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合集下载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习题答案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习题答案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习题答案生化反应工程原理习题答案生化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反应的原理、工艺、设备等方面。

在学习生化反应工程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生化反应工程原理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答:生化反应工程是将生物化学反应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生物体内的酶、微生物等生物催化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物化学反应。

2. 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生化反应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

例如,生化反应工程可以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药物、酶制剂等。

此外,生化反应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废弃物等。

3. 生化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反应器有哪些?答:生化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反应器有批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和固定床反应器等。

批式反应器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室研究,连续流动反应器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固定床反应器适用于催化剂固定在固定床上的反应。

4. 生化反应工程中的反应条件有哪些因素?答:生化反应工程中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产物选择性和产量等。

5. 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中的产物选择性?答:生化反应工程中的产物选择性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产物之间的选择性。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优化催化剂等,可以控制产物的选择性,从而实现高效、经济的生化反应。

6. 生化反应工程中的酶催化反应有什么特点?答:生化反应工程中的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特异性和温和的特点。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中性条件下催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活性。

7. 生化反应工程中的微生物反应有什么特点?答:生化反应工程中的微生物反应具有较高的底物适应性和底物转化能力。

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具有较高的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

填空题1理想的酶反应器主要有两种:CPFR和CSTR2养的传递有串联模型和并联模型(不好这样说)3KLa中a大小取决于所设计的空气分布器,空气流动速率,反应器的体积和空气泡的直径等且空气泡的直径越小,越有利于传递4的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和最大传质速率之比。

Da准数越小,固定化酶表面浓度[S]s越是接近主题浓度[S],辨明最大传质速率越是大于最大反应速率,为反应控制。

Da准数越小,越好。

5内部扩散与催化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影响,外扩散通常是先于反应。

6影响固定化酶促反应的蛀牙因素是:分子构象的改变,位阻效应,微扰效应,分配效应和扩散效应7有效电子数:当1mol碳源完全氧化时,所需要氧的摩尔系数的4倍称为基质的有效电子数若碳源为葡萄糖,其完全燃烧是每摩尔葡萄糖需要6mol,所以有效电子数是24,氧化一个有效电子伴随着焓值变化109.0KJ.即8通过对细胞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关系的研究,为培养基中(组分)的选择提供参考9影响酶催化反应的环境因素有(温度),(pH),浓度等。

影响酶催化反应的浓度因素有(底物浓度)和(效应物浓度)。

影响酶催化反应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浓度)。

10反应器放大的目的是使产品的(质优)和(成本低效益好);必须使菌体在大中小型反应器中所处的外界环境(相同)。

11若要消除外扩散限制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若是要消除内扩散限制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

12影响机械通气搅拌发酵过程中体系溶氧系数的因素有(操作变量),(培养液的理化性质),(反应器的结构)。

13根据Garden模型,如果产物和细胞的速率-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同步,则该产物的生成模型是()。

15对米氏方程的讨论当CS<<Km时,,属一级反应。

当CS>>Km时,,属零级反应。

当CS=Km 时,。

Km在数量上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6K 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1补料分批培养主要应用在哪些情况中?①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②高密度培养③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④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⑤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

⑥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

2比较理想酶反应器CSTR型与CPFR型的性能?A停留时间的比较: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同一反应,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两者所需的停留时间不同,CSTR型的比CPFR型反应器的要长,也就是前者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比后者大。

另外,以对两反应器的体积比作图可知,随反应级数的增加,反应器的体积比急剧增加。

B酶需求量的比较:对一级动力学:转化率越高,CSTR中所需酶的相对量也就越大。

另外,比值还依赖于反应级数,一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大,0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小。

C酶的稳定性:0级反应时,CSTR与CPFR内酶活力的衰退没有什么区别。

但如果反应从0级增至一级,那么,两种反应器转化率下降的差别就变得明显。

CPFR产量的下降要比CSTR快得多,因而CPFR中酶的失活比CSTR中更为敏感。

但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场合,操作条件相同,要得到同样的转化率,CSTR所需酶的数量远大于CPFR所需的量。

D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CSTR与CPFR中的底物浓度分布。

由图可知,在CPFR中,虽然出口端浓度较低,但在进口端,底物浓度较高;CSTR中底物总处于低浓度范围。

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对于CSTR而言,由于整个反应器处于低反应速率条件下,所以其生产能力也低。

3试着分析目前连续式操作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连续培养的工业生产应用的受限原因(连续培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⑴杂菌污染问题。

