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八国联军-课件

•
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 切关注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为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方法技巧 利用歌谣记忆《辛丑条约》。 一九零一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四亿五,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使馆界,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从经济上看,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
口约为4.5亿,列强用意为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一两白 银的“罚金”。同时,赔款又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从 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 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 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 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此图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 《辛丑条约》时的场景。通过《辛丑 条约》,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 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 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控 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方面:中国国势衰微;封建制度腐朽;清政
府不是真正支持义和团,而是对其既利用又削弱,最终出卖 并剿杀了义和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共25张PPT)

土地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 区
其它 五口通商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
通商;设厂
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 沿线要地
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地半封建社会
外交 划定使馆界;改设
外务部,
赔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禁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拆 清朝的都城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 划 出现“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签有订人后说清《政辛府丑成《条为辛约》丑条约》
项“洋目人的朝廷”内。容这
危害及影响
经种说济法对赔 分吗白 3?9年银为还4什.5清亿么。两?,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 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 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
一.义和团运动
兴起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 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 腐败的清朝政府。
过程
①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英、法、美、德、意、奥、日、俄
②在北京的战斗 :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③天津保卫战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 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大沽口
攻陷天津
侵占北京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
八国联军为炫耀武力,在 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义和团在中外 反动势力的镇
压下失败
下令剿杀义和团, 请八国联军“助剿” 大
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抗击八国联军》

学习目标
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辛丑条约》 难点: 1、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 2、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32-P36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义和团是如何抗击八国 联军的? 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情境导入
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 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 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 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评价 这些主张?
扶清灭洋
探究研讨 进步性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 要求和愿望;对动员各阶层人士参加反侵略斗争起积 极的作用。
局限性
“扶清”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 抱有幻想。带有迷信等色彩,为清政府控制、利用 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新课讲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 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口号是什么?
反帝爱国运动 扶清灭洋
新课讲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兄,大清一统靖江山
队义 发和 生团 激和 战清
军 在 东 聂士成壮烈殉郊国 民 巷 与 外 国 军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精品教学课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5.经过:___1_9_0__0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在廊坊、_西__什__库__教__堂__、 老龙头车站等地区抗击八国联军。 6.结果:义和团在____中__外____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7.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瓜__分__中__国____的野心。
A.我哥哥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我在菜市口见到许多外国兵
10.《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共同点是( D ) ①都有清政府赔款 ②都有清政府割地 ③都有开放通商口岸 ④都对中 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8.签订各方: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荷、西11国,签订___《__辛__丑__条__约__》_____。 9.内容: (1)赔偿白银____4_.5_亿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各__种__形__式__的__反__帝_____活动;
