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程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贵州省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采用课堂教学、网上辅导、教学讨论、学生自学等形式开展教学。

文字教材是整个课程的主要框架和总体内容,需要学生全面阅读和深入理解;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课程的主干线索,进行重点和难点分析;网上辅导以丰富全面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课件、互动式的测试,全面强化课程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拓展思维方式;教学讨论是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网上讨论,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学生自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提供的教学媒体和资源,系统而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认真完成平时作业,深入思考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知识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系统讲授课程的主干线索,进行重点、难点内容分析,布置平时作业并进行讲评,组织教学讨论,给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小组讨论和课程实践等。

要求详细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正确评定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

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认真组织期末复习,负责期末考试出题和评阅试卷,并最终评定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

二、教材及参考资料文字教材: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参考资料:主要是“贵州省情”课程网页上的教学媒体和资源。

网址: 三、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一)教学重点、难点问题1、贵州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2、贵州在生物、能源、矿产、自然风光等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贵州省情——地理

贵州省情——地理

欢迎阅读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教学重难点:1、贵州地貌的特征和类型2、贵州的自然资源优势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演示教学时数:3学时阶梯;2166 米,2901(三)地貌区域差异。

在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下,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

1.贵州东部山地丘陵区。

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

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雷公山以外,海拔大都在800 米以下。

2.贵州北部中山峡谷区。

范围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800~1200 米之间。

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3.贵州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

范围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地势自西向东和自中向南、北倾斜,海拔在800~1000 米之间。

4.贵州南部山地河谷区。

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南的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200~5.4006.~600地带为低温区。

南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均气温在20℃左右,是省内气温最高地区。

东南部的都柳江和北部的赤水河河谷地带,年均气温在18℃以上。

(二)降雨量。

贵州离南海较近,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地带,降雨量多,年降雨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有3个多雨区和2个少雨带。

3个多雨区所降雨量均在1300 毫米以上。

贵州各地年降雨量比蒸发量多,达50%以上,常年雨量充沛。

(三)日照。

贵州阴雨多,日照少。

日照时数在1050~1800小时之间。

日照西多东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

(四)地域差异及类型。

由于贵州地面起伏崎岖,加上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差异,使得气候的地域差异比较大。

(五)气象灾害。

贵州主要灾害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

此外还有倒春寒、秋平方千11.57万平方河流有每100(二)乌江水系: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北部,下游部分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干流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盐仓镇西南面,省境内河水889 千米,流域面积66807平方千米(含省外为6931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9%,是贵州最大的河流。

2014年贵州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第一篇贵州省情省貌

2014年贵州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第一篇贵州省情省貌

贵州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

有关专家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

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

其区划几经变动,到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转折。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地理环境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能源资源
黔金丝猴
白 头 鹤
华南虎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能源资源
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河湖、泉水景观多,水好,景色美。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森林美景多。
贵州环境独 特,地貌类型 多样,其自然 风光资源的特 点是:
煤水结合、 水火电互济, 能源资源 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
组合态势良好、 开发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
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水能资源方面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 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 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 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 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 总量的4.4%。按单位面积占 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 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 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 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 优。
煤炭资源方面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 2006年,全省煤炭保有储量 达507.28亿吨,居全国第5位, 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 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素以 “江南煤海”著称。煤炭资 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六盘水市 和毕节地区,在煤种上又构 成各具特点的能源优势,可 供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 炭生产基地。
生物能、天然气、铀矿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省情第一章

贵州省情第一章
气温。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在
10-20°C; 降水量。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湿润; 日照。地处冷暖空气交锋地带,阴雨多、日 照少。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看一看:
贵州的水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议一议:
一、贵州省内最大的河流是哪个?黄果树 瀑布属于哪个水系? 二、贵州有几大水系?分别是什么?
最高点赫章县 的韭菜坪(海 拔2901米)
耕作条件 最高地区威宁 (海拔2166米) 最低地区 玉屏(海 拔541米)
最低点在 黎平县水 口河出省 处(海拔 148米)
山地丘陵地貌
中山峡谷地貌
山原丘陵盆地地貌
山地河谷地貌
山原丘陵地貌
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金刚石、锰矿 B 锰矿、重晶石、光学水晶 C 汞矿、锑矿 D 化肥用砂岩、砖瓦用砂岩
A
4.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产区之 一,贵州五大名药是( )
珠子杉、冬虫夏草、鸡枞、天麻、半夏 B 天麻、石斛、桔梗、五倍子、半夏 C 天麻、杜仲、黄连、吴茱萸、石斛 D 天麻、杜仲、黄连、何首乌、厚朴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 讲一讲: 最少的是水稻土。


