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陆游》完整课件(32张PPT)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陆游》完整课件(32张PPT)
愤书
陆 游

陆游,字 务观,号 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 国古代著名的 爱国诗人。诗集有《剑南诗稿》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 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 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 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 坚持自己的理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题 • 书: 写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 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 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 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 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 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 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 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 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 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 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 表达了忧愤但不绝望的情感。
B、对比手法:
•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 象的对比。
•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 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塑造了一个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 民, 壮志未酬,忠心不已的诗人形象。
• 【延伸拓展】1
•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 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 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 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ppt课件下载(粤教版高一上册教学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ppt课件下载(粤教版高一上册教学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从军行〉和〈蓟中作〉课件中包含边塞诗的鉴赏要点,边塞诗的内容总括和一些对比阅读,在技法上注重情景交融技法探究,图文并茂,值得一看。

)下载课件相关课件:上传者:李琳邮箱:*****************上传者来自:顺德青云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此课件包含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一单元〈边塞战争诗四首〉中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和〈塞下曲〉课件中包含两首诗鉴赏要点,注重对诗作中浪漫主义手法和用典等技法探究,有对比阅读,最后还有边塞诗发展的知识点。

图文并茂,制作精细。

「下载次数:493」上传者:闫蓉辉邮箱:**************上传者来自:华师附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课件精美,适合课堂教学「下载次数:328」上传者:开开邮箱:***********************.cn上传者来自:一中课件简介:原创课件,图片丰富,内容充实「下载次数:626」上传者:吴建刚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下载次数:461」上传者:王爱庆邮箱:***************上传者来自:山东利津县第二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边塞诗「下载次数:332」上传者:王剑胜邮箱:****************上传者来自:江苏省江都市武坚中学课件简介:改编课件,本课件是属于改编的,适合于九年级最后一单元诵读欣赏的学习,结合已学过的边塞进行复习。

效果很好!「下载次数:434」上传者:赵燕邮箱:*****************课件简介:原创课件,精讲课文,声图并茂。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关山月》在陆游作品中的地位
01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激昂的感 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陆游的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02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的文学风 格和思想感情,也代表了南宋文 学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02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陆游在《关山月》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展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
《关山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代诗人创作的 灵感来源。许多诗人借鉴了陆游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 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关山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 教学教材

CONTENCT

•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 《关山月》的文学价值 • 《关山月》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 《关山月》的课后拓展与思考
01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陆游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陆游(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民族 气节,致力于收复失地。
100%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 程,从宏观角度理解《关山月》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
《唐宋诗词鉴赏》
通过对唐宋时期诗词的鉴赏,提 高对《关山月》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陆游 《关山月》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 《关山月》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赏析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全诗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层意思: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戎——是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是指金国侵略者。和戎诏——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于福力大败,而向金国下了求和诏书,从那时开始到陆游写这首诗时,一共十三、四年,说十五年是举其成数。从那时起,将军虽统帅兵马驻守边境,却无从发兵,无事可作。空临边——是白白地到边境去。指将军不得作战,不是不肯作战,为什么将军不战空临边呢?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第二段由写南宋统治集团写到边防战士,与“将军不战空临边”一句照应。“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这两句是写战士苦闷悲愤的心情,由于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复,战争没有终结,他们也就长年累月地驻守戍楼不得与亲人团聚。他们迫切地要求驱逐敌人统一祖国,可这愿望却长期不得实现,他们只得在刁斗报时的声音中,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当明月之夜,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怀念故乡的亲人。战士们用悲凉的笛声来传达自己不能以身报国的苦闷和悲愤。然而朱门之中的统治者们,还在依照他们自己的乐曲去载歌载舞,哪里会听到并理解笛声中的含义呢?于是活着的战士熬白了头发,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鲜血。夜空中传来凄凉的笛声,明月徒然地照着留在沙场的尸骨。所以诗人说:“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这是描写空怀壮志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贻误了战机,使他们进不能杀敌尽力,退不能还乡会亲,而只能遥望天边的月亮,守着同伴的尸骨,听着哀怨的笛声,前途未卜,国家无望,内心何等的凄凉。这是第二段。诗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难忍,情绪激烈的。“空照”、“谁知”等词语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历史有幸 因陆游而热血沸腾
文学有幸 因放翁而铁骨铮铮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三、品一品,思不同,悟差异 苏轼有一首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描写的也是大孤山小孤山,大家齐声诵读,体会散文 和诗歌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二、赏一赏,品特色,感情怀
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
原文内容
作用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 表现小孤山的“峭拔秀
抒 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 丽”,抒发对小孤山的
情 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喜爱之情
议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峭石杰然特 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 变,祠宇极于荒残。
澎浪矶: 虽无风,亦浪涌。 沙夹所见: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ppt演讲教学
2.古今异义 ①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_辉_映___ 今义:_把_内__在__的__性__质__或__能__力__表__现__出__来__;__把__道__理__或__意__思__充__分__表__达__出__来__ ②舟人指点岸如赪 古义:_以_手__指__或__其__他__物__点__示__ 今义:_指_出__来__使__人__知__道__;__点__明__ ③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_没_有__前__行__ 今义:_不_可__以__,__不__被__允__许__或__者__没__有__能__力__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2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2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渡远荆门外, 山随平野尽, 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 仍怜故乡水, 仍怜故乡水, 来从楚国游. 来从楚国游. 江入大荒流. 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 云生结海楼. 万里送行舟. 万里送行舟.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 诵的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诵的五言律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字太白 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 居士。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 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 批判朝政弊端, 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 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 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 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甫吟》 将进酒》 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庐山瀑布》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 天姥吟留别》等诗篇, 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 祖国的壮丽山河。 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 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 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 的黑暗, 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 他诗篇的主旋律。 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 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 。

