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包括肺癌、鼻咽癌、尿路上皮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皮肤癌、骨肿瘤等。
这些职业性肿瘤和特定的职业环境、工作方式及相关工作物质有关。
肺癌是职业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吸入烟雾、粉尘、化学物质和接触放射性物质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
例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焊工等长期接触煤尘、石尘、铁尘等粉尘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另外,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预防肺癌的原则包括戒烟、防尘、防化学物质毒害以及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
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吸烟者应积极寻求戒烟的方法和支持。
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粉尘、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职业群体,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此外,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手段。
鼻咽癌是一种与职业环境和饮食有关的职业性肿瘤。
长期暴露在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身边,或从事与鼻咽癌相关的工作,如某些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木工、焊工等,容易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此外,饮食习惯也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多摄入腌制食物、腌制蔬菜等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预防鼻咽癌的原则包括控制职业暴露和改善饮食习惯。
对于从事与鼻咽癌相关工作的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对于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或减少摄入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腌制食品、腌制蔬菜等,同时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尿路上皮癌是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有关的职业性肿瘤。
长期接触某些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如芳香胺、染料、钢铁、石油、水泥、某些农药等,可导致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此外,吸烟也是尿路上皮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预防尿路上皮癌的原则包括减少化学物质暴露和戒烟。
对于从事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的职业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加强通风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另外,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减少尿路上皮癌的发生风险。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1.2 阈值问题 对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一个阈值或阈剂量, 即超过这个剂量时便可引起健康损害。 但对于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主张致癌物无阈值: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 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 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 发生。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 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肿瘤
我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 肿瘤有10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①实验动物数量较少,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比较相
对不敏感; ②实验剂量往往高于人类职业和环境暴露剂量; ③给药途径有可能不同于人的实际接触途径;
④用动物实验资料推测对人的致癌性要谨慎。
动物与人类具有种属差异,对致癌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如:DDT可诱发试验小动物的肿瘤,但迄今未见职业人群有 与之相关的肿瘤的报告;反之,砷、苯已经流行病学证实对 人致癌,但动物试验诱发肿瘤未见成功
如:一项关于砷接触致癌问题的调查
在1948~1975年期间先后调查了13个厂和居民区, 包括8个铜冶炼和三氧化二砷生产工厂,3个含砷农 药厂,一个应用含砷农药现场和一批冶炼厂周围居民, 调查中发现共同的因子是砷,并发现肺癌死亡率都 明显上升,从而说明砷最有可能是引起肺癌的致癌物。
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
2024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

2024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引言: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职业性肿瘤是指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
由于职业性肿瘤的复杂特性,其诊断和预防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2024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方法,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职业性肿瘤的发生和危害。
一、诊断方法:1.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诊断方法逐渐成熟。
2024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更加精准,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肿瘤病变。
通过对职业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2.影像检查的进展:影像检查在肿瘤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4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影像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例如,CT、MRI等多模态影像的融合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肿瘤,并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3.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二、预防方法:1.职业健康教育的推广:2024年,预防仍然是控制职业性肿瘤发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需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职工对职业性肿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检查和危害因素的监测,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工作环境的改善:2024年,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措施。
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护设施的建设、工艺改进、生产工艺的调整等。
同时,要加强对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
3.个体防护的加强: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外,个体防护也是预防职业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2024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3篇)

2024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____年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职业性肿瘤是指由职业因素引起的肿瘤,主要包括职业性肺癌、职业性鼻咽癌、职业性皮肤癌等。
为了能够减少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本文将结合____年的技术和医学进步,论述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
第一部分:职业性肿瘤诊断的现状1.传统的职业性肿瘤诊断方法问题传统的职业性肿瘤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然而,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往往只能发现已经出现的明显症状或体征,而不能发现早期的病变。
影像学检查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肿瘤影像,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2.新技术在职业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____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将逐渐应用于职业性肿瘤的诊断中。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能够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与特定职业相关的肿瘤易感基因,从而评估其患肿瘤的风险。
