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讲义 (11)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酮(1)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酮(1)

E1
E2
19
四. 化学性质(C.P.)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C杂化形式 苯酚 醛酮 sp2 sp2 O杂化形式 sp2 sp2(国外)
H H
C O
H
C O
H
20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H
H
C O
H
+
-
C O
H
C
H
O
H
O O CH3 C CH2 C CH3
14
2. 命名
普通命名法
醛:αβγδ… 标记取代基位置
CH3CHCH2CHO CH3 CH3OCH2CH2CH2CHO CH=CHCHO
-甲基丁醛
γ-甲氧基丁醛
-苯基丙烯醛
酮:某某基酮(与醚相似)
O CH 3 C HC CH 3
O CH2 CH C CH3
O C CH3
CH3
甲基异丙基酮
甲基乙烯基酮
苯基甲基酮 15
2. 命名
系统命名法
脂肪醛酮:选含羰基(位次小)的最长C链为母体,称某醛(酮);
O CH3CH2CHCH2C CH2CH3 CH3
5-甲基-3-庚酮
当主链中有 C=C 时,称烯醛或烯酮;
O CH2 CH C CH3
O (CH3)2CHCHCH=CHCCH3 Cl 6-甲基-5-氯-3-庚烯-2-酮
加酸反应速率减小,加入大量酸,放许多天也不反应。
● 反应条件:碱催化
● 增碳的反应:制备增1个C的羧酸
● 范围: 醛、大多数甲基酮
28
(一)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氢氰酸加成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讲义Lecture11

哈佛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讲义Lecture11

(2) CYCLOADDITION REACTIONS/CYCLOREVERSION REACTIONS:
A cycloaddition reaction is the union of two smaller, independent pi systems. Sigma bonds are created at the expense of pi bonds. A cycloaddition can occur in an intramolecular sense, but it must be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pi systems.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are referred to as [m + n] additions when a system of m conjugated atoms combines with a system of n conjugated atoms. A cycloreversion is simply the reverse of a cycloaddition. Examples:
s Woodward-Hoffmann Theory R. B. Woodward and R. Hoffmann, The Conservation of Orbital Symmetry, Verlag Chemie, Weinheim, 1970. s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I. Fleming, Frontier Orbitals and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John-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76. s Dewar-Zimmerman Theory T. H. Lowry and K. S. Richardson, Mechanism and Theory in Organic Chemistry, 3rd Ed., Harper & Row, New York, 1987. s General Reference R. E. Lehr and A. P. Marchand, Orbital Symmetry: A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2.

有机化学 第11章 羧酸

有机化学 第11章 羧酸
O 2 COOH + (CH3CO)2O O + 2CH3COOH
C O C
2.两个羧基相隔2~3个碳原子的二元酸,不需要任 何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水生成五元或六元环酐。
O H H C C C OH C OH O 150℃ H H C C O C O C O + H2 O
(三)酯的生成
酯化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通常采用加 过量的酸或醇。
§1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法
分子中含有羧基 一、分类
按照与羧基所连的烃基: (—COOH)的化合物。 脂肪酸和芳香酸。 通式:RCOOH和 按照分子中所含羧基数目: ArCOOH表示。
一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二、命名

(一)脂肪酸
CH3 CH3CHCH2COOH 3-甲基丁酸 β-甲基丁酸
_ H3 O+
CH3(CH2)3CHCHO CH2CH3
KMnO4,OHH 2O
CH3(CH2)3CHCOO CH2CH3
CH3(CH2)3CHCOOH CH2CH3 (78%)
二、腈水解
HOCH2CH2Cl NaCN HOCH2CH2CN (1)OH-,H2O (2)H3O
+
HOCH2CH2COOH
α-C有强吸电子基时容易脱羧,二元羧酸也较容易 发生脱羧反应。芳基作为拉电子基,使芳酸的脱羧 比脂肪酸容易。
COOH O2N NO2 NO2 ~100℃ H2O O2N NO2 NO2 + CO2
五、烃基上的反应

