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浅谈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

浅谈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

浅谈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摘要】水土流失是影响小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成因,到治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治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水土保持;危害治理措施1.基本情况尾山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1.4万亩。

由于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使尾山农场的地形呈西高东低的走势。

属丘陵漫岗地区。

据统计在农场现有的耕地中,坡耕地即占60%多,这种地形的特点:一是海拔高程相对较高,平均多在275米一370米之间:二是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地面坡度一般在2°-6°之间,岗上坡度较平缓,自岗顶向下坡度渐渐变陡,然后又渐趋平坦,而农场大部分耕地都位于这样的山坡上。

部分耕地由于耕作方法不合理,预防和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受水土流失危害比较大,这种危害表现为侵蚀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沟壑增多,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本地区的土壤耕作层为黑土,一般厚度为30-60厘米,耕作层以下是黄粘土,天然降水入渗困难,易形成涝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测定,本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建场初期已下降了30%左右,许多地块必须年年耗费大量的化肥。

下面我就本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本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作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2.水土流失的危害本地区地处丘陵漫岗地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全场现有大小侵蚀沟近60条,平均长度350米,最长达成1400米,最宽处为25-30米,沟深一般为2-5米,最深处超过6米。

由于侵蚀沟的出现将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分割得肢离破碎,沟壑成害,严重破坏农业生产,使许多大型机械无法发挥作用,机械作业效率极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耕地的收益率,并使耕地面积减少,已是阻碍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本地区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治理措施3.1用行政,司法手段强化预防监督措施水土流失的发生在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五十年代,这里的土壤是黑油油的,根本不用施多少肥料,而现在许多地块已是贫瘠板结,不施化肥就不长庄稼的瘠薄土地了,大部分侵蚀沟也是近十年才出现的。

关于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关于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关于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张立福周淑杰李志民(克东县水务局 164800)[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防治[摘要]:克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齐齐哈尔市东北部。

总面积3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2万亩。

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连接的过渡地带。

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水土流失不断扩大,流失程度逐年加重。

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205.2万亩,占总面积的65.8%,其中耕地水地流失面积15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6%,其中大小侵蚀沟14760条。

面对严峻的形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治理水土流失做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千方百计治理水土流失,确保农业生产长足发展”的指导思想。

1. 影响水土流失因素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

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1.1气候气候包括降水、风和温度。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大气污染,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反常,导致夏季连续降水。

克东县年平均降水量在526毫米左右,且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最根本的原因,受风和湿度的影响,产生风蚀和冻融侵蚀,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1.1.2地形地形包括坡度、坡长和坡形。

克东县境内多为丘陵漫岗区,降雨后径流的速度大、流量大,所造成的冲刷量也越大,侵蚀力也越强,加上克东县的侵蚀沟较多,一遇大雨或暴雨,径流夹带大量泥沙下泄,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1.3土壤土壤的因子主要有土壤的透水性、土壤的抗蚀性及土壤的抗冲性。

透水性好的土壤,入渗能力相应也强,产生的地表径流相应就少。

造成的水土流失较轻,反之,造成的水土流失较重。

1.1.4地质克东县南部多为丘陵地形,砂岩和页岩的分布较广,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结构松散的风化层,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1.5植被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植被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

(完整版)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完整版)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1
人、
黄 为土

高 原

人 口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不开合垦理陡的坡 农业活动: 实行轮荒耕作、 陡坡开荒
(2)不合理的生产建设:
农业垦荒 规模扩大,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使森林覆盖率由战国前
的50%以上下降到1949 年的不足10%,1985年
仅为6.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秦岭 C、渭江谷地 D、黄土高原 2、A地区的温度带是_亚_热_带__,干湿区是_湿_润_区__, 主要粮食作物是_水_稻____。
黄土峁
思考: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点说明什么?
水土流失 现象非常 严重!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种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黄河入海流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塔 >7米
失我 最国 严是 重世 的界 国上 家水 之土 一流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80%~90%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 土石山地都有发生。
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
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 长江中上游 南方低山丘陵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
水土流失面积 其中严重的地区 每年流失的土壤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现状、问题与治理经验(一)整体好转,局部恶化南方红壤区8省水土流失状况总的趋势是,整体好转,局部恶化。

根据调查统计,南方8省199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占南方8省土地总面积114.1万平方公里的21.8%;至2000年,即10年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7.5%,水土流失减少的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幅度达4.3%,平均每年减少流失面积为4900平方公里。

据统计,当前在8个省中,这种比例是不均衡的,其中安徽、福建、浙江和江西减少幅度较大(减少幅度大于20%),湖北、湖南的减少幅度较小(约10%~20%),广东减少幅度最小(3.3%),而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约20%)。

