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旅游吸引物间关系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的概念及
其之间的关系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都是旅游行业中涉及到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活动中的基础设施、服务产品、交通工具、住宿设施等,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
使用的商品。
2. 旅游商品是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物品,如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小吃、旅游美食等,它们是旅游商品的主要形式,也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回忆,也可以提升旅游体验。
3.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的纪念性物品,通常是以旅游地的
风景、文化、历史等为主题制成,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留下的重要纪念。
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也可以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4. 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活动中能够吸引游客的地方特征、文化元素等,如景区、景点、美食、住宿、购物场所等。
旅游吸引物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游客,
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游客数量。
5. 旅游资源是指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旅游资源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如山水风景、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珍稀动物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不同的旅游开发和营销策略来提升其价值和吸
引力。
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资源是旅游行业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辨析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辨析作者:赵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7期本文从资源的经济价值出发,来界定旅游资源,从产品的需求价值出发,来界定旅游产品,通过分别厘清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含义,发现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存在交集的关系。
两者相互重叠的部分即是已被开发利用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不同于旅游产品的那部分即是未被开发利用且还未具有现实意义的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不同于旅游资源的那部分即是旅游者支付一定时间、金钱和精力得到的一种经历和感受。
在经济活动中,旅游一直作为一种产业存在着,它应同一般(其他)产业一样,生产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
为达到此目的,旅游资源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的依托,这就决定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具有一定的联系。
在实际应用中,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这两个概念有时会被混用,有时却被视作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来进行定义。
在笔者看来,这种“混用”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二者虽有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可以被等同看待的。
一、相关概念的厘清(一)旅游资源保继刚在与楚义芳、彭华(1993)合著的《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提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被人类开发利用并直接运用于产生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
谢彦君(2015)在其所著的《基础旅游学》一书中,提出“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的财富形态”。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还未被开发但是存在休闲体验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
笔者认为,由于旅游被定义为产业,旅游资源是必然被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因此选择从资源的经济价值出发,来界定旅游资源。
牛津字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六版∙英语版,2000)中对“resource”的解释是“a supply of something that a country, an organization or a person has and can use, especially to increase their wealth: the exploitation of min erals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翻译: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并且能被他们所利用的供应品,通过对矿物质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增加他们的财富。
简析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旅游吸引物间的关系

一
次旅 游过 程 中所 提 供 的所 有 旅 游 吸 引 物 、 旅游 媒 介 物 、 服
务 等 构 成 的 系统 。
产 品不 光 只是 实 体 事 物 , 也 可 以是 一 个 系 统 。汽 车 它
就 是 典 型 的系 统 产 品 的释 例 , 产 厂 家 可 能 自 己并 不 生 产 生
任 何 实 体 产 品 , 只是 负 责 各 个 配 件 的组 装 , 而 而谁 又 能说 汽 车 不 是 这 个 厂 家 的产 品 呢 ? 从 这 一 角 度 看 , 行 社 承 担 着 旅 最 终 产 品 的 组 装 生 产 者 的 角 色 。 它们 帮助 顾 客 计 划 和 安 排 行程 , 点各类服务 , 而把各 项旅游相 关事物组 合起来 , 打 从 成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旅 程 , 大 众 顾 客 出 售 。这 些 事 物 常 包 括 向 旅 游 吸 引 物 、 饮 产 品 、 通 产 品 、 游 服 务 以 及 其 他 一 些 餐 交 导 旅 游相 关 产 品 。游 客 并 不 一 定 购 买 整 套 , 可 以选 择 散 买 , 他 然后 自己 “ 装 ” 各 配 件 可 能 也 有 一 部 分 是 公 共 产 品 或 免 组 (
导 游 服 务 以 及其 他 各 项 旅 游 相 关 的事 物 都 是 旅 游 产 品 。但 这 些产 品 中 , 些 并 不是 旅 游 所专 有 的 , 使 用 者 也 不 一 定 有 其 是 旅 游 者 , 它 们 都 划 归 为旅 游产 品 , 免 过 于 霸 道 。 还 有 把 未
