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等式和泰勒规则
费雪效应

埃尔文·费雪认为,债券的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金融工具寿命期间预期的价格变动率之和,名义利率r可以表示为:
1+r=(1+R)(1+a)
r=R+a+Ra
式中:R——实际利率;
a——金融工具寿命期间的预计年通货膨胀率。
当通货膨胀率仅处于一般水平时,乘积项Ra会很小,计算时通常忽略不计,因此:
从以上可以看出汇率平价的理论的欠缺是仅仅将货币持有的收益率仅仅和利率联系在一起,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仅仅作为存款的外国货币的占有量是非常的少的,大部分都是作为商品贸易、直接投资方式存在,这是利率平价的缺点:不符合实际,过于片面。当然和这个平价理论一样的片面的还有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出发考虑,但物价的差异也有可能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变化引起的,而是不仅仅是货币因素。
经济学者对于费雪效应的研究
在平价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汇率平价,这个理论的观点是;当所有的货币存款都提供相同的预期收益率时,外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被称为利率平价条件。(保罗·R·克鲁格曼着《国际经济学》下册,P342下同)
笔者对汇率平价理论并不认可,原因在于,将货币的持有的预期收益率简单的和利率联系不符合实际,持有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的人并不是简单将其当作存款,其作为存款的货币仅仅是货币持有者的所有的货币的其中一种方式,其次之外,货币可以投资于资本市场,也可以投资于实体经济,也可以投资于商业贸易,所以说,货币的收益率仅仅用存款的利率来衡量失于片面。
公式
[编辑本段]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把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公式就变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泰勒规则

江 春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的全球化,使货币供应量与一 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弱,同时,由于金融衍生产 品市场的发展,使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和统计带来了困难,这 些经济金融环境的变革使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 的货币政策机制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 济学家泰勒(Taylor,1993)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为新形 势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七
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
美国以泰勒规则为理论指导的货币政策成功实施的前提。 (1)“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预算平衡)相 结合; (2)利率的市场化; (3)政策透明度高且市场灵敏性强,其政策公布即能很快 影响预期并带动市场。 (4)浮动汇率制度 因为只有在浮动汇率下,一国中央银行可以根据产出和 通货膨胀来调整短期利率,而在固定汇率下由克鲁格曼“三 元悖论”可知,一国不能单独决定其短期利率,因为利率的 升高将导致外币的流人对本币形成升值压力(Taylor,1993)。 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泰勒规则实施的一个前提 是浮动汇率制。
* e
着,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一对一地发生变化) 。 最后,将 i i 代入名义利率 i ,物价 p 和实际产出 y 之间的方程式,就得到泰
* e
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二. 泰勒规则的基本公式
it r * t ( t * ) ( yt y * )
其中, it 为短期名义利率(即中央银行用作工具或政策目标的短期利率,美国为联邦基 金利率); r * 为长期均衡的实际利率(使一国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并扣除通胀影响的利率。 泰勒取值为 2%,这是根据美国无风险金融资产扣除通货膨胀水平后的平均利率计算得出 的); t 为通货膨胀率(表示前 4 个季度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为中央银行的目标通货
泰勒规则的名词解释

泰勒规则的名词解释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个人和组织,试图获取和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规范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一项被广泛讨论和实施的规则悄然出现,它就是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Taylor Rule)是一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项经济政策工具,旨在通过监控和控制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的稳定。
泰勒规则最初由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于1993年提出,并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泰勒规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利率,来实现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水平。
基本上,根据泰勒规则,中央银行应根据当前的通胀率和实际产出水平来调整利率。
具体而言,泰勒规则通常表示为一个方程式:i = r + π + 0.5(π - π*)+0.5(y - y*)其中,i代表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π代表当前通胀率,π*代表目标通胀率,y 代表当前实际产出水平,y*代表目标实际产出水平。
泰勒规则的本质是将利率设定为目标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的差异,以及目标产出水平与实际产出水平的差异的线性组合。
这样,当通胀过高或过低时,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利率来纠正通胀,并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泰勒规则的实施有助于维持经济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使市场预期更为稳定,降低通胀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然而,泰勒规则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确定目标通胀率和目标产出水平并非易事。
经济学家对于什么是适当的通胀率和产出水平存在着不同观点和解释。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在制定政策时产生偏差,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其次,泰勒规则简化了经济体的复杂性。
实际经济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关系、政府政策、国际贸易等。
泰勒规则只针对通胀率和产出水平,可能无法全面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
最后,泰勒规则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市场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泰勒规则的实施效果。
费雪指数公式

