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报告册
遗传学实验报告册

遗传学实验报告册适用于护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目录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三、细胞分裂实验四、人类染色体实验五、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实验六、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与观察实验七、人类皮肤纹理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知道一般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初步学会显微镜的保护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用品:显微镜、擦镜纸、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调节器。
2.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集光器、反光镜:(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准备、对光、置片、调焦距。
2、高倍镜的使用: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象后,直接转化高倍镜。
2)左眼观察,调节细调节器,直至清晰。
需要更换标本片时,从低倍镜开始调节。
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标本名称:放大倍数:标本名称:放大倍数: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说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初步学会边看显微镜边绘图。
3、熟练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显微镜、洋葱、碘液、平滑肌装片、载玻片、盖玻片、牙签。
三、操作步骤及内容:(一)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碘液。
3、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外表皮,置于碘液中,展平。
4、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的碘液。
5、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进行观察,并绘图。
(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
2、漱口后,用牙签在口腔颊部刮几下。
3、将刮取的上皮细胞单向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忌来回涂。
4、滴碘液染色。
5、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碘液。
6、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进行观察,并绘图。
四、作业与思考1、绘出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标本名称:放大倍数: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实验三细胞分裂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期的特征。
生科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汇总表第一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1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及杂交实验维生素、维生素D、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果蝇喜甜食且葡萄糖能增加酵母活性。
实验操作:A溶液不断搅拌煮沸;B溶液玉米粉和水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酵母粉煮沸。
A、B溶液再合到一起煮沸,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0.5 mL丙酸,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再分装到各培养管中(每管约3mL)。
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03.4 kPa ,121℃,灭菌20 min,冷却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1.A溶液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以防琼脂在底部结块。
2.酵母菌加入后,加热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避免酵母菌失活;丙酸必须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入,避免丙酸的挥发。
3.分装培养基时要一次性垂直分装到管底,不能污染到管壁、管口。
4.培养管内应晾至表面无水层、管壁无水滴再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三)野生型果蝇的采集取一个清洁玻璃容器放入腐烂的香蕉,用纱布罩住容器口,在纱布上开几个2〜3 mm 见方的孔,将容器置于室外。
2〜3 d 后即可采集到野生型果蝇,放入冰箱冷冻室(-20℃)冷冻约2 min,待果蝇全部被麻醉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管内。
(四)接种将新培养管与装有果蝇的培养管口对口垂直放置。
其中,装有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管倒扣在上方,打开培养管塞后应迅速对好2个管口,将对好的2个培养管翻转,使新培养管位于下方,轻顿几下,待全部果蝇落入新培养管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
7~8天后清空亲本,待F1成蝇羽化后逐日观察、计数对应表型个体数(可靠的计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可能有F2了)若须继续试验、观察F2,可从F1内挑出雌雄蝇5-10对另瓶培养。
单因子杂交杂交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1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反交选突变型白眼为母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
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
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
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
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五、实验步骤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
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头浸出液。
遗传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遗传规律,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通过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验证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豌豆种子、红三叶草种子等。
2. 试剂:清水、蒸馏水、酒精、碘液、稀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玉米实验(1)取玉米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A组(雄性)和B组(雌性)。
(2)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A组和B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2. 豌豆实验(1)取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C组(母本)和D组(父本)。
(2)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
(3)观察并记录C组和D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3. 红三叶草实验(1)取红三叶草种子,分别种植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记为E组(雄性)和F 组(雌性)。
(2)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
(3)观察并记录E组和F组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实验结果与分析(1)A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B组自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A组与B组杂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玉米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豌豆实验结果与分析(1)C组正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C组反交:F1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结果表明,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 红三叶草实验结果与分析(1)E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2)F组自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3:1。
(3)E组与F组杂交:F1代中,红色与绿色的比例为1:1。
结果表明,红三叶草的红色和绿色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组胚病理遗传实验报告册

组胚病理遗传实验报告册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微观形态实验报告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1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微观形态实验报告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综合成绩报告分课堂分考核分教师签名日期医学遗传学实验综合成绩报告分课堂分考核分教师签名日期病理学实验综合成绩报告分课堂分考核分教师签名日期基础医学部微观形态实验室2微观形态实验课和实验报告的要求一、对实验课的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衣冠整齐,携带实验教材、报告册及红蓝铅笔等工具。
