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地域文化论文-关于三秦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陕西三秦文化的优秀作文600字

陕西三秦文化的优秀作文600字

陕西三秦文化的优秀作文600字《有趣的陕西三秦文化》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陕西有着超级有趣的三秦文化!
说起这三秦文化呀,那可得先讲讲咱陕西的美食。

比如肉夹馍,那白吉馍外酥里嫩,夹上剁碎的卤肉,咬一口,满嘴流油,香得不得了!还有凉皮,滑溜溜的凉皮拌上红红的辣椒油,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再来说说秦腔,那可是咱们陕西的特色戏曲。

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脸谱,一开口,声音又高又亮,可带劲啦!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奶奶去听秦腔,虽然我不太懂唱的是什么,但看到台下的大人们不停地鼓掌叫好,我也跟着兴奋起来。

还有那壮观的兵马俑,一个个栩栩如生,就好像真的士兵在站岗一样。

听爸爸说,这可是古代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真是太厉害了!
陕西的三秦文化真是丰富多彩,我爱我的家乡,爱这有趣的三秦文化!
《我眼中的陕西三秦文化》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我们陕西的三秦文化。

在陕西,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就像古城墙,又高又长,我们可以在上面骑自行车,一边骑一边看风景,可有意思啦。

还有民间的剪纸艺术,那些手巧的爷爷奶奶们,用一把小剪刀,就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有小花、小鸟,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我奶奶就会剪纸,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窗户上贴的都是她剪的红窗花,好看极了!
陕西的腰鼓也很有名。

打腰鼓的叔叔阿姨们,系着红腰带,手里拿着鼓槌,“咚咚咚”地敲起来,又热闹又欢快。

我在电视上看过表演,心里想着,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学打腰鼓。

这就是我眼中的陕西三秦文化,是不是很有趣呀?。

关于三秦文化为题的作文

关于三秦文化为题的作文

关于三秦文化为题的作文篇一《三秦大地的美食之旅》三秦大地,那可是有着说不尽的魅力,今天咱就先从吃的说起。

三秦美食就像一部精彩的故事集,每道菜都有着独特的情节。

就说这肉夹馍吧。

我有一次去西安旅行,在一个小巷子里看到一家肉夹馍摊子,那老板看起来特憨厚,站在那热火朝天地做着馍。

只见他先是拿出一块早已炖得稀烂的腊汁肉,那肉啊,色红润润的,光泽得就像刚赢了比赛满面红光的运动员。

然后他把案板上事先烤好的白吉馍拿起来,馍被烤得表皮酥脆,就像穿着一身硬铠甲,可里面却是柔软蓬松的。

老板把肉放在案板上,拿起刀利落地剁碎,肉被切碎时那“砰砰”的声音像是小鼓在敲击。

紧接着,他熟练地把碎肉塞进馍里,顺便还浇上点肉汁,那肉汁立马渗进馍里,把馍里面的每一丝孔隙都填满了。

我拿到手后咬上一口,馍的酥脆和肉的绵软香味在嘴里散开,腊汁肉的咸香,馍的麦香混在一起,就像一场味蕾的狂欢会。

这肉夹馍只是三秦美食的一小部分,像臊子面啊,那细长的面条就像女孩子长长的秀发,臊子鲜香味美;凉皮滑溜溜的,配上辣子、醋等调料,酸辣爽口。

三秦的美食承载着这里的风土人情,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三秦文化那浓厚而独特的韵味。

篇二《三秦的民俗真有趣》三秦的民俗可是别具一格,充满了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

有一次我参加了关中地区的一场庙会。

到了现场,好家伙,那叫一个热闹。

最吸引我的是社火表演。

一些人穿着花花绿绿、古色古香的衣服,脸上画着夸张的戏曲脸谱,就像从古代画卷里走出来的人物。

有个扮演孙悟空的,那一招一式真像个机灵的小猴子。

只见他一会儿拿着金箍棒耍得团团转,还不时挠挠头做个抓耳挠腮的动作;一会儿又跳到人群中,引得孩子们跟着他欢呼雀跃。

旁边还有踩高跷的呢。

那些演员踩着高高的木杆,就像巨人走来走去。

我当时特别好奇他们怎么能保持平衡。

我就跑去问一个踩高跷的大叔,他告诉我这可得有多年的练习啊,最开始总是摔得鼻青脸肿的,慢慢熟练了就好了。

在庙会上还有好多小吃摊,传统手工艺品的摊位。

三秦之美作文

三秦之美作文

三秦之美作文提起陕西,那可真是一块充满魅力的神奇土地。

这片被称为“三秦大地”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散发着独特的风情,每一处都美得让人心醉。