费雪指数公式摘要:一、费雪指数公式的概念和背景1.费雪指数的定义2.费雪指数公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二、费雪指数公式的推导和计算1.费雪指数公式的基础知识2.费雪指数公式的推导过程3.费雪指数公式的计算方法三、费雪指数公式的应用和影响1.费雪指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费雪指数对投资决策的影响3.费雪指数在我国的实践和应用正文:费雪指数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通货膨胀的指数公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1918 年提出。
该公式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对投资决策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费雪指数公式的概念和背景费雪指数,又称费雪物价指数,是一种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数。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研究物价波动时提出的,旨在弥补传统物价指数的不足。
传统的物价指数,如零售物价指数(RPI)和消费物价指数(CPI),主要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动,而费雪指数则将商品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两个因素综合考虑,从而更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二、费雪指数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费雪指数公式的推导基于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和名义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
费雪通过这一理论推导出费雪指数公式:π= M * V / P其中,π表示费雪指数,M 表示货币供应量,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物价水平。
费雪指数公式的计算方法是将上述公式中的各个变量代入,计算出费雪指数。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 通常难以准确测量,因此通常采用经验值进行计算。
三、费雪指数公式的应用和影响费雪指数公式在金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衡量通货膨胀水平,从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和政策决策。
其次,费雪指数对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费雪指数关注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此,央行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费雪指数,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在我国,费雪指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ppt泰勒规则

在以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下,如果通货膨胀率偏离既定目标,央行须运用各种手段(工具)调整名义利率,使真实利率保持在一个均衡水平(即,货币政策的名义锚)
泰勒规则指出,联邦基金利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一个“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再加上两个缺口的加权平均值:(1)通货膨胀缺口,当前通货膨胀率减去目标通货膨胀率,(2)产出缺口,实际GDP与潜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潜在GDP估计值之间的百分比偏差。
泰勒原理:货币当局应该将名义利率提升至高于通货膨胀率的升高幅度的水平。
泰勒规则中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可能意味着,联邦储备体系不但需要将通货膨胀水平置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应该减小产出围绕其潜在水平出现的周期性波动幅度,同时关注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
中央银行能否直接遵循泰勒规则:
1.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要求中央银行提前进行预测经济变化
2.经济的真是模型无从获得,需要中央银行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泰勒规则的机械性使其不可能产生最佳货币政策。
3.经济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泰勒规则的模型与系数也是变化的。
4.金融危机期间需要非常规货币政策。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参考答案_201311