(一)α-H卤化 羧基与羰基类似,能使α-H活化。但羧基的致活作 用比羰基小得多,必须在碘、硫或红磷等催化剂存 在下α-H才能被卤原子取代。

有机化学11胺与酰胺

有机化学11胺与酰胺

RNH2 R’X RNHR’ R’X RR’2N R’X RR’3N+X-
伯胺
仲胺
叔胺
季铵盐
胺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生 成仲胺、叔胺和季铵盐。此反应可用于工业上 生产胺类。但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
烷基化后,碱性增强,再次烷基化容易。
3、酰化、Hinsberg反应
伯胺、仲胺易与酰氯或酸酐等酰基化剂作用生
3、酰胺的化学性质
1)酰胺的酸碱性; 2)与亚硝酸反应; 3)还原反应; 4)霍夫曼降级反应。
本章思考题和作业
一、习题:10.1,10.4; 二、习题:10.3; 作业:习题: 10.2,10.5,10.6,10.7。
季铵碱为强碱,其碱性与氢氧化钠或 氢氧化钾相当。卤化季铵盐的水溶液用氧 化银处理时则生成季铵碱。
R 4 N + C l+A g 2 OH 2 OR 4 N + O H+ A g C l
比较碱性(给电子能力):
(1)芳胺 < NH3 < 脂肪胺 (2)脂肪胺:
气态:NH3<CH3NH2<(CH3)2NH<(CH3)3N 水溶液: NH3< (CH3)3N < CH3NH2
2、胺的命名
❖简单的胺:用“胺”作官能团,把它所含烃基 的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按简单到复杂先后列出, 后面加上“胺”字。
CH3 N
CH2CH3
甲(基)乙(基)环丙胺
❖复杂的胺:作为烃类的衍生物来命名
❖季铵化合物:作为铵的衍生物来命名
氢氧化四甲铵
溴化四乙铵
§1.3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脂胺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难闻的臭 味。高级胺为固体。胺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类 高,但比醇或羧酸的沸点低。叔胺氮原子上无氢原 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比其异构体的 伯、仲胺低。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低级的胺易溶于水。胺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迅速降低,从6个碳原子的胺开始就难溶于水。一 般胺能溶于醚、醇、苯等有机溶剂。

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

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
R C N NHC6H5 (苯腙)
R'
O2N
R C N NH
NO2
(2,4-二硝基苯腙)
H2N-B NH2NHCONH2 NH2C6H5
产物
R'
O
R C N NH C NH2 (缩氨脲)
R' R C N C6H5
(schiff碱)
由于氨的衍生物亲核性较强,除了空间位阻很大的酮(如二苯甲
酮等),几乎多数醛酮都可与氨衍生物发生加成-消去反应,产物
戊二醛
2,6-庚二酮
O
O
CH3 CCH2CH2CH2C H
CHO
COCH3
5-氧代己醛
CO2H
CO2H
对甲酰基苯甲酸 对乙酰基苯甲酸
三、物理性质:
(一)沸点: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远低于分子量相当的醇,但具有较大
的极性,沸点略大于RX;如:
CH3CHO
M
44
μ(D) 2.7
Bp℃ 20.2
CH3CH2OH CH3Cl
(三)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参见p616)
上方
R CO
R'
+ Nu-
Nu
R
R C O- + R' C O-
下方
R'
Nu
1.当醛酮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分子的对称面时,加非手性亲核试剂 时产物为外消旋体, 若加手性亲核试剂时,产物中新产生的C*构型R/S比例≠1;
例: H
OHC O + HCN
H3C
NC
H
H C OH + H3C C OH
H+ R C O + NaHSO3
R'

有机化学第11章 波谱(核磁)

