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展示设计》教案,

《展示设计》教案,

《展示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掌握展示空间规划、视觉传达和互动设计的方法;(3)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展示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展示设计创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展示设计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展示设计基本概念:介绍展示设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展示设计原则:讲解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层次性等;3. 展示设计流程:阐述展示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等;4. 展示空间规划:介绍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如空间布局、功能区域划分等;5. 视觉传达设计:讲解展示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如色彩、字体、图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及方法;2. 教学难点:展示空间规划、视觉传达设计和互动设计的方法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展示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创新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展示设计。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展示设计》相关教材或资料;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3. 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4. 展示设计工具:如画板、彩笔、剪刀等;5. 展示设计案例素材: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教材、案例素材和设计工具;2. 课堂讲解:介绍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讲解展示空间规划、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展示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对展示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4. 小组实践: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设计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创新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展示设计;6. 课堂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1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1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展示作品的设计概念,设计种类,设计方式。

2.了解视觉展示设计在我们生活的运用。

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音乐,图片)
二、导入新课
1.演示课件
2.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视觉展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论、探究)
出示课题:视觉展示设计
请学生浏览课本
1.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概念。

演示相关作品
2.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种类。

演示相关作品
3.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要领。

演示相关作品
学生欣赏设计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设计元素,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

四、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让我们为学校设计展示空间,大家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可根据学校的工作设定主题)
2.组织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五、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参与校园的设计。

六、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的任务。

《展示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展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展示空间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对展示设计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展示设计方案。

二、教学内容:1.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展示设计的原则:统一性、对比性、层次性、导向性、创新性。

3. 展示设计的方法:调研分析、设计构思、设计表达、制作实施。

4. 展示设计的要素:空间、色彩、照明、材料、展示道具。

5. 展示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优秀展示设计案例解析。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教师挑选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展示设计案例,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展示设计实践,通过调研、设计、制作等环节,完成一个简单的展示设计方案。

4.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优秀展示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展示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成果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展示设计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如调研、设计、制作等。

3. 设计成果:评价学生完成的展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美观性、实用性等方面。

4.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纪律、合作、态度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展示设计相关教材、参考书籍。

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

3. 图片:国内外优秀展示设计案例图片。

4. 视频:有关展示设计的教学视频。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展示设计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展示设计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展示设计教案展示设计教案篇(一):《图案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展示设计教案初中美术

展示设计教案初中美术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版画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版画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 版画创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版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掌握版画创作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独立完成一幅具有个性的版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版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 讲解:教师讲解版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刻、印、涂等,并演示版画制作过程。

3.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版画作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版画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展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版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版画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 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版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并演示版画制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版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采用展示与评价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美术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版画的制作方法,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展示设计》课程教案__内容

《展示设计》课程教案__内容

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论【教学内容】:介绍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含义、展示艺术的发展概况、展示活动的作用); 展示设计的范畴(展览会设计、商业环境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演示空间设计、庆典及旅馆环境设计)。

【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范畴(展览会设计、商业环境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演示空间设计、庆典及旅馆环境设计)。

【教学难点】:展览会设计、商业环境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贵州省金阳新区的贵州国际展览中心”吗?自展厅开放以来,展厅规模大、到会客商多、成交效果好,是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中心,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

让我们一同来领会展示设计的魅力吧!2.导入正课:什么是展示设计呢,为什么展示设计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效益?第一节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展示设计的含义(重点)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展示”是展示会的简称,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展扩。

所谓展览就是将物品摆出来给人们观看的意思,而展示活动是强调公众参与活动,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且要反馈信息,深入地参与其中进行实践和体验,这绝不是一个览字所能包含得了的。

而“示”的意义包含有明示、暗示、示范、演示等意义,不仅有静态的含义,还有动态的含义。

展示是以传递信息、启迪人们思想、满足和推动社会需要与进步为目的,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与观众进行沟通的活动。

展示设计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进行的展示空间、道具、展品、陈列、照明、色彩等创造性工作的统称。

展示活动和展示艺术,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到市场信息,获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

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主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目标:通过展示设计作品,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不同设计风格和创意。

时间:90分钟适用年级:高中材料:1. 设计作品(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2. 展示板或幻灯片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 介绍设计作品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 激发学生对不同设计风格和创意的兴趣。

2. 作品介绍(20分钟)- 准备一些设计作品的图片或模型,并用展示板或幻灯片展示出来。

- 解释每个作品的设计风格、创意点和设计师的想法。

- 对每个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3. 分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件作品进行讨论。

- 讨论的问题可以包括设计风格、创意点、材料选择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 展示和总结(20分钟)- 每个小组从他们讨论的作品中选择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

