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章猪常见寄生虫病第五节猪胃虫病
猪的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Q 1 猪的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Key Swine Diseases and Parasites 一、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猪群繁殖性能障碍常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染病过程,涉及到若干管理方面的因素。猪群繁殖障碍与营养、环境、公猪接触、免疫状况有关。本文主要介绍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引起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
1.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PPV)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和流行。当易感的母猪在怀孕早期感染PPV后就会发生死胎、胚胎被吸收和木乃伊。临床症状是木乃伊、弱小猪增加,母猪以后不能再配种和生小猪。虽然诊断室的报告和经子宫试验接种PPV感染胎儿都证明流产与PPV有关,但是经口腔或全身其他部位接种PPV并不能复制出流产。60-70天以上的胎儿已具有免疫活性,对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PPV不能被认为是死胎的原因。因为子宫内的胎儿不可能都同时被感染;因此一窝小猪生下来就会出现大的木乃伊、小的木乃伊或者甚至还有活的小猪。 初产母猪可能比老母猪容易感染,因为老母猪一般都具有极好的主动自然免疫力。当这些易感的新母猪或新怀孕的母猪接触了带病毒的母猪、公猪或PPV污染的环境,PPV的流行就可发生,因为PPV是一个抵抗力较强的病毒,在环境中相当稳定。 对大部分猪场来说,如果母猪在配种前后已接触过PPV,可以推测会存在比较高的PPV抗体滴度。因此对配种前和产仔后母猪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检测胎儿或死胎的血清只能证明母猪在怀孕后期接触了病毒,因为只有年龄较大的胎儿才具有免疫活性。荧光抗体(FA)试验或从木乃伊分离病毒是确诊的最好方法。根据诊断人员的报告、年龄较大外观看上去似已腐败的小木乃伊,用FA试验可检出足够的病毒抗原。不宜选用来自与木乃伊同窝的死胎或活胎作为诊断PPV的样品。 一旦这一传染病在一个猪场被诊断,十有八九整个猪群已被感染,并都会产生免疫力。 除了其他疾病外,母猪也可接种PPV疫苗,大多数兽医和养猪生产者在接种PPV疫苗时可能都不考虑母源抗体、主动免疫力或血清转阳的年龄。结果许多具有母源抗体的小母猪被接种免疫了。许多母猪无需免疫接种,因为它们已具有非常Q 1 高的主动免疫抗体水平。Q
猪寄生虫病症状与病变

猪 玫 瑰 糠 疹
•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或唯一手段,可揭示发病机制,优化诊 疗流程,提高临床诊治和防控效果。
• 病死猪解剖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最终诊断,是疑难和新发疾病诊断 与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 临床是经验的,靠积累,只有经过病理解剖,才能真正看到病情进展的结果 和变化。到底病原微生物伤害到了猪体的什么器官?器官衰竭到什么程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衰竭?都非常直观。
1、猪弓形虫病病原
2、猪弓形虫病病变 肝脏和脾脏病变
2、猪弓形虫病病变
脾脏病变
2、猪弓形虫病病变 肺脏和肾脏病变
二、猪肺丝虫病
• 猪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寄生在猪的支气管内引起的,又名后圆线虫病,虫体呈 白色丝线状。
肺脏病变
三、猪囊虫病
• 猪囊虫病即猪囊尾蚴病。病原常寄生在猪的横纹肌里,脑、眼及其他脏器也有寄 生。
肌肉病变
病原与心脏病变
四、猪细颈囊尾蚴
• 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囊壁乳白色,泡 内充满透明液体。常寄生于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
细颈囊尾蚴
五、猪蛔虫病
• 猪蛔虫病的是由猪蛔虫引起的,它是寄生于猪小肠中的一种大型线虫。
猪蛔虫
肝脏病变
六、猪旋毛虫病
•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寄生在肠管或幼虫寄生在肌肉中引起的。
技融天下 授者无疆
症状
技融天下 授者无疆 付费文档 敬请付费
谢 谢 !
