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泰勒规则
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及思考

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及思考李东红[摘 要]90年代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联储一改过去传统“单一规则”,实行“中性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从美国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出发,分析了这一变化的原因及今后货币政策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中性; 泰勒规则; 虚拟资本 美国经济经历了1990-1991年的短暂衰退之后,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
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90年代以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使美国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
明显的事实是,美国货币政策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稳定增长为目标的“单一规则”和“泰勒规则”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中性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国际化。
这些新的发展反映了美国货币当局面对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一、“中性货币政策”的创立“货币稳定增长规则”其实就是M・弗雷德曼早在70年代就大力倡导的“单一规则”。
即在确认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之间存在着某种固定联系的基础上,实行货币供应量固定增长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70年代以来,美联储基本接受了“单一规则”,把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汉弗莱一霍金斯法案”,正式要求美联储必须每6个月确定一次货币供应量目标,并对此加以详细说明。
自此以后,“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正式确立。
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在80年代初美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就是在这同时,从80年代初开始,以“单一规则”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主要表现是货币政策在效力和效率上都不能如人意。
一方面,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难;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水平以及通货膨胀率的相关度日趋下降。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从60年代后期开始的金融创新活动异常活跃,新的金融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可变利率存单、金融期货合约、掉期交易等层出不穷,使得对货币供应的定义和数据统计变得十分困难。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6章

• (一) 充分就业
• 凯恩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 现代货币学派: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二) 稳定物价
(三) 经济增长
(四) 国际收支平衡
第三页,共34页。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抉择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冲突
• 一致性与互补性:
例,顺差过大 国际收支失衡 发行货币,平衡 国际收支 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 物价上升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人力政策
(一)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与新古典综合派 的就业理论。
(二)形成条件:劳动力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变 化、劳动力市场不对称等。
• 主要措施: • 人力资本投资
• 完善劳动力市场 • 协助劳动力流动 •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二、 收入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工具 –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 货币政策效应 – “相机抉择”和“规则”之争
第十四页,共34页。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工具
(一) 公开市场业务 • 主动: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 • 被动: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带来
影响 (二) 法定准备金率 (三)再贴现率 • 辅助性措施 • 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一) “ 相机抉择 (二)单一货币规则
• 弗里德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有固定规则的政策实施调 控, 如固定货币增长率。
• 泰勒规则:短期利率调整,一般化的泰勒规则公式: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
–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货币政策、财政补贴与生育决策——基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货币政策、财政补贴与生育决策----基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赵恢林黄建忠李明[提要]文章以中国“人口红利”优势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及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为背景,在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生育过程,考察了货币政策规则与财政补贴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能显著减少生育时间,降低生育投资,导致生育数量下降;(2)机制分析表明负利率冲击提高了工资水平,增加了劳动时间,从而避免生育带来的劳动机会成本损失,减少了投资意愿和生育投资;(3)政府的生育补贴能显著提高生育水平,但会挤出产出和消费,因此政府的生育补贴政策需要结合相对应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货币政策规则;财政补贴;劳动机会成本;生育决策;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21)02—0120—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选择研究”(17XJS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绿色金融对西部地区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与提升研究”(2020jbkyxs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恢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
北京100142黄建忠,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上海201620李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甘肃兰州730000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
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年)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中国生育政策虽有计划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我国从1980年主张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岀在农村可以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再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最后到全面放开二孩,计划生育已执行35年,我国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货币政策