我曾经有幸在陕西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段日子让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三秦之美。

要说这三秦的美啊,首先得聊聊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陕西的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随便走进一条小巷子,都能发现让人惊喜的美味。

就说那肉夹馍吧,刚出炉的白吉馍皮薄松脆、内心软绵,用刀轻轻切开,夹上剁碎的腊汁肉。

那卤肉色泽红润、软烂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当卤肉被塞进馍里的那一刻,馍吸收了肉汁的鲜美,肉也沾染了馍的麦香,一口咬下去,馍的酥脆和肉的软糯在口中交融,那滋味,简直绝了!还有那油泼面,手工制作的面条又粗又宽,煮熟后捞在碗里,放上葱花、蒜末、辣椒粉等调料,用烧得滚烫的热油往上一浇,“呲啦”一声,瞬间香气四溢。

搅拌均匀后,每一根面条都裹满了红油和调料,吃起来爽滑劲道,香辣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美食,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人惊叹不已。

走进西安的古城墙,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厚重的城墙,高大而雄伟,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我曾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租了一辆自行车,在城墙上骑行。

微风拂过脸颊,阳光洒在身上,那种惬意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从城墙上俯瞰,城市的繁华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还有那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当我第一次走进兵马俑博物馆,看到那些栩栩如生、排列整齐的兵马俑时,心中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每一个兵马俑的神态、姿势都各不相同,有的表情严肃,有的略带微笑,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故事。

站在那里,我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能看到千军万马奔腾的场景。

陕西的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

华山,以险峻奇绝而闻名于世。

我曾经挑战过华山的长空栈道,那可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当我系上安全带,踏上那狭窄的栈道时,脚下是万丈深渊,心中难免有些胆怯。

有关三秦文化作文

有关三秦文化作文

有关三秦文化作文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那些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三秦文化吧。

三秦文化,就是指发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关中平原一带的文化。

它孕育于黄土高原,滋养于渭水之畔,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峥嵘岁月。

这片热土曾孕育过多少英雄豪杰、才俊名流啊!
在我看来,三秦文化的精髓就在于那股子纵横古今、扑面而来的英雄气概。

你说陕北的窑洞,那不就是刀耕火种的硬汉形象么?陕南的秦腔,那不就是真挚质朴的乡音乡情么?延安的革命老区,更是凝聚着前赴后继的民族气节。

三秦文化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比如说《三秦》这首诗,写尽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

再比如说《长恨歌》,则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

可见三秦文化中处处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老实说,我一直很羡慕那些生长在关中的朋友们。

因为他们从小就浸润在这种厚重的文化氛围中,必定会成为一个既有远大抱负,又能脚踏实地的人。

对了,我还想说三秦文化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份质朴豪放、坦荡爽朗的性格了。

总之啊,三秦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我们更应该珍惜与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她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下求索的三秦文化作文

上下求索的三秦文化作文

上下求索的三秦文化作文说起三秦文化,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咱先来说说这三秦大地的美食文化。