石漠化:地表基岩 大面积裸露或砾石 堆积的土地退化现 象。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 面积最大、程度最 深、危害最重的省 份。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 不足。
地面: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
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 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 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 莲花盆、卷曲石等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范围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 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400-2400米,是 全省最高地区。该区域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水土流 失严重。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一)气温
• 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
• 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0℃-20℃之间。
(五)南盘江水系
• 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游,发源 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交界处 的三江口后,成为黔桂省区界河,与北盘 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
• 干流在贵州境内长263公里,流域面 积7651平方公里,流经兴义、安龙、册享、 兴仁、普安、盘县6县市,水量和水力资 源都很丰富。已建成天生桥一、二级大中 型水电站。
中部:苗岭,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 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 公山,海拔2178米,原始森林茂密,世界十大森 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20多种国 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 种基因库”。
(三)地貌区域差异
• 1.东部山地丘陵区。
• 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 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 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威宁、赫章、毕节年降 水量在800-900毫米,其中赫章最少。
(三)日照
• 贵州年日照时数多在800-1600小时之间。
• 日照西部多、东部少。西部的威宁、盘县 大多数时候阳光普照;而北部遵义、务川 一带整月不见太阳直射光却是常事。
• 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 季最少。
(七)红水河水系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2017/9/26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牛栏江 横江
乌江
赤水河 綦江
沅江
南盘江 北盘江 红水河
都柳江
长江流域
2017/9/26
▲ 苗 ▲ 岭 ▲
珠江流域
牛栏江横江水系
起源 《威宁县志》说:“牛栏江, 古涂水,源于云南寻甸……此 江水量最大,两山紧束,水流 激疾,不利行舟。除支流外, 江岸始无一居人。”
(二)降水量
贵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
三个多雨区和两个少雨带。
第一个多雨区:苗岭西段南坡,年降雨量最多的是晴隆达 1588.2毫米。 第二个多雨区:苗岭东段南坡,年降雨量最多的是丹寨达 1505.8毫米。 第三个多雨区:东北部武陵山东南坡,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 以上。 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威宁、赫章、毕节年降水量在 800-900毫米,其中赫章最少。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
紫 色 土
黄 壤
石 灰 土
水 稻 土
主要分布于北部 赤水、习水一带
主要分布于贵州 中部、北部、东 部海拔700-1400米 和西部海拔9001800米之间的广 大地带
广泛分布于石灰 岩地区,以中、 南部分布最广
第二节 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环境
3
第三节 行政区划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 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 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5个自然圈。 这里所描述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 人类的自然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因素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 范围包括黔西、织金以 东,黄平以西,绥阳以 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 区。地势自西向东和自 中向南、北倾斜,海拔 在800-1000米之间。该 区面积较大的坝子较多, 是贵州的粮食和经济作 物主产区。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4.南部山地河谷区。 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 南的地区,地势北高 南低,北部海拔 1200-1500米,南部 红水河一带海拔300400米。宜发展亚热 带作物和林木业。
贵州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 温在3℃-6℃之间,罗甸最高,达10.1℃;威宁、 大方、开阳、万山最低,为1.5℃-2℃之间。夏季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 除南部望谟、罗甸冬季不到一个月,西部威宁、 赫章海拔较高的山地基本没有夏季,大部分地区 四季分明。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赤水河綦江水系
赤水河,即赤水,为中 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 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
而得名。发源于云南省
镇雄县。赤水河,因中 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
故事而出名。
沅江水系
清水江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在都 匀称剑江,都匀以下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 水江,至湖南黔城汇入舞阳河后称沅江。
南盘江水系
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是珠江的源头
河段从发源地开始流经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与北盘江一同汇 入红水河,东下西江至珠江入海。南盘江中、下游纵坡很大,水流
湍急,滩险很多,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天生桥等多座水电站。
北盘江水系
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的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西北麓, 流经云南、贵州两省,多处为滇黔界河,至双江口注入红水河左岸。北盘江全长 449公里,总落差1985米,流域地下伏流河段、跌差瀑布都较多,全流域有大小 瀑布165处,以打帮河上源可布河(又称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大。
从面上看: 威宁2166米-玉屏541米 =1625米 从点上看: 赫章韭菜坪2901米-黎平 县水口河148米=2753米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一)地貌特征