这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南方8省水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数量有所降低(表1略)。

此外,从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状况来看,各省近十年来,轻度流失面积平均减少17.3%,其中湖南、广东和海南三省轻度流失面积增加,其他省的都减少;中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18.9%,其中除了湖北省轻微增加外,其他省的中度流失面积都程度不同地减少;强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21.8%,其中,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强度流失面积反分别较前增加31.8%、21.3%、12.4%(表2略)。

表2数据还说明各省水土流失中度的面积普遍减少,但是幅度除安徽和湖南较大外其他变化都不大,而轻度和强度则变化较大,且各省之间差异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尽管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与各地治理面积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南方8省由于人为影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据测算,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总共达到2256平方公里。

据资料,湖北省近几年来,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

1986~1992年广东省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广州、潮州、江门、汕头、阳江和惠州等11个平原城市,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845.7平方公里,深圳市最为严重,流失面积184.99平方公里。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3 水 土流 失产 生 的原 因
我场地处丘 陵漫 岗 山区 , 受地 形地 貌影 响 , 加上 降雨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 区形 成 径 流 快 , 种 环 境 下 , 被 再 遭 破 坏 , 山 这 植 很 容 易 造成 冲 刷 。 3 1 毁 林 开 荒 .
2 典 型 区基本情 况
挠力 河 两 大 河 流 的 源 头 及 其 分 水 岭 区 域。 土 地 总 面 积
沟头朝排水沟相反 方 向发 展 , 即为溯源 侵蚀 , 水 沟底 发生 排 切蚀 , 沟边发 生侧 蚀 , 使排 水沟 底拓 宽一 加 深一 再拓 宽一再 加深 , 经 冲 刷 , 水 沟 变 成 沟 壑 , 排 水 沟 地 面 比 降 几 排 到 ≤1 0 的地段 , 3 / 00 排水 沟发生 淤积 , 随坡降继续 下降 , 排水沟 几 乎被淤积物填满 。 2 低洼 水 线 冲刷 沟 : ) 两个 岗丘 之 间的 低 洼水 线 , 降 坡 >120 0 原始植被 为柳 条灌 木林 , 甸植被 完好 的 自然林 / 0 , 草 草 能起 到泄洪排涝 的作 用。但 为了增 加耕 地 面积 和地块 连 片, 人们就在 低洼 水 线 处 开沟 , 自然 林 草泄 洪 带遭 到 破坏 。 加 上农 民种地种到 排水 沟边 , 大雨或 暴雨 , 遇 地表水 汇集 到 此 处产 生径流 , 引起水线 沟冲刷 , 严重 的冲刷成沟壑 。 3 路边 冲刷沟 : ) 岗坡地 耕地 , 面坡 降 >1 10 有公 路 地 /4 ,
文章编 号 :0 7— 5 6 2 1 )3— 2 9— 2 10 7 9 (0 1 0 0 3 0
低 山丘 陵 地 区水 土 流 治 理 失
田振 远
( 鸡东 县哈达水库管理处 , 黑龙江 鸡东 1 80 ) 5 2 0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概况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开发历史悠久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大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非法采矿、采石非法采矿、采石人多地少人多地少薪柴紧张,能源短缺薪柴紧张,能源短缺剥离表土剥离表土耕地紧张耕地紧张毁林开荒、开园毁林开荒、开园乱砍滥伐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

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为原因中的人地关系间的矛盾则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新炭林冶理措施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要合理规划、不可盲目开发。

材料: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用材林、经济林环境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林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地位:主体地位。

鱼塘的主要作用是: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灌溉。

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业。

该模式中,近期可受益的是农牧渔业,中远期可受益的是林果业。

(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而且目前,形势越发严峻。

为什么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其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造成的危害却在黄土高原之上?(1)这里土地单产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2)这里人均土地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社会影响大;(3)这里石质山地土质疏松,土层较薄,表层被侵蚀后难以恢复;(4)这里江河水量大,水土流失易导致洪涝灾害,而河流中下游往往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上 的时 间才 能解 决 好 南 方 8省 区 的水 土 流 失 面 积 .
这种 “ 整体 好转 , 部 恶化 ” 局 的现 状 加 上 治理 力 度 不 够预 示 我 们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与 生 态 恢 复 任 重 而 道
远 一 .

