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三节猪鞭虫病

合集下载

猪的几种寄生虫病

猪的几种寄生虫病
猪的几种寄生虫病
猪的驱虫方案
1、全群猪(包括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猪) 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用左旋咪唑每千克 8mg混入饲料中饲喂。 2、断奶后的仔猪皮下注射阿维菌素1次, 有疥螨和猪虱的猪,间隔半个月再驱虫1次。
猪的驱虫方案
3、驱虫后应注意观察,对出现副作用的猪及 时解救。
驱虫后7天内应及时清粪,妥善处理,防止病 原扩散。
驱虫后21天内,禁止屠宰食用。
一、猪肺丝虫病
猪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寄生在猪的支气管 内引起的,又名后圆线虫病,虫体呈白色丝 线状。
肺脏病变
二、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即猪囊尾蚴病。病原常寄生在猪的 横纹肌里,脑、眼及其他脏器也有寄生。
肌肉病变
病原与心脏病变
三、猪细颈囊尾蚴
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俗称“水 铃铛”,呈囊泡状,囊壁乳白色,泡内充满 透明液体。常寄生于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 膜等处。
猪疥螨俗称癞病,是由疥螨寄生在体表引起 的一种寄生性皮肤病,以剧痒、结痂、脱毛 为主要特征。
疥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症状
症状
谢 谢 !
细颈囊尾蚴
四、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的是由猪蛔虫引起的,它是寄生于 猪小肠中的一种大型线虫。
猪蛔虫
肝脏病变
五、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寄生在肠管或 幼虫寄生在肌肉中引起的。
旋毛虫
六、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是由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的大肠(主 要是盲肠)内引起的。
鞭虫虫体
七、猪疥螨

猪鞭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鞭虫病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鞭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鞭虫病的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鞭虫病的临床症状猪鞭虫病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鞭虫病是由于猪肠道寄生鞭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猪表现明显的寄生虫病变,会引起病猪的死亡为转归,可是使用多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猪鞭虫病主要特征是食欲不振,结肠和盲肠黏膜发生出血,顽固性腹泻。

该病既会导致饲料报酬下降,浪费大量饲料,同时提高养猪兽药成本,最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断奶后仔猪具有较大的危害。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猪鞭虫病的临床症状猪鞭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猪鞭虫病是由于盲肠内寄生有猪毛首线虫而导致的一种线虫病。

由于虫体头部比较细长,类似毛发,因此叫做猪毛首线虫,但其尾部比较粗短,使整个外形类似鞭子,因此也叫猪鞭虫。

该病广泛分布,我国各地都能够发生,主要对仔猪造成较大危害,严重感染时甚至会导致大量发生死亡。

雌虫长度在40~00 mm,尾部末端呈圆形;雄虫长度在30-40 mm,尾端呈螺旋状蜷曲。

成虫在病猪体内产生的虫卵可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条件适宜时,在20~30天后会发育变成具有侵袭性的虫卵。

2、临床症状猪轻度感染时,即只感染少量的猪鞭虫,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

但如果感染几百条虫体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被毛粗乱,食欲减退,间隙性出现腹泻,轻度贫血,吊腹,体质渐进性消瘦。

病猪发生严重感染,即体内寄生有数千条的虫体时,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结膜苍白,出现严重贫血,形成顽固性腹泻,排出黑褐色的稀薄粪便,有时会混杂血丝,或者排出血便。

体质虚弱,体温升高达到39. 5~40.5℃,弓腰吊腹,走动摇晃。

临死前排出血色的水样粪便,并混杂黏液。

最终由于严重呼吸困难、脱水以及过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染色后进行镜检,没有发现任何致病菌;同时,将病料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温箱中进行24 h培养,结果没有长出任何细菌。