• 另外,也是更清楚针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不能这样治,要那样治。
• 不同的猪病有其特定的病理变化,掌握了这些猪的特征病变,临诊可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 本文档主要介绍猪常见寄生虫病的症状与病变,可供临床兽医参考。
猪蛔虫病介绍

尽管蛔虫感染会出现上述一些病症,但确诊需作实验 室检查。对2个月以上的仔猪,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 虫卵。正常的受精卵为短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内有一 个受精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卵壳表面有起伏不 平的蛋白质膜,通常比较整齐。
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受精卵,偏长,蛋白质 膜常不整齐,卵壳内充满颗粒。两端无空隙。 粪便的EPG (每克粪便虫卵数)达到1000 时可诊断为蛔虫病。
第三章 猪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一节 猪蛔虫病
猪蛔虫寄生于猪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称为猪 蛔虫病。
形态
大型寄生线虫,新鲜蛔虫粉红或稍带黄白色, 体表光滑,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4~ 28厘米,雌虫长20~40厘米,雄虫尾端稍 弯曲。
2
1
6 7
4 猪蛔虫
1.虫体 3 2.头端顶面
3.雌虫尾端 4.雄虫尾端侧面 5.雄虫尾端腹面 5 6.受精卵 7.未受精卵
预防 要定期按计划驱虫,例如对散养育肥猪,在3 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规模化饲养场,首先 要对全场猪全部驱虫,以后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 次,母猪产前1~2周选伊维菌素或爱比菌素驱虫 一次,仔猪转群时驱虫一次,新进的猪驱虫后再 和其他猪并群。
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都 需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母猪转入产房前要清洗身体。
猪蛔虫虫卵
防治
左咪唑:10毫克/千克,喂服或肌注 甲苯咪唑:10 ~20毫克/千克,混在饲料内喂服 氟苯咪唑:30毫克/千克混饲,连用5天,或5毫克/ 千克一次口服
丙硫苯咪唑:10毫克/千克,口服 伊维菌素:针剂0.3毫克/千克,一次皮下注射; 饲料预混剂每天0.1毫克/千克,连用7天 爱比菌素:用法同伊维菌素
猪蛔虫形态照片
猪蛔虫的唇片。
常见猪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常见猪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猪寄生虫病目前常发生于管理及环境差的养猪场或养殖户。
常与饲养方式、猪舍构造、卫生管理、猪只密度、排泄物生理、猪栏土质和气候有关。
内寄生虫的感染会降低增重和饲料换肉率,因此延迟猪只出售时间,屠宰时亦会遭到废弃。
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些寄生虫,如肺线虫已经基本上消失,因为它需要有中间宿主蚯蚓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猪只被饲养在水泥地面上,猪无法接触到含肺虫幼虫的蚯蚓。
然而,一些内寄生虫依然存在,给现代化的猪场带来的隐患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内寄生虫病不易诊断.只有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诊。
1.独蛔虫是常见的内寄生虫,常给养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蛔虫是消化道中最大寄生虫,成虫长达15~40厘米,成虫寄生于小肠肠腔或胆管中,猪只可经过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而感染。
亦可粘附于母猪之乳房,仔猪哺乳时会感染。
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孵化,然后进入肝脏。
再经血液流移行至肺脏。
最后重新进入小肠发育成为成虫。
于感染35~60天,成虫开始排卵。
自粪中排出的虫卵需要3~4星期才会有感染力。
1.1症状感染后一周,可见病猪咳嗽呼吸增快及体温升高。
重病猪可见精神、食欲不振、异嗜、消瘦、贫血,被毛粗乱及拉稀症状。
误人胆管的成虫引起胆道阻塞,使病猪出现黄疸症状。
1.2病理病变限于肝、肺及小肠。
肝表面可见多数乳白色网状灶,称乳斑肝。
肺部在感染移行期可见出血或炎症。
小肠内有多数蛔虫,黏膜红肿发炎。
大量寄生虫进而可引起肠阻塞甚至破裂。
有时蛔虫钻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