补:克强指数
• 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 人》杂志在2010年12月提出,选取李克强在辽宁省委书记 任上观察当地实体经济时追踪的三个指标——全省铁路货 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
• 《经济学人》杂志提出克强指数时,并没有明确给出计算 时所用的具体指标及参数。后来,花旗银行筛选出工业用 电量、中长期贷款余额、铁路货运量,并以三者增速与 GDP增速拟合模型的一个简单回归分析结果作为权重,得 出了一个认可度颇高的计算公式:
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当失业 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 另外,还有两种失业情况也不包括在充分就业目标中:摩擦性失 业和自愿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 C.经济增长:指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 状态中。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 民生产总值(GNP)等统计数据,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强国 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常认为人均GDP大于5%的经 济增长率是可接受的。
•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1993年得出一个结论是:在各种影响物价 水平的和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唯一能够与物价及 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由此提出了“泰勒 规则”,即短期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 ,成为美国中介目标指导。其主要内容可表述为
i i * ( * ) (N N * )
基础货币 • 远期目标,或者“中间目标”: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汇率 • 为什么?根据上面三个选择标准来判断 • 下面重点介绍几个指标
中介目标选择:以货币供给量 为例
货币供给量作为数量型指标: • 首先, M0、M1、M2等指标都有很明确的定义,分别反
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算和分析,即具有可测性 • 其次,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头 寸,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变动导致社会信用规模变动,最 终导致货币量的变动。即符合可控性; • 最后,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和个 人收入的变动,社会投资量和消费量变动,最终达到预 定的政策目标。因此货币量又具有相关性。
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

的热 点 问题 之一 , 德 兰 和 普 雷 斯 科 特 对 相 机 抉 基 择 的定 义是 : 给定 现 有 状 态 以及 对 期 间结 束 时 在 状 况 的正确 估 计 的前 提 下 , 做 出 的最 好 的决 策 所 选 择 。货 币政策 规则 是 给货 币政 策制 定 者 一个 规 则 , 货币 政策 制 定 者 可 以调 整 货 币政 策 工 具 达 让 到某 种 社 会 目标 , 比如 稳 定 的 通 货 膨 胀 率 。规 则 可 以阻 止货 币政 策制 定 者 盲 目操 作 。一 个货 币政 策 规则 就是 在一定 模 型下 在 给定 社会 福 利 目标 下 货 币政 策工具 的操 作 指 南 。 目前 赞成 货 币政 策 遵
了尝试 。其估计结果认为泰勒规则在我国只能作 为一 种参 照 - 。陆 军 、 丹 利 用 协 整 检 验 表 明 在 1 钟
变成现代宏观经济学 的标准研究 范式 , 尽管对 于 它的模型存 在很多争议 , 但是其标 准框架包含前
瞻 P i p 曲线 、 曲线和一个福利 函数 。在这个 hi ns I s
是最 优 的。新 凯恩斯 经 济学 模型 框架 包括 以下 内 容。 1标 准 Cl . a o定 价机 制的新凯 恩斯 P iis v hlp 曲 l
、
新 凯恩斯经济学框 架的规则 与相机
我 国对 于货 币 政策 规 则 与 相机 抉 择 的研究 也 日渐 深入 。谢 平 、 雄 最 早 对 利用 泰勒 规 则 结 合 罗 央行 反应 函数检 验 中 国 的货 币政 策 反应 路 径进 行
抉 择
新 凯恩 斯经济 学 或新 古 典 经 济学 模 型 目前 已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名词、简答题目

简答货币银行学(2012)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002)(2009)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4、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5、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7、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8、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9、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11、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12、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13、简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14、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5、简述CAPM的基本内容16、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7、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18、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19、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2003)20、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
(2001)21、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
(2004)22、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
23、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24、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25、简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财政学(2012)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2008)(2001)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3、简述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4、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5、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2006)6、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2004)7、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
(2007)8、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2005)9、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0、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11、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
1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1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国别

