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试题单元三: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被称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撤退”的重大意义在于A.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B. 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C. 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D. 促进了内地工商业的迅速发展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阶段,被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C. 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3.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的折线图。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 1895至1912年,初步发展B. 1912至1919年,发展缓慢C. 1927至1936年,短暂春天D. 1949年之后,迅速消亡4.下图是根据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 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 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C. 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扩大D.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5.下图(1927—1937年官民营资本),这材料主要用于研究A. 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1 / 7B.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D. 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6.下表所示为1872—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

它反映出近代中国A. 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 民众的购买力低下C. 民族工业发展较快D. 外国棉布出现滞销7.下列是《益世报》所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部分日货输入情况比较表,导致其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 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C. 民族资本主义快发展D. 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D. 洋务运动的诱导9.根据下表信息可知,在1920-1936年期间,中国A. 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在同步增长B. 传统手工业阻碍机器工业的发展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解析)C. 民主共和政体稳固促进了工业发展D. 近代工业已经呈现出发展的态势10.据统计,与1913年相比,1918年法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总值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总值减少了一半。

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是C.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4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答案与解析1.A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来源:学科网ZXXK]2.D 本题考查全面分析与归纳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能力。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是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3.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应排除②,所以本题应选择B 项。

[来源:学+科+网]4.A 由示意图中的时间和比例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特别是面粉业发展较快,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B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A项说法不符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项说法错误,D 项只符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6.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开始每况愈下,不是始终处于上升势头。

7.C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8.B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抗战时期”,这期间日本全面侵华,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在沦陷区毁灭和吞并了大量民族工业企业,这是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的最主要原因。

9.D “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是指荣氏兄弟希望借发展实业达到救国的目的,打击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③的表述错误;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是上海,④错误。

故本题选D 项。

10.A 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后期,在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并不断萎缩。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

第三单元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某某高一检测)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

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答案:C2.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确定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后依据材料“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可知C、D两项是清廷的意图;由“欲图商务流通”可知要发展民族经济。

由“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可知A项不是清廷意图。

答案:A3.(2015·某某高一联考)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A.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解析:此表仅反映20世纪初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可了解到此时华商企业的规模比外商企业规模大,因此排除B项;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材料并未反映出,从时间上也可予以否定;A项要注意时间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开始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同步测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企业中由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是()A.大生纱厂B.江南制造总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缫丝厂2.19世纪末,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下列属于该时期创办的有()①轮船招商局②苏经缫丝厂③保兴面粉厂④汉阳铁厂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3.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

促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刺激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D.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A.列强侵略的加剧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抵制 D.官僚资本的压榨5.1934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海关出口税则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88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50种产品减税。

这次修订税则的历史背景是()A.围剿红军即将完成B.各国争夺国际市场C.日本大举侵略中国D.国内局势和平安定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由此可知()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B.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完全扫除D.民族工业日益陷入绝境7.下表是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中煤、生铁产量情况表。

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外部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8.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历史上把民族工业这一发展状况称为()A.开始产生B.初步发展C.短暂春天D.陷入绝境9.表1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

高二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B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A )①辛亥革命推动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3.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C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合理C.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D.军阀割据混战4.据统计,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了80%。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A.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B.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C.西方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5、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B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③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垄断④日本的野蛮经济掠夺A.①①B.②③C.①③D.①④6.“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7.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店。

自1923年开始其经营销售额逐年下降。

导致瑞蚨祥走下坡路的原因不包括(D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长期战争的破坏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二、非选择题8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有利因素是什么?这一春天之所以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有利因素:(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一些封建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5)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波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边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向表示图,此中 B 处发展热潮出现的原由是()A.国际环境有益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的改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取了较快的发展。

答案: D2.以下图是1913 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凭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洋务公司的兴衰B.民族工业的产生C.实业救国思潮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析:资料是民国初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产生于19 世纪70 年月前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由“ 1913 年”“爱国”和“南洋兄弟烟行”等重点词可知,反应的民国初年发展实业拯救民族危亡的史实,故 C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最早中国化是指毛泽东思想,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3. 1912— 1919 年,中国新建的厂矿公司有600 多家,新增资本大概13 000 万元,超出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假如()A.国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临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样实业集体宽泛成立- 1 -D.辛亥革命颠覆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分析:辛亥革命颠覆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扫了政治阻碍。

A、C 两项是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才出现的, B 项是外因。

答案: D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 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散布比比以下:直隶(含江苏 (含其他省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天津 )上海 )份58%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该组统计数据所反应的本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A.民族工业已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约束而快速发展B.民族工业在地域散布上严重不均衡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D.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过没有前程的经济奇观分析:这一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期间”,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域,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域散布上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内陆单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题单元三: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模拟训练题单元三: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时间数量民国元年40余1913年6月951915年12月107A.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答案:C。

