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教案标题:贵州省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了解贵州省的特色文化和民族风情。

3. 培养学生对贵州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张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大致位置。

2. 播放一段介绍贵州省地理特点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活动: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贵州省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了解该城市或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信息。

4.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或PPT,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城市或景点的特色。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5. 小组展示结束后,全班共同讨论并整理出贵州省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总结。

拓展活动:6.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贵州省的一个民族风情展览。

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贵州省的民族,展示该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特色文化元素。

7.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贵州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口头报告,表达自己对贵州省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评估活动:8. 教师提供一份关于贵州省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填写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贵州省的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贵州省地理位置地图2. 贵州省地理特点的视频3.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4. 海报或PPT制作工具5. 角色扮演服饰和道具6. 问卷调查表格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贵州省的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贵州省的一些重要景点或民族村寨,深入体验贵州省的风土人情。

3. 学生可以进行贵州省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如手工艺品、服饰等,展示贵州省的独特文化魅力。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培养对贵州省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贵州省情 第二章教案

贵州省情 第二章教案
旧石器晚期: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形成贵州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区域性特征。
从贵州考古的这些重要发现,表明云贵高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过去不仅外界不了解,我们自己也不了解。我想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我们也就只是从课本里知道周口店文化而以。贵州历史不为人知的地方太多。虽然我们不可能向考古的专业人事那样对贵州的历史研究得这么透彻,但至少应该像中国人知道周口店那样,作为一个贵州人也应该知道黔西观音洞等等古文化吧。
所谓“羁縻州”,即由朝廷指派归附的地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土著首领在其统治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朝廷保持比较松散的羁縻关系。
所谓“藩国”,是指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是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
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贵州”,相当于今贵阳地区,因州南有水方如矩(今贵阳四方河),故名矩州。
它不仅是我国长江以南材料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而且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重要类型之一,它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侯度文化三足鼎立。
中期:有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见图),是南方少见的遗址之一,20世纪70-80年代,科学家又对桐梓岩灰洞进行发掘,发现古人类牙化石7枚,考证距今约20.6万年,还发现了炭屑和烧过的碎骨化石,这是华南地区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先用火的地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在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我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逐步完成“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贵州省情“绪论”

贵州省情“绪论”

五、教学安排 (1)“贵州省情”课程在教学 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堂 教学时数为18学时。采用讲解重点、 难点问题,分析重点理论等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并开展学生自主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 绪论 特殊的地理环境 悠久的发展历史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容 课时(分钟) 4 (180) 4 (180) 3 (150) 3 (150)
第一章 绪论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 特 殊影响
不利方面:
(1)自然生态脆弱。喀斯特地貌上的土地自然保 水保肥的能力较差。 (2)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不配套。贵 州人均耕地只有0.70亩,大大低于全国人均1.57亩的 平均水平。土层浅薄、坡度较大、肥力较低、水土流 失严重。大多田高水低,利用困难。 (3)不利交通通信发展。贵州山区的崇山峻岭, 深切河谷,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困难。
(4)“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 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课 堂教学出勤,课堂报告质量等情况, 评定平时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考 试周统一考试,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 绩的70%,即70分。
第一章 绪论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贵 州的优势是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四 大方面。资源特别是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 发和综合利用;生物要注意保护,延续物种;旅游要 保护好环境,利用优势气候,发展以原生态为特色旅 游项目。
第一章

多彩贵州教案

多彩贵州教案

多彩贵州教案教案:多彩贵州一、教学目标1.了解贵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丰富。

2.了解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

3.培养学生对贵州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贵州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贵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丰富。

2.了解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培养保护贵州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贵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丰富介绍贵州的地理位置和与周边省份的关系。

提供一些图片和图表,让学生了解贵州的气候特点(多山、多雨、湿润)和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植被资源)。

2.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a.服饰: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服饰进行辨认。

b.建筑: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如侗族的鼓楼、苗族的木楼等,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些建筑有初步的了解。

c.音乐: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如侗族的大歌、苗族的芦笙等,播放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d.舞蹈: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舞蹈特点,如侗族的杜鹃舞、苗族的踩歌等,通过展示舞蹈视频,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舞蹈的美丽。

