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杭州市自来水发展历程

杭州市自来水发展历程

杭州市自来水发展历程1949年解放后,杭州市供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主要从历史上的以江(溪、河)水、井水和塘水为主要水源的分散式供水向以江道为取水口的集中式供水方式转变。

自来水厂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工业以及日益增强的用水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0年代末开始,自来水厂的建设加快,到1970年代,杭州地区各县城区都已建有自来水厂。

杭州主城区自来水厂(除祥符水厂外)和钱塘江流域各县(市、区)城区水厂原水,分别取自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及新安江水库。

一、杭州主城区1949年5月解放后,政府接受自来水厂,成立地方公营杭州自来水厂;1951年更名地方国营杭州自来水厂;1958年,祥符桥分厂建成;1968年,南区分厂(即南星桥水厂)建成。

1970年,北区水厂建成。

至1975年底,用水普及率由解放初期的22. 8%提高到90%。

1978年,杭州市自来水厂改名为杭州自来水公司。

同年,北区水厂因水质问题关闭。

1996年,九溪水厂建成。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有清泰水厂、祥符水厂、南星桥水厂、赤山埠水厂、九溪水厂。

除祥符水厂原水水源取自东苕溪外,其余四大水厂原水水源均取自于钱塘江。

清泰水厂位于清泰门外的贴沙河边。

民国17年筹建,民国19年(1930)动工,次年建成供水。

水厂原水取自清泰门外的贴沙河。

1949年解放后,清泰门水厂陆续改建和扩建。

到2009年,该水厂最高日制水量达到了24.1万吨。

相应地,清泰水厂的原水由最初的贴沙河河水变成了钱塘江江水。

原水经由南星桥水厂取水栗房渠道流入贴沙河,再进入到清泰水厂一级泵房吸水井中,当碰到咸潮的时候,则利用珊湖沙水库中贮存的淡水,经水库泵房提升后通过沿江渠道经白塔岭泵房增压消毒后送入白中渠道流入贴沙河。

主要负担城东地区、下沙的供水。

南星桥水厂位于钱塘江北岸,复兴大桥上游约50米处,原名南区分厂,1968年建成投产,设计日供水量为3万吨。

供水范围为南星桥、复兴地区、钱江新城、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清泰水厂。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办公室季巍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构成生命细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饮水问题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组织,是普惠率最高、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直接、最普遍的好事实事。

南通滨江临海,因此许多南通人一直坚信,无论到什么时候,南通人总不会没水吃,没水用。

但恰恰是这种盲目乐观和不以为然,使南通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特别是今年2月20日我省盐城市城西水源遭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导致两家自来水厂关闭、数十万市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水污染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为有效缓解南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积极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我市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抓紧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保障城乡居民饮用供水安全。

一是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一龙管水。

加强对水资源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加强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依法划定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生命之源的绝对安全。

同时加快规划备用水源地,制定长江水源水应急事件预案。

开辟另一个相对独立于长江水源以外的新的水源地,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防止长江水源出现污染后全市断水的危急局面。

二是在沿江建设提水站,增加新的引江水源。

提水站的建设,可以提高水源的供给能力,加大我市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区的输水保证率,形成江苏的第三条沿海输水通道。

三是建设沿海平原水库,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

平原水库建成后,既可以在干旱年份或用水高峰季节向周边的内河供水,还可以解决沿海洋口港等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又可以在丰水期突发大暴雨时,通过水库调节削减水库上游的洪涝水量,对减轻内涝灾害及利用洪水资源有着重要现实作用。

四是建设江海运河,打通长江到黄海的通道。

江海运河是江海直通运河,可开辟洋口港连接南通港的江海人工运河,将南黄海同长江直接连接起来,发展江海联运,不仅能更好地连通苏北河网,还可直接连通长江,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

