评定。 主动运动评定 功能评定 影响痉挛及肌张力异常评定的因素
痉挛的徒手定量评定
是一种根据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
力来分级的方法。 临床中,常采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Ashworth分级法,Penn分级法和Clonus分级 法。
鞘内治疗技术
鞘内注射巴氯酚 1984年首次应用--直接将抗痉挛药物注射进脊髓
腔内。技术包括:皮下泵的植入,用一根硅胶管将 药物由泵导入鞘内间隙。泵完全由程序控制,持续 定量地向髓腔内泵入小剂量巴氯芬。 很有效,尤其对于严重、顽固性的痉挛状态,特别 适用于下肢痉挛状态。 缺点:需手术完成,存在导管移动的危险,存在泵 衰竭危险。
Penn分级法评定标准
以自发性肌痉挛发作频度来划分。
0级:无痉挛 1级:刺激肢体时,诱发轻、中度痉挛
2级:痉挛偶有发作,<1次/h
3级:痉挛经常发作,>1次/h
4级:痉挛频繁发作,>10次/h
Clonus分级法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
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是用来评估肌肉痉挛程度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肌肉紧张情况。

虽然该评定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改进的空间。

为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 包括更多的肌肉群:目前Ashworth评定标准主要针对手臂和腿部肌肉,可以考虑扩大范围,包括评估其他部位的肌肉群,如颈部、背部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2. 考虑不同强度的痉挛:当前Ashworth评定标准只有五个等级,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不同痉挛强度之间的差别。

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等级或量化指标,以更细致地描述痉挛的程度。

3. 结合客观测量工具:除了主观评估,可以结合客观测量工具,如肌张力仪或电子测量设备,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4. 考虑病人自评:病人对于自身的痉挛感受可能与医生的评估存在差异,可以考虑引入病人自评的元素,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对Ashworth痉挛评定标准进行改良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的验证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之痉挛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之痉挛

第三节痉挛一、概述(一)定义有关痉挛的定义,国际上尚未统一。

对痉挛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下列演变。

1. Lance 的定义1980年,Lance提出痉挛的定义为“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UMNS)的阳性表现”。

UMNS有四个特征性表现,即:①牵张反射增强(痉挛):②下肢屈肌反射释放,出现病理征阳性;③手指运动灵活性丧失;④肌无力。

前两个为阳性症状,后两个为阴性症状。

虽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可引起功能障碍,但人们对“痉挛”尤为关注,主要原因为痉挛不仅影响功能恢复,而且导致继发性损害,如挛缩、无力和疼痛。

2.Young 的定义1994年Young等将痉挛定义为“以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源于异常的脊髓内原始传入冲动过程”。

然而,上述定义是相对狭义的,并不能涵盖痉挛的所有临床表现。

3. Pandyan定义2005年,Pandyan等把痉挛的定义扩展并修订为“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该定义旨在包含最近对痉挛病理生理和临床实践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痉挛认识的深入,痉挛的定义将会进一步深化。

(三)临床分型及表现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性瘫痪、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它们的生理差异在于处理外周传入信息的中枢不同。

1.脑源性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性瘫痪,一般在发病后3~4周内出现。

当病变损害到皮质、基底节、脑干及其下行运动通路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瘫痪肢体的痉挛。

(1)主要特点:①单突触传导通路的兴奋性增强:②反射活动快速建立;③抗重力肌倾向过度兴奋并形成偏瘫的异常姿势。

(2)临床表现:肌张力呈持续性增高状态,通过反复缓慢的牵张刺激可暂时获得缓解,但维持时间短。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详细解释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详细解释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详细解释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是用于评估肌肉痉挛严重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评定量表由英国神经科学家John Ashworth于1964年首次提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是一种客观评定工具,主要应用于评估肌肉痉挛在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性瘫痪等)患者中的程度。

痉挛是指肌肉在休息状态下出现的非自愿收缩或抽搐,常伴随着强直感和肌肉力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通过使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监测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包括6个等级的评分,从0到4,具体描述如下:0级:没有肌肉痉挛,肌肉活动自由;1级:轻微肌肉阻抗,肌肉抵抗感轻微增加,但肌肉仍然可以被快速过伸或过屈。

2级:中度肌肉阻抗,肌肉抵抗感明显增加,但在快速过伸或过屈时仍然可以通过;3级:明显肌肉阻抗,肌肉可以被过伸或过屈,但需要明显的努力;4级:严重肌肉阻抗,肌肉完全被过伸或过屈,无法通过。

使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时,医生会对患者各个关节的肌肉进行逐个评定。

医生会轻轻过度伸或屈肢体的关节,然后通过观察和感受患者对肌肉运动的抵抗程度来进行评分。

评分的过程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感受患者肌肉的抵抗力度和阻碍程度。

除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还有一些其他的痉挛评定量表也被广泛使用,如Modifed Ashworth Scale(MAS)、Tardieu Scale等。