《关山月》原文赏析

《关山月》原文赏析

《关山月》原文赏析《关山月》原文赏析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原文赏析2《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原文注释】: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内容分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1、和戎:对金人屈服。 2、空:白白地。 3、临:到。 4、边:边疆,边界。 5、朱门:达官贵人家。 6、沉沉:深远的样子。 7、按:打拍子。 8、厩:马棚。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 到边疆。 达官贵族在深宅大院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 的马快肥死了,兵器也朽烂 了 。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16、闻:听说。 17、岂:难道,怎么。 18、遗民:指留在金统治区的人民。 19、忍;忍受。 20、望:希望。 21、垂:垂落,垂下。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
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天晚
解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 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 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 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 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 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次四句为第二层,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英雄无用 武之地、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
陆游《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 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 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 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无休止的 轻歌曼舞,写出当年那种虚幻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 ,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 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荒淫无度的风气。正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 武备松弛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客栈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 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带兵 南迁,以临安为国都建立南宋,苟且偷安。这首诗就是针对这 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痴如醉,像喝醉 了酒似的。这里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 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
治阶级。诗中“熏” “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 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
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 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且偷安的杭
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后四句为第三层,写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而连年失 望的悲痛。
层次小结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 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评析
本诗以“和戎诏下十五年”领起,下面从各 个角度写因“和戎”而出现的典型景象:豪门贵族 文恬武嬉,正好及时行乐,歌舞升平;将军不战, 厩马肥死,武备废弛;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士报国无 门,无用武之地,徒添白发,以笛子抒发怨愤;沦 陷区的遗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顽强挣扎,垂泪南望, 期待王师解救他们,却始终不见王师的踪影。仅用 十二句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隆兴和议”以来十 多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处境、心 态,而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其 爱国情怀,感人肺腑。
关山月
陆 游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 育,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 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提举江南西路常平 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 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 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 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 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此时的陆游,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 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 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宋遗民—— 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 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 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遗民泪 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 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 事的心情。
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
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9、戍楼:边防的岗楼。戍,戍守,防守。 10、刁斗:古代军中使用的一种铜器。 11、知:知道。 12、沙头:沙场。 13、照:照射。 14、征:出征。
边防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 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 出征将士的骨头。
作品简介
陆游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 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 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 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 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著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南唐书》、《老学庵 笔记》等。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再次 免官,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 地区被金人占领而不能收复,陆游面对南宋 半壁江山,感慨万端,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 体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 《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一组,集中表 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 国精神。这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 怆,为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