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改造ppt课件

(1)所有制的不同是两者最根本的首要区别。 (2)生产过程中经营管理上和产品分配上的区别。 (3)发展方向上也有区别。
6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步骤
• 办手工业供销 小组
• 办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
• 建立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7Bibliotek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 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 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在“一 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 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由于以 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 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 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 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 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 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
会主义改造。
10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
•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
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
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
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 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 等。
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 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家在 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 意义:
•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 国民经济的发展。
6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步骤
• 办手工业供销 小组
• 办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
• 建立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7Bibliotek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 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 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在“一 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 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由于以 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 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 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 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 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 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
会主义改造。
10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
•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
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
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
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 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 等。
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 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家在 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 意义:
•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 国民经济的发展。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第 四 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2、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
❖ 第三,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
课间休息
.
目录
前页
后页
15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 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 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 互助合作运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人 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 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具备了向 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 第一,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第 四 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2、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
❖ 第三,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
课间休息
.
目录
前页
后页
15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 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 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 互助合作运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人 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 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具备了向 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 第一,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新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造(共50张PPT)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的丰收喜信4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102030405060701949年1952年1956年农业工业1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3使广大劳动者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又一伟大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改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
四马分肥是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 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配形式。 即按照缴纳给国家的所得税,企业 的公积金、职工的福利奖金和资方 的利润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本家 只能以私股持股人的身份领取相当 于年息5%的股息(即定息),其剥削量
不仅进一步受到限制,而且私股也不再是生 息资本,而是向全民财产转化的形式。这样, 中国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性质与特点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
1.性质、特点和 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 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 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 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 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
四马分肥是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 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配形式。 即按照缴纳给国家的所得税,企业 的公积金、职工的福利奖金和资方 的利润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本家 只能以私股持股人的身份领取相当 于年息5%的股息(即定息),其剥削量
不仅进一步受到限制,而且私股也不再是生 息资本,而是向全民财产转化的形式。这样, 中国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性质与特点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
1.性质、特点和 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 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 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 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 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
(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 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 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 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改造中国社会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对科 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发展。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3月25日,中 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 至北平,在北平西苑机 场举行盛大阅兵式。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 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 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他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 政治上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这决 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
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选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的理论问题。
《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
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
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
家及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
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
8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矛盾作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 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改造中国社会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对科 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发展。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3月25日,中 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 至北平,在北平西苑机 场举行盛大阅兵式。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 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 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他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 政治上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这决 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
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选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的理论问题。
《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
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
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
家及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
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
8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矛盾作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毛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ppt课件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ppt课件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
14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 很大的比重,占有明显的优势。国营经济占主导 地位,但不占主体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一个重要特征。
1952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
19.1% 1.5%
0.7%
6.9% 71.8%
ppt课件
15
具体表现在国:营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 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 式及其历史经验。
3
ppt课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
ppt课件
观看开国大典珍贵视频,思考一下:
1949年10月1日,我 们建立的社会是什么 性质的社会?
它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相比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没收官 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经济的来源,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1
ppt课件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ppt课件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
14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 很大的比重,占有明显的优势。国营经济占主导 地位,但不占主体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一个重要特征。
1952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
19.1% 1.5%
0.7%
6.9% 71.8%
ppt课件
15
具体表现在国:营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 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 式及其历史经验。
3
ppt课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
ppt课件
观看开国大典珍贵视频,思考一下:
1949年10月1日,我 们建立的社会是什么 性质的社会?
它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相比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没收官 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经济的来源,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PPT课件

71.8% 19.1%
0.7% 1.5%
6
6.9%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和手工业 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7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毛泽东两次修改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19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 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
➢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国情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经济相当落后,工
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工业占10%,农业占90% 左右。另一个事实是,在10%的工商业经济中,官僚垄 断资本占80%。在没收这些官僚资本基础上形成的新民 主主义国营经济就是新中国的家底。
资方红利20.5%
国家所得税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41
2)、定息
1956年实现全行业合营后又改为让资本家拿 定息的赎买形式,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 的率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 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对资本家和资 方代理人按照“包下来”的 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 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 排,保留他们的高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5、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政治保证。
18
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认 真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和借鉴苏联 的经验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改 造的认识,可以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 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治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这个政 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 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 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 素。
12
3、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列宁指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唯一可能的经济基础。谁忘 记了这一点,谁就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时中国旧有工业的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现代工业产值在整个 工农产值中的比重在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的1952年也只有26.7%。 换言之,新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业,不能制造飞机、汽车、拖拉 机、重型和精密仪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因此,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 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已成为迫切的任务。“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3
教学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四、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4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 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1
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 改变为两者同时并举。
11
2、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 义工业体系,才能保证新生的国家政权有强大的物质保障;也只有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才能更好地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国家政权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 民主主义国家向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
山东工商学院 社科部 主讲教师 李卿
1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以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方面,面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改 变,以及旧的殖民体系的快速瓦解,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不甘心 在中国失败,对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实行了军事威胁、经济封锁、 政治孤立和文化围剿的反动政策。 另一方面,面对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以及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强大阵营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阵营与之 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13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中 国营经济56% 国营批发营业额占全国的 60%
14
2、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
两极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
15
3、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形式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8
•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文化。
9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0
1、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新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
16
4、国际环境中相对有利的一面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提供了重要条件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的国防 力量得到大大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日 益壮大,并且大力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苏联进行的社会 主义革命和工业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和教 训。从当时的发展情况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 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因素,促 使毛泽东考虑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 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 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认为当工业发 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 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有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个体农业 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 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 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 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
5、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政治保证。
18
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认 真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际和借鉴苏联 的经验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改 造的认识,可以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个 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治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这个政 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 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 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 素。
12
3、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列宁指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唯一可能的经济基础。谁忘 记了这一点,谁就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时中国旧有工业的基础十分落后和薄弱,现代工业产值在整个 工农产值中的比重在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的1952年也只有26.7%。 换言之,新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业,不能制造飞机、汽车、拖拉 机、重型和精密仪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因此,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 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已成为迫切的任务。“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3
教学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四、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4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 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1
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 改变为两者同时并举。
11
2、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 义工业体系,才能保证新生的国家政权有强大的物质保障;也只有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才能更好地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国家政权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 民主主义国家向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
山东工商学院 社科部 主讲教师 李卿
1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以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方面,面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改 变,以及旧的殖民体系的快速瓦解,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不甘心 在中国失败,对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实行了军事威胁、经济封锁、 政治孤立和文化围剿的反动政策。 另一方面,面对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以及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强大阵营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阵营与之 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13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中 国营经济56% 国营批发营业额占全国的 60%
14
2、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
两极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
15
3、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 本主义形式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8
•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文化。
9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依据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0
1、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新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
16
4、国际环境中相对有利的一面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提供了重要条件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的国防 力量得到大大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日 益壮大,并且大力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苏联进行的社会 主义革命和工业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和教 训。从当时的发展情况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 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因素,促 使毛泽东考虑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 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 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认为当工业发 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 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有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个体农业 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 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 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 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