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 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 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 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D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中国主权被置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之下划定的;后 者是在中国主权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设立的。 (2)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和更方便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后者是为了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更好地友好交往。 (3)地位不同:前者是“国中之国”;后者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主要内容是抗击八国联军。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教材中插图、文献资料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 八国联军为炫耀武力, 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门(前门)。
1、时间:1901年
2、内容、危害、影响:
2、内容、危害、影响:
内容 经济 政治 军事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
北京到山海关的要地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 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主要战斗
廊坊狙击战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主要战斗 义和团和清军围 攻使馆和教堂 山
直 隶 北京 天津 大沽
渤
义和团和清军在 运 老龙头火车站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平原 西
河 南 河 黄 济南 山
天津保卫战 海 聂士成为国捐躯 河
东
黄
胶州湾
海
江
苏
1900年8月14日,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 出逃
1.《辛丑条约》签定后,居住在北京东交 民巷的冯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开商埠 B.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建教堂 C.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办工厂 D.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设使馆
D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 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 一传统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陈化成力竭牺牲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义和团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④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3)口号
说明了义和团对清 政府的本质认识不 清,对它抱有幻想。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 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 志,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英国 俄罗斯
法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7 抗击八国联军 (共26张PPT)

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 国家
赔款 土地
《辛丑条约》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等国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 9.8亿两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 区
中英
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中日
2亿两白银 割台、澎、辽
其它
通商;设厂
守军与侵略军激战
战死沙场的中国守军
天津保卫战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 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聂士成
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 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 【赔】 本息共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 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辛丑条约》是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 【禁】 形式的反帝活动 统治中国的工具 。 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 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 【拆】 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 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之下 。
4.影响 (1)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❷教学过程➷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1.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但这一口号的提出没有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而是从朴素的爱国愿望出发。
二,“扶清”虽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将“中国”与“大清”“朝廷”等概念混淆,容易使人们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因而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以致后来义和团被清政府绞杀,“灭洋”虽然触及了时代主题,但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5.教师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开始涌进京师,大肆捣毁教堂、拆电线、拆铁路等。
至1900年,义和团基本上控制了京津地区。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1.教师讲述: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时间1900年6月目的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率领人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3.教师提问: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学生回答: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英勇将士:聂世成。