一
种 观 点 认 为旅 游 产 品是 游 客 的 一 种 经 历 或 经 验 [ 。这 种 1 ]
一
,
旅游管理基础知识

旅游基础知识一、旅游管理综合知识:旅游的定义: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活动的特点:1、大众性2、综合性3、季节性旅游:地域划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按照旅游目的分:观光旅游、独家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型旅游.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介-----旅行社.我国对旅游者的界定:1、海外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客2、国内游客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即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对象物,它主要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的条件.二、旅行社管理:1、旅行社的概述旅行社的产生:旅行社的性质:旅行社的职能: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旅行社的分类制度: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业中的作用:重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概况旅行社职能旅行社分类制度2、旅行社市场细分与定位旅行社市场细分意义:市场细分的基本要求:市场细分的标准:目标市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目标市场经营策略:目标市场定位策略:重点:市场细分意义市场细分标准: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密集性目标市场策略:3、旅行社产品策略旅行社产品概念:旅行社产品形态影响旅行社产品开发因素旅行社产品设计原则:旅行社产品设计过程旅行社服务采购:重点:全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方案的技术方法旅游服务采购任务:正确处理保证供应和降低成本、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预定和退订的关系.4、旅行社销售策略旅行社产品的定价:旅行社产品的销售渠道:旅行社产品的销售过程:促销目标确定:促销预算方法:促销要素组合重点:影响旅行社产品价格的因素;产品定价策略旅游中间商与中间商考察旅行包价旅游的销售方式促销预算方法5、旅行社接待管理团队旅游接待业务特点:团队旅游接待运行散客旅游业务类别与特点票和业务,行李业务重点:入境旅游团队的接待特点,国内旅游团队的接待特点,团体旅游接待的管理,散客旅游业务特点.6、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流动资产管理: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旅行社营业收入管理:旅行社利润管理:旅行社结算管理:旅行社财务分析:重点:债权资产管理,旅行社成本费用分析旅行社营业收入构成及管理,综合服务费的结算三、概念记忆:1、旅游旅游是人们以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短期停留但不要求定居和就业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它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促使其完成旅游行为的自然的、人文的或社会的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和特色,取决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状况.3、旅游业旅游业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桥梁,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它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并为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型的经济产业.4、泛旅游产业泛旅游产业,是指超出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概念,是为人们提供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刺激性等特性的体验消费的一系列产业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会展、运动、康体、娱乐等等,产业链连接到餐饮、运输、酒店、商业、农业等等.单一特性的消费内容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泛旅游产业的各产业之间有很强的融合趋势,融合之后的产业结构将形成很高的附加值和溢出效应.5、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一般商品,它是一个总体概念,是由多种要素组合起来的一种特殊产品.是旅游者花钱花时间和精力所购买的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再从旅游目的地回到居住地的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或旅游经历.旅游产品主要由旅游吸引物即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可进入性等构成,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6、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即旅游购物品,指的是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如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文物及仿制品、装饰品、土特产.7、旅游业主要特征1综合性:旅游业是集食、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2联动性: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的联动性,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3涉外性、开放性:旅游业是一个涉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这就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4劳动密集性:旅游业提供的大部分产品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因此以出售劳务为主的行业特征十分明显,组成旅游业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8、旅游业由哪些行业构成旅游业由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部门、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对前者产生影响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这三部分构成.9、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哪些作用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扩大内需,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外汇收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促进改革开放.10、旅游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哪些促进作用旅游业作为一个文化型的经济产业,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旅游可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推动文化艺术交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1、野外旅游基本常识野外旅游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基本常识:1野外用火必须注意的是绝对不要在禁止火种的地方用火.