因连续培养以长期、稳定连续运转为前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不断地供给无菌的新鲜培养基,好氧发酵时,必需同时供给大量的无菌空气,这两种供给的过程中极易带来杂菌的污染,长期保持连续培养的无菌状态非常困难。

生化反应工程试题库

生化反应工程试题库

试题库结构章节 试题分布名词解释 数学表达式 简答题图形题推导题判断题 计算题合计第一章 0 0 9 0 0 0 0 9 第二章 0 0 11 0 0 0 2 13 第三章 1 3 9 3 11 4 2 33 第四章 1 11 6 7 1 11 14 51 第五章 3 1 7 8 2 0 13 34 第六章 6 0 6 2 0 0 0 14 第七章 2 2 2 2 0 0 13 21 第八章 0 0 36 0 0 0 2 38 合计 13 17 86 22 14 15 46 213一、名词解释[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固定化技术:[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有效电子转移:[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流加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分批式操作:[06章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粘度: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07章生物反应器]返混:停留时间:二、写出下列动力学变量(参数)的数学表达式[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1. Da准数:2. 外扩散效率因子:3. 内扩散效率因子:[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 菌体得率:2. 产物得率:3. 菌体得率常数:4. 产物得率常数:5. 生长比速:6. 产物生成比速:7. 基质消耗比速:8. 生长速率:9. 产物生成速率:10. 基质消耗速率:11. 呼吸商:[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1. 稀释率:[07章生物反应器]1. 停留时间:2. 转化率:三、简答题:[01章绪论]1.什么是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技术?2.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解释生物反应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作用。

5. 为什么说代谢工程是建立在生化反应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6. 何为系统生物学?7. 简述生化反应工程的发展史。

8. 如何理解加强“工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9. 为什么在当今分子生物学渗入到各生物学科领域的同时,工程思维也成为当今从事生物工程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02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学基础]1. 试说明以下每组两个术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第一章生物工程导论1.生化反应工程的概念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利用化学工程方法研究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2.生化反应工程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3.生化反应特点优点: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同一设备进行多种反应通过改良菌种提高产量缺点:产物浓度低,提取难度大废水中的COD和BOD较高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菌种易变异,容易染杂菌4.生化反应动力学本征动力学:又称微观动力学,生化反应所固有的速率没有物料传递等工程因素影响。

反应器动力力学:宏观动力学,在反应器内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是总速率考虑。

5.生化工程研究中的数学模型结构模型:由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出半结构模型:了解一定机理结合实验数据经验模型:对实验数据的一种关联第二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基础1.因次:导出单位,也称量纲。

2.红制及基本单位密度比容气体密度压力第三章微生物反应计量学教材p53-641.反应计量学:对反应物组成及转化程度的数量化研究2.得率系数与维持因数:得率系数:细胞生成量与基质消耗量的比值维持因数:单位质量细胞进行维持代谢时所消耗的基质。

3.细胞组成表达式及元素衡算方程细胞组成表达式CH1-8O0.5N0.2元素衡算方程CHmOn+aO2+bNH3=CCH2O3Nr+d H2O +e CO24.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当细胞反应是细胞外产物的简单反应时,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如下:5.呼吸商: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与氧气消耗速率之比6.实例计算第四章均相酶反应动力学(教材P8-10,26-38)1.酶活力表达方法及催化特性催化特性: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较高的催化效率反应条件温和易失活,温热,氧化失活2.了解反应速率方程的几种形式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零次方成正比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二次方成正比连锁酶促反应:3.米式方程快速平衡和拟稳态三点假设4.米式方程推导5.M-M方程与B-M方程比较6.酶反应一级动力学表达式及计算7.动力学常数Km与Vm的求取8.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产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抑制剂9.竞争性、非竞争性、和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动力学表达式竞争性:抑制剂为底物类似物,酶结合位点结合阻碍底物一般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结合,不影响底物的结合,最终可形成三联复合物反竞争性:抑制剂不与游离酶结合,但与复合物ES结合形成三联复合物10.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测定方法第五章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教材P15-17,39-46)1.固定化酶、细胞制备方法与特点固定化细胞:物理化学手段将细胞限制哎一定空间保持活性并连续使用2.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区别3.评价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指标固定化酶活力偶联率及相对活力4.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本征速率及本征动力学代表酶的真实特性;固定化酶催化反应速率受扩散和传质影响;所测速率是宏观有效反应速率和游离酶不同。

生化反应工程试卷B

生化反应工程试卷B

〇--〇--〇〇--〇--〇题答要不内线封密试卷代号: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生化反应过程的特点:;;;2、根据国际生物化学协会规定的分类方法,仅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可将酶分为六大类,即、、、、、。