简介猪的几个常见寄生虫病

简介猪的几个常见寄生虫病
简介猪的几个常见寄生虫病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猪蛔虫病 • 猪鞭虫病 • 猪肺虫病 • 猪囊虫病 • 猪弓形虫病
01
猪蛔虫病
Chapter
病原学
猪蛔虫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由蛔虫科猪蛔属的线虫引 起。
蛔虫卵是猪蛔虫病的病原体,通常在感染猪的肠道内孵化, 并释放出幼虫。
临床症状
幼猪感染后出现生长缓慢、消瘦、贫血、消化不良等症状。 成虫感染可引起肠道堵塞、肠穿孔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症状
感染初期,猪可能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 下降受到损害,可能 出现呼吸困难、眼睑水肿、运动障碍等症状。
诊断方法
猪囊虫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测等方法进行。
临床观察可发现猪的异常行为和生理症状,病理学检查可发 现寄生虫在猪体内的位置和数量,实验室检测可检测猪体内 是否存在囊虫抗体。
诊断方法
临床观察
观察猪的生长状况、食欲和排泄物情况。
实验室诊断
采集猪粪样本进行虫卵检查,或进行血液检查观察有无幼虫。
防治措施
01
02
03
定期驱虫
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 ,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 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
预防接种
针对高风险地区,可考虑 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02
病原体通常在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寄生,导致肺部发生炎症和感染。
临床症状
病猪通常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体重下降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恶化导致猪死亡。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实验室诊断

猪鞭虫病诊断与治疗

猪鞭虫病诊断与治疗
血液检查
采集病猪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猪鞭虫病。
鉴别诊断
与其它蠕虫病的鉴别
猪鞭虫病需要与其它蠕虫病进行鉴别,如猪血吸虫病、猪胃虫病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鉴别诊断。
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猪鞭虫病还需要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如猪痢疾、猪瘟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
做好消毒工作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可 以有效杀灭猪鞭虫卵和幼 虫。
强化饲养管理
合理分群
避免猪群密度过大,以减 少猪鞭虫的传播机会。
保证饲料营养
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增 强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猪鞭虫的风险。
增加猪抗力。
定期进行驱虫
定期检查
定期对猪进行检查,发现有猪鞭虫感染的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种类,避免过量使 用或使用不当导致药物残留和副作用问题。
06
猪鞭虫病的预防案例
预防措施的落实及效果
定期进行猪舍清理和消毒
有效减少了病原体在猪舍的传播,降低了感 染风险。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
禁止携带病原体的人员或动物进入猪舍,防 止外部病原体传入。
合理安排猪的饲养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疫苗接种
针对特定疫区或猪品种,制定合理的疫苗接 种计划,提高猪的免疫力。
预防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2
猪舍工作人员培训不足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预防 措施。
缺乏有效的消毒剂
寻找并使用适合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
3
疫苗接种反应
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猪 只的健康。

猪常见寄生虫病与防治讨论

猪常见寄生虫病与防治讨论

猪常见寄生虫病与防治讨论寄生虫病概述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引起的疾病,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种。

内寄生虫病即指寄生于动物体内,例如肠道寄生虫、肝胆道寄生虫等;外寄生虫病则包括跳蚤、蜱虫等。

在养殖业中,寄生虫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成为了养殖业的一大难点。

猪常见寄生虫病猪蛔虫病猪蛔虫病是猪体内寄生蛔虫引起的疾病。

其特点为蛔虫寄生于猪体内,导致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如不及时进行控制,还会引发结肠梗阻等严重疾病。

猪钩虫病猪钩虫由于对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因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其特点为钩虫会寄生在猪的小肠内,引起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

猪抗体水平的上升可以作为对猪钩虫病的检测方法。

猪肺鞭虫病猪肺鞭虫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在养殖业中,常伴随着其他感染性疾病,如猪流行性感冒、猪瘟等。

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环境管理猪场环境卫生状况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保障。

因此,必须注重猪舍卫生,做到日常清洁和消毒。

此外,还需要注意饲喂卫生、多次饲喂、少喂多餐。

内驱虫药物内驱虫药物是控制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例如吡喹酮、多粘菌素等。

但是,猪对驱虫药物的耐药性已经逐渐增加,需要对驱虫药物进行科学的选择和使用。

同时,为了防止药物的滥用,需要在药物使用后对猪进行一段时间的情况观察。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兴的寄生虫防治方式,以天敌防治为主。