根据所学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实业团体数量的增长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

2.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答案:C。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

3.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

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B.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落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答案:B。

据材料中的“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可得出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项正确。

4.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 1 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答案:B。

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的企业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洋务运动的推动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D.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2.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4.有人把1920-1936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称之为是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

此期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

下面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与历史研究新成果相吻合的一项是( )5.杨德才在《中国经济史新论》中指出,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

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6.(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7.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 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时间数量民国元年40余1913年6月951915年12月107A.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答案:C。

根据所学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实业团体数量的增长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

2.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答案:C。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

3.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

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B.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落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答案:B。

据材料中的“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可得出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项正确。

4.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 1 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答案:B。

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

5.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

这说明国民政府( ) 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D.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答案 B 提高进口税率就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有利于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进行市场竞争,从而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B项正确。

国民政府提高关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税自主,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改善财政状况,但不能说明目的是改变财政困难,C项错误;国民政府时期日本侵略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D项错误。

6.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这次币制改革( ) A.结束了白银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历史B.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推动官僚资本形成C.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答案:B。

根据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措施和材料中的“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得出通过币制改革使南京国民政府取得了全国金融的主导权,便于利用金融、财经等方面的特权,加强政府经济的控制力,推动官僚资本形成,B项正确。

7.下面是近代中国轮船统计(部分)表,这一阶段中国轮船业的高速发展说明( )C.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内的工商业建设D.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答案:C。

表格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选C项;该时间段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是一战期间,排除B项;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8.据记载,1935~1942年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 202万元,为民国前期新式工业资本总额的28倍。

这表明抗战时期( )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根据地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部发展投入答案:C。

题干列举了陕西在1935~1942年年间的企业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能推断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项错误;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而题干只是涉及了经济方面,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陕西在1935~1942年年间,与民国前期相比,新式工厂数量及资本都有较大增长,这说明西部地区的近代化效果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故D项错误。

9.1942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应中华民国政府邀请来华,蒋介石委托其完成一份关于中国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和前景的报告。

1946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发展提出了包括建立“科学技术部”管理政府组织的研究、为研究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等建议。

这一现象( )A.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持B.加强了中英之间反法西斯联盟C.反映当时中国科技水平低下D.有利于抗战胜利后的科技发展答案 D 李约瑟的建议提出于抗战胜利后,故A项错误;李约瑟是一位科学家,他提出的这些建议并不会直接加强中英之间反法西斯联盟,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具体状况如何,故C项错误;李约瑟对中国科技的现状和前景的报告和提出发展科技的建议有利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故D项正确。

10.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

表格信息折射出( )时间外币等1946年10月初1946年12月1947年12月1948年底美金(元) 储蓄券5万汇票3万7.3万汇票90 906.7526.6万16.9万英金(镑) 2 000 2 030 5 480 1 420其他申购黄金500两港币137.2万元港币138.2万元港币138.2万元A.全球美元大幅贬值B.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C.民族工业优势明显D.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答案 D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材料中1946至1947年持有美元方式由储蓄券、汇票到现金,以及持有美元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美元币值的稳定,材料中大兴纱厂大量持有外币,正反映出国民政府统治末期通货膨胀、币值不稳的状况,故D项正确。

11.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答案: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导致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C项正确。

12.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该时期最可能是(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答案:D。

D项与材料中“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相符,故选D项;1895~1911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A项;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B项;1937~1945年是抗战时期,而材料未涉及日本的摧残,排除C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反映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

话剧的梗概如下:第一幕戊戌政变后的某个上午,裕泰茶馆开业,掌柜王利发迎接各路茶客,有旗人前来歇腿喝茶的,有喝茶唱京戏的,有观赏斗蟋蟀的。

刘麻子要把康六家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茶馆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常四爷偏要谈国事,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清吏抓去坐牢。

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

第二幕民国初年茶馆渐衰,王利发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仍然难以为继。

茶馆展现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外;刘麻子被砍了头……茶馆生意清淡,特务、兵痞常来敲诈勒索。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

物价飞涨,有名的艺人一次演出挣不上一顿饭钱。

常四爷已难以生存,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就要被人霸占。

他们含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暗,而大街上出现了阳光。

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话剧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情节:第一幕中,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第三幕中他的工厂被抢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折射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争后积极创办实业,希望实现以实业救国强国的目标。

概述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因此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有所增强,并开始在维新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加上民国政府的鼓励,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打击,在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

其命运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示例二情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物价飞涨。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导致民不聊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概述和评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撕毁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

为取得美国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

因内战需要,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

最终国民政府失去民心,败退台湾。

这说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民心不可违背,内战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