灭火时,也要十分小心.将烧旺的火用水浇熄,确定火已全灭后,再仔细清扫灰烬残渣,然后覆上土,将它恢复原状,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理准则.2徒步旅行对鞋子的选择都应讲究.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时,鞋子的舒适与还关系到脚疲劳的程度.步行鞋既轻又软,十分具有机械性.购买步行鞋时,该注意的要点如下:脚尖和脚后跟的强度要适中,应有防滑条纹;试穿时,脚尖最好能自由活动.3在大自然中,受伤或生病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预防万一,应随时携带备有常用药品及救护用品的急救箱.4被石头拌倒或被树枝刮伤是家常便饭,但撞击到的若是要害部位,就有可能演变成紧急事态.若只是手脚轻微碰撞,可用水等冷敷,再将患部抬得比心脏高,这样的紧急处置已经足够.头部受重撞后发生呕吐现象便有危险,必须尽快送医院.5做菜时或余火引燃衣服而烫伤时,先用水冷敷.若有自来水,则用自来水缓缓地冲洗患部十分钟.如果引燃的衣服贴在皮肤上,同样先以水冷敷,不可将衣服撕下,待充分冷却之后,再请医生处置.6发生腹痛或腹泻是常事,这时,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先暂时保暖身体,躺下让腹部好好放松一下.腹泻时要多喝水以补充水份,应事前装备好胃药以应付此时所需.野外生活丰富多彩,但却有几条共同的守则,诸如“不乱扔拉圾”、“严格管理火种”等等.先不必准备各种特别用具,待习惯之后,再慢慢地买齐各各野外用品,进一步尝试新的挑点.12、外出旅游保健十大守则1出国旅游前,预防注射不可少.为避免各种传染疾病,旅游前可参考旅游地点的环境,于出发前注射必要的预防针,如:流感疫苗、A型及B型肝炎疫苗、破伤风、白喉等疫苗,以及服用防疟药物等,以避免传染疾病.2多喝水.旅游时应多多补充水分,可减少肠胃不适的几率;多喝水能让皮肤水分充足、拍照更美丽;飞机上多喝水,减少被传染病菌的几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游时尤需多补充水分,并应注重睡眠,随时注意血压.3长途乘坐飞机,应适时运动身体.长久乘坐飞机,抵达目的地后常会全身酸痛、下肢浮肿,可每隔一小时起身,做做简单的伸展操,并替小腿、颈部及腰背轻压按摩,减少久坐后酸痛与下肢浮肿等现象,并可预防静脉栓塞;特别提醒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易造成腿上血管栓塞,进而演变为肺栓塞而猝死,因此务必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走.4吃口香糖、打呵欠,可减少飞机起降时的耳鸣现象.每当飞机起降时,常会有耳鸣、耳痛、耳塞或晕眩感,可随身带一包口香糖,让嘴部咀嚼可减缓此现象,但如患有重感冒、慢性听力障碍或耳咽管功能不良患者,应于搭机前先找医师治疗,否则会加重不舒服的情况.5多洗手,避免生饮生食,或触碰野生动植物.旅途中最怕吃坏肚子,影响体力破坏旅游情绪,“多洗手”是预防肠胃感染的不二避免生饮生食可减少受感染的几率.6抵达目的地后晒晒太阳,可纾缓时差问题.您在旅途中因为时差问题总觉得日夜颠倒吗不妨在抵达目的地后晒晒太阳,这样可纾缓时差问题,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时钟会随着太阳起降而自行调节之故,如果这样还是让您无法入眠,可以服用少量安眠药辅助入眠.7睡眠充足,保持旅游好体力,走太多路可热敷减缓酸痛.出门旅游难免要多走路,因此让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务必要有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饮食,以避免血压突然升高的问题.在环境的改变下,充分的睡眠可减少皮肤长痘痘及出现黑眼圈的几率.如果您实在走得腿酸脚痛,建议可浸泡热水、按摩以纾缓酸痛.8做好防晒及皮肤保养措施,留下美丽回忆.旅途中因为环境及生活作息的改变,皮肤是第一个人体警报器,如果到气候湿热的国家,应做好防晒措施,到寒冷的国度,则应注意皮肤冻伤,并提高保养品的油质,脸上若无暇疵,回忆就更美丽.9准备好足够的药物.必要时出国前先找医师讨论一下旅途中有各式各样的健康问题,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病或过敏等身体问题者,一定要在出门前准备好足够的药物,患者可凭机票影本向医师预拿最多二个月的药物随身携带,出国前最好找医师谈一谈,做好预防措施.而原本有筋骨方面疾病的患者,应准备内服及外用药,并准备护膝等复健用品.10准备工作做得好,出国旅游没烦恼.出国旅游前可先取得旅游当地的气候、环境卫生及疫情资料,大家可上网查询,并应携带一些常备药物,如:晕车药、抗过敏药、感冒药、肠胃药、消毒水、皮肤保养品等,充足的准备,才有健康的保障.13、旅游的几种保险旅游活动也是一项存在着相当风险的活动,故而与旅游相关的许多险种也应动而生,但广大的旅游者对这些保险知识却知之甚少,不知该如何购买哪些险种,为自已的旅行提供一份安全保障,下面就一些旅游中常见的保险知识作简要介绍:1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指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行为.2旅游安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旅游意外保险是指旅行社在组织团队旅游时,为保护旅游者利益,代旅游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按合同约定由承保保险公司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3、航空意外保险“航空险”是航空人身意外保险的简称.航空险属于自愿办理的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其保险期限一般是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之间,即从被保险人登上保险单上注明的航班始发站飞机舱门,至目的地的飞机舱门不包括舷梯及廊桥.在飞机未到达目的地之前的停留、绕道过程中,只要被保险人一直随机行动,其间所受意外的伤害均在保险责任范围内.。
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联系实际,试述怎样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内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之上的,两种开发都是为了向旅游者提供便利而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二者之间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
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是旅游产品的设计,即将要向旅游者提供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
其中,提供什么样的旅游活动项目是核心内容。
旅游产品开发执行的是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双重导向,资源和市场都可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旅游活动项目。
这些活动项目还存在于设计人员的脑海里、图纸上和文字里。
其次是根据活动项目的要求,建设旅游便利设施。
活动项目的规模、类型和档次决定了设施的规模和档次。
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投资很大的过程,开发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过度超前,也不能过分落后。
旅游产品开发还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或者选择。