该 区水土 流失 的现状 、 危害 和特 点
国水 土 流失 与生 态安 全综 合 科 学考 察 的南方 红 壤考 察 区约 位于 N1 。 3 。8 , 19 4 ~1 2 3 间 , 7 一 4 3 E o 。5 2 。0 之
主要 包 括 南方 八 个 省份 , 南方 红壤 丘 陵 区 的主体 , 为
水 土流 失 面 积 为 1 . 9 6万 k 占 全 区 总 面 积 1 . m, 7
目前 , 长江 流 域 以 南 的 红 壤 丘 陵地 区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约 6 . 8万 平 方 公 里 , 占该 区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74 约
该 区水 土 流 失 是 仅 次 于黄 土 高原 的 , 危 害 却 但 是 “ 过之 而无 不 及 ” 直 接 表 现 为 耕地 的减 少 和有 有 , 机 质 的流失 . 区 土 层 一 旦 遭 侵 蚀 , 该 土壤 薄化 , 石 岩 裸露 , 容易 形成 “ 白沙 岗” 红色 沙 漠 ” . 外 , 有 “ 等 此 还
壤 丘 陵 区以 大别 山 为 北 屏 , 巴山 、 山 为 西 障 , 南 巫 西 以云 贵高 原 为 界 , 南直 抵 海域 ; 括 浙 江 、 东 包 安徽 、 江 西 、 建 、 东 , 湖 、 苏和 广 西部 分 , 包 括 台湾 、 福 广 两 江 并 海 南 和南 海 诸 岛… , 面积 18万 k 约 占我 国 陆 总 1 m, 地 面积 1. %. 区 内地 形 多低 山 、 陵 , 候 为 亚 23 该 丘 气 热带 季风 气 候 , 体 上 温 暖 湿 润 , 壤 主 要 发 育 为 总 土 红 、 壤 . 区 内人 口较 多 , 济 较 发达 , 人 地 矛盾 黄 该 经 但 突出 , 生态 环境 脆 弱 , 以水 土 流 失危 害 严 重 且治 理 所 难 度较 大 , 这一 点 已经 为多数 专 家所共 识 .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2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2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 南方红壤丘陵区,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含鄂西全部) ,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湘西、桂西) ,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域,总面积118 万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 12. 3%[1].区内雨热条件好,年平均降雨量大(达1 200mm 以上) ,且雨量分布不均,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单位时间内强大的降雨构成巨大的侵蚀动力[2],加上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的可蚀性( K 值)较高的内在因子[3],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其成为我国水土流失范围最广、程度较高的地区,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4],制约着该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如何加快其水土流失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根据水利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5],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总面积13. 12 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1. 1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6. 13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46. 72%,中度流失面积 4. 84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 36. 89%,强度以上流失面积 2.15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 16. 39%.不难看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流失为主,二者的流失面积占到流失总面积 83. 61%.从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来看,与2002 年水利部全国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6]相比,水土流失总面积、轻度、中度和强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6. 48 万 km2,轻度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68 万km2,这说明南方红壤丘陵区在近10 年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应看到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1】 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受到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剧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但主要以水蚀为主,大多呈斑点状分布;其次,林下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的缺少,导致土壤表面裸露程度很高,致使林下地表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中度甚至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7],带来了严重的“林下流”恶果,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概况
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
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开发历史悠久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大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
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非法采矿、采石
非法采矿、采石人多地少人多地少薪柴紧张,
能源短缺薪柴紧张,能源短缺剥离表土
剥离表土耕地紧张耕地紧张毁林开荒、开园
毁林开荒、开园乱砍滥伐
乱砍滥伐水
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
——决定因素
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

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为原因中的人地关系间的矛盾则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封山育林
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
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新炭林
冶理措施
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要合理规划、不可盲目开发。

材料: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
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用材林、经济林环境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林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地位:主体地位。

鱼塘的主要作用是: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灌溉。

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业。

该模式中,近期可受益的是农牧渔业,中远期可受益的是林果业。

(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而且目前,形势越发严峻。

为什么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其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造成的危害却在黄土高原之上?
(1)这里土地单产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2)这里人均土地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社会影响大;
(3)这里石质山地土质疏松,土层较薄,表层被侵蚀后难以恢复;
(4)这里江河水量大,水土流失易导致洪涝灾害,而河流中下游往往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2、南方低山丘陵的范围: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3、造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原因是什么?流水的侵蚀
4、导致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特别强烈的原因是什么?
人为不合理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5、南方低山丘陵植被覆盖不良产生的主导原因是什么?人为不合理活动
6、从水土流失的成因上看,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什么?恢复植被,减少土壤的侵蚀
7、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的大片“红色荒漠”,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依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其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8、南方低山丘陵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地形为丘陵,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南方低山丘陵区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生活用燃料短缺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切实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