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拔牙位置的选择

合集下载

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第5章-拔牙矫治程序

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第5章-拔牙矫治程序

拔牙病例矫治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的技术陷阱:深覆、深覆盖、后牙咬关系的错乱、平面偏斜、中线不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都是拔牙之后造成的医源性问题。

矫治程序(拔除上下4的病例):首先观察上颌6的位置,如果上颌6的位置正确,要开始预备安放横腭杆
(transpalatal arch,TPA)(图5-1)(上颌TPA,增强上颌磨牙支抗,维持牙弓宽度),这是拔牙病例的标配。

如果下前牙Ⅲ度拥挤,下颌需要同时做舌弓(图5-2)。

初学正畸的医生,在拔牙病例中只要做好上颌TPA,下颌舌弓,矫治中一半以上的问题都可以避免。

拔牙矫治程序第5

TPA
舌弓如何鉴别6的位置是否正确?6的远中颊尖和近中腭尖的连线延长线应该通过对侧尖牙的远中(图5-3)。

如果上6的位置不正,先不要着急做TPA,需要经过镍钛丝排齐,把6的位置摆正之后再做
TPA。

评价6
的位置。

口腔正畸学第五版选择题

口腔正畸学第五版选择题

C1、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是:A 理想正常牙合B 理想牙合C 个别正常牙合D 平衡牙合C2、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的退化、减少呈不平衡现象,其顺序应为:A 肌肉居先,牙齿次之,颌骨最后B颌骨居先,肌肉次之,牙齿最后C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最后D牙齿居先,颌骨次之,肌肉最后E 牙齿居先,肌肉次之,颌骨最后D3、Ⅲ0深覆牙合是指:A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不足冠1/3者B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C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D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D4、前颅底平面指的是A OPB FHC Ba-ND SNE MPC5、关于颅面部生长发育特征及比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颅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已确定,在增长过程中,头部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

B 在增长进行的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C A和B均对D A和B均错C6、牙齿Ⅲ0拥挤是指牙冠宽度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间相差:A 2~4mm B4~8mm C 8mm以上D 15mm以上C7、下列哪些公式对替牙间隙的解释是正确的?A Ⅴ-5B(Ⅳ+ Ⅴ)-(4+5 )C(Ⅲ+ Ⅳ+ Ⅴ)-(3+4+5)D(Ⅱ+Ⅲ+ Ⅳ+ Ⅴ)-(2+3+4+5 )C8、邻面去釉矫治去釉的牙齿一般为:A 切牙B 切牙+尖牙C 切牙+尖牙+前磨牙D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A9、临床上所说的个别正常牙合一般伴有A轻微错牙合畸形B 中度错牙合畸形C 重度错牙合畸形D以上都不是B10、眼耳平面指的是A OPB FHC Ba-ND SNE MPC11下列治疗哪个不属于扩大牙弓宽度开展的方法?A矫形开展B 被动开展C 推磨牙向后D 正畸开展B12、每解除牙弓1.0mm拥挤,约需要间隙:A 0.5mmB 1.0mmC 1.5mmD 2.0mmB13、邻面去釉矫矫治一般去除邻面釉质厚度为:A 0.1mmB 0.25mmC 0.5mmD 1.0mmB14、安氏II类亚类错牙合是指:A 双侧磨牙为远中关系B 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C 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D 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C15、肌激动器所产生的肌力是一种矫形力,下颌每向前移动1mm,可产生多大的力:A 25gB 50gC 100gD 150gE 200g f 250gB16、牙列Ⅱ0拥挤是指牙冠宽度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间相差:A 2~4mm B4~8mm C 8mm以上D 15mm以上A17、70年代哪位正畸医师在方丝弓矫治器的基础上发明了直丝弓矫治器:A AndrewsB BeggC TweedD BennetC18、Ⅱ0深覆牙合是指:A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不足冠1/3者B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C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D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A19、托槽位置的高度是指:A 由牙尖或切缘至托槽槽沟的牙合向底面间的距离B 由牙尖或切缘至托槽槽沟的龈向底面间的距离C 由牙尖或切缘至托槽牙合向基底部间的距离D 由牙尖或切缘至托槽龈向基底部间的距离A20、下列哪个不属于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A 前牙部分具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B 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C 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D 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D21、方丝弓矫治时,上颌中切牙托槽位置的高度为4.5mm,其尖牙托槽位置的高度应为:A 3.5mmB 4.0mmC 4.5mm D5.0mmB22、头影测量中,SNA角代表:A上颌基骨对下颌的位置关系B上颌基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C 上前牙对颅部的位置关系D 下前牙对颅部的位置关系B23、每平整1.0mmSpee氏曲线,约需要间隙:A 0.5mmB 1.0mmC 1.5mmD 2.0mmE24、下颌平面指的是A OPB FHC Ba-ND SNE MPB25、决定磨牙带环固位好坏的重要的力是:A 粘结剂的粘合力B 带环与牙齿间的摩擦力C 带环对牙齿的压力D 邻牙对牙齿的压力B26、Ⅰ0深覆牙合是指:A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不足冠1/3者B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C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D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B27、方丝弓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托槽位置的高度为4.5mm,其上颌侧切牙托槽的高度应为:A 3.5mm B 4.0mm C 4.5mm D5.0mmC28、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是指:A 双侧磨牙为远中关系B 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C 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D 双侧磨牙为近中关系B29、用50%磷酸作牙面酸蚀处理的时间一般为A 10-30秒B 60-90秒C 2-3分钟D 4-5分钟D30、下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0mm,约需要牙弓间隙:A 0.5mmB 1.0mmC 1.5mm D2.0mmB31、方丝弓矫治时,上颌中切牙托槽位置的高度为4.5mm,其下切牙托槽位置的高度应为:A 3.5mmB 4.0mmC 4.5mm D5.0mmA32、中重度牙列拥挤减数矫治最常用的拔牙模式是:A 4 4B 5 5C 7 7D 6 64 45 5 7 76 6C33、上颌第一磨牙在下颌第一磨牙之前萌出,容易形成:A近中牙合B远中牙合C正锁牙合D 反锁牙合C34、上唇系带粗大不能自行萎缩最易引起的错牙合畸形是:A 前牙反牙合B 深覆盖C 上中切牙间隙D 深覆heC35、Angle 错牙合分类法是以哪颗牙为基准的?A 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尖牙C上颌第一磨牙D下颌第一前磨牙E下颌尖牙F下颌第一磨牙B36、某患者,男,10岁,替牙期,磨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5 mm,覆盖6 mm 经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基骨正常,下颌骨基骨后缩,上下前牙唇倾。

