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doc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doc
氯化铵-铵氧化铝-胺-亚硝酸盐(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氯化铵-铵氧化铝-胺(EDTA)是有机无机化合物,其中含有许多以共轭亲核基团为基
础的配位基团,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
EDTA与碳酸钙、硫酸铝等无机盐都能发生络合方程反应,生成无毒无害、可用作工业以及医学仪器消毒、腐蚀和滤过的络合物,从而使氯化
铵-铵氧化铝-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运用EDTA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可以调节室温稳定的
常温下的碳酸钠的浓度,使它处于稳定状态。
通过室温下,可以准确测定碳酸钠的浓度。
实验材料与仪器:
仪器:精密天平、加热电极、热水浴、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
1.按照制备说明书,将氯化铵-铵氧化铝-胺(EDTA)固体标准品称量到30mL烧杯中,再添加到热水浴中,加热至80℃进行溶解,制备EDTA标准溶液;
2.排出混合液中的空气泡,将溶液补全至500mL,摇匀后用精密天平进行称重;
3.将溶液取出,用pH表进行试量,若pH值大于7,则加入HCl或NaOH调节至7;
4.将调节好的溶液对准分光光度计,经过光谱分析后,测定其发出蓝光的光强度u,
并使用标定曲线进行标定,以确定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
取样溶液的发出蓝光的光强度u=0.278。
经过标定曲线测定,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本实验配制了一种EDTA标准溶液,经过标定曲线测定,其浓度为0.1mol/L,结果准
确可靠。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了解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电子天平、移液枪、PH计试剂:EDTA二钠盐、亚硝酸钠、硫酸、标准氯化钙溶液、指示剂(甲基橙)实验步骤: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1. 准备称量瓶和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EDTA二钠盐,记录质量。
2. 将称取的EDTA二钠盐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甲基橙指示剂。
3.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溶解EDTA二钠盐,摇匀使溶液均匀。
4. 加入水至刻度线,摇匀使溶液充分混合,得到EDTA标准溶液。
二、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1. 准备一定体积的标准氯化钙溶液(约20mL),记录体积。
2. 将标准氯化钙溶液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3. 加入适量硫酸,以调节溶液的酸度。
4. 使用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记录PH值。
5. 加入适量甲基橙指示剂,使溶液颜色明显。
6. 使用移液枪,滴加EDTA标准溶液至溶液颜色的变化由红橙逐渐变为橙黄色。
7. 继续滴加EDTA标准溶液,溶液颜色由橙黄逐渐转变为黄色。
8. 当溶液颜色由黄色转变为蓝色时,停止滴加。
9. 记录滴加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与计算:1. 记录EDTA标准溶液的质量为m1 g。
2. 记录标准氯化钙溶液体积为V1 mL。
3. 记录滴加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为V2 mL。
4. 根据反应方程:Ca2+ + EDTA2- → CaEDTA,计算出标准氯化钙中Ca2+的摩尔浓度C1。
5.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Ca2+ + EDTA2- → CaEDTA + 2Na+,计算出EDTA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C2。
6. 计算出EDTA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C = C2 × M2,其中M2为EDTA二钠盐的摩尔质量。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成功配制并标定了EDTA标准溶液。
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我们可以得到EDTA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这是我们进一步分析和应用该溶液的基础。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配位滴定的原理,了解配位滴定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用间接法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
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质有Zn、Cu、ZnO、CaC03、MgS04·7H20、ZnS04·7H2O等。
如用CaCO3作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调节溶液pH≥12.0,采用钙指示剂,滴定到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
如有Mg2+共存,变色更敏锐。
用钙指示剂(H3Ind)确定终点,在pH≥12时,HInd2-离子(纯蓝色)与Ca2+形成较稳定的CaInd-配离子(酒红色),所以在钙标准溶液中加入钙指示剂时,溶液呈酒红色。
当用EDTA溶液滴定时,EDTA与Ca2+形成比CaInd-配离子更稳定的CaY2-配离子,所以在滴定终点附近CaInd-不断转化为CaY2-,而该指示剂被游离出,反应如下:滴定前:HInd2-+ Ca CaInd-+ H+化学计量点前:Ca2+ + Y CaY2-终点:CaInd- + H2Y2- + OH-CaY2- + HInd2-+ H2O酒红色无色纯蓝色所以终点时溶液由酒红色转变为纯蓝色。