这些量表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也适用于肢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痉挛评估。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定过程受到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医生可能在评定时存在差异。

其次,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仅反映了肌肉的抵抗程度,未能全面评估其他痉挛相关症状,如疼痛、功能障碍等。

神经外科手术对面部肌肉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神经外科手术对面部肌肉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对面部肌肉痉挛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甚至达到了完 全缓解的效果。
并发症情况
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短暂的面部麻木、口角歪斜 等并发症,但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对患 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访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复 发率较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术前准备
02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
03
术前一天洗头,保持头部清洁。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评估
术日晨禁食水,排空大小 便。
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必 要时可服用安眠药。
01
03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痉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影
响因素。
02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合手术及手术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神经外科手术对面部 肌肉痉挛患者的治疗
效果评估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手术并发症及风险分析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评估神经外科手术对面部肌肉痉 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 提供参考。
PART 04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01
02
03
疼痛缓解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神经外 科手术后,面部肌肉痉挛 引起的疼痛得到显著缓解 。

痉挛的评估与治疗 胡佳

痉挛的评估与治疗 胡佳

29
常见电生理检查与临床评估的关系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H-反射 H/M比值 EMG对机械牵拉的反应
R=0.36 腱反射检查 改良Ashworth指数
Pisano et al. 2000
30
常见电生理检查与临床评估的关系

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H-反射 H/M比值 EMG对机械牵拉的反应
腱反射检查 改良Ashworth指数
3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脑卒中 脑外伤 脑瘫 多发性硬化 缺氧性脑病 脊髓损伤 侧索硬化症 遗传性痉挛性下肢瘫痪
(Young,2002)
4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

阳性表现
痉挛 牵张反射亢进 病理性皮肤反射 (SCI) 自主反射 主动肌及拮抗肌的共同收缩

阴性表现 (Rossi,1994)
21
痉挛与联合反应

无联合反应的患者其MAS评分较高
22
目标

基本概念 痉挛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痉挛与肌张力 痉挛与联合反应 痉挛的评估 痉挛与功能的关系 痉挛的处理及相关询证证据
23
痉挛的评估
痉挛的评估
实验室评估 •生物力学测试 钟摆试验 •电生理检查 H-反射 H/M比值 EMG检查
软性 半软性 硬性 末端循环的检查 紧急情况的处理 穿脱方法 如何适应家居环境 持续的物理治疗 约定换模具的时间

患者及家属的宣教


后续安排

53
应用系列模具后物理治疗的重点

自我牵伸训练 夜间支具以保持长时间的牵伸 持续的肌力训练及相关功能性训练
54
停止治疗的指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教学查房
痉挛的评估与治疗
进修医生: 李娟
痉挛的发生机制
痉挛是对肢体被动屈伸的一种抵抗,是由 于肌肉的牵张反射引起的. 目前认为:肌痉挛主要源于反射过程中中 枢抑制作用的减弱,同时也存在中枢兴奋作用 的增强.
痉挛的生理机制
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多学 者认为是由于缺乏完整的皮质脊髓系统,并破 坏了脊髓内神经元间环路的上-下行通路间的 平衡。 同时,下行至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张力性或周期 性兴奋与抑制缺乏,导致节段性兴奋与抑制控 制失衡-感觉过敏及神经元再生与发芽。 一旦出现痉挛,进一步的肌肉僵硬可使肌肉 逐渐萎缩。
痉挛的治疗
导致痉挛的常见原因有关节快速活动,各种
疼痛,各种情绪激动和紧张,各种内脏器官疾 病的发作,尿储留,泌尿系感染,便秘,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等,因此在治疗时要寻找原因, 从而对症治疗。
痉挛治疗第一阶段方案
1.
2.
3.
解除诱因:包括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 痛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 患者教育:包括如何预防痉挛,减轻痉挛对日常生 活的影响,避免不适当用力,控制不必要的肌肉活 动,教育家属良肢位的摆放。 姿势和体位: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使异常增高 的疗法:不同的温度会对肌张力产生抑 制或兴奋不同的结果,冷热疗法可使肌痉挛产生 一过性放松,也可缓解疼痛,在运动治疗之前使 用。 冷疗法:用冰水或冰敷痉挛肢体5-10s,可 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这种效果可持续1-1.5h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如蜡,沙,泥等),辐 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亦可使痉挛肌产 生一过性放松.