牙及牙槽外科诊疗规范

牙及牙槽外科诊疗规范

牙拔除术一普通牙拔除术【适应症】牙拔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是相对的,拔牙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随口腔医学各科的进展而变化,故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

1.牙体病有严重广泛的龋坏,不能修复者。

2.根尖病根尖周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大部分破坏,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方法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是否拔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以尽量保留为好。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引起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影响美观等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因义齿的修复需要应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因不能保留或因治疗需要而应拔除者。

9.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滞留乳牙应予拔除,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时,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拔除。

【禁忌症】1.心脏病有五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禁忌症,即:(1)6个月内发生于心肌梗死。

(2)不稳定的或近期开始的心绞痛。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未控制的心率不齐。

(5)明显未控制的高血压。

如以心功能分级而言,心功能Ⅲ级者,应视为拔牙禁忌症。

而对较重的心功能Ⅱ级患者,拔牙时也应该慎重并有适宜的对策。

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一般可耐受拔牙,有条件时,应在监护下拔牙。

2.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与此类疾病术后的患者,为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术前应使用抗菌素。

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口腔正畸学常见错合畸形的矫治

磨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旳量
<1/4 1/4~1/2 >1/2 ≈0
决定正畸拔牙是否应考虑旳原因:
牙列拥挤度 牙弓突度 Spee’s曲度 支抗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软组织侧貌 生长发育
垂直骨面型
分型
MP-SN
高角(High angle)
>40 º
低角(Low angle)
<29 º
分类
牙性: 前牙DOJ,后牙中性关系,ANB正常 功能性: 前牙DOJ,下颌后缩, ANB较大
骨性: 前牙DOJ,下颌骨发育不足,ANB>6º 骨骼分型—六种 下列颌后缩为主
拔牙矫治应遵照旳几种原则
拔牙保守原则 病牙优先原则 左右对称原则 上下协调原则 牙位旳选择
减小牙量
2. 降低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适应症
轻中度拥挤,低角病例,不宜拔牙 牙齿较宽,或牙齿Bolton百分比失调 有良好旳卫生习惯 成年患者
措施
分牙—减径—抛光
效果
将每个邻间隙磨去0.5mm釉质,全牙弓可提供56mm间隙。
预后(1)根据病史
年龄 发病 乳牙龋坏 乳牙早失 乳牙滞留 家族史
预后很好
小 替牙期 有 有 有 无
预后较差
大 乳牙期 无 无 无 有
预后(2)根据临床检验
磨牙关系 上前牙 下前牙 反覆盖 反覆合 牙齿拥挤 后牙反合 下颌偏斜 下颌后退
预后很好
中性、轻度近中 舌倾或较直立 唇倾、有散隙 较小 较深 下列牙弓为主 无 无 可退至前牙对刃
固定矫治器
适应症:替牙期及恒牙期前牙反合 2×4技术 上牙弓唇向开展 下牙弓关闭间隙 补偿性拔牙
拔牙应极为谨慎,最佳在生长发育基本结束后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正畸矫治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正畸矫治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正畸矫治双颌前突是指上颌和下颌的牙齿和(或)牙槽骨向前突出的错牙合畸形,是牙牙合面在三维方向上畸形的综合表现。