3.保护贵州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讲解贵州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和破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贵州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组织学生讨论并形成保护贵州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口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贵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丰富。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3.音乐播放:播放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4.视频展示:通过展示贵州少数民族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舞蹈的美丽。

5.讨论与口号形成: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贵州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并形成保护口号。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活动的展示,检查学生对贵州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丰富的了解;通过图片展示和音乐播放,检查学生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形成口号,检查学生对保护贵州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观点。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发展历程、主要经济产业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3. 帮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贵州省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针对贵州省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贵州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贵州省地理概况:介绍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一章第一节2. 贵州省历史发展:讲解贵州省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名人典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二章3. 贵州省经济产业:分析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三章4. 贵州省民族文化:探讨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四章5. 贵州省社会进步:展示贵州省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五章6. 贵州省发展展望:分析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一)贵州印象❖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富集的资源勤劳的人民(一)丰富的生物资源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

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

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

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PPT
课前准备 (参考资料)
有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作业布置
学生基本知道表面如景点和小吃,通过本书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贵州我们的 家乡。
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后记 (手写)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从有利方面看:大气降水丰富;光、热、水基本同季;立体 气候明显;
气候温暖湿润。 贵州降水充沛 ;贵州日照充足 从不利方面看:干旱、洪涝、冰雹、倒春寒、秋绵雨。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胜区、荔动: 通过对贵州景点、小吃等请同学们和大家分享他们所知道的。 学生: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爱贵州,了解贵州从现
在开始更加深入了解。
组织教学 3 分 引 导 7分 讲授新课 25 分 小 结 5分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1、有利条件: 地貌多样: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各类繁多。
能源丰富::煤炭、水能,南方重要能源基地。 矿产丰富:矿产丰富、组合良好,铝、磷、锰、重晶石等,中国重要原 材料基地。 2、不利条件: 生态脆弱: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喀斯特地貌的土地自然保水肥的能力较 差。 耕地不足:可耕地资源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 开发困难: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 发展。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课程名称 贵州省情
授课教师
何培琳
课程类型
新课讲授
授课时间 第 1 周 8 月 27 日、28 日
授课对象 12 五运营一班、二班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Provincial Conditions of Guizhou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归属单位:马列主义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贵州省情是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贵州省情教程”课,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

2、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及考核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授课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考核: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贵州省情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联系的一门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4、推荐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用书推荐教材: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参考用书:主要是“贵州省情”课程网页上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以及所提供的教学光碟和参考书。

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1.基本内容: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发展前景2.基本要求:掌握贵州的气候特点、贵州的地貌特点;理解贵州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贵州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教学难点:贵州发展与贵州气候、地貌特点相结合的发展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具体教学内容:①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②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③美好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一)贵州印象❖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富集的资源勤劳的人民(一)丰富的生物资源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

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

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

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1、丰富的水能资源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

由于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总蕴藏量1874.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8%,全省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开发量的4.4%。

横贯全省的乌江是国内著名的水能“富矿”,水能可开发量达836.5万千瓦。

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较为均衡地分布于省内各地,大多距负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开阔,中、下游较狭窄,上游可以兴建“龙头水库”,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

❖可供开发的水能多处于高山狭谷河段中,兴建电站工程量较小,淹没损失及迁移人口少,工程相对简单。

❖水能开发利用具有造价低、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2. 储量为江南第1的煤炭资源❖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既较广又相对集中,而且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全省88个县(市、特区、市辖区)中有74个产煤,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探明的资源储量535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

❖资源保有储量是江南12个省、区、市的总和。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积极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把贵州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洁净新能源——煤层气❖煤层气俗称瓦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洁净、方便、高效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已将之列为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贵州煤层中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经研究预测,全省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22%,仅少于山西,排名第2位。

❖丰富的资源与产出集中的良好区位,使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州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之一。

❖贵州发现的矿产有9大门类,矿种123种,发现矿床、矿点3700余处。

探明了储量的有76种。

❖贵州有41种排列前10位,其中列全国第1位至第5位的有28种,铝土矿、汞、锑、锰、金和磷、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已成为中国10大有色金属省区之一和全国最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