例如,利用琴螺来控制猪蛔虫病等。

但是,生物防治需要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调整,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防治效果。

结语猪的寄生虫病对于养殖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猪场环境卫生、选择科学的药物驱虫和生物防治等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够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并为猪的健康和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猪的常见寄生虫病

猪的常见寄生虫病
主要侵害仔猪,其症状为消化障碍、腹痛、 下痢,便中带血和粘液,皮肤上可见到湿疹样 病变。当移行幼虫误入心肌、大脑或脊髓时, 可发生急性死亡。死后剖检病变主要限于小肠, 肠粘膜充血,并间有斑点状出血,有时可见有 深陷的溃疡。肠内容物恶臭。
组织剖面显示幼虫存在于皮肤下
实验室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必须采用 新鲜粪便,夏季不得超过5~6小时。虫卵小,呈椭圆 形,卵内有一卷曲的幼虫。
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后随粘液进入会厌,经 食道重返小肠,进行最后一次蜕化,发育为成虫。 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共需2~2.5个月。而成虫在宿 主体内可存在7-10个月(最高可达15个月)
猪蛔虫 生活史
诊断
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
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
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有
时也称乳斑。移行至肺时, 猪蛔虫感染后的肝脏病变(右)与正
引起蛔虫性肺炎。
常肝脏(左)的对比。 Georgis’ Parasitology for Veterinarians
10th edition
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 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 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 某些神经症状之类的反应。
大量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内
第三节 猪鞭虫病
由猪鞭虫或称猪毛首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形态
虫体乳白色,前部细长,后部短粗,外观极 似马鞭、故称鞭虫。 虫卵呈麦粒形或橄榄状,棕黄色,两端有卵塞, 大小为52-61μm×27-30μm 。
1
2
3
45Leabharlann 猪毛首线虫 1.雌虫 2.雄虫 3.雄虫尾端
4.雌虫尾端 5.虫卵
雌雄猪毛首线虫
检查虫体时, 由于虫体较细小, 又深藏在小肠粘膜

规模猪场最常见的五种猪寄生虫病.doc

规模猪场最常见的五种猪寄生虫病.doc

规模猪场最常见的五种猪寄生虫病概述:长期的临床实践得知,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猪场寄生虫病发病规律不同于传统的散养模式,同时由于多数寄生虫病常为慢性经过,其造成的危害一般表现不明显,往往会使猪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病除蛔虫、疥螨外,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检出率也很高;其它血液寄生虫如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也日趋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猪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

感染后病猪一般生长缓慢、消瘦、黄疸、咳嗽、粪便带血;大量感染时,肝脏内有大量幼虫,造成肝脏坏死变性,并形成蛔虫性肺炎,使猪剧烈喘咳,呼吸困难,严重时大量成虫虫体阻塞肠管,引起死亡。

二、猪鞭虫病猪鞭虫呈乳白色,外观似马鞭,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损伤肠黏膜,引起黏膜脱落,粪便带血,出现顽固性下痢。

三、猪弓形体病患猪往往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困难,便秘,眼结膜出现脓性分泌物;严重时耳廓、鼻端、下肢、股内侧出现紫红色斑,有的耳廓上形成痂皮或干性坏死。

四、猪球虫病集约化猪场饲养密度大,圈舍温暖潮湿,极易诱发球虫病流行。

一般仔猪多发,发病仔猪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腹泻。

五、猪疥螨病疥螨病通常先侵害耳部、头部,产生大量皮屑,局部脱毛,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严重时有液汁渗出,形成痂皮;病猪以剧烈骚痒为特征,躁动不安,生长缓慢,胴体等级下降;规模化养殖,由于猪群密度大,疥螨传播很快。

防控策略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灭源,净化猪场环境,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病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规模化猪场还应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并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防控程序,全面开展虫情检测、检疫净化、药物防治等工作。

1、开展虫情检测,强化检疫处置。

规模猪场应定期做好寄生虫病的检测工作,以监控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的寄生虫感染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定期药物净化。