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就是三秦美食的代表之一。

每次走进面馆,那股子浓郁的面香就直往鼻子里钻。

师傅把揉好的面团扯得又宽又长,往开水锅里一扔,煮上一会儿就捞出来。

碗底先放上葱花、蒜末、辣椒粉,再把刚出锅的面条往上一盖,用烧得滚烫的菜籽油往上一泼,“呲啦”一声,香味瞬间就爆发出来。

那红油在面条上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诉说着美食的故事。

挑起一根面条,那宽厚的面条上沾满了红油和调料,送进嘴里,嚼劲十足,又辣又香,让人欲罢不能。

还有那肉夹馍,也是一绝。

刚出炉的白吉馍,外酥里嫩,切开后夹上剁碎的腊汁肉。

那肉煮得软烂入味,肥的不腻,瘦的不柴,咬上一口,馍的酥脆和肉的鲜香完美融合,满嘴流油。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买肉夹馍,老板熟练地切肉、夹馍,递给我的时候还笑着说:“娃呀,趁热吃,香滴很!”我接过肉夹馍,找了个地方坐下,大口吃了起来。

那一刻,我觉得这小小的肉夹馍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除了美食,三秦的民俗文化也别具一格。

每年春节,扭秧歌、耍社火那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记得有一年过年,我跟着家人去看社火表演。

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先是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传来,紧接着就看到一群穿着鲜艳服装的人们扭着秧歌走了过来。

他们手中挥舞着彩带,脸上洋溢着笑容,步伐轻盈而有力。

后面跟着的是各种造型奇特的社火,有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将,有穿着古装的仙女,还有造型夸张的神话人物。

每一个社火都制作得十分精美,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我站在人群中,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跟着大家一起欢呼雀跃。

再说说那秦腔,那可是咱三秦大地的“摇滚”。

那高亢激昂的唱腔,一开口就能震住场子。

有一回,村里来了个秦腔班子,在空地上搭起了戏台。

吃过晚饭,我和爷爷奶奶拿着小板凳去看戏。

台上的演员们画着浓妆,穿着华丽的戏服,唱念做打,样样精彩。

三秦地域文化论文

三秦地域文化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分校(工作站)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三秦地域文化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

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三秦???地域结构???自然条件???思想?一、概述?陕西简称陕或秦。

“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

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

此后,人们就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

“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辖??区主要在这一带。

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就是从陕西地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地。

“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地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

“三秦”即由此得名。

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同样,?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自然条件的作用,?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

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

总之,?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

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以及深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三秦文化的特点作文

三秦文化的特点作文

三秦文化的特点作文提起三秦文化,那可真是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三秦大地,那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文化的神奇土地。

我曾经有幸在陕西的一些地方深度体验过那里的生活,对三秦文化有了亲身的感受。

先说饮食文化吧,那简直是让人垂涎欲滴。

就拿肉夹馍来说,我在西安的一个小巷子里,碰到了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

当时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就想着随便吃点啥垫垫肚子。

一进店,老板那热情的招呼声就让我心里一暖。

“小伙子,来尝尝咱这正宗的肉夹馍!”我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一个热气腾腾的肉夹馍就摆在了我面前。

那馍,外表酥脆,内里柔软,用手轻轻一掰,就能听到“咔嚓”的声响。

再看那夹在里面的肉,肥瘦相间,煮得恰到好处,卤汁的香味完全渗透到了每一丝肉里。

咬上一口,馍的麦香、肉的鲜香,还有那浓郁的汤汁,在嘴里融合在一起,哎呀,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普普通通的肉夹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三秦饮食文化的魅力,那就是实在、美味,能让人瞬间充满力量。

还有那秦腔,也是三秦文化的一大特色。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广场,老远就听到了那高亢激昂的声音。

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大爷大妈在唱秦腔。

台上的演员们,脸上的妆容浓墨重彩,服饰华丽多彩。

他们一开口,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带着一种豪迈和奔放。

我站在人群中,被他们的表演深深吸引。

周围的观众们,有的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有的则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那一刻,我才明白,秦腔不仅仅是一种戏曲,更是三秦人民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它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苦难的抗争。

说到建筑,陕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壮观。

我去参观过西安的古城墙,那城墙高大而厚实,站在上面,仿佛能看到历史的车轮在眼前滚滚而过。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在上面,微风拂面,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

还有那些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严谨,雕梁画栋,处处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三秦文化中的民俗更是丰富多彩。

在一个小村庄里,我赶上了一场热闹的庙会。

三秦地域课程论文

三秦地域课程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分校(工作站) **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专业 14秋**专学号 ***********学生姓名 ********年** 月**日陕西民俗与经济、饮食的发展关系【摘要】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千百年来,在这块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秦地特色的风土民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演进,陕西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以便更加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