综合考虑旅游者得到闲暇时间、支付能力、精力和兴趣爱好,把一些有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组合起来,连接这些项目所在地的线路便是旅游线路。
在具体旅游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具体的旅游服务设施,如交通工具、饭店等。
●旅游产品开发原则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产品中硬件建设的过程,而这些硬件完全制约着旅游服务(软件)的提供,从而也就制约了整个旅游产品的生产,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至关重要。
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条主要原则:1.创造性原则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上。
旅游产品的特色就是该产品与众不同之处或优于其他产品的地方,可以迎合人们求新、求异、求好的要求。
旅游产品的特殊首先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特色,要大力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若资源的特色不够明显,就需要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来弥补。
鲜明的特色往往能使旅游者产生很深的印象,难以忘怀,因而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减弱了旅游产品同旅游产品之间的冲突关系。
旅游产品的特色已经成为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比如说深圳的华侨城,就充分体现了创造性的原则。
深圳华侨城充分运用现代休闲理念和高新娱乐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参与、体验的时尚旅游需求,营造清新、惊奇、刺激、有趣的旅游氛围,带给人们充满阳光气息和动感魅力的奇妙之旅。
结合产品实例化谈谈对旅游产品及其特点的理解

结合产品实例化谈谈对旅游产品及其特点的理解旅游产品(Tourist Product)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
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一)综合性从旅游者角度看,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乃是一种总体性产品,是各有关旅游企业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而提供设施和服务的总和。
大多数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做出购买决定时,都不仅仅考虑一项服务或产品,而是将多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例如,一个度假旅游者在选择度假目的地的游览点或参观点的同时,还考虑该地的住宿、交通、饮食等一系列的设施和服务情况。
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或集合产品。
国外有些经济学家说,旅游业是所有工业的综合。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旅游产品的涉及面比任何经济部门都要广。
任何一个部门(即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滞销。
(二)无形性旅游产品是各种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设施和服务。
无形的部分在旅游产品中起主导作用。
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是凭消费者的印象、感受评价和衡量的。
(三)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来的定位上。
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的生产所在地进行消费。
这一点,一方面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交通运输成为实现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这种买卖交易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而只是使用权的转移。
(四)时间性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后,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
一旦买方未能按时使用,便须重新购买并承担因不能按时使用而给卖方带来的损失。
对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效用是不能积存起来留待日后出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自然消失,而且永远不复存在。
因为新的一天来临时,它将表现新的价值。
所以旅游产品的效用和价值不仅固定在地点上,而且固定在时间上。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

些值 得 商 榷 的地 方 。 尤其 是 对 旅 游 吸引 物 的理 解 比较 宽泛 , 游 资 源与 旅 旅
游 产 品 的关 系梳 理 不够 清 晰 ,故本 文 试 图重 新 审视 这些 概 念 的 内涵 和差 异 , 并 进一 步 理顺 它们 之 间 的关 系 , 澄清 人 们 的模 糊 认 识 , 进旅 游 理 论 研 究 以 促
然 来 源 ”5 如 水 资 源 、 产 资 源 、 地 资 源 、 林 [, ] 矿 土 森 资源等 。因此 , 本 义来 说 , 从 资源具 有 天 然性 的特
征 。但 是后 来 又 出现 了人 力 资源 、社 会 资源 等说 法 . 子千 认为 这是 用 的 比喻义 , 宋 含有 可 开发利 用 的意思 . 宽泛 的意 义上 说 , 从 只要 具有 可 开发 利用
21 0 0年 7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J 社 J u a fC o g igUnv ri rsa dS ine(oil ce csE io ) o r l h n qn iest o A t n ce cs ca ine dt n n o yf S S i
对 旅游 研究 的深 入 开展不 利 。一些 学者 已意识 到这 一 问题并 从不 同角 度进行 了探讨 . 如宋 子千 从旅 游 的被 吸 引性 特 征 出发分 析 了旅 游 资 源 的本质 以及与 旅 游 吸 引物 的关 系 [. 玉 明 、 卫 红 对旅 游 产 品 、 1王 ] 冯 旅游 商 品 的概念 和 产 品结
其 关 系的 理 解 存在 诸 多 分歧 。文 章 重 新 界 定 了这 些概 念 的 内 涵 , 分析 了它们 的差 异 , 并 最后 进 一 步 理 顺 了它们 之
间 的 关 系 。认 为旅 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吸 引物 ( 包含旅 游 资 源 ) 一 部 分 转化 为旅 游产 品 。 游产 品 除 此 之 外 还 包括旅 游服 务 、 游 的 旅 旅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1. 引言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涉及到对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旅游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并探讨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获取旅游资源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收集民众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偏好、需求等信息。
社会调查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了解民众对旅游资源的看法和需求,有助于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但是,社会调查的局限在于样本选择和回答数据的真实性。