(1)正确选用高效广谱综合性驱虫药物当前,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而单独使用常规驱虫药物对鞭虫、结节虫、球虫等的驱除效果又很有限,因此,必须选用高效、广谱、低毒、适口性好、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综合性驱虫药物(如乐去从、百球清等),并注意掌握适宜用量;为便于猪体对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为了提高驱虫效果,一般需要连续用药;对于一些体表寄生虫如疥螨等,应在第一次用药后,间隔7日再用药一次,同时坚持进行带猪消毒,才能防止复发。

猪鞭虫病的防治

猪鞭虫病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7期猪鞭虫病又称猪毛首线虫病,猪盲肠为该寄生虫主要寄生部位,该寄生虫极易感染仔猪。

该病呈广泛性分布,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发生,且任何季节均可发生该病,尤其夏季发病率最高[1]。

通常恶劣的猪群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容易引发该病,损伤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病毒或细菌侵袭的风险,患病猪饲料转化率下降,严重损害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病原简介猪鞭虫为鞭尾目、鞭虫科、鞭虫属,由于虫体外观形似1条鞭子,故有鞭虫之称。

鞭虫也称毛首线虫,主要寄生于动物和人体肠道内。

鞭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临床上鞭虫最易感染的动物为猪、山羊和绵羊,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幼畜,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猪鞭虫虫体呈乳白色,雄虫和雌虫长度分别为20~50、39~53mm,整个虫体可分为前后2段,其中细长食管和食道位于前段,后段体部较粗,生殖器官和肠道则位于后段内,前段长度约为后段的2倍。

猪鞭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生活史仅分为虫卵阶段、幼虫阶段及成虫阶段。

猪鞭虫成虫常寄生于猪盲肠部位,随着病程发展,虫体数量增多后,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均能发现此虫寄生。

猪鞭虫的雌虫在盲肠内产卵,每天可产5000~20000个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凭借较厚的卵壳可在土壤中生存5年之久,并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20d左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后进入盲肠,约40d即可发育为成虫[2]。

2流行特点猪鞭虫又被称为土源性蠕虫,其虫卵可在土壤中生存5年之久[3],仔猪为其主要感染对象,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经常在4月龄左右的仔猪粪便中检测到较多数量的虫卵,且其病死率较高,仔猪通过采食和饮水而被感染。

猪鞭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4],在我国也广泛分布,若养猪场环境卫生良好,一般猪在放养过程中可意外感染该病,该寄生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且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尤其以夏季感染率最高,因为在温暖、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猪鞭虫虫卵可以迅速发育,猪鞭虫病的防治郭士建山东省费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费县273400摘要猪鞭虫病是一种由毛首线虫寄生在猪的结肠和盲肠而引起的猪肠道内寄生虫病,该病的临床发病特征主要为引起猪顽固性下痢、消瘦贫血及生长发育迟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由猪鞭虫或称猪毛首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
世界性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报道。

集约化饲养的猪及散养的猪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幼畜寄生较多。

一个半月的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猪,虫卵数和感染率急剧增高,以后逐减;14月龄的猪极少感染。

由于卵壳厚,抵抗力强,故感染性虫卵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

在清洁卫生好的猪舍,多为夏季放牧感染,秋、冬出现临床症状。

在不卫生的畜舍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季感染率最高。

近年来研究者多认为人鞭虫和猪鞭虫为同种,故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形态。

猪毛首线虫形态参见图3-3-1“猪毛首线虫1”和图
3-3-2“猪毛首线虫2”,呈乳白色。

前端细长,毛发状。

寄生
时,毛发状前端深陷在盲肠肠黏膜内,后部粗短,游离于肠腔中,虫体粗细过渡突然,形状呈鞭子样,故俗称鞭虫(whipworm)。

雄虫长20~52毫米,尾部卷曲,交合刺鞘短而膨大成钟形,上布满小刺。

雌虫长39~53毫米,尾部稍有弯曲,后端钝圆。

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3,阴门
位于粗细交界,见图3-3-3“猪毛首线虫雌虫”。