【关键字】三秦民俗经济饮食发展陕西民俗与经济、饮食的发展关系前言:陕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古代被称为中原腹地,分数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有关中北山和秦岭分隔为三大自然区域,横跨三个气候带,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

陕西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变迁:陕西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民俗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古老的仪式正在被逐渐摒弃,民间工艺面临失传,而很多民俗用品也已经被改造,民俗文化都失去了往日那样应对现实的能力,举几个例子:比如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是一种以馈赠、献祭和观赏为目的,用面做成各种美丽的花,面花不单是一种食品,主要是它被人类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春节亲戚朋友走动互赠的礼品,面花的形状不同,所具备的艺术性也不同。

(二)陕西民俗文化的新民俗变化:社会在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更新,使民俗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色彩来。

最明显的要数婚丧嫁娶、居住、交通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

婚丧的仪式,衍生出更多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商品与服务,这样不但扩大了文化产业的范围和规模,也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分校(工作站) 商洛分校专业法学学号 **********学生姓名2013 年 12 月关于三秦饮食文化【摘要】:常言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呢,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必谈的话题。

陕西省是公认的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堪比紫禁之巅。

陕西省在我国内陆地区,与蒙古相连,黄河长江两大河流贯穿其中,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

陕西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历史上有名的八珍菜肴系列就创造于陕西,对古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等地在内的陕西饮食文化!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陕西概况饮食趣闻面食茶酒特色小吃关于三秦饮食文化一、陕西简介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733万,下辖10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

二、有关三秦饮食的趣闻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

“陕西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

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三秦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

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目前的电脑上还不能打出这个字来,敬请原谅)。

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

这个“biang”字,据传说,非常难写,笔画很多。

关于这个“biang”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车走咸阳”。

海南也有“裤带面”,不过不是很正宗的哦,但还是蛮好吃的,还有点小贵哦!想吃正宗的欢迎去杨凌哦!第二怪:锅盔像锅盖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如锅盖。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人要骑在杠子上压揉,然后放在大锅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烤制。

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边薄中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层次分明,形似一朵大菊花,色香味俱佳。

锅盔很大,大得像锅盖一样,所以叫做锅盔像锅盖。

当然它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由于做工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家里都不自己做的,基本上都是买的,现在吃“锅盔”也是一种享受!第三怪:辣子是道菜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

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

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第四怪:大碗喝酒不耍赖客观地说,陕西人的酒量并不算出众,东比不过河南人,北比不过蒙古人。

然而由于陕西性格耿直,又不善辞令。

因而往往是:你说咋喝他就咋喝!三、三秦的饮食消费生活民俗是经济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经济民俗中,最为敏感的神经,是日常生活最为活跃的事象,在消费生活民俗的衣、食、住当中,饮食习俗占居首要地位。

地域、民族、经济条件不同,饮食也就有所差异,以陕西本省来论,比如陕南人喜吃大米,陕北人多食杂粮,而关中人则爱吃麦面。

一般的饮食包括茶、酒、饭、菜、汤、果。

下面就依此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的饮食文化。

(一)茶茶在陕西人的日常饮料中,有着悠久的民俗传承。

老百姓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来客必有烟酒茶。

茶饭、茶饭,陕西至今农村以饭食论优劣,往往说:“谁家茶饭好,谁家茶饭不好”。

茶与陕西人饮食密切于此可见一斑。

陕西虽然不产茶,但人民饮茶成习,这在城乡都是司空见惯的了。

除了冲泡饮用之外,西府山区还有一种罐罐茶,属羌人的遗俗。

现在,陕西农村接待客人的用的还是茶水,不像现在的城市里大多数都改用酒水了。

人们平时也常喝茶,解渴更多的是提神,养生!(二)酒酒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饮料之一。

陕西人在日常礼俗中,处处事事离不开酒,酒的品种多,酒的佳话也多,名酒的传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传遍天下。