2(课前做好实验相关内容的预习,课堂认真回答老师提问,课后认真独立地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实验内容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报告包括一般项目、结构或病变的标注与描述、绘图作业、问答等。
1(一般项目要填写完整。
2(绘图必须在全面仔细观察切片标本和理解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选择标本中比较典型的部位进行描绘。
绘图要求轮廓清楚,颜色准确,比例恰当,布局合理。
必须标有图注、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3(标注描述要求辨认并写出图中所标结构或病变的名称和特点。
4(实验报告的页面要干净整洁,布局合理。
文字要通顺简练,字迹工整。
内容要真实、准确,符合实际。
三、绘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用显微镜来观察切片标本的微细结构,然后将镜下结构绘制出来。
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报告指定位置绘图,画面中的布局要美观合理,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要真实适当。
不要照抄图谱。
2(各标注线要整齐平列,标注内容要字迹清晰、简洁。
3(对H-E染色标本,须采用红蓝铅笔作图。
用红色绘制细胞膜、细胞质和嗜酸性的间质结构;用蓝色绘制细胞核和嗜碱性的间质结构。
4(图画的轮廓:先用轻淡小点或轻线条画出,再依照轮廓一笔画出与物像相符的线条。
要求同一线条粗细相同,中间不要有断线或开叉痕迹。
5(图的明暗及浓淡:红蓝铅笔绘图可以运用涂抹的轻重来体现;硬质黑铅笔绘图则应用圆细点的密度表示,不宜采用涂抹。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
3. 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可以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经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分裂的机制。
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 95%乙醇- 冰醋酸- 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 镊子-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吸水纸实验步骤:1. 材料处理:将洋葱根尖洗净,放入盛有95%乙醇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冰醋酸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制片:将固定好的根尖放入盛有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的烧杯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滴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记录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4. 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示意图。
实验结果:1. 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呈细长条状,染色质逐渐消失,核仁消失。
2. 中期:染色体高度凝缩,呈X形,位于细胞中央,纺锤丝连接着染色体的着丝粒。
3. 后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纺锤丝断裂,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 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开始解螺旋,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形态和数目变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遗传学综合实验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班级名称生技131学生姓名林玉学号1314300100任课教师汪珍春完成日期2015年12月5日教务处制1、前言实验目的:学会杂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初步理解遗传的三大定律;学会运用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论文的撰写方法。
实验原理:遗传的三大定律2、实验材料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2# × 6#工具及药品:显微镜、培养瓶、棉塞、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3、实验方法3.1、果蝇的饲养培养基的配制:70ml水+0.85g琼脂+7g蔗糖→煮开至琼脂溶化→加入麦片糊(30ml 冷水与8g麦片混匀)→煮开约3-5分钟,成粘稠的糊状→稍凉后加入1g酵母粉,0.4-0.5ml丙酸,混匀→分装,趁热塞上棉花塞。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培养条件:25°培养箱中培养。
3.2、果蝇杂交的流程3.2.1、我(2#♀╳6#♂)和另一组员(2#♂╳6#♀)3.2.2、杂交前步骤:处女蝇的收集:果蝇雌性生殖器光具有受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大量的卵受精,因此作品系间杂交时,必须选用处女蝇,而雌蝇刚羽化后一般12h之后交配,因此在把培养瓶内的果蝇除去后,8h内所收集到的雌蝇必定为处女蝇。
当需要从亲本取出所需的果蝇材料时,转移至25℃温箱培养,并且当亲本培养瓶中出现第一个蛹后,除去所有成虫或转瓶培养,每隔8h观察一次,此时出现的果蝇进行性别判断,分离出来的雌蝇必然为处女蝇。
3.2.3.杂交准备:①首先每一培养瓶要贴好标签,注明品系、杂交情况、时间、班别及姓名。
②分别取黑腹果蝇原种2#和6#于两个培养瓶中,并培养7~8d,较多蛹或蛹变黑时除去原种。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09 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人类是随机婚配的群体,其性状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
从群体性状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期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1.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
不同群体同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3.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
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 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 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群体(P,H,Q)交配是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P=p2 H=2pq Q=q2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就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4.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1) 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一对基因所决定。
(2) 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二对或二对以上的基因所决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但控制血型的基因则有三种:I A、I B及i,其中I A和I B分别对i为显性。
表1 ABO血型遗传特征Table 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O blood group 表型基因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天然抗体A B AB O 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B I BiiABA、B—(β)抗B(α)抗A—抗A(α)或B(β)由于A抗原只能和抗A结合,B抗原只能和抗B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未知血型,两种标准血清内所含每一种抗体将凝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自然干燥。
17. 镜检:低倍镜 高倍镜 油镜
四、实验报告:
1、描绘镜下观察到图象。
放大倍数:
实验六、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与观察
一、实验原理:在有丝分裂指数相当高的骨髓细胞中,可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像血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
用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入动物体内,可抑制分裂细胞纺锤丝的形成,从而积累大量的分裂中期骨髓细胞,通过常规制片方法,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
二、实验材料:
1、标本:活体小鼠
2、器材:解剖器具、注射器、刻度离心管、乳头吸管、离心机、恒温水箱、试管架、显微镜、针头、玻璃片、盖玻片、小块纱布。
3、试剂:秋水仙素溶液(200ug/ml)、生理盐水、0.075mol/kcl、甲醇、
冰醋酸、Giemsa溶液、pH6.8磷酸缓冲液、70%酒精。
三、实验内容
遗传学实验报告册
适用于护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实验三、细胞分裂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
实验五、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六、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与观察
实验七、人类皮肤纹理
实验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知道一般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初步学会显微镜的保护和使用方法。
4、离心1000转/10min.