3、M-M方程中的参数r p,max=k+2·C Eo,它表示了时的反应速率,r p,max (正比/反比)于酶的初始浓度C Eo,k+2又称为,表示。

4、M-M方程所表示的动力学关系中r s与C s的关系表示了三个不同动力学特点的区域:当时酶催化反应可近似看作为一级反应,r s= C s;当时酶催化反应可近似看作为零级反应,r s= C s,当C s与K m的数量关系出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范围时,则符合关系式5、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因素包括效应、效应和效应。

6、细胞反应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反应过程的主体;其本质是复杂的;细胞反应是之间的反应,细胞也能进行。

7、间歇培养时细胞生长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8、在有氧条件下,杆菌在甲醇上生长,进行间歇培养时μmax=0.305h-1,则细胞质量倍增时间t d=9、细胞受热死亡的规律中最常见的是对数死亡律,细胞的死亡速率可用一级动力学表示,其积分式是10、细胞固定化的方法包括、、、、。

11、通用发酵罐内设置机械搅拌的目的首先是;其次是。

二、名次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生物技术2、生化反应工程3、均相酶催化反应4、固定化酶5、酶的比活力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酶的催化共性2、固定化细胞培养的优点3、简述连续式操作反应器的优点与缺点〇--〇--〇〇--〇--〇题答要不内线封密四、计算题1、在一间歇操作的搅拌反应器中进行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 m=0.0266mol/L,当酶浓度为5g/L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33mol/(L·s),则在等温反应条件下当酶浓度为0.001g/L时的大反应速率为多少?(5分)2、某一酶催化反应的K m=4.7×10-5mol/L,r max=22μmol/(L·min), Cs=2×10-4mol/L,CI=3×10-4mol/L,试分别计算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三种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和抑制程度。

化学工程中的生化反应工程

化学工程中的生化反应工程

化学工程中的生化反应工程化学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化学反应为基础,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中,生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生化反应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生化反应工程的定义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对某些物质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

而生化反应工程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生物体外的工程生产,包括发酵、纯化、分离等过程。

生物化学工程是生化反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转化及其机制,参与化学反应的大部分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二、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生化反应工程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利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技术,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的生物制品,如酶、抗体、疫苗等。

其中酶是生物制药中的核心产品之一,如著名的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等。

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导致产品失去活性,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食品工业生化反应工程在食品工业中也拥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生产具有高营养价值、美味可口的食品,如乳制品、酿造类食品等。

其中,酿酒是最早应用生物反应工程技术的食品行业之一,其主要利用发酵反应原理进行酒的酿造。

随着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化反应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环境保护生化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如处理废水、煤气、固体废料等。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生物法处理废水。

生物法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菌群将有害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水和其他无害的化合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三、生化反应工程的工艺流程生化反应工程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发酵、分离和纯化。

1、发酵发酵是生化反应工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物料筛选、微生物菌种筛选、场地规划以及发酵条件的调节等环节。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的应用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的应用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的应用1. 生化反应工程概述生化反应工程是将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原理与工程原理相结合,通过控制操作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实现工业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在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生化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生化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反应的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 值、搅拌速率等因素来改变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率。

基于酶促或微生物催化反应原理,通过工程设计和优化,实现高效、高产和可控的反应过程。

3. 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3.1 制药工业生化反应工程在制药工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搭建高效的反应系统和优化操作条件,可以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产量,缩短合成周期。

同时,生化反应工程还可以用于生产酶制剂、抗生素等生物制品。

3.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生化反应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酿造、植物提取物制备、食品添加剂生产等过程。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3.3 环境保护生化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比如利用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等生化反应设备,对水体和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降解。

生物反应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具有低成本和环保的优势。

4. 生化反应工程的关键技术生化反应工程的应用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持,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的介绍:4.1 酶工程酶工程是通过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酶的反应活性、热稳定性和耐受性等性能。

酶工程的发展使得生化反应工程可以更好地利用酶来催化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4.2 微生物筛选与改造对于一些微生物催化的反应,通过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造,可以获得更高效的生物催化剂。

同时,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优化,可以提高目标产物的生成率和选择性。

4.3 反应器设计与建模反应器设计与建模是生化反应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反应过程的高效、可控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补料分批培养主要应用在哪些情况中?①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②高密度培养③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④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⑤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

⑥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

2比较理想酶反应器CSTR型与CPFR型的性能?答:A停留时间的比较: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同一反应,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两者所需的停留时间不同,CSTR型的比CPFR型反应器的要长,也就是前者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比后者大。