贵州的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
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达10.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9%。 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 瀑布、喀斯特湖;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贵州气候特征表现为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贵阳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
从2006年起,贵阳、六盘水、兴义、 都匀、安顺均在“中国避暑旅游城市
排行榜”前列,贵阳市连续数年被评
为“中国避暑之都”。
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五)气象灾害
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
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 山等名胜古迹。全省共辖 9 个市 (州)、 88 个县(自治县、市、
区、特区)。
遵义市
毕节地区 六盘水市 铜仁地区
贵阳市 安顺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
2
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贵州省情 之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名片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 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北接四川和重庆 , 全省东西长约 595 公里,南北相距约 509 公里, 总面积为 176167 平方公里,占全 国国土面积的 1.8% 。贵州是一个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 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水稻土是贵州主要 的耕作之一,总量 少,零星分布广泛, 黔东最为集中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01
山地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 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02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耕地不仅面积小,中、下等耕地占耕地总面 积的80%左右,其中21%是不宜耕耕地。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三)日照 贵州年日照时数多在800-1600小时之间。 日照西部 西部的威宁、盘县大多数时候阳光 多、东部 普照;而北部遵义、务川一带整月 少。 不见太阳直射光却是常事。 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大部分地区阴雨日数超过150天,年相对湿度高 达70%-80%。
沼泽 与水生 植被
竹林
生态 植被
生态植被
阔叶林
针叶林
灌丛和灌草丛
沼泽和水生植被
竹林
二、组合良好、开发 前景广阔的 矿产资源
一、水煤结合、水火 互济、优势突出的 能源资源
自然 资源
三、种类繁多、具有 广泛利用价值的 生物资源
四、独特优美、旅游 价值极高的 自然旅游资源
一、水煤结合、水火互济、优势突出的 能源资源
贵州主要的灾害天气有干旱、秋风、凝冻、冰雹,以 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 干旱是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夏旱突出,春旱次 之。夏旱常发生在东北部、东部和北部。春旱主要发 生在西部,北部也时有发生,其他地区相对较少。 贵州高海拔地区每年都有凌冻出现;
春夏之交,贵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发生,历时 短,但破坏性强。
源头
1978年,国家水利委员会经 过六年的考察,确认了牛栏江 的发源地,它与南、北盘江一 起,同出于云南曲靖的马雄山 麓,故称“一ຫໍສະໝຸດ 滴三江”乌江水系:乌江画廊
乌江,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乌江,古称牂 (zāng)牁(kē)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唐宋又称黔江等, 元代首次称为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 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酉阳县、涪陵区注入长江。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四)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全省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 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均温19℃以 上,几乎长夏无冬,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宜种多种喜温亚热 带经济作物;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冬暖夏 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 3.北亚热带: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 区,冬暖夏凉,农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两熟,适种性广,这是 贵州的主要气候类型; 4.暖温带: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的地区,冬冷夏凉, 可种植荞麦、马铃薯等喜耐寒作物; 5.中温带: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几乎长冬无夏。
红水河水系
红水河:中国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间。源出云南省 曲靖市沾益区马雄山,称南盘江,南流至开远折而东,至望谟县与北面来的北盘江相 会,始称红水河(区别于其南方的国际河流红河)。红水河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 色红褐而得名。
都柳江水系
都柳江,珠江水系西江干流黔江段支流柳江的上源河段。发源于贵州省独 山县,流经三都县、榕江县、从江县,入广西三江县寻江(古宜河)口, 进入柳江干流融江段。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
范围包括普安以南,望谟 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北部海拔1500-2000米, 南部南盘江、北盘江河谷 地带海拔400米,西部海 拔1400-1800米,东部海 拔800米以下。该区宜发 展农、林、牧业,南部河 谷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和经 济林木。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
水能资源方面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 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 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 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 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 总量的4.4%。按单位面积占 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 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 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 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 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