- 每个小组有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他们选择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不同设计风格和创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5. 结束(10分钟)- 回顾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收获。

-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注意事项:- 在选择设计作品时,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的作品,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创意。

-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和见解。

- 在展示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的设计原则和创意。

展示设计教案4

展示设计教案4

教案三、人体基本动作尺度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站姿: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

2、坐椅姿势: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四、人体活动空间尺度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是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相对的概念,亦是动态的尺寸。

对于活动空间尺度来讲是一个整体的范围,它主要包括满足人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得以合理的规划,创造出适应人们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范围。

人体活动所占空间尺度(单位:毫米)根据室内环境的行为表现,室内空间可分为大空间、中空间和小空间等不同的活动空间范围。

(1)大空间指公共行为空间,如:体育馆、营业厅、商场等,其特点是易于处理好个体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距的,空间具有尺度大和开放的特点。

(2)中空间指事务行为空间,如:办公室、教室等,空间即开放又具有私密性,在以满足个人空间的前提下,设计公共事务行为的空间。

(3)小空间是个体行为的空间,如:卧室、书房、经理室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小空间的特色,主要以满足个体的行为为目的等。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在室内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中,将要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表现、活动空间尺度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要求等因素的研究确定。

五、空间尺度的界定展示空问尺度是指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陈列高度这两个基本尺度要素。

展示设计的基本尺度要素是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面陈列高度。

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又称陈列密度,是指空问分割与组织、展品和道具所占展厅地面与墙体面积的百分比。

在展示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陈列密度进行展示性质、功能效用、人流量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适当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展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展示环境的综合设计与表达。

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接触实际设计命题,欣赏优秀的展示设计方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展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相关概念,能够利用展示的理论知识对展示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学生应对展示环境进行充分的综合分析,对设计任务准确定位,以及对材料与工艺的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以及方案草图的表达能力,掌握图纸的绘制和模型的制作,绘制与制作要规范、准确、精细;还要掌握材料的性质和施工的工艺技术,以便做到设计、表现、施工的一体化。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单元作业。

学生徒手绘制草图,使用计算机绘制效果图,通过教师的现场辅导、示范及作业讲评,强化与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考核方法:本课的考核方法为随堂考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过程的考查为平时成绩,命题设计的考核为结课成绩,成绩评定的分值:平时成绩占30%,结课作业成绩占70%。

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述主要内容:介绍展示与展览的范畴、沿革和相关概念教学要点:1、展览与展示2、世界博览会3、展示的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展示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了解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范畴及特点。

简单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过程。

一.空间与空间艺术的概念关于”空间”的解释: ”空”有虚无,空旷,广漠,向四面八方扩展并可容纳其他元素之意. ”间”为”门”和”日”之内构形,犹如两扇门之间透进日光,既有”空隙”的语意,又有隔而不连之感.空间,就其本身而言,涵盖了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大方面的内容.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界定,围闭的空间。

心理空间则是指物理空间的位置,大小,尺度,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视觉要素所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艺术设计”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它是研究空间结构与内部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学科的学术范畴.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等都是空间艺术,但是,空间艺术远不止这些,空间艺术观念支持下的空间艺术设计更为宽泛和更具生命力.空间展示设计是空间艺术设计的典型代表样式.空间展示设计既有空间的定位,又有信息传播的功用,所以它是艺术的同时又更多的关注新年和信息对于社会,对于人所产生的作用.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内涵的课题。

就字面意思而言,展示有展出、陈列、示范、体现的意思。

展示,英文为“display”,源于拉丁语“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事物的状态和行为。

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扩展(展览,即是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

展示活动是公众参与的活动,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反馈信息,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

目前展示设计正以它的综合性、广泛性和社会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对展示一词的理解及其涵括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凡是人类视觉感官能够接受的一切行为和形态的事物都是展示的内容,在这里展示活动是一种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的广义形式。

也有人提出展示设计是一种立体形式的视觉传达。

定义:通过对展示空间环境的创造,采用一定的视觉穿插手段和照明方式,借用一定的道具设置,将广泛的信息和传达内容艺术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以期对观众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示设计主要包括总体设计、空间设计、版式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陈列与道具设计、展示施工布展等。

它通过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创造符合展示特点的视觉形象。

展示的宗旨准确、高效地向目标受众传递信息并及时的获取反馈信息。

表现形式空间形态、展品、道具、图文、音像及现场演示互动等。

展示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1、广阔的知识面2、把握展览总体计划的能力3、组织、协调和指挥展览全局的能力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展示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人类在物质与精神上的一切交流无不与展示活动联系在一起。