另外,以对两反应器的体积比作图可知,随反应级数的增加,反应器的体积比急剧增加。

B酶需求量的比较:对一级动力学:转化率越高,CSTR中所需酶的相对量也就越大。

另外,比值还依赖于反应级数,一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大,0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小。

C酶的稳定性:0级反应时,CSTR与CPFR内酶活力的衰退没有什么区别。

但如果反应从0级增至一级,那么,两种反应器转化率下降的差别就变得明显。

CPFR产量的下降要比CSTR快得多,因而CPFR中酶的失活比CSTR中更为敏感。

但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场合,操作条件相同,要得到同样的转化率,CSTR所需酶的数量远大于CPFR所需的量。

D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CSTR与CPFR中的底物浓度分布。

由图可知,在CPFR中,虽然出口端浓度较低,但在进口端,底物浓度较高;CSTR中底物总处于低浓度范围。

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对于CSTR而言,由于整个反应器处于低反应速率条件下,所以其生产能力也低。

3试着分析目前连续式操作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连续培养的工业生产应用的受限原因(连续培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1)杂菌污染问题。

因连续培养以长期、稳定连续运转为前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不断地供给无菌的新鲜培养基,好氧发酵时,必需同时供给大量的无菌空气,这两种供给的过程中极易带来杂菌的污染,长期保持连续培养的无菌状态非常困难。

(2)变异问题。

因工业化生产所用菌株大都是通过人工诱变处理的高度变异株,在长期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容易使回复突变菌株逐渐积累,最后取得生长优势。

(3)成本问题,为降低成本,其一要使原料以最大的转化率和最大的产率转化为产物;是使发酵终了液中含有尽可能高的产物浓度,以缩小产物分离提取系统的规模和操作的费用。

一些发酵过程其产物的分离提取费用约占生产总成本的40%以上;而对于大多数抗生素和精细化学品的发酵生产,其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分离过程的生产过程。

而在连续培养过程中,流出的发酵液中产物浓度一般比分批培养、流加培养的低,结果加重了分离提取的负荷,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竞争力。

4简述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难点,并与微生物细胞培养相比较动植物细胞培养:是一项将动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的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性许多基因产物不能在原核细胞内表达,它们需要经过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翻译后修饰,以及正确的切割、折叠后,才能形成与自然分子一样的功能和抗原性。

这就使动物细胞一跃成为一种重要的宿主细胞,用以生成各种各样的生物制品。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明显的表达产物的优点,为传统微生物发酵所无法取代。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特征(1)生长速率慢,且培养基丰富,易为微生物等污染(2)细胞个体大且无壁,对环境尤其是剪切敏感(3)不能完全按照微生物反应过程的经验进行放大(4)培养基成分复杂且昂贵,生产成本高(5)细胞易受代谢产物抑制且出现凋亡现象。

(6)大多数哺乳动物需贴壁才能生长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性①细胞个大,并且细胞壁是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耐拉不耐扭,因此,抗剪切能力低;②与动物细胞培养类同,生长速率慢,为防止培养过程中染菌,需加抗生素;③细胞培养需氧,而培养液粘度大,且不能强力通风搅拌;④产物在细胞内且产量低;⑤培养的植物细胞常生长成各种大小的团块,增加了悬浮培养的难度等。

植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特征(1)生长缓慢,即使间歇操作也要2-3周,易污染;(2)坚硬的纤维素细胞壁,耐拉不耐扭,巨大的液泡,抵抗剪切力差;(3)原种难以保存,转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突变,细胞系退化;(4)目标代谢产物含量低或缺失,在细胞内。

细胞形态分化受到抑制,分化程度低甚至反分化,与之相关的化学特性消失,目标成分含量常低于原来植物中的含量,生产成本高;(5)极少以单细胞形式悬浮存在(6)植物细胞具有结构和功能全能性,具有群体效应及解除抑制性。

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特征(1)细胞小,抗剪切能力高(2)生长快速,生长过程中比动植物细胞染菌的几率低。

(3)大多数的培养液的粘度较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粘度低。

微生物细胞培养过程特性(1)大多数的微生物生长迅速。

产物的积累量大。

(2)培养过程中有的需要通入氧气,有不用通入氧气。

5简述酶促反应的特征及其与化学反应、微生物反应的主要区别酶促反应的特征是来自酶自身的特性。

酶促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中性范围下(个被除外)条件下进行的,与一些化学反应相比,省能且效率较高;由于酶促反应的专一性,没有或少有副产物生成,有利于提取操作;与微生物反应相比,反应体系较为简单,反应过程的最适条件易于控制。