钱塘江原水藻类情况分析与监测
为 了加 快 检 测 速度 和探 索 新 的 检测 方 法 ,采 用 离 心 快速 检测 法 ,不但 能缩 短浓 缩 所需 的 时间 ,及时 有 效地 为 生产 服务 ,而 且便 于藻 类分 类 ,并 能实 现 比 鲁 哥 氏碘 液法 更 高的浓 缩倍 数 。 藻类 系统分 类鉴 定 工作 (定 性 )需 要 有 自然 的细 胞 特 征 ,因此 采 用血 球 计 数 板 为计数 工具 。
月 份较 大 ,最 高 为 21 384个/mL,占藻 细 胞 总 数 的
81% 。经显 微镜 观 察 ,硅 藻 中常 见 的优 势 种 为小 环
Hou Baoqin, Zhang Qiumian, Zhang Ping, Hu Xiaohe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Supply Co,Hangzhou 311203,China)
Abstrac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density and species of microalgae in both the raw water of
关 键词 : 湘 湖原水 ; 藻类 ; 水体 富 营养化 ; 藻类 密度 中图分 类号 :TU991.2 文 献标 志码 :B 文章 编号 :1673—9353(2018)02—0025—04 doi:10.3969/j.issn.1673—9353.2018.02.007
Analysis and m onitoring of microalgae in the raw water of Qiantang River
发水华 ,2004年钱塘 江就 出现该 问题 。藻类 过度生长 有很 多危害 :首 先 ,影 响制 水工 艺 ,堵塞 滤 池 ,影 响 出 水水质 ;其 次 ,有些 藻 类会 分 泌不 容 易被 常 规水 处 理 工艺 去除的有毒 物质 ,直接影 响供水 水质 安全 ;最 后 ,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湘湖,八千年古舟,三万顷碧波,润泽百万人民,承载着萧山百姓的殷切期望。

湘湖开发建设不仅美化了萧山的生态环境,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吸引中外游客,成为了萧山旅游的金名片。

为更好地保护和建设湘湖,区政协根据区委要求就湘湖三期开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湖一、二期建设情况湘湖一期、二期分别于2006年4月和2011年9月建成开放。

湘湖旅游度假区建成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其中,湘湖景区一期4.64平方公里,二期5.95平方公里,共计10.6平方公里,恢复湖面3.2平方公里;杭州乐园景区2.5平方公里,东方文化园3.2平方公里,风情园(皇冠酒店)景区2平方公里)。

区内形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湖景区、杭州乐园、极地海洋公园、东方文化园)。

截至2011年底,湘湖景区共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百强旅游景区,2011年全省旅游度假区考核获得第二位。

1.旅游景点建设。

湘湖10.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已建成城山、跨湖桥、老虎洞、石岩山等十大景区集群,湘浦观鱼、湖心云影、城山怀古、青浦问莼、眉山听风、紫燕洲等五十个景点。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萧山少儿公园)、下孙文化村、湘湖音乐喷泉、金沙戏水等主题景点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2.景区交通建设。

湘湖一、二期景区内环建成了17公里的环湖景观道路,15公里步行道,10公里电瓶车观光慢行道路等景区微循环道路。

建成75座各类桥梁,8个码头以及水上交通线6条。

景区外环时代大道、风情大道与城市主干道相接,共建成13个大、中型停车场,停车位近4000个,建立3个电瓶车换乘点,2个游船换乘点,景区动态、静态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3.配套设施建设。

越风楼、跨湖楼、湘湖渔村、茗醉园、美食广场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茶楼,以及第一世界大酒店、世外桃源皇冠假日大酒店、九龙山庄等多规格宾馆住宿体系已初具规模。

杭州市区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安全分析

杭州市区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安全分析

t e d d u r i n g 2 0 1 2 — 2 0 1 4 . Th e Ca n a d i a n Wa t e r Qu a l i t y I n d e x w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wa t e r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s e a l t e r n a t e
i n g wa t e r s o u r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c l a s s l /wa t e r q u a l i t y s t a n d a r d, wh i l e t h e r e ma i n i n g f o u r a l t e r n a t i v e s o u r c e s o f d r i n k i n g wa —
环 境 污 染 与 防治 第 3 7卷 第 5期 2 0 1 5年 5月
杭州市 区备用饮用水源地 水质状况及安全分析 *
刘 奕 梅
(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7 )
摘 要 于 2 0 1 2 -2 0 1 4 年对杭州市区贴沙河 、 珊瑚沙水 库、 湘 湖、 三白潭 和喜庵港 5 个备用饮 用水源地进行 了 1 0 9 项 指标及水
Ab s t r a c t : 1 0 9 wa t er q ua l i t y i n di c a t o r s a n d a c u t e t ox i c i t y mo ni t or i n g i n f i v e a l t e r na t e s o ur c e s of dr i nki ng wa t e r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研究朱晓之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研究朱晓之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研究朱晓之发布时间:2023-05-29T15:52:41.03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6期作者:朱晓之[导读] 人类生存的必要保障就是水资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能够为居民用水起到保障作用,让居民用水更加安全,提升生活质量,促使城乡快速发展。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论文从意义、要求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对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和管理措施。

