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高三地理微专题: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共23张PPT)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坡度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柴薪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生活用能不足
砍柴取薪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适当的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 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 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C.云贵高原一一沙漠化
D.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
【小题2】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 化学作用, 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 如次生盐渍化 )
云南省建水县-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 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分布:
南方低山丘陵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
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 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本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1
2
3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 量和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土层 薄,破坏后很难恢
复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 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基地和经济中心
思考分析
比较“红色荒漠”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 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 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荒漠化类型

红漠化
红色荒漠是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红色砂岩)分布 区,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 用,使裸露的红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 失岩层裸露而不能生长植物,称之为红色荒漠。如湖南 、江西分布广泛。
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 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 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 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 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2)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④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 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 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地 荒)表、植过被度的樵破采坏、,毁如林不开合荒理、的乱耕砍作滥制伐度、(轮开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陡坡开荒)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过度放牧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 ◎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造成土地、生物资源丧失、干旱缺水,侵害人类 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加剧贫困问题
知识链接
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石质荒漠化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一、(1)地区: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开矿二、(1)地区: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自然因素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三、(1)地区: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2)成因:自然因素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人为因素①过度砍伐树木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四、(1)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我国不同地区典型的环境问题

(1)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酸性气体所致。
(2).我国的酸雨
类型:硫酸型——以燃烧煤为主
酸雨主要分布区: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及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重酸雨区(pH<4.5):我国南方
(3)危害: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4)措施:①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发展生态旅游;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④加强立法和管理,防治湿地污染;⑤退耕还湿(生态退耕)。
六、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海域相对封闭:静水;静风。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1、黑土流失:
原因:过度开垦,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冲刷,肥力下降
措施: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加强对坡面治理、沟壑整治、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的流失
2、森林(地球之肺)减少:
(1)优势:①资源丰富,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东北湿地的作用:
①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②沼泽是蓄水池,水源地;
③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栖息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④同时沼泽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湿地减少的危害:
①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盐渍化土壤面积扩大;
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二、森林破坏 东北林区遭破的原因、措施? 原因:1、毁林开荒破坏森林资源 2、采育失调 3、森林火灾4、采伐以皆伐为主 措施:1、合理采伐、采育结合2、积极营造人工林3、建 立自然保护区4、提高木材利用率5、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三、土地荒漠化 (一)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2、平地多疏松的砂质 沉积物3、大风天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 源利用不合理
六、湿地遭破坏
原因:1、水土流失(土4、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措施: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退耕还湿地3、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湿 地的保护 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1、毁坏森林2、过度开垦3、人雷类的采集、捕杀 4、过度放牧5、外来物种的大量入侵6、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 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2、拯救濒危物种3、建立濒危 物种基因库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民环保意识
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4、多 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案例: 四、地盐碱化? 典型地区: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措施:1、合理排灌2、引淡淋盐 五、草原退化 原因:1、过度放牧(超载放牧)2、盲目开垦 措施:1、围栏放牧2、改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3、实行 禁牧、轮牧制度4、建人工草场5、加强牧场基本建设6、 建饲料基地、草库伦7、培育良种8、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措施? 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4、开矿5、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措施:1、植树造林2、退耕还林还草3、小流域综合治理 (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及措施(含云贵高 原石漠化的原因)? 原因:1、地势起伏大、坡陡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陡坡开荒(毁林开荒)4、滥砍滥伐5、生活燃料紧缺 措施:1、禁止滥砍滥伐2、封山育林3、退耕还林4、解 决生活能源问题5、改坡为梯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
质量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
下图为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1)简述上图所示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丘陵地 形,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利于立体布局;水网密 布,水源充足。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 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 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以达到土地利用方式多样, 生产类型多样的农业经营模式。从根本上说立体农业 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农业转型的有 效方法。
可见,千烟洲的土地利用特点:
A、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 B、生产类型多样化 C、林业用地面积大,超过一半,反映出千烟洲农业生产结构从 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林业为主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和人工草地
鱼塘 农田
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2)上图所示地区为我国农业低产区之一,简述其主要原因。
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丘陵地 形,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较严重。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贫困呢?
大量坡地被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
据科学工作者的调查,1985年浙闽湘赣粤桂六省区山 区的各种农业类型的产值占山区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1.发展立体农业
2.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
3.加强本地区的生态建设
一、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
(3分)(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
(3分)【答案】(10分)(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
(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
(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任3点得3分)(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
(1分)【解析】(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墨累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分)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知识点总结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 人们常说的“北大仓”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由于过度开荒, 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 遭到了严重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大面积 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 自然原因:降雨集中, 碎!近年来,东北黑 多暴雨,冲刷力强。 土区发生异常的天气 越来越多,它极有可 人为原因:过度开荒。 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 风源地。 治理:停止湿地开荒,退耕还林、 还草、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水土流失
红漠化
结合地图册169页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集中 多暴雨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起伏大, 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1、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 使植被破坏严重。 2、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是
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夏季降水集中 。
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地形条件:
一般为地形起伏大、 坡度陡的山地、丘陵 。
降水条件: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 作制度、开矿等
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退耕还林 还草;开展土地复垦;实施护坡工程;多途径解决农村 能源问题等。
(2001年全国)下图所示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省级行政有 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 、 、
甘
、
渝
、
内蒙古 。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 是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 。
(3)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比黄 土高原大,原因: (1)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造 成的损失大。 (2)石质山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 (3)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 影响大。
与黄土高原比较
• 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我们认为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农村燃料 缺乏,导致乱砍滥伐森林。这里自然环境特点是 山地、丘陵为主,降水多。所以“保塬、护坡、 固沟”的方针不适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治 理,应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解决 当地农民的燃料问题入手。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 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在山坡上种植经济果树, 间有灌木类植物,既可以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 使粮、林、果结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