但是酶促反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酶促反应多限于一步或者几步较简单的生化反应过程,与微生物反应体系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有时间并不理想,酶促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但是一般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因此增加诱发染菌污染的机会。

6影响固定化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分子构象的改变;位阻效应;微扰效应;分配效应;扩散效应7为什么为降低传质阻力要使KLa较大,此时Da准数数值如何?Da准数物理意义?Da准数的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传质速率之比。

当Da准数越小,固定化酶表面浓度[S]s越是接近与主体浓度[S],表明最大传质速率越大于最大反应速率,过程为反应控制;反之,Da准数越大,固定化酶表面浓度[S]s越趋于零,表明最大反应速率越是大于最大传质速率,过程是传质控制。

反应空控制时,表观动力学接近本征动力学;传质控制时,实际动力学接近于扩散动力学。

有时为了降低外部传质阻力,要求Da准数远小于1,有助于提高KLa值较大。

Da准数是决定效率因子ηout和比浓度C*的唯一参数,因而是表征传质过程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基本准数。

Da准数越小,固定化酶表面浓度越接近于主体浓度CS,ηout越接近于1。

"Da准数越大,固定化酶表面浓度越趋近于零,ηout越小,越趋近于零。

8内外反应阶段传质与反应均是平行进行的吗?内部传递和反应多数不是串联的过程,而是平行的过程,即底物一边向内扩散,一边进行反应,所以对内部扩散过程的效率因子ηin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类按实际反应效率与安颗粒外便面底物浓度计算而得到的反应效率之比。

外部传递和反应是底物边扩散边进行反应。

9细胞膜内的传质过程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传递形式主要有:A被动传递又称单纯扩散:营养物通过简单扩散传递,即由浓度梯度所产生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故不需附加能。

B主动传递又称主动运输:营养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扩散,需消耗能量代谢能。

C促进传递又称促进扩散:营养物依靠载体分子载体蛋白质或渗透酶的作用而穿过细胞膜。

影响kLa的因素可分为三部分:A操作变量:包括温度、压力、通风量、转速(搅拌功率)等;B反应液的理化性质:包括反应液的粘度、表面张力、氧的溶解度、反应液的组成成分C反应液的流动状态、发酵类型等;D反应器的结构:指反应器的类型、反应器各部分尺寸的比例、空气分布器的形式等。

11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方法(1)数学模拟放大;(2)因次分析法放大;(3)经验法则放大(包括反复实验法、部分解析法放大等)。

好氧生物反应器放大的经验准则有:A以单位发酵液体积所消耗的功率为准则的方法B以氧的容积传质系数相等为基准的方法C以搅拌器叶端速度相等为基准的方法D以氧的分压相等为基准的方法E以溶解氧浓度相等为基准的方法12为什么在当今分子生物学渗入到各生物学科领域的同时,工程思维也成为当今从事生物工程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工程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物品。

它是一个的,具有个别性;它是实实在在的,具有实存性。

工程思维的思考方式使得生物学在一定的范围内扩展了很多。

工程思维的特征1、"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工程思维所要解决的是工程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不确定的,非线性问题。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工程思维是从工程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再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去解决问题。

3、"具有创新性。

工程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有概念或设想的孕育、萌生或构思的渐进性积累,又有顿悟、豁然开朗的突跃性飞跃。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活动的密切结合,使得更多的生物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工程思维的方式方法下,得到了意义的解决。

工程思维在现代生物学上的应用使得现代生物学有了如下了的特征:A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

工程活动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新的、具体的客观实在。

系统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工程科学,又应用到工程科学,它是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

B具有复杂性科学的特征。

要创造的人工客体,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整体,这个整体是有众多的子结构及其要素的系统,要把这种不同维度的状态,按照某一特定的目的进行整合,就要处理极其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所以,工程科学是一个处理人工复杂事物的科学。

C具有交叉科学的特征。

一个具体的工程对象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规律都共同作用到同一个工程对象上。

不同领域的科学规律因同一个工程对象,或者工程目的而发生相互的交叉。

D具有综合科学的特征。

工程科学中涉及的各种学科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工程对象展开,需要把工程对象所涉及到的所有学科因素都包容进来,研究在特定工程对象限定下的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问题。

例如中国的“三峡工程”就涉及到地质科学,水力科学,建筑科学,电力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生态科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

13系统生物学研究框架?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

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

系统生物学,是把孤立的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的各种相互作用、各种代谢途径、调控途径等融合起来,用以说明生物整体,高通量的组学实验平台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大科学工程。

系统生物学(SystemsBiology)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生物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动力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