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人类生存的必要保障就是水资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能够为居民用水起到保障作用,让居民用水更加安全,提升生活质量,促使城乡快速发展。

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论文从意义、要求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对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应急备用水源地;供水安全;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成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紧迫需求。

同时,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也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本文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的意义、要求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的意义(一)保障供水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居住面积扩大,各类建筑不断增多,城市供水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水源,如地下水、雨水以及水库、湖泊等。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山区和草原区域,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通过灌溉水贯通的方式来解决。

在开发水源时,应该注意盖住井口并提高水井的深度,以确保水源的安全可靠。

景区的保护和创新

景区的保护和创新

景区的保护和创新摘要:湘湖,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湖。

它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增强湘湖文化软实力,提高湘湖旅游发展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湘湖旅游开发湘湖是西湖的“姊妹湖”,湘湖景区也越来越成为杭州的热门旅游景点。

湘湖已成为萧山乃至杭州举行大型活动的首选地,央视寻宝活动、湘湖露营大会、城山庙会、湘湖婚典、元宵民俗大联展、捕鱼节、冬泳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游客。

2010年,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4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

2011年,湘湖二期2.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已于世人见面,2012年底,湘湖三期建设也已启动,而在游览空间扩展后,如何创新思路,开发和保护景区,实现三个定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湘湖景区旅游开发的背景(一)旅游资源的特点1、历史悠久湘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湖。

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的村落,他们在山野狩猎、耕耘、劳作,创造了华夏远古文明,形成了独特的“跨湖桥文化”。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是吴越相争,事关越国存亡的战场。

这里,山巅有当年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保栖)的固陵城(后称越王城),山下水域为越国配置大船军的固陵港。

固陵,在越国西部,亦称西城。

西城湖到唐宋时已称湘湖。

因此,“越文化”是它的金名片。

900年前左右,湘湖经常发生洪涝、干旱灾害,县民奏请废田筑湖,都因豪绅反对而没有成功。

北宋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顺应民意,“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亲自带领百姓,在两条山岭的端头之间修筑了两条堤坝,蓄水为湖。

灌溉九乡十四万六千余亩农田,惠泽百姓,造福后世。

湘湖修建、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也为当今国内外水利专家所称颂。

形成了著名的“湘湖水利文化”。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要点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要点

21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程技术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21.01 (上)1 工程简介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

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

湖北省目前已经建设应急水源地工程的地市只有8个。

此外,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建设。

2019年5月20日,省住建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管理,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应建饮用水备用水源,2020年年底,单一水源的地级以上城市,要建成备用或者应急水源。

没有备用水源的城市,应具备至少7天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供水能力。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

城市现状饮用水水源为汉江,原水水质基本上满足Ⅱ类水体功能标准,全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但受南水北调及上游工业、企业、居民排污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汉江水质正呈失稳趋势,季节性水华等水质恶化情况时有发生,对城市供水安全影响极大。

由于缺乏应急水源,在汉江水质不能满足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应急模式限量供水和停水。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饮用水源单一,除了汉江以外的地表水水质不稳定,地下水水质也不好,选择应急备用水源难度较大。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仙桃市提出在城南建设一座人工型水库,作为城市应急水源,并兼具城市景观湖的功能。

汉江为水库补水水源。

水源工程系统由引(输)水管道、水库、取水泵站等单项工程组成。

其中,连接取水口(现有水厂取水口)的原水进水管与水库输水管为双向输水管,补水时将江汉水输向九思湖,应急时通过泵站加压将湖水输向水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应急备用水源情况介绍
一、项目概况: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位于萧山城区西南,钱塘江与浦阳江交汇的三江口附近,工程建成后将是萧山城区的主要应急备用水源地。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现有湘湖(集水面积
4.4km2,水域面积
1.1km2);另一部分是本次新增湘湖(集水面积
6.3km2,水域面积
2.1km2)。

工程建成后,总集雨面积
10.7km2,总水域面积
3.2km2,正常蓄水位
4.5m,应急供水死水位
3.0m,总蓄水容积960万m3(其中新增670万m3),正常蓄水容积725万m3(其中新增520万m3),应急备用供水容积430万m3(其中新增290万m3)。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建区块)建设范围总面积约
2.46km2,其中水域面积约为
2.1km2,湖中现有的眉山、湘湖路、堤坝以及环湖绿化隔离带、工程管理用房等面积约
0.36 km2。