有机化学第11章 波谱(核磁)
δδ==(B(B样标品准-B-B标样准品)*)*11006/6/BB标标准准 质子的吸收峰与四甲基硅烷的吸收峰之间的距离称为δ值。
一般有机物中质子的δ值在0 ~ 10之间(见P462表11-8)。
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δ伯H < δ仲H < δ叔H; 2) δ值随邻近原子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电负性大的 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E
h
2
H0
E h
2
H0
实现核磁共 振的条件
CH3CH2OH
二、化学位移 1、定义
CH3CH2OH
由于化学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NMR吸收峰位置的不同,
称为化学位移。
2、化学位移的产生原因——屏蔽效应
屏蔽效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核与独立质子相比较, 由于分子中的电子对氢核有屏蔽作用,其核磁共振信号 出现在高磁场。
1HNMR谱图s(3H)为CH3
q(2H)为CH2
O CH3 CH2 C CH3
由于屏蔽效应,外加磁场的强度要略为增加,才能产生 核磁共振信号。显然,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 效应亦愈大,共振信号将移向高磁场区。
3、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δ值 由于屏蔽效应所造成的磁场强度的改变数量很小,通常
难以准确地测出其绝对值,因此需要一个参考标准来对比。 常用的标准物质是四甲基硅烷,(CH3)4Si,简写为TMS, 它只有一个峰,而且一般质子的吸收峰都出现在它的左边
第十一章 有机波谱分析(2)
11.4 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 NMR)
一、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目前应用广
泛的是氢原子核(质子)的核磁共振谱,称为1HNMR。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课件讲义11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课件讲义11
CO2H
OH
CH3(CH2)14CO2H 棕榈酸
HO2CCH OH
CHCO2H OH
安息香酸
水杨酸
酒石酸
对于比较复杂的羧酸,常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选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羧基碳
原子开始编号,称为“某酸”,如有取代基,将取代基的名称与位次放在前面。例如:
CH3CHCH2CHCH2CO2H CH3 CH2CH3
吸收在 1640 和 1600 cm-1 处,是伯酰胺的另一特征吸收。图 11-1、11-2、11-3 分别是乙酸乙
4
酯、苯甲酸、乙酸酐和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红外光谱图。 图 11-1 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 图 11-2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
5
图 11-3 乙酸酐的红外光谱
图 11-4 N, N-二甲基甲酰胺的红外光谱 羧基上的质子因受羰基的去屏蔽作用以及氧电负性的影响,其化学位移出现在低场δ 10~12ppm 处。伯酰胺和仲酰胺氮上的质子在δ 5~8ppm(通常是一个宽峰)。羧酸及其衍生 物的α-位质子因受羰基的吸电子作用影响,化学位移稍向低场移动,一般在δ 2~3ppm 处。
H
CO2H
CH3
CH2CH3
5-甲基-3-乙基己酸
(E)-2-乙基-2-丁烯酸
环直接与羧基相连称为环烷酸,编号从羧基所连接的碳原子开始,例如:
CO2H
CO2H
CO2H H
CH3
H
CO2H
4-甲基环己烷甲酸
2-环戊烯甲酸
反-1, 3-环戊烷二甲酸
芳香酸则常用苯甲酸作为母体,加上取代基的名称与位置,例如:
酰胺是由酰基和“胺”组成其名称的,如果氮上有取代基,则在取代基名称前加“N”
标出,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物均为 苯甲酸
不被氧化(因为无a-H)
• Birch还原对孤立双键无影响:
Na / NH3(液) C2H5OH
• 双键与苯环共轭时,环外双键受影响
Na / NH3(液) C2H5OH
Na / NH3(液) C2H5OH
先还原环外双键
2. 苯环的还原
① 催化氢化:
+ H2
② Birch还原
Na / NH3(液) C2H5OH
取代基定位效应 Directing Effects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SO3H
NO2
浓 H2SO4 or
发烟 H2SO4
R
HNO3
RX
浓H2SO4
AlCl3
X X=Cl, Br
X2 Fe or FeX3
H2CO, HCl ZnCl2
CH2Cl
RCOCl or (RCO)2O
AlCl3 CO, HCl
But effect drops off quickly…
取代基对苯环电子密度的影响
亲近相邻,置于眼下
• 一些常见取代基
邻对位致钝基
Benzene
(苯) 间位致钝基
邻对位致活基
NO2
O
O
SO3H COH CH
Br F
R
OR
NH2
Reactivity
NR3 C N
CF3 CCl3
Br 2.8
I 2.5
Bond Polarisation and Inductive Effects
-I Inductive Effects
d+
d-
CF
+I Inductive Effects
d-
d+
CH
d+
d-
C - Cl
d+
d-
CO
d-
d+
C CH3
d-
d+ CH3
C
C CCHH33
Inductive Effects are Short Range
O
O
CR COR I
Cl
H Ar
强致钝
中致钝
弱致钝
弱致活
O NH C R
O OC R
OH O NR2 NHR
中致活 强致活
Electronegativity Values
H
C
N
O
F
2.1 2.5 3.0 3.5 4.0
Si
P
S
Cl
1.8 2.1 2.4 3.0
Br 2.8
I 2.5
孤电子对 —主观
客观 有电负性高的原子
作业
双取代基的定位
苯及其同系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
苯环的氧化
侧链的氧化
KMnO4 or K2CrO7
O2 / V2O5 400 oC
不反应
O
O
顺丁烯 二酸酐
O
R(H) CH R(H)
R CR R
KMnO4 KMnO4
COOH
Ni, 180~200oC
高压
注意双键的位置
作业
根据起始原料和产物,写出必要的步骤和试剂
AlCl3, CuCl
CHO
O CR
AlCl3, CuCl + CO + HCl
CHO

Gattermann-Koch反应
二取代苯的用途
取代基对苯环电子密度的影响
Electronegativity Values
H
C
N
O
F
2.1 2.5 3.0 3.5 4.0
Si
P
S
Cl
1.8 2.1 2.4 3.0
In Contrast to Resonance Effects
பைடு நூலகம்
This proton is acidic. See Elimination reactions and alkene formation.
d+
H3C
d+
H
CH
d+
d+ d-
CH2 Cl
The polarised C-Cl bond transmits further polarisation through the s-bond frame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