1.3诊断生前诊断采用粪便检查法,如果发现每克粪便中有一千颗虫卵即诊断为蛔虫病。
死后剖检可在小肠中发现大量虫体和相应病变。
1.4控制由于虫卵自下而上长达5年之久,蛔虫的控制不容易。
长期受到蛔虫侵扰的猪舍,应经常清除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彻底清洗猪栏,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
2~6周龄猪每月驱虫一次,成年猪每年定期2次。
治疗或是预防性驱虫,可采用左旋咪唑、敌百虫等。
猪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蛔虫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呈红色或黄白色,有些像蛆叫,主要寄生在猪的小肠,有时移行到胆囊和胃里,偶尔会发现虫体由口和鼻孔里钻出来。
患蛔虫病的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感染时变为僵猪,甚至死亡,猪蛔虫的受精卵随猪粪便一同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17一20d,发育成为有感染性的虫卵,可污染饲料或饮水。
当被猪吞食后,卵壳即被小肠液消化溶解,幼虫脱壳而出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而进入肝脏,再随血液经右心室到达肺脏,然后由经微细血管进入肺泡,再经细支气管移行到支气管和气管。
在气管中与茹液一起到达咽部,随吞咽而到达胃肠中,在小肠中发育成虫。
2猪棘头虫为淡红色或黄色的大型虫体,外观有些像蛔虫,头部较粗大,有一个能伸缩带钩的嘴。
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里。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如果被食粪甲虫(金龟子、天牛及其幼虫)吞食,就会在体内发育成侵袭性幼虫,猪吃了这种甲虫后就被感染。
虫体在猪体内的寄生时间为10一20个月。
3姜片吸虫虫体扁平,像生姜片一般,呈肉红色。
成虫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猪小肠的茹膜上。
虫卵随猪粪便排出后流入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毛坳。
毛坳钻入扁卷螺体内寄生,发育为尾坳。
以后尾坳离开螺体,附着在水生植物如红菱、水浮莲、浮萍等茎叶上,尾部脱落形成囊坳,当猪吃了沾有囊坳的水生饲料后,囊坳即经胃移至小肠,囊中幼虫逸出而吸附在小肠的茹膜上。
4猪杆虫为一种很细小的线虫。
雌虫寄生于小肠内。
虫卵随猪粪便排出体外后,根据外界条件的好坏,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两种形式。
猪经口或皮肤感染后,可由肺脏到达小肠,发育为雌虫。
5猪结节虫为灰白色的小棍棒状虫体,寄生在猪的大肠里。
虫卵随猪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环境中,经2一3d孵出幼虫,再经4一d8变为侵袭性幼虫。
猪食入含有这种幼虫的饲料或饮水后即被感染,幼虫到达大肠后,钻入肠茹膜,肠壁形成结节,然后再回到肠子里发育为成虫。
6猪鞭虫猪鞭虫是一种线虫,头部细长,尾部短粗,从外表看很像一条鞭子,所以叫鞭虫。
动物寄生虫课件 寄生虫病

三、疥螨病
病原: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皮内引起的一种皮炎、 剧痒、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外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虫体发育属不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 为8-22天,平均15天。我国绝大多数猪场都有疥 螨感染,感染率极高。对子猪危害严重。病健畜直 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秋冬寒冷季节,动物拥挤、光 照不足;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则发病多,传播快。 春夏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则发病少,症状减轻或临 床康复。
临床症状:支气管肺炎。表现阵发性咳嗽,呼吸困 难,尤以气候骤冷、剧烈运动和采食时更剧烈。患 猪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 阻或停滞甚至减重,形成“僵猪”,常最终陷入恶 病质而死亡率很高。
剖检:局灶性肺气肿与实变相间,隔叶腹面边缘有 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和气管内含大量粘液和虫体。 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虫体堵塞。
➢首先全场猪用药; ➢公猪每年2次; ➢母猪产前1-2周用药; ➢仔猪转群时用药; ➢后备猪配种前用药; ➢新进猪用药后再和其它猪并群。
四、弓形虫病
病原:刚地弓形虫(龚地弓形虫)。 流行特点:猪和人很常见。患畜的唾液、痰、
