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
情感力度异常激烈。
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无限,暴烈,模糊,神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2.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风格,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优美的诸多特质是由其审美关系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
3.悲剧:悲剧,又称悲剧性或悲剧美,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伤害,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与恐惧等复杂审美情感。
4.喜剧:喜剧,又称喜剧性或喜剧美,是指有这样那样弱点、缺陷甚至虚假、丑恶特性的人或对象,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或不和谐情境事件中暴露自身的不协调与自相矛盾性,从而引人发笑的审美形态。
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不仅指戏剧(影视)中的喜剧,也包含喜剧性的漫画,相声,小品,情景剧,综艺节目,民间笑话以及机智故事等。
5.自然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美是最常见的,最直观的审美形态之一。
一方面它指一种尊重事物本性,不过度加工的美,即自然而然的美。
另一方面它指一种自然界,大自然之中的事物或形态。
6.形式美:广义:指美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指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形、声、色)有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和谐)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是客观事物外在形式的美。
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此概念。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
7.社会美: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产生活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凡是社会领域中那些美的现象,都是社会美。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某种精神价值与自由的,都可以成为社会美的审美对象。
(完整版)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 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识记:1、美学西来:美学在中国发展有过百年来发展历程,已经和正在形成自身的现代传统,而其古典传统则更为悠久,但它却不是中国本土特产的学科,而是来自西方。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出版于1750年的著作《美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即今天所谓的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义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或“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功能划分为:认知<真>、意志<善>、情感<美>)3、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及形态:A、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补: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B、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认为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创造者。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C、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它认为美可以凭借理性去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D、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于19世纪末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复习资料1、美学的历史:“美学之父”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
西方的美学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注意一下康德、布诺等主要的美学家及代表作)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老子开创了道家美学的传统,中国古典美学的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都发源于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清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2、宗白华和朱光潜的美学贡献: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结合的趋势。
朱光潜:总体上说是传统的认识论模式,即主客二分的模式,但在对审美活动的具体分析时,常突破这种主客二分的模式,趋向于“天人合一”的模式,他提出美在“意象”,其影响最大的著作是《谈美》、《文艺心理学》;宗白华:(1)、立足点是中国哲学,他认为中西的形上学分属两大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他也提出了美在“意象”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个“灵境”也就是意象世界;(2)、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而且他认为这种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以中国人最相宜,中国学者在实现中西美学融合的道理上可以做出自己独特的、别人不能替代的贡献,他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中国学者在学术文化领域(包括美学领域)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是什么:狭义的美:是我们在审美范畴里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选择题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论断,他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真实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情感性。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
席勒第一次“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
这种观点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审美需要具有哪两个显著特征?答: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这种追求具有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什么作用?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答:审美发生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多说法。
1、游戏说,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2、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3、巫术说。
出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的《金枝》。
4、劳动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卡*毕歇尔和普列汉诺夫。
五、悲剧的特点是什么?答: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美学》选择题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45、美育不需要对别人进行说教,而是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获得(陶冶)46、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4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鲍姆加登的《美学》)48、“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哲学思辨)49、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艺术的功能)50、“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蔡元培)51、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审美能力)52、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53、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突然荣耀说)54、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 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 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缺乏时间距离)。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维特根斯坦)。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人物、作品及言论和著作中: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虚实有无的统一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
中国描述移情现象的第一人。
(《庄子•秋水》) “物我同一”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诗人、哲学家、儒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
《去毒篇》一文便说:“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美学散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是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情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世界。
“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谈美书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境界是直觉的产物,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
“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