此外,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能够通过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质和代谢物的表达水平来评估个体的肿瘤风险和诊断肿瘤的早期标志物。
3.职业性肿瘤病例数据库的建立为了提高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性肿瘤病例数据库。
该数据库应当包括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率、发病年龄、职业暴露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职业群体的发病差异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职业性肿瘤的规律和趋势,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部分: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措施1.提高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职业性肿瘤的预防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和了解。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普及职业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2.加强职业安全监管政府应加强对职业环境的监管,确保职业环境符合相关标准,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
《职业性肿瘤》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性肿瘤的常见风险因素
1 化学物质暴露
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暴露和它们与特定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系。
2 物理性因素
探索职业病患者因长期接触特定物理性因素而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
3 生物性因素
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性因素,以及其与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联。
石棉暴露与癌症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了解石棉与肺癌等癌症之间的关系,以 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性因素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探索这些因素,并了解如何预防与管理相关的风险。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探索职业性肿瘤的定义、类型、风险因素以及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癌症。了解 预防和治疗的策略,以及现有的研究和法规。
职业性肿瘤的介绍
什么是职业性肿瘤?认识职业性肿瘤作为一种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疾病,并了 解其影响和危害。
职业性肿瘤的分类与定义
职业性肿瘤的类型和定义是什么?了解不同肿瘤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其与职业环境的关联性。
二氧化硅暴露与癌症
二氧化硅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探索二氧化硅暴露与肺癌和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并了解预防措施。
化学物质暴露与癌症
许多职业性肿瘤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物 质以及它们与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联系。
电离辐射与癌症
电离辐射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了解电离辐射与不同类 型癌症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发生与个体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有关。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与职业暴露有关:职业性肿瘤通常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如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人、放射线工作者等。
不同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工作性致癌物质和致癌因素不同,因此不同职业暴露的肿瘤类型也有所不同。
2. 潜伏期较长: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多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症状。
这也是职业性肿瘤难以被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高发群体易受侵害: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人通常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或因素,因此他们患职业性肿瘤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例如,矿工、染料厂工人、焊工等职业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制定安全规范:雇主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避免接触或暴露于致癌物质或因素。
例如,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建立通风系统等。
2. 健康教育和培训:雇主应该为员工提供关于职业性肿瘤的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了解职业性肿瘤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相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员工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职业爱好,了解相关职业的风险。
3. 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高风险职业群体,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职业性肿瘤的征兆和症状,有助于及早治疗和干预。
4. 使用替代产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无害或低害的替代产品来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例如,使用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材料来替代有害的化学物质。
5. 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职业环境的监管。
例如,限制和监控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惩罚。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是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有关的肿瘤疾病,其特点包括与职业暴露有关、潜伏期较长和高发群体易受侵害。
为了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制定安全规范、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定期体检和筛查、使用替代产品以及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和法规等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职业性肿瘤,指的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特定职业因素所导致的肿瘤。
这些特定职业因素可能包括化学物质、放射线、粉尘、病原体等。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对于可能接触过致癌物质的工人,了解其工作历史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和工作环境,以确定他们是否暴露在可能致癌物质中。
2.体格检查:对于已经出现肿瘤症状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肿瘤存在的一些线索。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布情况。
5.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肿瘤的最可靠方法。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是关键,以下是几项预防措施:1.监测工作环境:定期监测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放射线、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个人防护和教育培训等。
2.控制暴露: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
如引入替代品、改变工艺、增加通风设备等。
3.个人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确保工人在接触致癌物质时的安全。
4.教育培训:对工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让其了解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提醒工人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5.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对于暴露在致癌物质中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并针对科学家控制方法的更新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工作环境、控制暴露、个人防护措施、教育培训和定期健康检查。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职业性肿瘤是指由职业因素引起的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职业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健康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职业性肿瘤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职业史和接触史。