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 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速 殖子、缓殖子、滋养体。食入卵囊、包囊或 速殖子而感染;母体感染;通过眼、鼻、呼 吸道、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
电泳、皮内试验、炭粒凝集试验ELISA和胶体金试 纸条法等免疫学方法诊断。 ➢ 死后:在肌肉中查包囊幼虫。方法有目检法、镜检 法及人工胃液消化集虫法。
治疗: ➢ 丙硫咪唑:猪:0.03%浓度(0.3g/kg料)混饲, 连喂10天,杀虫率100﹪。人:24~35 mg/kg /d,分三次内服,连五天。 ➢磺苯咪唑:猪30mg/kg,肌内注射 ,一次杀虫率 为99.47%;1次/天,连用2~3次,杀虫率为100 %。
猪四种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3年第04期在猪的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的有胃溃疡、肠道寄生虫病,艰难梭菌与产气英膜梭菌感染和猪δ-冠状病毒感染。
猪胃溃疡可侵害猪的食道部,也可引起急性胃出血的散发病例并导致死亡,或由于慢性溃疡而导致生长迟缓。
猪的直肠狭窄是由严重创伤导致的直肠脱垂或因干扰了直肠血液供应的感染引起的后遗症。
猪胃肠道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日增重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以及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患猪一般极少出现死亡。
猪艰难梭菌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可导致猪肠炎、腹泻、毒血症等。
猪PD CoV 感染可引起母猪发生急性粥样腹泻。
1猪胃溃疡目前,尚未发现与猪胃溃疡相关的特定病因。
所有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最常见于饲喂颗粒料或细粉料的育肥猪(45~90kg )以及大量饲喂脱脂乳或乳清的猪。
一般认为,能够促进胃酸分泌过多的因素均可能引起胃溃疡。
细粉料日粮、运输、高温、缺食和缺水以及混群等都能引起育肥猪群胃溃疡的发病率出现明显升高。
全身性疾病,特别是由于肺炎引起的日采食量变化不定,也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病率升高。
集中在屠宰场内的待宰猪,该病尤为明显,特别是那些经过长途运输后的猪。
(1)最急性病例,猪常突然死亡。
死亡猪的唯一临床症状是全身苍白。
在急性病例中,可发生出血,引起厌食、虚弱、贫血和粪便呈黑焦油状,多于数小时或数日后死亡。
(2)慢性型病例其特征是消瘦、贫血和粪便呈黑焦油状,病猪可存活数周。
(3)亚临床型病猪一般不能存活至预期出栏时间。
这类病猪的胃溃疡通常可痊愈,但会留有瘫痕。
在有些猪群中,约90%都有可能发生该病,而在另一些猪群中,发病呈散发。
对屠宰场的调查结果表明,一些猪胃溃疡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但正常育肥猪群中,胃溃疡的发病率仍相当高,只是一些临床症状仅在溃疡出血后才显现出来。
猪胃溃疡后期,典型的病理变化发生在靠近食道口处,即胃黏膜上一块由鳞状上皮组织构成的矩形白色发光的非腺体区,在环绕食道的入口处也可见一块直径2.5~5cm 的溃疡灶。
猪常见四种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

猪常见四种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作者:佟美姣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11期摘要:猪寄生虫病是猪群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不会造成明显的危害,往往不会导致大批量发生死亡。
猪感染寄生虫后,虫体会争夺宿主营养,同时会分泌产生大量的毒素,影响机体生产性能,造成猪肉品质降低,且在适宜条件下会快速传播。
目前,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猪面积持续扩大、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寄生虫病的发生率有所升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现概述猪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寄生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粪便检查;对症治疗;饲养管理;适时驱虫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1-0110-021 常见寄生虫病及其临床症状1.1 疥螨病通常是幼龄猪易发,病猪主要症状是皮肤发炎,被毛脱落,明显瘙痒,往往先是耳朵、眼圈、颊部出现病变,之后逐渐扩散至腹部以及四肢,机体日渐消瘦。
由于病猪患处不断摩擦栏柱、圈墙等,使其发生出血,并逐渐干燥形成痂皮,有时患处皮肤还会出现龟裂等。