金融系“专业课”《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货币定义方法及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内容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的功能来定义的,即货币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最初的货币是通货即钞票和硬币,后来因为支票也被普遍接受,所以货币定义应该包含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到现代,更多的金融资产能执行货币的支付、储藏甚至交换功能,货币定义发展到更广义的范围。
至于评判标准,则可按下述说法: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它。
反过来说,就是凡符合人们需要的都可以充当货币。
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并确定货币供应量的范围。
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2.简述弗里德曼的恒久性收入理论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中,弗里德曼认为,各种形式的资产总和的财富总额是最重要的变量,但由于财富总额的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故以收入来代替。
又由于年度收入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故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以成为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恒久性收入在短期之内波动较小,表明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随产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
他认为,货币需求也像消费需求一样,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
在长期中,货币需求必定要随恒久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而增加。
这一结论被他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所证实。
他将一个较长时期周期收入的平均值看作是恒久性收入的近似值。
尽管,恒久性收入在周期内也发生波动,在扩张时期增加,在收缩时期下降,但恒久性收入波动的幅度比现期收入要小得多。
由于恒久性收入在周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也比较稳定,从而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3.简述流动性陷阱凯恩斯在指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会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某种临界点的时候,投机性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一、引言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而泰勒规则则是货币政策决策者确定利率的一种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支持性。
本文旨在对泰勒规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货币政策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泰勒规则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泰勒规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提出的一种货币政策确定规则,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测度,计算出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指导货币政策决策者进行利率调控。
具体来说,泰勒规则的数学表达式为:r = π + 0.5(P - π) + 0.5(Y - Y*),其中r代表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P代表通货膨胀目标,Y代表产出水平,Y*代表潜在产出水平。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泰勒规则将利率水平分为三个部分,即基准利率、通货膨胀偏差和产出缺口,而各部分的权重比例也固定为0.5。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决策者只需关注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是否达到了目标水平,就可以根据泰勒规则计算出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调节货币政策。
三、泰勒规则的理论基础泰勒规则具有比较牢靠的理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来自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货币政策不仅可以影响短期利率,还可以通过长期利率的预期值,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稳定市场信心是货币政策决策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泰勒规则恰恰符合这一观点,它可以通过制定透明、稳定的利率调整策略,提高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从而降低市场的风险溢价,促进经济增长。
四、泰勒规则的实践应用泰勒规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中,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一直使用泰勒规则作为货币政策诊断工具,通过计算泰勒规则得到合理的利率水平,从而指导利率决策。
另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也采用了泰勒规则,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泰勒规则被广泛应用于货币政策的调控中。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一)泰勒规则的含义泰勒规则也称利率规则,该规则表明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依经济状态而进行调整的方法。
泰勒规则的思想源于: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很密切,理论上可以延伸到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1]。
即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存在如下关系:i=r+ßpe(1)泰勒在上述原始的利率规则中,对滞后反应进行简化,并得到如下线性方程:it=πt+gyt+h(πt-π*)+rf (2)其中,yt是实际GDP,以它与潜在GDP偏离的百分比来衡量;it是短期名义利率,以百分数来衡量;πt是通货膨胀率,以百分数来衡量。
参数π*,rf,g以及h都是正的。
这样,利率就对通货膨胀及其目标值π*以及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偏离做出反应。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名义利率就比通货膨胀率上升得更快。
当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利率也上升。
在这个关系中,截距rf是中央银行反映方程中隐含的实际利率。
中央银行采取行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供应从而影响名义利率。
假定,实际GDP偏离的长期平均值yt等于0,并令长期实际利率为r*,这样从长期来看,it-πt= r*。
在(2)中,同一经济体不同时期的系数g有所变化;不同的货币制度下,(1+h)取值也有所不同,尽管大多数时候为正值。
以下观察4种假设条件下,泰勒公式中有关系数的特征。
1,固定货币增长当货币数量方程中货币为固定增长时,参数g和(1+h)为正数,实际余额和利率成负相关以及与实际产出成正相关。
如果固定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上升会减少实际余额,并导致利率上升。
或者,假定实际收入上升,货币需求有所上升,不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就会上升。
g和(1+h)为正数的货币政策为固定货币增长的制度。
2,国际金本位制通货膨胀对利率的短期反应(1+h)容易通过休谟(David Hume)的硬币流动机制(specie flow mechanism)得到解释。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若美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美国就会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并使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
投资品数量是1,价格是1,则投资品的名义价格是11*1=。
(1)将1单位的投资品进行投资,如果实际利率是r ,则,下一期的投资总收益为:r 1r 1*1+=+)(。
(2)将名义价值为1的货币进行投资,如果名义利率是i ,则下一期的投资总收益为:i i +=+1)1(*1
(3)如果本期到下一期,通货膨胀率为π,下一期的价格水平为π+1
(4)在均衡状态下,两种投资渠道的投资收益是相等的,则:r 11i 1+=++π
(5)将上式进行整理:ππr r i ++=,因为πr 的值比较小,可以忽略,则
(6)π+=r i ,费雪等式。
(7)此公式为,在没有宏观政策当局干涉下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
(8)如果宏观政策当局,特别是中央银行,要对产出和价格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则需要对(6)式进行修改。
(9)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主要关注两点,产出和就业,更准确滴说是产出缺口和价格缺口。
(10)产出缺口:f t y -y ,其中,t y 为实际GDP 增长率,f y 是经济体的长期均衡增长率或者说是充分就业水平的增长率。
(11)价格缺口:*-t ππ,其中,t π为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在应用中,
多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来代替。
*π为长期的均衡通货膨胀率,或者说是与长期均衡GDP 增长率相对应的价格增长率。
当经济过热
时,往往意味着0y -y f t >,0*-t >ππ。
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就是,提高市场利率,收银信贷。
(12)则中央银行的操作工具就在(6)式的基础上,改写为:
(13))()(*-b y -y a *r i t f t t πππ+++=,其中a>0,b>0。
此式为泰勒
规则,Taylor Rule 。
(14)当不存在产出缺口和价格缺口的时候,央行的操作工具就会简化为市场均衡的费雪等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