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
识
引言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本论文旨在探讨陶瓷艺术的认识,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陶瓷制品通
常由黏土经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工序而成,具有丰富的质感和多
样的形态。
同时,陶瓷艺术还表现出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格特点,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文化背景。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
陶瓷制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
从简单的土坯器皿到
精美的瓷器,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朝代和地域的
陶瓷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例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陶瓷茶道具等,都展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传承。
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载体。
陶瓷艺术通过独特的形态、装饰和材料运用,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陶瓷艺术也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例如陶瓷设计对建筑和生活用品的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结论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描绘自然、人物和抒发情感方面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鉴赏与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传承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
从远古的遗址壁画,到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像,再到秦汉时期的壁画绘画,中国古代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画达到高峰,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人物画、宫廷画等形式也相继兴起。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包括:1. 重视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墨、构图和色彩运用,以及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深远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
2. 追求笔墨技巧: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画家注重笔墨的丰富变化和运用技巧,通过不同笔法、墨色等方式,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对象和氛围。
3.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画家们通过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绘画在传承和发展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画坛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也逐渐为国际艺术界所重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
结论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鉴赏是一项深入研究的领域,本论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鉴赏论文通常是对某种艺术作品或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论文。
这种论文旨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和文化背景的解读,推测和评估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动机,并分析作品在艺术史和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艺术鉴赏论文的写作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简介:介绍选定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家,并给出研究目的和论文的结构。
2. 背景知识:对选定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进行介绍,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 分析与解读: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视觉、形式和风格分析,注意作品中的细节、元素、结构和技术运用。
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并将其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
4. 社会和历史意义:探讨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和艺术环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分析作品与当代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关系。
5. 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归纳主要观点,并提出对作品的评价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艺术鉴赏论文需要根据具体的作品或风格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
法和文献资源。
同时,论文还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学术性,使用适当的引用方式。
最后,艺术鉴赏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供对艺术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评估,促进对艺术的鉴赏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大学生艺术欣赏鉴赏论文范文

大学生艺术欣赏鉴赏论文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瞬息万变。
在这种环境下,艺术欣赏和鉴赏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从繁杂的生活中走出来,进入到一个有趣而深邃的世界里。
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艺术教育。
作为今天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欣赏艺术,并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一、艺术欣赏的重要性艺术欣赏是一种对视觉、声音和感觉的感性反应。
它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
艺术欣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需要人们在感性认识中对作品进行审美鉴别和感受。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培养出自己的审美品味。
艺术欣赏可以开拓人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艺术欣赏可以增强人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艺术作品具有多重的情感意义,通过欣赏和交流艺术作品,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沟通和理解,提高人们在交往和沟通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艺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艺术鉴赏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
1.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历史是理解作品的第一步。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支撑。
通过了解作品的艺术流派、创作时间和创作者等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注重作品的整体感受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的整体感受。
艺术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了解作品的构成、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作品的特色和魅力。
3.注重作品的细节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的细节表现,如画面的构成、线条的变化、色彩的运用等。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现代绘画艺术以其产生之时的狂热激情、原创的魅力给现代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其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画艺术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绘画艺术赏析论文篇一:《浅谈中世纪宗教绘画艺术赏析》摘要:中世纪绘画没用继承希腊罗马客观写实、典雅肃穆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围绕格列高尼大主教所倡导的原则,即以宣传教义为第一原则,用艺术来表达对上帝的无限崇敬。
本文从中世纪绘画特征入手,结合中世纪宗教背景,继而分析中世纪宗教绘画特征。
以中世纪宗教绘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基督为使徒洗足》《圣马太像》为例,浅谈对中世纪绘画艺术的赏析。
关键词:宗教;希腊罗马风格;宣传教义;绘画作用一、中世纪绘画特征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因此,其绘画艺术亦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欧洲____之神学观念对人本主义和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从而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了基督____神学的奴仆,因此,艺术为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绘画艺术亦然。