二 . 电生理学方法
王永慧等人发现,痉挛期脑卒中患者H反射活 跃,H/M比值增高且和CSS(患者综合痉挛量表)显著正 相关,H/M比值是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侧下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较好指标. 但是,电生理指标通常只能反映神经兴奋和传导 特性的变化,以及神经互相抑制的情况,而痉挛的机 理不仅仅是神经兴奋和传导特性的改变,所以电生理 指标因其有创性,且只能从一个侧面对痉挛程度给出 参考性结论而很少在临床试用.
痉挛的评定
由于痉挛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因素众 多,其评估仍为一个困难未决的问题。 目前,痉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三种:临床 手法评定法,电生理学方法,生物力学方法 ,例如,改良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H-反射法,钟摆试 验等。
一.临床手法评定法

脑卒中患者大约65%~90%会出现痉挛,
同时,痉挛也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通常发生在伤后2个月,不论肌肉 的随意运动是否恢复,损伤水平以下均能 逐渐恢复其独自的反射,此反射较受伤前 亢进.
文献报道:65%~78%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会
产生痉挛。
痉挛造成的康复问题
•适度的痉挛是有益的,也并非所有的痉挛都需
临床主要的评估量表
改良Ashworth分级:按照关节运动时肌肉硬度。 Penn分级:按照痉挛发作次数。 Clonus分级:按照痉挛持续时间。 钟摆试验:利用惯性原理(钟摆)计算远端肢体自 由落体是摆荡的次数从而肌肉张力的情况。 等速测力技术:利用等速测力仪,记录关节活动曲 线及角度从而对肌痉挛进行量化评定。
痉挛治疗第三阶段
1.口服药物:
(1)神经递质抑制剂:如巴氯芬,属中枢性抗痉挛药 ,目前广泛用于临床。 (2)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氯硝安定等; (3)影响离子流的药物:如丹曲林钠,大仑丁等; (4)作用于单胺的药物:如替扎尼定,可乐定等; (5)其他:如环苯扎林,妙纳等;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骨骼肌松弛要妙纳及神经递质抑 制剂巴氯芬。
改良Ashworth法因为其简单易用而成为目前临床 上应用最广的肌痉挛评定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本量表用于屈肘肌,屈腕肌,股四 头肌的肌痉挛评定时信度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 值。
另外临床还使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但其主 要通过评定者手法操作,凭借主观感受进行分级,所以 其结果并不十分客观。
2.神经阻滞:代表为肉毒毒素(BTXA)
在运动点注射BTXA,可迅速的与神经肌 肉接头处胆碱能突触前受体结合,阻滞神经突触兴奋 传导的钙离子内流,使乙酰胆碱释放障碍,从而引起 较持久的肌肉松弛作用. 该药物有效时间为3-6个月,利用这一肌 肉放松的时机,适时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较容易取 得良好效果.
(2)外周肌肉或神经电刺激: 在神经系统任何水平的电刺激,均有一定缓解痉挛 的作用. 临床常用的有: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肌痉挛的活动及其相 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伸时痉挛肌的不自主活动. 功能性电刺激(FES):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增 强肌力,常用的有治疗性电刺激,脊髓电刺激,低周波, 间动电及各种低频脉冲电流.
痉挛治疗第四阶段
当肌痉挛不能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很好的 缓解,并因痉挛造成关节挛缩畸形者可考虑 手术,约有1%-2%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如 鞘内注射,神经根切断术,脊髓后根进入部 破坏术,等; 手术的选择应分析和权衡既可以有效的 缓解痉挛,消除其不利作用,又可以保留残 存的随意运动和功能活动。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伤病后常见的并发症, 影响着病人的康复; 痉挛的机理目前尚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痉 挛的定量评估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痉挛的治 疗方法多种多样,基本都有较为确切地疗效,效 果因人而异,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 适的方法,综合治疗.
THANKS
定疗效: 近年来,利用中药外用熏洗治疗卒中后痉挛的 报道较多,以自制中药剂“温经散寒洗剂”对脑卒中 后痉挛性瘫痪侧肢体进行湿热敷疗法,结果证明该 治疗方法对缓解肢体痉挛有效.
2.夹板或矫形器 可利用上肢或下肢矫形器矫正痉挛: 例: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矫形器; 用于屈肘肌痉挛的充气压力矫形器; 用于足下垂内外翻的踝足矫形器; 等
(3)运动疗法: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性,中枢 神经损伤患者会有一定的恢复潜能.以 Brunnstrom,Rood,PNF,Bobath等促通技术 为主的运动疗法一直是康复医学治疗偏瘫 痉挛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基础使用最广泛的 手法,内容包括抗痉挛模式训练,痉挛肌肉 的静态牵伸等.
(4)中医传统的推拿手法,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痉挛有一
要治疗:例,特殊患者的肌痉挛有助于承重,防 止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深静脉血栓,膀胱逼尿肌 痉挛利于排尿,等。 •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例,妨碍对病人的护理, 使病人出现疼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阻碍病 人康复进程,因关节活动限制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的完成,C4以上损伤还可因呼吸肌痉挛而导致 呼吸窘迫,等。
三. 生物力学方法
肌肉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的牵 张反射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于痉挛的定量评 估:
生物力学方法(如等速测力计,肌张力计等)被认 为值得信赖,但因需要专门的评估仪器和评估步骤复 杂,而且评估重度痉挛时灵敏度低和可重复性差(如钟 摆试验),所以在临床常规检查中难以普及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