1.量丰质佳的铝土矿贵州是中国铝土矿的3大产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达4.13亿吨,经多年开采消耗,现仍有3.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7%,仅少于山西,名列第2位。

全省铝土矿集中分布于乌江流域中段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尤以清镇、修文两市县最多,占全省总量的74%,贵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及镓金属生产的重要基地。

2.甲冠九洲的富磷矿贵州是中国著名的3大磷矿产区之一。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近27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26.26亿吨左右,略少于云南,排名全国第2位。

约占全国富磷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九洲之冠。

开阳磷矿富磷矿储量占全国的28%左右,逾3.7亿吨,是国内外著名的富磷矿产区。

3.储量位居中华之首的重晶石贵州重晶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天柱、黄平、施秉、麻江等县,经多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仍高达1.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居中华之首。

天柱县大河边是国内外罕见、资源储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型重晶石产地。

既有大量符合油气钻井利用的重晶石,又有较多可供化工、轻工、建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用的重晶石。

4.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贵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有金矿。

在黔西南的大片区域和黔东南、黔南等地10多个县市发现有产出。

特别是发现与探明了贞丰滥泥沟、兴仁紫木凼、安龙戈塘等大型金矿的资源储量后,改变了贵州黄金资源贫乏的纪录,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崛起的新兴黄金资源基地。

已探明储量超过200吨,金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0位.5.水泥原料的“王国”贵州是中国沉积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石灰岩和页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

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泥用石灰岩,在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产出。

现已在41个县市探明了储量,经开采消耗后的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5亿吨,丰富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水泥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贵州共有汉族、苗族等49个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成分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3位。

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因各种原因迁入并散居省内各地的,还有31个民族的成员和一部分尚未认定族称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

民族饮食风味独特。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民族工艺特色鲜明民族体育别具一格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就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灯会等。

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

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

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几百种,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

❖布依族服饰偏重简约、清淡的装束,妇女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

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

在著名的"千户苗寨"─雷山县西江,千百栋吊脚楼顺山势而展延,与花木共掩映,层层叠叠,无论远看近看,都觉气象万千。

❖水族的吊脚楼也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楼上楼",即在干栏式房屋的基础上,再装点上一间楼房房,颇似上海的"亭子间"。

既是盛夏纳凉、摆家常的地方,又是一个很好的贮藏室。

❖布依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干栏式砖木结构。

但居住在镇宁扁担山区的布依族人家,则是建造“石头房”。

其主要特点是,除了横檩是用木头外,其余全都是用方块石或者条石垒砌而成,房顶上面全盖的是石板。

从江侗歌之乡——小黄民族饮食风味独特贵州少数民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

许多地区喜爱糯食和吃“酸”,逢年过节,迎送宾客,便以糯米粑和酸腌肉、酸汤菜招待客人,或全家共餐,以示节日喜庆。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贵州少数民族讲礼仪,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的和睦与相互尊重,沿袭着许多古朴优良的风俗习惯。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

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礼俗: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以各种礼节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如苗族的敬牛角酒、“转转酒”,侗族的“拦路歌”,布依族、水族的敬酒歌等等。

❖婚俗: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

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

如土家族、水族等。

红飘带上最绚丽的彩结❖红军长征在贵州❖贵州、中国革命的转折地❖贵州、中国革命的福地❖贵州、中国革命的圣地长征文化壮怀激烈❖最困难境遇下的英明抉择——进入贵州❖最长时间的机动回旋——近半年的时间在贵州❖最多历史足迹的地方——67个县留下红军足迹❖最初的大胜仗——娄山关战役❖最多将帅参加的战斗——青杠坡战斗❖最经典的战争范例——四渡赤水出奇兵❖最成功的战争计谋——佯攻贵阳、调动滇军❖最伟大的历史会议——遵义会议放光芒❖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贵州走出毛泽东自然社会历史千古奇观❖红岩天书——永远不能破解的神奇文字❖天坠悬石——月亮山中的奇特石景❖平塘石开——自然与历史的巧合❖占里人口——人类发展的生育奇迹❖林场折树——空中怪车突袭贵阳三、贵州前景——明天更美好(一)贵州现状——开拓前进的贵州200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700亿元,增长11.7%;财政总收入5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4.9亿元;旅游总人数达6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4元和23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