病程持续长的病猪,还伴有食欲减退,缺乏营养,甚至发生死亡。
1.2 蛔虫病仔猪感染后造成较大危害,主要症状是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严重时会变成僵猪,有时甚至会发生死亡。
当幼虫侵入病猪肺脏时,还会伴发蛔虫性肺炎,出现呼吸加速,咳嗽增多,拒绝采食。
当病猪肠道内寄生大量成虫时,会导致体型瘦弱,生长发育缓慢,虫体往往相互缠结成团,形成肠阻塞、肠穿孔或者肠破裂,最终发生死亡。
当蛔虫侵入病猪肺管、胃、胆管等处,还会导致腹痛。
另外,虫体分泌的毒素还会促使病猪表现出兴奋、痉挛以及麻痹等症状。
1.3 囊虫病猪发生轻度感染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体型消瘦,贫血以及水肿。
如果病猪咽喉、心肺、隔肌、肋间肌以及口腔部肌肉寄生囊虫,会导致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叫声,影响吞咽;如果眼部寄生囊虫,会导致视力降低,甚至出现失明;如果大脑寄生囊虫,会具有癫痫症状,或者由于引发急性脑炎而突然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章猪常见寄生虫病第五节猪胃虫病
————————————————————————————————作者:————————————————————————————————日期:
兽医寄生虫学
第三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五节猪胃虫病
一、概述
定义:
由红色猪圆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寄生在猪胃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多发生于散养猪。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主要是仔猪、架子猪。
饲料蛋白不足容易感染此病。
哺乳母猪较不哺乳母猪受感染的为多。
停止哺乳的母猪有自愈现象,但此现象可因体质较差而延缓或受抑制。
公猪感染和非哺乳母猪相似。
乳猪由于接触感染性幼虫的机会不多,故受感染的也较少。
感染主要发生于受污染的潮湿的牧场、饮水处、运动场和圈舍。
果园、林地、低湿地区都可以成为感染源。
猪饲养在干燥环境里,不易发生感染。
二、形态
猪胃虫的病原体有3种:
1.圆形蛔状线虫
可见图3-5-1“圆形蛔状线虫”。
咽长0.083~0.098毫米,咽壁上有三或四叠的螺旋形角质厚纹。
有一个颈翼膜,在虫体左侧。
雄虫长10~15毫米,右侧尾翼膜大,约为左侧的2倍;有4对肛前乳突和1对肛后乳突,配置均不对称。
左交合刺长2.24~2.95毫米,右交合刺长0.46~0.62毫米,形状不同。
雌虫长16~22毫米,阴门位于虫体中部的稍前方。
虫卵呈深黄色,壳厚,外有一层不平整的薄膜,表面有条纹,两端似有小塞。
当虫卵排出时,已含有一发育完全的幼虫。
显微镜下鉴别特征为:咽壁上有3~4套螺旋形角质增厚部分。
图3-5-1 圆形蛔状线虫
1.前端
2.雄虫尾端
3.阴门部分
4.雌虫尾端
5.成熟虫卵
6.侵袭性幼虫
7.侵袭性幼虫形成虫囊
2.六翼泡首线虫
可见图3-5-2“六翼泡首线虫”。
形状与圆形蛔状线虫相似,虫体前部(咽区)角皮略为膨大,其后每侧有3个颈翼膜。
颈乳突的位置不对称。
口小,无齿。
咽长0.263~0.315毫米,咽壁中部有圆环状的增厚,前、后部则为单线的螺旋形增厚。
雄虫长6~13毫米,尾翼膜窄,对称;有泄殖孔前乳突和泄殖孔后乳突各4对。
交合刺1对,不等长,左侧的长2.1~2.25毫米,右侧的长0.3~0.4毫米。
雌虫长13~22.5毫米,阴门位于虫体中部的后方。
虫卵壳厚,内含幼虫。
显微镜下鉴别特征为:虫体咽壁呈单弹簧状,中部为环形。
图3-5-2 六翼泡首线虫
1.前端
2.雌虫尾端
3.雄虫尾端
4.虫卵
5.侵袭性幼虫尾端
6.侵袭性幼虫形成虫囊
3.红色猪圆线虫
可见图3-5-3“红色毛圆线虫”。
虫体细小,呈红色,头细小,有一小的口领;有颈乳突。
雄虫长4~7毫米,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交合刺2根,等长,呈有脊的膜质构造,端部各有2个尖;引器细长,有副引器。
雌虫长5~10毫米,阴门在肛门稍前。
虫卵椭圆形,呈灰色,卵壳很薄。
图3-5-3 红色毛圆线虫
1.前端
2.头端
3.雌虫尾端
4.雄虫尾端
5.交合伞
6.虫卵
三、生活史
1.圆形蛔状线虫的虫卵随宿主的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食粪甲虫(蜉金龟属、金龟子属、显壳属、地孔属)所吞食,幼虫便在甲虫体内经20~36天以上发育到感染期,猪由于吞食这些甲虫或含有包囊的贮藏宿主而被感染。
2.六翼泡首线虫的发育史与圆形蛔状线虫相似,可见图3-5-4“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发育史”。
多种食粪甲虫是它们的中间宿主,猪在吞食这些甲虫(六翼泡首线虫的幼虫在其他动物或鸟粪、爬虫类体内形成包囊)后遭受感染,幼虫深入胃黏膜内生长,约需6周发育为成虫。
带有感染幼虫的甲虫,如被不适宜的宿主吞食,幼虫就会在该宿主的食道内形成包囊。
图3-5-4 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发育史
3.红色猪圆线虫的发育史,可见图3-5-5“红色猪圆线虫发育史”。