三、仪器和药品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 mL),容量瓶(250 mL),移液管(25 mL),FA/JA1004型电子天平,称量瓶;EDTA(0.01 mol/L 左右,待标定),NaOH(2mol/L),HCl(1:1),CaCO3(固体,AR),钙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在台秤上称取3.8g 左右乙二胺四乙酸钠,溶于300~400 mL温水中后稀释至1L。
(已配制)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质CaCO3 0.2~0.3g 于烧杯中,加水数滴润湿,盖以表面皿,从烧杯嘴慢慢加入1:1HCl至CaCO 3完全溶解,加热至沸,用蒸馏水把可能溅到表面皿上的溶液洗入杯中,待冷却后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至刻度后摇匀。
实验九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九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七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掌握使用铬黑T指示剂的条件和正确判断终点的方法二、实验原理EDTA是常用的螯合滴定剂,常用Zn,ZnO,CaCO等基准物来标定其准确浓度。
为了32+2+减少测定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尽可能使标定条件与测定条件一致。
如测定Ca、Mg,可用CaCO为基准物标定,指示剂用铬黑T,在pH为10的氨性缓冲液中进行标定。
为提高32-滴定终点变色的敏锐性,在氨性缓冲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Y。
滴定过程如下: 2+2-2-2+ 滴定前:Ca + MgY = CaY + Mg2+ Mg + EBT = Mg-EBT (酒红色)2+2--2-滴定中:Ca + HY + 2OH = CaY + 2HO 222--2-滴定终点:Mg-EBT + HY + 2OH = MgY + 2HO + EBT (纯蓝色) 222-当溶液颜色由酒红色恰好变为纯蓝色时,表示滴定终点到达。
加入的MgY,最后还是2-生成等量的MgY,对滴定的结果无影响。
三、试剂NaHY?2HO;CaCO(A.R)120?干燥2h,置干燥器备用;EBT指示剂:0.5g铬黑T2223加75 ml三乙醇胺,25ml乙醇溶解而成;1:1HCl溶液;氨性缓冲液(pH?10):54g 的NHCl4溶于少量水中,加394ml浓氨水,加入按下法配好的MgY溶液,加水稀释至1升。
MgY盐的配制:称0.25g的MgCl?6HO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转移入100ml 容量22瓶,加水至刻度,摇匀。
准确吸取50.00ml于锥瓶,加5ml NH-NHCl缓冲液,4~5d EBT指34示剂,用0.02mol/L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记下所消耗的EDTA体积V。
取Vml EDTA加入容量瓶剩余的镁溶液中,摇匀,即MgY溶液。
将此溶液全部倒入上述缓冲液中。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EDTA及其配制方法。
2.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EDTA对硬水中Ca2+和Mg2+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是一种常用的缓冲液体系,它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而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
EDTA中的羧基和氮官能团形成了配合的反应中心,它们可以与金属离子的羟基、羧基或氨基形成配合物。
因为EDTA与钙、镁等金属的配合比离子化学反应中热力学常数大,所以可以实现分析操作中的钙、镁离子的选择性。
EDTA标准溶液是使用EDTA作为标准物质配制出的溶液,可以在分析过程中作为标准来确定样品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实验步骤步骤一:EDTA的配制1.加入约90 mL去离子水于250 mL锥形瓶中。
2.用称量纸将0.3726 g EDTA溶于去离子水中,再用5 mL容量瓶配制成100 mL的EDTA标准溶液。
将这个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完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50 m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1 M。
3.将配制好的EDTA标准溶液存放在塑料瓶中,用标签标明溶液名称、浓度以及配制日期。
步骤二: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测定1.取样:取少量水样,过滤后转移至50 mL烧杯中。
2.加入柠檬酸模板:加入适量的柠檬酸和氢氧化铵,使样品中的钙、镁均以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
3.加入指示剂:加入10 mL EBT(培根硫黑T)指示剂,使溶液呈现出红色。
4.滴定:用标准化的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变成明显的蓝色。
5.记录滴定体积:记录滴定所需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计算出样品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
实验结果1.配制好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1 mL的Ca2+或Mg2+,所需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22.0 mL,21.0 mL,表明标准溶液浓度的误差小于2.0%。