1.世界经济体的分类:(1)世界银行(WB)的分类标准:(低收入经济体、中低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分类标准:(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3)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标准(先进经济体、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发达国家(18个):美、日、德、法、英、意大利、瑞典、加拿大、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非洲各国、亚洲各国(除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外)、东欧各国、拉丁美洲各国1.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1)实行自由企业制度;(2)遵循平等竞争原则;(3)大中小企业并行发展;(4)产业结构优化,地区分工合理;(5)国际化的市场经济;(6)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7)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较健全。
2.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原则:彻底放弃过去新古典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信条,采取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来解决严重的失业和萧条问题。
3.美国的财政政策:(1)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a.扩张性财政政策(1933-1945)b.补偿性财政政策(1946-196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c.增长性财政政策(1962-1970)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2)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A.里根经济学及理论依据——供给学派:只要依据“萨伊定律”去做,制定一系列的供给管理政策来刺激储蓄,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增加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产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B.政策评价: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微观基础,注重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和个人积极性。
(3)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克林顿经济学的实践a.促进经济增长计划-- 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如高新技术产业、交通、通信、教育、住房投资等b.长期削减财政赤字计划c.经济政策效果-- - 财政盈余、经济增长、物价稳定、股市上涨4.美国的货币政策:(1)20C50-60n-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2)20C70n---紧缩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抑制通胀和经济增长中间目标:控制总储备和货币量(3)20C80n---“相机抉择”目标: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把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开放经济条件下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的货币政策外溢效应与调控

开放经济条件下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的货币政策外溢效应与调控作者:尹雷吴静丁烨来源:《当代经济科学》2022年第01期摘要:零利率在全球有不斷蔓延之势,与其相伴而生的问题正深刻影响着经济与金融的稳定,为此构建了开放经济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嵌入零利率下限约束条件,以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为研究对象,围绕开放经济条件下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的国外货币政策外溢冲击与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发现:第一,相比较非零利率下限约束情形,零利率下限约束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减弱,这一结果减轻了对流动性陷阱可能会加剧风险外溢与蔓延至中国的担忧。
第二,无论国外主要经济体处于零利率下限约束还是非零下限约束情形,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都是对称性的,未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周期的影响。
故此提出中国需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外溢风险,坚持政策调控定力与自主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关键词:零利率;下限约束;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28482022(01)000112截至2021年7月,全球近十个重要经济体徘徊在零利率区间,其中瑞典、丹麦、欧元区、瑞士、日本和匈牙利央行突破了零利率边界,步入负利率区间,俄罗斯等国正处于持续降息通道或即将迈入零利率区间。
零利率在全球有不断蔓延之势,与其相伴而生的零利率下限约束、流动性陷阱风险、宏观调控失效、负利率等问题也接踵而至,正深刻地影响着经济与金融稳定,并有持续发酵之态。
零利率边界所折射出的问题既复杂又深远,各国央行在零利率问题上试图采取各种方式给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其触发的经济金融风险。
当前,走出零利率边界的困境,摆脱零利率下限约束纠缠,是各国政府共同的政策诉求。
近年来,围绕零利率下限约束问题展开的研究与实践不胜枚举,在提升政策调控有效性、加强政策协调等方面进行着尝试与探索。
纵观全球经济金融政策周期的态势,零利率下限约束问题持续发酵,以此展开的讨论已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内,开放经济下零利率下限约束问题似乎更引人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泰勒规则
目录
基本定义
计算公式
简要评价
现实意义
基本定义
计算公式
简要评价
现实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定义
泰勒规则(Taylor rule)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
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
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
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
低)实际利率。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it=πt+R+1/2(πt-π ) +1/2(yt-y )
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均衡实际联邦基金利率+1/2(通货膨胀缺
口)+1/2(产出缺口)
编辑本段简要评价
1)泰勒规则描述了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
其从形式上看来非常简单,但对后来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泰勒规则启发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如果中央银行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
策的抉择实际上就具有了一种预承诺机制,从而可以解决货币政策决策的
时间不一致问题。
2)简单明了,便于沟通,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规则。但是预测功能不强,
对实施决策作用有限。
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研究分析,只有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
国家才有条件采用泰勒规则。目前我国是采用盯住通胀的方式,在稳定经
济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被海外专家称为是结合了货币政策规则与相
机抉择决策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