猪在吞食感染性幼虫后,幼虫到达胃内后,侵入胃腺窝发育生长,约经半个月又重返胃内而变为成虫,经20~25天排出虫卵。
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图3-5-5 红色猪圆线虫发育史
四、诊断
诊断方法共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临床症状诊断
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虫体侵入胃黏膜吸血,刺激胃黏膜而造成胃炎,可见图3-5-6“猪胃线虫引起的出血性胃炎”;成虫钻入胃黏膜时,可引起溃疡和结节。
感染猪表现为精神不振,贫血,营养状况衰退,发育不良,排混血黑便。
食欲不减而增加,有时下痢。
感染病猪,尤其是幼猪,多数表现为胃黏膜发炎,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腹疼、呕吐、消瘦、贫血,有急、慢性胃炎症状,精神不振,营养障碍,发育生长受阻,排粪发黑或混有血色。
2.粪便检查
采用粪便沉淀法收集虫卵。
虫体细小,红色,雄虫长4~7毫米,雌虫长5~10毫米。
虫卵呈灰白色,长椭圆形,卵壳薄。
虫卵形态与食道口线虫卵相似,培养到第3期幼虫后方可鉴别。
不过虫卵数量一般不多,不易在粪中发现,故生前较难确诊。
3.综合诊断
(幼虫侵入胃腺窝时,引起胃底部点状出血,胃腺肥大。
成虫可引起慢性胃炎,黏膜显著增厚,并形成不规划的皱褶。
胃内容物少,有大量粘液,胃黏膜尤其胃底部黏膜红肿、有小出血点,黏膜上可见扁豆大小的圆形结节,上有黄色伪膜,黏膜增厚并形成不规则皱褶,虫体上被有粘液。
严重感染时,多在胃底部发生广泛性溃疡,溃疡向深部发展形成胃穿孔。
在成年母猪,胃溃疡可向深部发展,引起胃穿孔而死亡。
)结合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的结果,再进行剖检检查。
剖检时可见,胃内容物少,但有大量黏液,胃腺扩张肥大,形成扁豆大的扁平突起或圆形结节,胃底部黏膜红肿或覆以痂膜,虫体游离在胃内或部分钻入胃黏膜内。
胃壁上有牢固地附着的虫体。
图3-5-6 猪胃线虫引起的出血性胃炎
五、防治
1.治疗
(1)驱虫可选用丙硫苯咪唑,剂量为5~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2)红色猪圆线虫可应用伊维茵素皮下注射,剂量为300微克/千克体重。
(3)噻苯唑,剂量为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4)左咪唑,剂量为8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5)阿维菌素,剂量为1毫升/千克体重,一次颈部皮下注射。
2.预防
改善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清扫和消毒猪舍、运动场,妥善处理粪便,保持饮水清洁,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驱虫。
猪舍附近不要种植白杨,以免金龟子采食树叶时被猪吞食,或猪拱地吞食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而发病,不让猪到有剑水蚤、甲虫等有中间宿主的地方以免感染。
逐日清扫猪粪,运往贮粪场堆积发酵,有计划定期用药物预防性驱虫。
(1.敌百虫,剂量为0.1克/千克体重,口服或拌料喂。
2.伊维菌素,剂量为0.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
3.氟化钠,按1%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
4.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剂量为7.5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或磷酸左旋咪唑片,剂量为8毫克/千克体重,混饮或口服。
经2~4周,再给药1次。
5.噻苯咪唑片,剂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3次。
6.丙硫咪唑(抗蠕敏),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7.磺苯咪唑,剂量为3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8.敌敌畏缓释剂,剂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9.雷丸、榧子、槟榔、使君子、大黄各等份,共研为细末,1次服15克。
(以上为25千克猪的用量)
六、拓展
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同属的似蛔科的西蒙属(Simondsia)线虫也可致猪胃虫病。
其寄生于猪胃内。
有1对颈翼,口腔内有1个背齿和1个腹齿。
咽壁有螺旋形增厚的环纹;雌雄异形,孕卵雌虫的后部膨大成球形,雄虫呈线状。
雄虫长12~15毫米,尾部呈螺旋状卷曲。
寄生时,游离于胃腔或部分埋入胃黏膜中。
孕卵雌虫长15毫米,后部呈球形,嵌入宿主胃壁中的包囊内,前部纤细,突出于胃腔。
卵呈圆形或椭圆形,长20~29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