其次,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以及灵魂寄托的场所,从而使得教堂建筑成为了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一般从属于建筑艺术,亦因此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从属品。
这个时期的绘画形式,多以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为主。
总之,其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也就是去反映____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虔诚态度。
可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征多表现为不注重真实空间的描绘以及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更多地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此特征也反映了其不同于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亦可以说,此写实传统于中世纪遭到了破坏,同时从中世纪绘画题材上讲,其题材十分单一,表现的主要为宗教题材之绘画。
至于欧洲中世纪如西班牙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这些国家的画家们就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的各类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上面了。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美术鉴赏论文篇一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
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
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
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
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
一片生机跃然纸上。
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摄影的认识
引言
摄影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探讨摄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摄影作品对观者的影响和解读。
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摄影是通过光线记录影像的艺术技术,可以捕捉现实世界的瞬间,展现事物的形态、肌理和情感。
摄影术在19世纪初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摄影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摄影作品通过图像的方式展示了摄影师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摄影作品可以记录历史瞬间,传递情感和思想,启发观者的思考。
摄影作品还可以提供美学的享受,引发观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摄影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摄影作品的主题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风景、人物肖像、纪实报道等。
摄影师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构图、光线运用、色彩处理等来传达其意图和表达方式。
摄影作品对观者的影响和解读
观赏摄影作品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和感受对作品进行解读和理解。
摄影作品的内容、构图和表现手法都会对观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结论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和传递世界的美和真实。
摄影作品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并提供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因此,对摄影的认识和鉴赏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视野。
> 注意:本文以编程方式生成,内容为摘要,仅供参考,不可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
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
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
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
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
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
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
”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
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
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
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大方鼎,根据相关的准确资料表明,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我找到了相关的四羊方尊准确的数据,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
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以上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当时的青铜器是相当的有水平的,可以看出当时的铸造水平的高超。
佛教雕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历经秦汉四个世纪的一统局面以后,又重新回到了割据的状态。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佛教广为流传。
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现象是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出现的大规模的营
造石窟寺的活动。
中国几个最大的石窟群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均开凿于此一时期。
由佛教的盛行促使教造像艺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
而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
根据夏老师让我们看的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下面以敦煌
莫高窟为我鉴赏的对象。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这些洞窟具有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等艺术特色。
在建筑艺术方面,一共有500多个洞穴保存着绘画和彩塑,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
这些洞窟有借鉴外来的建筑风格,但经过加工融入中国本土的相关文化风格,这是文化的同化的一种体现。
在彩塑方面,题材生动,手艺高超,记得视频里有这样的画面,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这些彩塑惟妙惟肖很是奇特。
在壁画艺术方面,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还有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这些都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十分珍贵。
壁画
其实远在宣纸问世之前,中国古代已在壁画与帛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比如很出名的东汉的《出行图》、《乐舞百戏图》、《待者进食图》是早期石壁画的杰出代表。
尤其是《侍者进食图》,画中两名侍女在宾客如云的大餐厅送菜的情形,侍女既小心照看盘中莱肴,又斜眼顾及满堂客人,人物表情的揭示极其微妙。
其中前一侍女左右半脸表情各殊,神情兼顾两面。
这幅图把人物的形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可见当时的绘画水平的高超。
魏晋至隋唐的敦煌石窟,是举世闻名的壁画与雕塑的综合性艺术室库。
其规模为世界之最。
其壁画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元代山西永乐宫的道教壁画,也是属中国壁画艺术的极品之一。
它以吕洞宾与"八仙"的故事为题材,画法洒脱流畅,人物神态及内心刻画极为传神。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是诸多画中最具的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的相关资料。
《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
张择端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
对于散点透视的构图法,我的理解是比较分散的,不是集中表现。
在此我引用相关的精致的描述,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艺术表现能力。
我对这幅画的理解是,作者好厉害,能够把各个人的形态、动作和整个情景都再现出来,用比较官方的语句来说,《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
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对于《清明上河图》的了解,我大概就知道这些了。
我对这些古代各个阶段的文艺作品很有感觉,因为在我们高中时代,我们历史有对这些文化做相关的总结,经过美术鉴赏课上的相关了解,是我进一步了解了相关知识。
以上的鉴赏不如说是我选修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总结。
参考文献:《美源》、《中国古代艺术简介》
在此,特地感谢夏星老师,让我们了解到了相关的艺术鉴赏知识。
感觉没有距离感,很亲切。
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得了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