征用土地
3006.7亩,其他不需要征用面积(包括国有水面等)约
687.6亩。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1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遵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精神,浙江省水利厅以浙水计〔2007〕53号文《关于开展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县、区)开展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为此,浙江省水利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饮用水规划》),对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做出科学合理的保障规划。

《饮用水规划》已于2009年初完成报批稿,目前正待省政府的批复,本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后,将成为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饮用水规划》在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进一步查清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工程建设方案,科学制定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应急机制。

本规划重点对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供水系统、饮用水监控体系、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作全面的规划,提出了确保水源地安全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定了各类供水工程的总体布局。

《饮用水规划》通过分析研究后的主要结论如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水资源量与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全省绝大多数地区还存在明显的供水水源单一性问题,一旦水源地出现问题,则全系统中断供水,对人民生活及生产将产生严重后果,对生产活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稳定。

针对萧山区供水水源单一的现状,该规划推荐将湘湖和仓坞水库作为其备用水源地,湘湖水面恢复和仓坞水库建成后,可以满足萧山区的饮用水应急备用需求。

2xxxx水利综合规划
随着社会进步与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杭州要打造“亲水型宜居城市”,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方向,萧山区区委、区政府提出推进建设萧山区“生活品质之区”,这些都对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萧山区农机水利局组织有关单位在以往水利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要求,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萧山区水利综合规划》(以下简称《水利综合规划》)。

该规划已经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复审,并于
2009年7月完成报批稿。

规划重点研究萧山区的防洪(台)、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整治、沿江滨水景观等有关内容。

就水资源方面来说,水质型缺水、供水水源单一、水环境恶化等为特征的水问题,仍是萧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水利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章节在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与准则,促进和保障萧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支撑萧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水利综合规划》针对萧山区目前供水水源单一、应急水源缺乏的情况,根据萧山区的水资源条件、配置格局,结合《萧山湘湖区块控制性规划》,推荐了两个应急备用水源地,一是湘湖,二是仓坞水库。

通过恢复湘湖水面和新建仓坞水库,可以向萧山区提供1200多万m3的应急备用水量,能够大大提高萧山区应对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萧山区政府关于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明确意见
萧山区现有湘湖实际最大可利用的备用水量约为140万m3,仅能满足萧山区现有主要四个公共水厂现状不足2天的取水要求。

2007年三江口取水泵站停电事故造成的供水影响已经引起了萧山区政府的重视,萧山区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近期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建设计划。

根据萧山区水资源配置格局,近期可供建设的方案有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仓坞水库工程。

仓坞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70m,备用库容800万m3。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系统、下游河道整治及跨流域引水工程。

其中输水系统包括输水隧洞和输水管线,长度分别为
5.2km和23km,将苍坞水库生活用水引至小砾山进水口。

据初步估算,xx坞水库工程投资约为
17.5亿元,其中输水系统投资近7亿元。

仓坞水库工程建设涉及供水、防洪等多方面的因素,长距离的输水管线存在施工难度,工程投资巨大、工程建成至启用需要较长时间。

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在现有水域面积的基础上,新增水域面积约
2.1km2,新增备用容约290万m3,与现有湘湖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提供约430万m3的备用水量。

工程建设内容为开挖水域、节制闸、堤坝、应急取水泵站等。

此外,萧山区目前已经建成湘湖应急取水泵站一座和湘湖至萧山一、二、三水厂的应急供水管线,工程建成后需实施的配套工程较省,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效益。

根据前期专题论证成果,鉴于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紧迫性,萧山区委、区政府已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发改、农水、规划、建设、水务集团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形成一致意见,明确提出尽快建设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仓坞水库作为远期备用水源,以确保萧山区近期供水安全。

四:
拆迁安置情况说明
拆迁居民为湖山村长摊村,居民32户,目前已经全部拆迁完成,安置为蜀山街道和湘湖管委会统一安置。

其中11家企业为小型企业:
1、xxxx园艺场
2、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xx试验示范基地
3、xx跨湖木器包装材料厂
4、xxxx磨料磨具厂
5、兴盛新型墙体公司
6、xxxx轴承有限公司
7、xxxxxx涂料有限公司
8、xx雄峰机械磨具有限公司
9、xxxx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10、xx华通工具有限公司
11、xxxx俱乐部犬舍。

目前企业已全部拆迁完成,安置情况为货币安置。

五、管线情况说明:
萧山区目前已经建成湘湖应急取水泵站一座40万方/d,和湘湖至萧山一、二、三水厂的应急供水管线,工程建成后需实施的配套工程较省,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