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接触过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职业因素,以及患者是否遵守了相关的职业保护措施。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肿瘤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诊断职业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不同类型的职业性肿瘤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呼吸道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而皮肤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溃疡等症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职业性肿瘤的可能性。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职业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从而对肿瘤进行初步的判断。
此外,对于某些职业性肿瘤,如放射性肿瘤,放射性核素扫描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最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职业性肿瘤的金标准。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的肿瘤组织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深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总之,诊断职业性肿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评估这些信息,才能对职业性肿瘤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职业性肿瘤,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 温
(一)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 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 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气温 2.气湿 3.气流 4.热辐射
4
(三)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名单
①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②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③苯所致白血病;
④氯甲醚所致肺癌;
⑤砷所致肺癌、皮肤癌;⑥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⑦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⑧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5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一)潜伏期
研究表明在首次接触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一 个明显的间隔期,称为潜伏期。
电离辐射
白血病、皮肤、其它 15
职业接触 未处理或轻度处理的矿物油 芥子气 β –萘胺 镍和镍化合物 镭 氡 页岩油 煤烟、焦油和油类 胱 含石棉纤维的滑石 紫外线 氯乙烯
发癌部位 肺 肺 膀胱 肺、鼻窦 骨(肉瘤) 肺 皮肤、阴囊 皮肤、肺、?膀
肺、?间皮瘤 皮肤 肝(血管肉瘤) 脑、肺
16
(四)病理类型
9
关于无阈值的“一次击中”学说
主张致癌物无阈值的学者提出“一次击中”学 说(one hit theory),既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DNA改 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 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 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发生。 按照这种观点,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 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致癌物。
14
职业性癌的好发部位
(摘自Fischman M. L. 等,1990,略有修 改)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4-氨基联苯
膀胱
砷及砷化合物
肺、皮肤?肝、血管肉瘤
石棉
胸膜与腹膜(间皮瘤)、
肺、喉、胃肠道,肾
苯
骨髓(白血病)
联苯胺
膀胱
双氯甲醚
肺
六价 化合物
肺
煤焦油沥青
皮肤、阴囊、肺、膀胱
煤焦油
皮肤、阴囊、肺、?膀胱
由于致癌物致癌强弱不同,职业性肿瘤具有 不同的病理类型,例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 分化小细胞癌,铬多致鳞癌,家具工所致鼻窦 癌大部分为腺癌。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所致 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但不是绝对的。
17
(五)剂量反应关系
虽然致癌物阈值问题有争论,但大量研
究证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11
有无“阈值”尚无定论
研究发现:多数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发展过程均 有前期变化(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 物”,为此有可能确定其作用的阈值。 目前主张有阈值者获较多支持,国外已据此规 定了“尽可能低”的职业致癌物接触的“技术参 考值”。但阈值问题并没有解决。
12
(三)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部位 发生或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 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性 肿瘤的好发部位。
潜伏期(年) 20-24 50-54 15-18 20-24 25-48 20-30 15-23 11-17 10-15 25-40 20-40 10-24 40-50 11-15
(二)阈值问题
对于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 剂量,即超过这个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 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 依据。 但是对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 争论。
但致癌物不同,其致癌的强度有非常大 的差异。 由于长期的接触剂量资料不易获得,可
采用接触年限来估算接触剂量。
五、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
1. 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2. 对致癌剂的限制与使用定出规程 3. 加强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 4. 逐渐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19
第五节 职业性物理因素 的危害及其防治
13
职业性肿瘤还可出现:
有时可能累及同一系统的邻近器官,如致肺 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 鼻窦的肿瘤;
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 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 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 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 骨肉瘤等。
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 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症,发病年龄以
40~50岁多见。较非职业性的早10~15年。 ➢ 如我国湖南某砷矿职工中肺癌发病年龄比所
在省居民小10~20岁。 7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
致癌因素 沥青、煤焦油 矿物油 粗石蜡油 无机砷酸盐
电离辐射
石棉
氯甲醚 切削油 芳香胺
肿瘤部位 皮肤 皮肤 皮肤 皮肤 肺 皮肤 肺 骨髓 (白血病) 骨骼(骨肉瘤) 肺 胸腹膜 肺 阴囊 膀胱
职业性肿瘤
(二)职业肿瘤发展的历史
职业肿瘤的历史可追朔到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 Percival Pott首次报告扫烟囱工阴囊癌。 迄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公认 与工农业生产有 关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或工业过程有40多种,其中20多种是 肯定的。 由于职业和非职业肿瘤在发展和临床症状上没有差异, 同时所诊断的职业肿瘤具有法律补偿性质,因此各国的职 业肿瘤名单也有所不同。
肿瘤是从DNA一个碱基对发生突变的非正常细 胞引发的,但最终是否发展或何时发展成为 肿瘤,受一系列因素影响:
如细胞损伤的修复能力 肿瘤发生的内、外源促进因子 免疫系统的有效性等。 因此,不同的致癌因素有不同的潜伏期。 6
对人类来说:
潜伏期最短4~6年,如放射线致白血病; 最长达40年以上,如石棉诱发间皮瘤; 多数职业肿瘤潜伏期较长,约为12~25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发病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关于有阈值的理由即使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改变,但这个 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质如蛋白或DNA的非关 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有杀 伤癌变细胞的能力,如果癌变细胞被这些机制消灭,那 么小剂量接触的致癌能力将被降低; 一次击中是指一次有效击中,即损伤超过了其正常修 复或杀伤能力,若虽有击中,但尚可修复,就可能存在 “无作用水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