4.教师展示图片:《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民》、《美军抢劫的白银》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学生回答:八国联军侵略者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抢劫,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教师提问: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
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前期曾两次攻入北京,并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一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第二次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于1900年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暴露了其凶恶的本质。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狼狈西逃。
)目标导学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
(时间、签订国、内容)2.教师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总结:内容影响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
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小故事:义和团赤膊上阵,挡不住洋枪洋炮,这回咱们来说,八国联军进北京。
华北一带,自古以来就有练武强身的习惯,许多地方都有练习武艺的团体,叫什么大刀会,梅花拳什么的,妇女们也和男子汉一样组织了清一色的妇女业余练舞团叫做红灯照、青灯照,农忙的时候下地,农闲的时候就练武,人人都练出一身好武艺。
1897年春的一天,山东和河北交界的一个小村庄出事了,这个村叫做梨园屯,有一座玉皇庙,是村民们系神和练武的地方,这几天去一会,人在德国神父指示下不问青红皂白就推倒庙墙,砸烂菩萨,要在这里修造一座教堂。
被激怒的村民组织起来护苗庙队伍,附近的村民也赶来支援,展开了一场武斗,事情越闹越大,很快就发展成一支民间武装,蔓延到许多地方,统一叫做义和拳,后来义和拳改名叫义和团,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帜和洋鬼子干了起来。
洋鬼子不好惹呀,他们有洋枪洋炮,连朝廷都害怕的发抖,手里只有大刀片子红缨枪的义和团不怕他们吗?不,他们才不怕呢。
义和团有两个法宝,一个好一个不太好,好的是他们怀着浓浓的热爱乡土的民族意识,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早就对朝廷在洋鬼子面前低三下四,看不惯了,一肚子气什么也阻挡不住他们;不好的是他们不信科学讲迷信,相信吃了烧成灰的符咒就能刀枪不入,单凭着一股蛮力气就往前冲冲杀杀,哪有不吃亏?义和团闹起来,朝廷和洋鬼子都吃了一惊,朝廷急得直跺脚,洋鬼子的事情说不清,万一被抓住把柄又来问罪,岂不惹了大祸,朝廷连忙下令,取缔义和团,抓带头闹事的人,谁知义和团越抓越多,竟从偏僻乡村一下子闹到紫禁城下,天子鼻子跟前来了,真是反了,哎呀呀,这怎么办才好?以李鸿章袁世凯为代表的一帮人主张武力镇压,别让洋鬼子找茬惹麻烦;有人却动了另一番脑筋,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何不干脆利用这些不知好歹的乡巴佬,让他们给洋鬼子当头一棒,教训一下他们,事情弄得好了对朝廷有利,万一弄糟了,完全可以一股脑推到这伙人身上,和朝廷没有半点关系,慈禧太后一拨拉算盘,心里想着好呀,反正输赢自己都不吃亏,就让他们先闹腾一下吧,她自己也是迷信的人,没准儿义和团的法术真的能够镇住洋鬼子那才好呢,万一砸了锅,让洋鬼子去杀义和团,自己不沾半点边儿,有什么不好呢?义和团闹得越来越欢,洋鬼子可是着实吃了一惊,他们瞪大蓝眼珠,不敢相信,想不到中国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胆大包天,和他们对着干,在一转眼珠,一想这不是坏事儿是好事儿呀,正愁在打中国找不到理由,这岂不是上帝恩赐的好机会吗?他们打定了主意,立刻派兵开进北京城,声称为了保护公使馆不受暴民侵犯,一屁股赖在这里不走了,紧接着英美法俄奥德意日八国组成的联军,总共2000多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在大沽口登陆,直往北京前进,妄想把中国的京城当成他们的兵营,天津紧挨着北京,一抬腿就到了,可是装运侵略军的列车像耗子过街似的,走到哪里被打到哪里,愤怒的义和团和爱国官兵揪住他们不放,只能边打边走,像蜗牛一样慢腾腾,爬了四天才勉强开到中间的廊坊车站,前面的北京,可望而不可即,还有一半路程呢,他们被义和团堵在这里,狠狠揍了一顿,再也没法往前走半步了,扭转身子往回撤退,又一路被围着挨打,只好下了火车,顺着一条河逃跑,整整费了十天时间,才狼狈万分逃回天津的租界躲起来,这时候北京城内也打了起来,洋人躲藏的教堂和使馆区被杀声连天的义和团紧紧包围住,就像一座孤岛,随时可能被攻破,洋人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有朝外乱放枪,才勉强抵挡住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
慈禧太后在旁边看着,可开心了一下子,心血来潮,请召开了御前会议,打算向全世界宣布,表明她不是好惹的,多亏光绪皇帝的脑袋还算清醒,死死挡住了她,还没有宣布这道荒唐透顶的命令,这时好北京城内也打了起来,洋人躲藏的教堂和使馆区被杀,声连天的义和团紧紧包围住,就像一座孤岛,随时可能被攻破,洋人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有朝外乱放枪,才勉强抵挡住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慈禧太后在旁边看着,可开心了一下子,心血来潮,请召开了一天会议,打算向全世界宣布,表明她不是好惹的!多亏光绪皇帝的脑袋还算清醒,死死挡住了她,还没有宣布这道荒唐透顶的命令,尽管没有干这一个像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似的传闻,慈禧太后却悄悄命令官兵也参加这个行动,如果打头阵的义和团赢了,躲在后面的官兵也有份儿,打输了就不是朝廷的责任啦,这一掌打的真残酷呀。
一波一波的义和团,喝了一碗碗念过符咒的酒,打着光膀子,抡起大刀,挺起长矛,哇呀呀喊叫着像潮水一样扑向敌人的枪眼,一排排倒在无情的子弹下面,这样猛攻,猛打了20多天,洋鬼子私自把守的据点,死伤的人堆满了大街,慈禧太后又害怕了,一面吩咐官兵对洋鬼子明攻暗报,千万别和义和团一样瞎胡闹,一面悄悄派人给被包围的洋鬼子送吃的喝的,表示大清朝庭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八国联军吃了亏,心里不服气,又调来一批援兵登陆,准备先攻下天津,再打到北京去,天津这块硬骨头可不是好看的,直隶提督聂士成坐镇在这里加上义和团配合和敌人血战了20多天,义和团头领曹福田和张德成特别勇敢,带领着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一支义和团铁军在官兵炮火的支援下把老龙头火车站的俄国哥萨克打得喊爹叫娘,接着又猛攻紫竹林外国租界,使用古时火牛阵的办法,突破敌人的地雷,阵下的洋鬼子屁滚尿流,差些被完全消灭在租界里。
聂士成死守八里台阵地也是好样的,在反复冲杀中,他胯下的战马倒下一批又换一批,接连换了四匹战马,全都翻倒在血泊里,最后他自己也受了重伤,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为国捐躯。
可恨的是朝廷派来的督战官宋庆,被眼前的情况吓坏了,做了可耻的汉奸,请在背后开枪,打义和团,弄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大帮了敌人一把,天津丢失了,进入北京的大门敞开了。
八国联军终于攻破了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慌里慌张逃跑了,撇下了金銮宝殿和全城老百姓,任随敌人胡作非为,自称维持秩序的八国联军进了城干了些什么事?简单说就是烧杀抢奸四个字。
烧呀,这回洋人是明火执仗的强盗,不知烧了多少房子,最可恨的是日本鬼子闯进户部大院,抢了300万两白银花花的银子,有一把火把,整个大院儿烧的精光,来个死无对证,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