虫卵(52~61)毫米×(27~30)毫米,腰鼓形,黄褐色,两端具塞,处单细胞期。

寄生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人、野猪和猴。

图3-3-1 猪毛首线虫1
1.雌虫
2.雄虫
图3-3-2 猪毛首线虫2
3.雄虫尾部
4.雌虫尾部
5.虫卵
图3-3-3 猪毛首线虫雌虫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生活史。

猪鞭虫的发育过程见图3-3-4“猪鞭虫发育史”。

成虫寄生在肠腔
图3-3-4 猪鞭虫发育史
成虫在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感染幼虫。

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幼虫在肠内脱壳而出。

直接固着在大肠黏膜上,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收听教师讲解,掌握猪鞭虫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诊断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精神倦怠,体温略升高,体形消瘦,
被毛无光泽,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感染时,病猪身体极度衰竭,弓背,行走摇摆,体温高达41℃,食欲减退,全身苍白,脱水,引起消瘦和贫血;虫体吸血而损伤肠黏膜,使粪便带血和脱落的黏膜,见图3-3-5“急性鞭虫病时血痢”,出现顽固性下痢,延至5~6天便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2.粪便检查
用漂浮法检查发现虫卵,由于鞭虫产卵极少,故粪便虫卵计数的意义不大。

虫卵呈腰鼓形(或呈橄榄状),棕黄色,两端有卵塞。

3.综合诊断
剖检在盲肠上发现病变或虫体也可确诊,见图3-3-6“很多猪鞭虫在死去的猪盲肠内”。

有的虫体牢固地固定在黏膜上,见图3-3-7“猪鞭虫成虫附着在肠壁上”。

在钻入处大量虫体周围分泌炎性渗出物形成纤维性坏死性薄膜,并聚集成圆形的囊状结节,肠黏膜层溃疡状坏死,主要是盲肠和结肠段,并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现象。

图3-3-5 急性鞭虫病时血痢
图3-3-6 很多猪鞭虫在死去的猪盲肠内
图3-3-7 猪鞭虫成虫附着在肠壁上
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时,皮肤上可见到湿疹样病变,还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

肺炎时体温升高。

虫体少量寄生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

丝虫型幼虫侵入成年猪体内常不能发育至性成熟,但病畜及老年体弱者有时感染。

当移行幼虫误入心肌、大脑或脊髓时,可发生急性死亡。

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收听教师讲解,掌握猪鞭虫病的防
治措施。

1.治疗
参见猪蛔虫病,但大部分驱虫药对猪毛首线虫不如对猪蛔虫的效果好。

(1)羟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可按2毫克/千克体重,拌料或口服。

(2)丙硫咪唑和左旋咪唑,剂量为10~1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3)伊维菌素,剂量为0.2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4)有一种经实践得到良好疗效的方法是,用伊维菌素0.6%含量,加芬苯达唑5%。

因为芬苯达唑对毛尾线虫、蛔虫、绦虫等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

因此,用此配方治疗猪鞭虫病,对猪鞭虫能起到双重杀灭作用,尤其是对鞭虫早期幼虫的杀灭作用更强。

(5)另外对症状较重的病猪,颈部肌注长效治菌磺,0.3毫升/千克体重,另侧肌注伊力佳,1毫升/33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

2.预防
用1%~3%复合碘溶液对猪舍、用具等进行消毒,每天1次。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使之不适合虫卵的发育。

粪便也要进行热发酵处理。

在这里,为您准备了与猪鞭虫形态和致病作用相关的材料供您学习。

猪鞭虫以头部钻入肠黏膜,引起盲肠及结肠发炎,同时分泌毒素,引起猪中毒。

主要在肠道,表现为盲肠及结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肠道中有大量虫体时可见大量黏液。

肠黏膜呈淡红色,其表面布满乳白色针样虫体,用清水冲洗肠黏膜表面粪便后可见虫体。

一端钻入肠黏膜,另一端外露,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短粗形似“马鞭子”。

肠系膜呈胶样浸润;心肌松软、苍白:肝、脾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变性;胸、腹腔内有较多的淡黄色渗出物;肺脏部分有点状出血、尖叶、心叶实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