2.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调查者可以设计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并通过在线平台、电话、面对面等方式发放给被调查者。
问卷调查可以快速地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受到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的限制。
2.2 访谈访谈是一种直接与被调查者进行对话的方法。
通过访谈,调查者可以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想法、体验和需求。
访谈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
访谈可以收集到质性的数据,有助于获取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但是访谈的结果受到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3 观察观察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调查者可以记录下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城市规划、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观察可以提供客观的、实际的信息,但是需要调查者具备较好的观察力和记录技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旅游资源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3.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体和个体特征的描述、比较和推断的过程。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布、变化趋势等情况。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析、平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3.2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属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旅游吸引物间关系-旅游管理
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旅游吸引物间关系
刘小宇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在基础旅游学科建设中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旅游学不同的研究方向给予这三者的定义和见解也颇有偏差。
三者间的差异性的模糊间接使得学科体系构建遭到阻碍。
选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为研究内容,通过学者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吸引物这三个基本概念进行汇总整理,总结出旅游吸引物包含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三者关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旅游地理学者就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经济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旅游产品的概念。
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旅游吸引物一词进入国内研究领域,并被视为外延较广的旅游专属名词,开始用于旅游研究。
由于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就造成了概念混淆以及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二者循环定义的现状。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对旅游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利。
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吸引物这三个仍存争议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彼此间关系,希望能有助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共识的形成。
一、相关概念回顾
(一)旅游资源
由于旅游本身的多学科交叉性和研究的多向性,让旅游资源存在一定的视觉差异性,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仍没有统一答案。
从旅游供给的角度,郭来喜认为,凡能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学习、社交等功能,并具有开发价值的为旅
游资源;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陈传康等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王大悟、魏小安认为“旅游资源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旅游供需角度,谢彦君认为,“先于旅游而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
”
对于旅游资源的含义,不同学科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继而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部分学者的定义值得我们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有些学者的定义中忽视了潜在的旅游资源,有些学者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划分为同一类事物。
比较赞同与欣赏从旅游供需角度定义,认为旅游资源是客观地存在于某一地域空间、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本体存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决定这种资源何时作为或视为旅游资源。
(二) 旅游产品
对于旅游产品的概念,学者们也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有学者从旅游需求角度定义,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生产者和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一定地域上生产或开发以供销售的物象和服务”;有学者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认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上述的几种定义从某些角度揭示了旅游产品的本质,同时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或因为对旅游产品内涵理解片面导致了其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去定义旅游产品,忽视了旅游供应商的立场,而反之则忽略了旅游者自身的需求,单纯以旅游目的地去定义,忽略了期间的组合过程。
本文认为产品是
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劳动创造物,它虽不能等于商品,但它有商品所含有的货币价值,是需要通过购买而进行获得,与此同时它必须要考虑旅游者和旅游供应商两个角度。
