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愚人食盐》18页PPT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熟读课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 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第一段:写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第二段:写两人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本文是笔记小说集《归田录》中的一则故事,归 纳故事要素,并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家圃
卖油翁 陈尧咨
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
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 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手熟”之理。
学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 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请用 名言警句来回答。
唐宋八大家
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
苏 轼、 苏 辙、 王安石、曾 巩
六一居士
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翁。《六 一居士传》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尧咨: yáo zī 睨:nì 汝:rǔ 杓:sháo
自矜:jīn 发矢:shǐ 忿然:fèn 覆:fù
家圃:pǔ 微颔:hàn 酌:zhuó 沥:lì
1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2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3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介词,用
之
1 睨之代:词,代指陈尧咨射箭 2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3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它,指葫芦。 5 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尝:曾经。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 去:离开。
译:他曾经在自己家的菜地里射箭,有
一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
看他,久久不离开。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矢:箭。 但:只。 颔:点头。
译:卖油翁看见他射箭十中八九, 只是微微点头。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 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
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 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这是一个短小精悍,却又一波三折的故事。
2.这是一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性格鲜 明的故事。 3.这是一个篇幅虽短,却包含深刻哲理的故事。
学习任务
1.读背课文,积累词语 2.翻译全文,理解内容 3.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4.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学习任务一:
读背课文,积累词语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7.卖油翁对自己沥油的绝活如何看待?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8.卖油翁如何看待陈尧咨高超射技? 无他,但手熟尔。
9.《卖油翁》的故事篇幅不长,但叙事清楚,说的是 _熟__能__生__巧__的道理,写陈尧咨的射箭,只用了_十_中__八__九__几
个字,对卖油翁的记叙比较详细,特别是详写了卖油翁酌 油的经过用__取__、__置__、__覆__、__酌__、__沥____五个动词,准确刻画
二、为人不可自傲,做事要精益求精。
有了本领,取得了成绩,不应自傲,因为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卖油翁的一番表演,一句 “惟手熟尔”的感慨,不仅教育了陈尧咨,也教 育了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
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自 以为是,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即我为 什么那么无知。
——苏格拉底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韩
柳
愈
宗 元
欧
王
阳
安
修
石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曾 巩
唐宋八大家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 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 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 这一卷是他在出知亳州时所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
2.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方法,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难点) 3.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养成谦虚、谨慎的优良品格。 (素养)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 永叔 ,自号 醉翁 ,晚年又
号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 西)人。(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 件,琴一张,棋一局,又常置酒一壶,我这 老头又置身于这五物之中<醉翁一人>,故自 号“六一居士”)
回顾整个事件,你发现卖油翁的形象始终没变,还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而康肃公的表情却变了,“康肃笑而遣之”。你怎么看 待这个笑?说说你的理解。
请对“笑”进行“补白”并解释理由。
康肃(
)笑而遣之。
采访心得
回顾整个事件,你发现卖油翁的形象始终没变,还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而康肃公的表情却变了,“康肃笑而遣之”。你怎么看 待这个笑?说说你的理解。
搜神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采访任务
任务一:采访知情者,尽最大程度还原事情始末。 任务二:采访陈尧咨,了解其为人。 任务三:采访卖油翁,揣摩他对该事件的态度。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25张PPT)

注释: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 相当于“的”或“地”。 安:怎么。 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原文及释译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他,但手 熟 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识记、理解文言虚词。 2、培养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通过讲故 事阐明道理的写法。 3、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4、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 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原文及释译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
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
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原文及释译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他,但手 熟 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创作背景
在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欧阳修遭受了飞语 中伤,因此自请外任,前往亳州担任知州的职务。在这个期间, 《归田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其中包括了《卖油翁》 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通过卖油翁精湛的酌油技巧及其对技能 获得的谦虚态度,来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原文诵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 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初一语文《愚人食盐》

《百喻经》
目录
叁
贰
壹
把
赏
朗
握
读
读
主
短
课
旨
文
文
,
,,思Fra bibliotek品明
考
味
确
练
意
文
习
蕴
意
壹
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在文中做好重点 字音、停顿的标记。
2.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对节奏,读出感情。用时2分钟
/
/
/
愚人食盐
xián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 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总结 重点实词:适、既、益(一词多义)、缘、故、具、怪(意 动用法)、 安、咸(古今异义)、已、味败、患、非唯、益。 特殊句式:所以……者(之所以……) 重 点 句 子 :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代词,指饭菜 非常
判断句:之所以……是因 因为 缘故 为……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
傍晚 到
准备 饭菜 省略句
翻 译 连词,表转折,但是 代词,指愚人的奇怪行为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
拿出 对……感到奇怪 只 动词,吃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
怎么
bó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 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
xián “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 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 反害之。
第13课《卖油翁》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任务三:探究--明确人物性格 陈尧咨:
康肃笑而遣之。 神态、动作描写,这里不是直接描述陈尧咨的态度,而 是从侧面表现陈尧咨的尴尬,因为理亏,所以他无话可说, 只能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性格: 骄傲自大,虚荣;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任务三:探究--明确人物性格
卖油翁: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之”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屑一顾
任务三:探究--明确人物性格
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
态度
原因
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 技术是相当精湛的!)
尔安敢轻吾射!(你真是有 眼不识泰山!)
笑而遣之。(有赞赏,也 有尴尬)
反感 恼怒 折服
他看到了 卖油翁酌油 技术如此纯 熟却并未 “以此自 矜。”
卖
油 翁欧
阳 修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熟悉故事内容; 掌握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学习熟能生巧的道理。
任务一:读--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朗读时注意节奏 和断句。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 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任务一:读--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任务三:写--明确人物性格 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陈康肃公
卖油翁
任务三:探究--明确人物性格 这两个人的性格又是如何?
陈康肃公
卖油翁
任务三:探究--明确人物性格
小组合作分析人物性格,并上黑板展示: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 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人教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第3部分 第5类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共33张PPT)

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 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
(三)欲速则不达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②,命小奚③以木简④束书 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 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⑤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 进则阖⑥。”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⑦,束断书崩,啼
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⑧矣。子爽然⑨思渡者言近
道,天下之以躁急⑩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选自《古文观止》)
楚太子①以梧桐②之实.养枭③,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④曰: “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⑤闻.之,谓春申 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 无非狗偷鼠窃亡⑥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 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⑦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 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⑧,卒.为李园所杀,而 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选自《郁离子·千里马之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既得盐美./吾妻之美.我者 B.反为其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天下之事皆然./人恒过,然.后能改 D.过则非唯无益./益.慕圣贤之道 【解析】(A.鲜美/认为……美;B.害/担忧;C.这样;D.好处/
更加)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3.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 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 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愚人食盐、穿井得人、月攘一鸡、掩耳盗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一、寓言特点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题材。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
它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寓大,借此寓彼。
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
二、世界寓言的有关知识1.世界三大寓言家:①②③2.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和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三、寓言阅读方法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乐学宫主点睛:什么人(植物、动物)+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三、寓言阅读方法2.领会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⑴。
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如《画蛇添足》⑵。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归纳寓意,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⑶。
抓住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归纳寓意,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蚊子和狮子》⑷。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领会寓意并不难,看题目理情节,品人物析语句。
(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背诵时间:故事:寓意: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他家(愚人) B.更为益盐(增加)C.况复多也(再) D.返为其患(通“反”)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二)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常一人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