《文艺心理学》:“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
” “心理距离说”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丰子恺、“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外:哲学家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在理式”说+《文艺对话集》【“美在理念”】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诗学》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艺术表现了普遍性,比历史更真实《诗学》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悲剧理论的“过失说”悲剧理论建立在《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
悲剧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而形成的。
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鲍姆加通、《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 “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 (维纳斯)它是纯美的女神,它所变现的是由精神所提升的感性美的胜利,是秀雅、温和和爱的魅力。
艺术不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 / 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念内容的空虚。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尼采、哲学家休谟美在主观心理一、绪论:鲍姆加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名称。
西方美学历史从柏拉图开始康德的美学巨著名为《判断力的批判》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是老子、孔子、《易传》和庄子的美学奠定的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朱光潜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诗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看不看都ok)学习美学应当注意的问题:1.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2.立足于中国文化3.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4.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6.要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二、审美活动:1、狭义的美和广义的美:狭义的美指审美范畴中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讨论美是什么,认为美是理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海德格尔提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
蔡仪: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在意象。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有三层含义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马祖道一: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意象: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色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西方传统哲学的“真正的世界”有三种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
三者都是永恒世界。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经人阐释为:现实具体的世界,万物一体的历史的世界,充满意义价值需要人去体验的世界,被习惯遮蔽需要用意象世界来揭示的世界。
宗白华: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2、审美态度(审美心胸)及相关各家说法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
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
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
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想要获得美感必须从主客二分的关系中跳出来。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
后世的其他说法:“平常心”(禅宗)“童心”(李贽和袁宏道)“闲”(程颢)(布洛)心理的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
移情说的贡献最大的是立普斯马斯洛高峰体验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美感的五方面特性审美愉悦即美感,美感是体验。
(找不到)3、审美活动受到的影响对审美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乙瑛碑》(北方)、米芾《虹县诗帖》(南方)、李思训金碧山水画(北)、王维破墨山水画(南)审美趣味是个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一个人审美观的集中体现。
审美格调审美格调,又称审美品位,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在其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
三、审美领域:2、社会美社会美的内涵: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包括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等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
人物美的三个层面1、人体美:形体、比例、曲线、色彩2、人的风姿和风神3、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1、艺术美艺术的本体传统四种定义1. 模仿说2. 表现说3. 形式说4. 惯例说现代艺术白南准齐白石毕加索《斗牛》柯勒惠支《战争》柯勒惠支《面包》波提切利《春》凡高《星夜》马蒂斯:红色的和谐毕加索:一个盲人的早餐凡高《向日葵》后现代艺术安迪·沃霍尔Eg:马塞尔·杜尚《泉》维隆·杜桑《带胡须的蒙娜丽莎》约翰·凯奇《4分33秒》齐白石《柳牛图》★艺术作品的结构三个层次笔记★辩驳“艺术的终结”命题笔记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然后有特殊的规定性,就是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科学美第一,大师们都肯定科学美的存在第二,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第三,科学美是一种理智美第四,物理世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杨振宁的观点存在着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架构之美。
技术美就是在大工业的时代条件下,在产品生产中,把实用的要求和审美的要求统一起来。
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言论等• (一)莫里斯:手工艺运动• (二)苏利约:功能主义• (三)包豪斯 “艺术与技术重新统一”•功能美是把实用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日常生活审美化• 1、它指用审美眼光(态度)看待日常生活• 2、它指过去一些美学家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 3、它指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把日常生活中的现成物命名为艺术品,从而消除艺术与生活(非艺术)的界限的现象。
• 4、它指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虚拟化• 5、它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四、审美范畴:1、优美优美的文化根源古希腊文化优美的表现德尔斐太阳神庙遗址雅典卫城米罗的维纳斯里亚切武士像拉奥孔拉斐尔的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优美的美感优美的意象世界充溢着生命活力,在形式上和谐而单纯,使得审美主体能在怡和、宁静的心态中,享受舒畅喜悦的感情体验,达到忘我的境地。
★2、崇高崇高的文化根源是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
崇高的两个阶 1.神 2.人崇高的表现歌德<浮士德> 贝多芬<英雄3> <命运5>第九交响曲雨果<悲惨世界>崇高感崇高的对象用在数量上和力量上的无限巨大,激发了主体的超越精神,主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而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3 、悲剧悲剧的定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也被称为广义的悲剧。
作为戏剧样式的悲剧,则是狭义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过失说 “酒神颂” 悲剧理论建立在《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黑格尔冲突说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尼采酒神日神说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
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与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恩格斯历史进化说代表历史的必然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的实践主体,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由于对方力量还很强大,或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斗争遭到了挫折和失败,从而产生了悲剧。
悲剧的美感(三因素)怜悯恐惧振奋中国的悲剧《红楼梦》霸王别姬败走麦城《祥林嫂》2、喜剧喜剧的定义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悖理滑稽可笑的事物。
喜剧的美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5、丑丑的定义是一种审美范畴,并非客观物理的存在,而是情景融合的意象世界。
丑形式上最大特征是不和谐丑的审美价值第一,丑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实际生活中美丑并存。
第二,丑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丑感它是一种复合体验,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中国美学中的丑(几层含义)• 一、显示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这实际上是对日常生活用语中美丑对立的一种超越。
• 庄子提出美丑本质都是“气”,所以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