因此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谢彦君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三)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 ourist Attraction)一词虽为舶来品,但国内学者对旅游吸引物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由于旅游吸引物的外延十分广泛,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认为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已经投入旅游市场的各种旅游产品,同时吴必虎、唐子颖沿袭了这一习惯用法;邵祎以上述定义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体系进行了总结性的体系构建后,他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项产品,它与旅游交通一起,是旅游产品必要的配件产品;保继刚、楚义芳认为,旅游吸引物通常指促使人们前往某地旅游所具有的因素的总和,并认为通常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资源的代名词。
上述几种观点,虽然分别定义了旅游吸引物,但是都存在着值得思考和斟酌的地方。
将其定义为旅游产品或旅游资源,虽体现出旅游吸引物核心,但两种定义要么忽视旅游资源、要么忽视旅游产品,而且未能将旅游者等其他参与者的作用摄入其中;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定义,也缺乏对其文化价值,体验价值等其他方面的思考。
因此本文认为,旅游吸引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相比,旅游吸引物是一个更宽泛、更自由的概念,它不应该从各种学术角度去进行限定,而应该综合各类要素。
即可以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并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吸
引力。
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旅游吸引物间关系
对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如宋子千通过对旅游的被吸引性特征分析,了解并探讨了旅游资源的本质及其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王玉明、冯卫红对旅游商品、旅游产品的概念和产品结构作了进一步探讨;陈才等引入了旅游对象概念,分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谢彦君在其专著中也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概念及其三者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总体上而言,首先旅游吸引物比旅游资源的外延要广,它除旅游资源还包括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第二,旅游资源虽然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并成为旅游产品;如未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它们相对旅游产品而言是自在之物或独立之象,并不会因没成为旅游产品而消失;第三,若把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业资源,则无限地扩大旅游资源的范畴。
因此综合学术界中关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的各类观点,总结出三者间关系应该是:旅游者通过旅游经营者的介绍或者推销对旅游吸引物中的旅游资源或者旅游产品所吸引,并产生了前往该地进行旅游的旅游动机,或者旅游者直接被旅游吸引物中某些内容所以吸引,如旅游地中的某些游客的回忆诉说,而直接前往该地进行旅游。
而对于这个旅游吸引物,它包含了众多方面,核心为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
对于旅游产品,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如大连的发现王国,深圳的锦绣中华以及香港的迪斯尼乐园,第二类是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这一部分是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作为核心旅
游产品,然后组合景区服务、景区门票等其他内容,使其成为一个组合性的旅游产品进行出售,如黄山旅游景区,旅行社推出的乌江三日游等内容。
对于旅游资源除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外,还存在着未被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这一部分内容虽不是旅游产品,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吸引力,仍属于旅游吸引物中的一部分。
而对于酒店的住宿设施和其他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甚至包括逗留的旅游者本身,他们都可以产生吸引力,也构成了旅游吸引物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既不属于旅游资源,也不属于旅游产品,本文将其统一称为边缘的旅游吸引物。
总体而言,可以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的关系表现为图1所示。
终上所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三者本属于不同的概念。
旅游资源先旅游业而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处于潜在的待开发状态。
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是吸引性,是吸引的一种潜在能力,它没有与顾客直接发生联系;而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是现实存在的吸引作用,其使用价值在顾客那里得到体现。
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它也被包含于旅游吸引物中,但是它与旅游资源只有交集,并不存在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总体概括起来,包括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边缘的旅游吸引物(如旅游服务设施、景点标示等),同时把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一起构成了旅游吸引物。
三、小结
总结而言,对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之间的关系的混淆,从不同角度的探索,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一)国内旅游学科理论建设不足,过于重视实践活动;(二)国内研究起始于国外文献或者著作研究,但中西文化差异和各自翻译的欠缺,导致三者概念相互混淆;(三)旅游学科建设涉及多学科参与,不同学科关注点不同,使得定义略有差异。
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三者关系影响旅游学基础的建立,而无论从学科视角还是行业实践来看,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旅游业等,都是除旅游和旅游者之外旅游领域最为显著的基本概念。
对于三者间关系,仍是旅游学研究的基础,仍需要继续深层研究。
旅游学术界若不能对上述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和适用性进行深度探讨,则可能使旅游研究和教学缺乏稳固根基,也将难以正确解释旅游理论,并有效的指导实践。
因此理清三者间关系,并继续进行深层研究,仍是旅游学未来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