白水县是杜康仙师的故乡,在那里流传着“杜康美酒醉刘伶”的传说。

全国名优酒“西凤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誉。

其中享有国际声誉的黄桂稠酒,那是远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

“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当年就是常到长安酒肆畅饮黄桂稠酒而吟诗论文的。

(三)面食种类三秦地区人民的饮食,随着节令的变化,一年四季不同。

一般地说,冬天,人们喜食烩面片、烩菜等热腾腾的饭菜;夏天,爱吃煎饼、面皮子、凉拌三丝等。

陕西面食主味离不开醋,在这一点上,正应了中华味系的一个铁则,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陕西地区面食的种类很多,主要分面条、锅饼和蒸馍三大类。

仅面条就有近千种名目,如臊子面、旗花面、麻食面、炸酱面、油泼面、长面、短面、细面等。

细分起来,东府(大荔一带)面和西府(宝鸡一带)面又有不同。

西府的面条,其特点在于一个“细”字,最细的象头发丝那么细。

东府的面条,其特点在于一个“宽”字,最宽的象宽皮腰带。

蒸馍(馒头)类的有以下几种:蒲城蒸馍(椽头馍)因蒸熟后遇风一吹即裂开缝子,又称“开花馍”。

特点是面硬,有嚼头;合阳面花(花花馍)这种花花馍做工精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配合四时八节,做成各有讲究的礼馍;兴平云云馍:因形状很像古画中的一朵云彩而得名。

它又像一副没带腿的眼镜,所以俗称“眼镜馍”。

此馍造形美观、白中透黄,久放不变质;金线油塔:民间最简单的制法如同花卷。

不同的是将和好的面团拉成长丝,盘绕成一堆,呈塔形,就叫油塔。

此品层多丝细,松绵不腻。

食用时可配上葱节蘸面酱。

此外还有蒸饺、包子、蒸麦饭、米面皮子等,都是生活中常吃的食品。

(四)陕西风味名菜陕西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

编入《中国菜谱》(陕西卷)的就有201 种。

故有“长安美肴,华夏古馐”之称。

陕菜以关中菜为代表。

在取料上以猪、羊肉为主,具有料重味浓香肥酸烂的特点,而取料单一、滋味纯正又是它的独特风格。

传统名菜有“带把肘子、葫芦鸡、枸杞炖银耳、三皮丝(猪皮、鸡皮、海蛰皮)、奶汤锅子鱼、口蘑氽双脆、煨鱿鱼丝、烩三鲜、金边白菜”等。

汤中有“菠菜豆腐汤、酸辣肚丝汤、金针银耳汤、肉丝汤、鸡丝汤、鸡蛋汤”等。

饭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

近年来菜饭合一,又开发出了“仿唐宴、长安八景宴、饺子宴、灌汤包子宴、羊肉泡馍宴”等。

(五)特色小吃西安是中国的小吃王国。

“腊牛羊肉”、“面皮子”、“泡泡油糕”、“金线油塔”、“黄桂柿子饼”、“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

下面就具体讲一下最能代表陕西特色小吃的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特有的风味食品,料重味醇,肉烂汤浓。

牛羊肉泡馍有三种烹饪方法,一是单做(烩成汤菜),二是干泡(无汤),三是水围城。

食用时要告诉厨师,要哪种做法,并告诉要素要肥,或要“肥素”,厨师都能满足要求。

吃时要像蚕食一样,从一边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切忌搅动,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

(六)果类说到饮食,离不开干鲜果品。

陕西地区首推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关中红杏、彬县晋枣、彬州梨、三原鸡心黄柿子、富平庄里合儿饼、华县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猕猴桃、大荔花生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传统果品。

陕西餐饮和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特色精绝,美不胜收。

借历史与古都优势,陕西餐饮博采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风味,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大力发展餐饮业,弘扬“秦食文化”,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欢迎走近陕西,尽情的品尝陕西的美食!如果实在喜欢的话,可以参照《陕西烹饪大典》,自己学得一门好手艺![参考文献][1]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漓江出版社 1987年10月出版[2]周简段《老滋味》第65节新星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3]主编张生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78年出版[4]主编吴国栋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3月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