2.钙离子和镁离子测定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钙离子含量镁离子含量1 40.06 mg/L 26.50 mg/L2 36.58 mg/L 22.87 mg/L3 38.09 mg/L 25.03 mg/L平均值38.24 mg/L 24.47 mg/L相对误差 1.2% 2.3%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EDTA的配制方法以及测定硬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方法。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八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实验目的(1)掌握络合滴定的原理,了解络合滴定的特点;(2)学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特点,熟悉二甲酚橙、钙黄绿素指示剂的使用及终点颜色的变化。
2.实验原理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难溶于水,通常用EDTA二钠盐,并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有Zn、ZnO、CaCO3、Cu 、MgSO4·7 H2O等。
用于测定Pb2+、Bi3+含量的EDTA溶液可用ZnO或金属Zn作为基准物进行标定。
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在pH=5~6的溶液中,二甲酚橙指示剂(XO)本身显黄色,而与Zn2+的络合物呈紫红色。
EDTA与Zn2+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当用EDTA溶液滴至近终点时。
EDTA会把与二甲酚橙络合的Zn2+置换出来而使二甲酚橙游离,因此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
其变色原理可表达如下:XO(黄色)+ Zn2+__ZnXO(紫红色)ZnXO(紫红色)+EDTA__ZnEDTA(无色)+XO(黄色)EDTA溶液若用于测定石灰石或白云石中CaO、MgO的含量及测定水的硬度,最好选用CaCO3做基准物标定。
这样基准物和被测组分含有相同的组分,使得测定条件一致,可以减少误差。
首先将CaCO3用盐酸溶解后,制成Ca2+标准溶液,调节酸度至pH>12.5时,以钙黄绿素-百里酚酞作混合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至由绿色荧光色消失。
3.仪器和药品仪器: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药品:(1)以ZnO为基准物时所用试剂:ZnO(A.R)、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R)、六次甲基四胺:20%(m/v)、二甲酚橙指示剂(0.2%)、盐酸(1+1)。
(2)以CaCO3为基准物时所用试剂:碳酸钙:固体,一级试剂(G.R);盐酸(1+1);钙黄绿素-百里酚酞混合指示剂(1g钙黄绿素和1g百里酚酞与50g固体硝酸钾(A..R)磨细,混匀后,贮于小广口瓶中);氢氧化钾溶液:20%(m/v);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R); 4.实验步骤(1)0.015mol/L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6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R)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200mL水及2小片氢氧化钠(A..R)加热溶解(必要时过滤),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L,摇匀;(2)以ZnO为基准物标定EDTA溶液Zn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ZnO基准物0.35~0.5g于150mL烧杯中,用数滴水润湿后,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中滴加10mL1+1盐酸,待完全溶解后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
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水硬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水硬度的测定实验报告1.理论部分本实验利用络合滴定法分别配置标定了EDTA标准溶液、测定了自米水的硬度。
首先,以CaCO3,为基准物质、钙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标定了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得到其平均浓度为0.01592mol·L1。
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标定后的EDTA测定了水的总硬为12.61士0.0l,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测得水的钙硬为9.46±0.01,则有镁硬为3.15±0.01。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或其二钠盐的简称(缩写为H;Y或NazH2Y·2H20),由于前者的溶解度小,通常用其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
尽管EDTA可制得纯品,但EDTA具有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普遍性的特点,即使是水和试剂中的微量金属离子或器壁上浴出的金属离子也会与EDTA反应,故通常仍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一般先配成浓度约为0.01mol·L1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来标定,常用的基准物质是Zn、ZnO、CaCO3、Bi、Cu、MgSOa·7H20、Hg、Ni、Pb等。
本实验控制pH在12-13的酸度下,以钙指示剂指示终点滴定,用CaCO3作为基准物质进行滴定。