5、取上清液。
6、在沉淀物上加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液8ml。
7、静止20min .
8、离心1000转/10min。
9、取上清液。
10.在沉淀物上加甲醇:冰醋酸=1:1的固定液几滴。
11.滴片,自然干燥。
13. 将干燥好的片子放入5N盐酸中,10min。
14. 自然干燥。
四、作业与思考
1、绘出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典型细胞。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放大倍数: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实验四 人类染色体
一、实验目的:
4、掌握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分组特征。
5、能够进行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二、实验用品:显微镜、剪刀、人染色体标本片、核型纸、二甲苯、香柏油
实验三 细胞分裂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期的特征。
2、熟练掌握生物绘图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马蛔虫卵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显微镜
三、操作步骤及内容:
(一)观察马蛔虫卵细胞的有丝分裂:根据各期的主要特征,在显微镜下,找到典型的细胞,并将其画下来。
(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根据各期的主要特征,在显微镜下,找到典型的细胞。注意与马蛔虫卵细胞加以比较,找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3、低渗处理:弃上清液,加入9ml预热37℃和0.075mol/cKCL液,于37℃恒温水箱中低渗处理30分钟,加入1ml新配制的固定液(3:1甲醇:冰醋酸)进行预固定,用吸管轻轻混均后以1500rpm离心6分钟。
4、固定:弃上清液,加10ml新固定液,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制成骨髓细胞悬液,室温下固定30分钟,以1500rpm离心6分钟。
5、制备细胞悬液:弃上清液,加入0.2~0.5ml新固定液,混均后制成细胞悬液。
6、滴片:要吸管取细胞悬液少许,滴2滴在冰载玻片,然后顺载玻片斜面用口对准液滴用力吹一口气,细胞散开,自然凉干。
二、实验用品:显微镜、擦镜纸、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
物镜转换器、调节器。
2.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集光器、反光镜: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准备、对光、置片、调焦距。
2、高倍镜的使用:
1)低倍镜找到清晰物象后,直接转化高倍镜。
1、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
2、漱口后,用牙签在口腔颊部刮几下。
3、将刮取的上皮细胞单向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忌来回涂。
4、滴碘液染色。
5、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碘液。
6、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进行观察,并绘图。
四、作业与思考
1、绘出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标本名称:
放大倍数:
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擦镜纸 、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三、实验内容:
(一)观察人染色体标本片:
1、取一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片。
2、先低倍镜下寻找好的分裂相,再转换高倍镜,选不重叠的分裂相。
3、在标本片上加一滴香柏油,转换油镜,进行观察、计数,并描绘镜下观
察到图象。
(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将人类染色体放大照片上பைடு நூலகம்染色体剪下,对照染色体的分组特点,将染色体一一配对,贴在核型纸上,并写明核型及其他。
显微镜、洋葱、碘液、平滑肌装片、载玻片、盖玻片、牙签。
三、操作步骤及内容:
(一)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碘液。
3、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外表皮,置于碘液中,展平。
4、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的碘液。
5、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进行观察,并绘图。
(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选择体重在18~20g的健康小鼠,在实验前2~3小时于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注射量按1~2ug/g)体重计算。
1、取材:用断椎法处死小鼠,从髋关节处断其后肢,剥去皮肉,用70%酒精侵湿的纱布擦去骨上残肉,再用干纱布擦干,从膝关节处断下完整股骨。
2、收集细胞:剪去股骨两头,用装有6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入3ml生理盐水,插入骨髓腔中,反复冲洗骨髓细胞于刻度离心管中,直至股骨变白,弃掉股骨,换4号针头用注射器反复吹打骨髓细胞,使其分散,将细胞液以1500rpm离心6分钟。
四、实验报告:
1、描绘镜下观察到图象。
放大倍数:
2、做出核型分析报告。
实验五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类X染色质的形态结构。
2、通过进行人类X染色质的检查,可判定性别。
二、实验用品:略
三、实验内容:
1、取口腔上皮细胞,用牙签取。
2、放入盛有8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
3、用吸管吹散细胞团。
2)左眼观察,调节细调节器,直至清晰。需要更换标本片时,从低倍镜开始调节。
四、实验报告:
标本名称:
放大倍数:
标本名称:
放大倍数:
标本名称:
放大倍数:
标本名称:
放大倍数:
实验二 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说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初步学会边看显微镜边绘图。
3、熟练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