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形成于上世纪末,而人类对展示设计的应用要早得多。

一、展示艺术的萌芽与演变1、远古时代远古时代,尤其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出现的具有展览形态的活动,如悬挂图腾、物物交换等,是展示展览的萌芽时期。

当时,人们将商品直接裸摊在地,并有意识的分类陈列,后期还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2、封建时期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宗教化活动和商业活动两大方面。

教化活动包括:封建交易和民众的宗教艺术,如:庙宇神殿、教堂和石窟像等一度达到空前绝后的极盛时期。

商业活动主要体现在店铺行会和集市贸易等方面。

一些店铺行会组织为了促销开始注意宣传形象的展示。

根据我国四川广汉出土的东汉市集画像砖,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店铺主人是怎样通过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来招徕顾客的情景。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店铺、商行以及个人姓名命名的店面招牌,如行医兼卖药的“赵太丞家”“王员外家”、“刘家上色”等等。

同时还可看见一家“正店”的店面装饰已经是非常讲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

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3、近代资本主义时期近代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入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展示形式、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街车广告、报纸杂志广告和其他印刷品(样本卡、月份牌等)广告相继在上海、天津等大的城市出现,广告公司相继成立。

清朝末年,我国有了正式的展览会和博物馆。

1905年在南京举办了第一届博览会。

1919年开放了故宫博物院。

从1920年起,我国开始营造博物馆和展览馆。

1934-1937年,青岛水族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在南京举办“中国建筑展览会”,共展出古代及近代建筑模型、图纸、材料和工具等1000余件。

二、现代展示设计的确立与发展展览会在世界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博览会的产生晚于展览会,是近代工业发展的结果。

1851年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开创了展示设计的历史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1851年的博览会,给英国岛国的闭塞敲响了丧钟”。

同时,也标志着现代展示设计学科开始形成。

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导国家,为了显示其工业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英国政府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国际博览会。

所建会馆被誉为“水晶宫”,采用铁框架和玻璃组装而成,空间开阔、通体透明,被称作为“水晶宫”,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

“水晶宫”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覆盖面积78000m2,长1851英尺,宽456英尺,高66英尺,共展出各国的精品14000件,包括机械冶金、化工、日用产品等。

自5月1日开幕至10月15日闭幕的160余天里,共接待包括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观众600多万,盛况空前,在当时可谓史无前例。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综合博览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展览的举办产生了深远的结果。

随后的国际博览会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为纪念法国革命100周年举办的博览会,此次博览会的时间为348天,是迄今展出时间最长的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的象征建筑——埃菲尔铁塔,塔高300米,重7000吨,塔身分为三层,从276米高出四周装有透明玻璃的第三层平台内,可观赏巴黎全市的市貌,此后它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在博览会上展出的煤气发动机、磁石发电机、电气电动机等,电灯也首次被采用。

1937年巴黎艺术和技术博览会——毕加索“格尔尼卡”的发表,成为大众的话题,对纳粹分子在格尔尼卡市残无人道的轰炸进行了抗议,展览会上展示了汽车等交通工具,从这届博览会开始增加了汽车和飞机的展示。

1958年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举办时间最长的博览会,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科学与人类共存这一主题,它的象征物是把阿尔法铁的结构放大2000亿倍形成的原子模型——原子塔。

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初次公布于众的核融合实验成为本次博览会话题。

1975年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是第一次以海洋为主题的世界专题博览会,会场划分为渔业、民族历史、科学技术、船等四个展示区,展示了美丽的大海、保护自然、开发资源等充满希望的海洋的未来景象。

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它超越了国家和民族、政治和思想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界限,显示了以发展为目的的国际性合作日益加强的意向,故被誉为“人类的盛典”。

1992年西班牙塞尔维亚世界交易会,曾聚集了无数的展示设计师,在94个展区为100多个国家工作,在这个人口还不到纽约二十分之一的城市中的交易会,在六个月中吸引了4000多万的观众。

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主题:“人类——自然——科技:一个新世界的诞生”,通过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使地球的明天变得更好。

日本馆,建筑材料用的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纸张;,阿联酋的展馆——阿拉伯城堡,空运的沙子,营造沙漠绿洲;荷兰馆,一座被称为环保三明治的三层建筑物,融合了荷兰的各种风光,拥有自给自足的电力系统和封闭的循环水系统,充分展示了尖端科技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

2010世博会的主办政府是中国1851-2000年间的无数次规模宏大的博览会,加之将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办的第世界博览会犹如多角度的折光影,映射出四次世界工业革命进程的英姿。

教学小结:本章节主要介绍展示设计的发展和涵义,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展示的沿革历史,掌握展示设计的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展示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分类主要内容:介绍展示设计的各种类型教学要点:1、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2、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3、商场与商店教学方法:1、讲授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