首先,所加钙指示剂与少量Ca反应,形成具有“足够”稳定性的酒红色配合物,滴定过程中滴加的EDTA与游离的Ca配位形成更稳定的(与指示剂配合物比较)配合物,最后EDTA再夺取指示剂配合物中的Ca2”而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呈现出指示剂自身(在一定pH范围)的纯蓝色而显示终点。
其相关反应:HIn2(纯蓝色)+Ca2+Caln(酒红色)+HCaln'(酒红色)+HzY+OHCaY2+(无色)+Hln2(纯蓝色)+20水中的钙、镁离子总量,以CaCo;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相同。
总硬则以铬黑T为指示剂,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lH=10,以EDTA 标准溶液滴定之。
由EDTA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可算出水的总硬,由总硬减去钙硬即镁硬。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目的】
1.学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方法; 2. 掌握铬黑T指示剂使用条件和终点判断
【实验原理】
最常用的配位剂是EDTA,它能与元素中期表中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的稳定螯合物。EDTA难 溶于水的酸性物质,通常用它的二钠盐Na2H2Y·2H2O(M=392.28g/moL)配制标准溶液。采用间接法配 制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有Zn、ZnO、CaCO3、Bi、Cu、MgSO4 • 7H2O、Ni、Pb等。本实 验采用ZnO作基准物标定EDTA,以铬黑T(EBT)作为指示剂,用pH≈10 的缓冲溶液控制滴定时的酸 度。因为在pH≈10 的溶液中,铬黑T与Zn2+形成比较稳定的紫红色螯合物(Zn-EBT),而EDTA与Zn2+能 形成更为稳定的无色螯合物。因此,滴定至终点时,EBT 便被EDTA 从Zn-EBT中置换出来,游离的 EBT在pH = 8~11 的溶液中呈纯蓝色。
【思考题】
1. 水的硬度取决于哪些因素?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有何区别? 2. 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的存在有干扰?如何消除?
实验三 中药明矾的含量测定
定结果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应如何量取25ml水样?
实验二 水的硬度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EDTA法测定水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 3. 了解铬黑T指示剂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4. 了解水总硬度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
【实验原理】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测定水的总硬度就是测定水中的钙、镁总量。水中 钙、镁的酸式碳酸盐加热时能被分解,析出沉淀而除去,这种盐所形成的硬度称为暂时硬度。水中 钙、镁的其他盐类如硫酸盐、氯化物等,经加热不能分解,这种盐形成的硬度称为永久硬度。暂时 硬度和永久硬度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和终点颜色变化。
二、实验原理
EDTA(Na
2H
2
Y)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也可以先配制粗略浓度,再用金属Zn、
ZnO、CaCO
3或MgSO
4
· 7H
2
O等标准物质来标定。
当用金属锌标定时,用铬黑T(H
3
In)
做指示剂,在pH=10的款冲溶液中进行,滴定到溶液呈蓝色时为止。
滴定反应式:
指示剂反应 Hln2- + Zn2+ = Znln- + H+
)
滴定反应 H2Y2- + Zn2+ = ZnY2- + 2H+
终点反应 Znln- + H2Y2-↔ ZnY2- + Hln2- + H+
二、实验注意事项
(1)、称取EDTA和金属时,保留四位有效数;
(2)、控制好滴定速度;
(3)、加热锌溶解时,用表面皿盖住以免蒸发掉。
?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表面皿。
药品:EDTA二钠盐、金属锌、1:1的氨水、1:1的HCl 、铬黑T指示剂、氨水—NH4Cl缓冲液(PH=10)
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
(1)、称取分析纯EDTA二钠盐左右,配制成500ml溶液。
(2)、称取~金属Zn,加入1:1 HCl 5ml,盖好表面皿,使锌完全溶解,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然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均,用25ml移液管吸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1:1 氨水至开始出现Zn(OH)
2白色沉淀,再加PH=10的缓冲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加入少许(约)铬黑T指示剂,用待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
EDTA的标定[ m(Zn) = ]
计算过程
c EDTA(mol/L)= m(Zn)/[M(Zn)* V] *1000*25/250
|
式中m(Zn)为称取分析纯Zn的质量(g);M(Zn)为Zn的摩尔质量(g/mol);V为标定时所用EDTA的体积(ml)。
第一次:
c (EDTA) =(65*)* 1000 * 25/250= mol/L
第二次:
c (EDTA) = (65 * * 1000 * 25/250= mol/L
(
第三次:
c (EDTA) = (65 * * 1000 * 25/250= mol/L
c EDTA(mol/L)平均值=(++)/3=
c EDTA(mol/L)平均偏差= (|| + ||+||)/ 3 =
c EDTA(mol/L)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平均值*100%= *100%=%
实验日期:学生:庄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