据报道我国人群双颌前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及日本人。

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颌牙齿长轴倾斜度大,闭唇费力且不自然,面部中1/3向前凸出,颏部较小,严重的双颌前突常伴有口呼吸不良习惯,而长期的口呼吸会加重前突的程度,严重影响患者面形美观,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1临床资料1.1 病因多数学者认为双颌前突与遗传有关,另外,与饮食习惯也有联系,如长期吮吸食物等。

由多种因素综合而导致患者上下颌向前发育过度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从而形成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

1.2 临床表现1.2.1 软组织表现覆盖在面部硬组织外部的软组织为人们提供了最直观的形象,即容貌是软组织来决定的。

双颌前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面部软组织畸形,双唇前突、开唇露齿、上下嘴唇短、闭唇费力且不自然、面部中1/3向前凸出以及颏部发育欠佳而显得较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

研究表明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人群侧貌的区别主要集中在面下1/3,鼻唇颏三者之间关系协调则表现为美的侧貌。

双颌前突错胎与正常牙合侧貌的差异主要在唇颏部,由于上下唇突,使下唇至颏部肌肉紧张,失去了它们之间正常的曲线,颏部显得后缩,从而使得与白种人相比不太突出的颏部就更显示不出来。

鼻、唇、颏三者在对美学的影响上是不可分割,互为参照的,特别是颏部的位置形态在侧貌美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多数学者均认为颏部后缩,即无“颏部”严重影响软组织侧貌面型。

1.2.2 牙牙合关系(1)拥挤程度有相当一部分双颌前突患者牙齿排列相对整齐,上下牙列前牙明显唇倾,因而拥挤度并不大,可伴有或不伴有骨性前突。

(2)磨牙关系大部分双颌前突患者的磨牙关系表现为Ⅰ类,或轻度Ⅱ类。

(3)骨骼型磨牙关系Ⅰ类的双颌前突患者一般表现为Ⅰ类骨骼型,或ANB角稍偏大提示轻度Ⅱ类骨骼型;磨牙关系轻度Ⅱ类的双颌前突患者可以表现为Ⅰ类或Ⅱ类骨骼型。

正畸拔牙与不拔牙PPT课件

正畸拔牙与不拔牙PPT课件
对牙列拥挤的理解,应改变传统观念。传统概念的 牙列拥挤,实际上只包括了牙弓前段、中段的范围, 而忽略了牙弓后段即磨牙段的拥挤情况。个人认为, 牙列拥挤度的测量评估应该是全牙弓的,且第二磨 牙的准确到位应列在矫治计划之中。
面部生长型在拔牙决定中是一个很重要但也容易被 忽视的因素。边缘性病例低角者多选择不拔牙,而 高角者选择拔牙矫治可能侧貌改善更佳。
第三磨牙的存在以及萌出方向,对牙颌关 系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像
12
如果在设计矫治方案时,没有完全决定或 难以判断是否拔牙,最好采用延期拔牙的 方法,这样就可避免拔除不应该拔的牙齿, 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 ) 设计强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中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1/2 弱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至少1/2
2
U1/SN:105.7º±6.3º L1/MP:92.6º±7º U1/L1:125º±7.9º
3
前牙覆颌过浅,扩弓会使前牙进一步唇倾, 造成开合,可以通过减数的方法增加覆颌。
4
对于骨性畸形的患者,可以通过减数牙位 的变化,建立中性的磨牙关系。
5
垂直骨面性: 正常:SN-MP(34.3°±5°) FH-MP(27.2°±4.7°) 高角: SN-MP ﹥40° FH-MP ﹥32° 垂直发育过度 低角: SN-MP ﹤29° FH-MP ﹤22° 垂直发育不足 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这是因
10
建立尖牙、磨牙的中性牙合,是正畸治疗 的一个重要目标。一般认为尖牙的中性牙 合更为重要,磨牙关系除中性牙合外,完 全远中牙合,或者是完全近中牙合关系同 样是功能较好的最大牙尖交错位,对具体 病例,在选择拔牙矫治或不拔牙时,一定 要考虑这一点,但采用非对称拔牙时一定 要审慎。

口腔正畸学(中级357)专业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5年复习试题及解答

口腔正畸学(中级357)专业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5年复习试题及解答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口腔正畸学(中级357)专业知识复习试题及解答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下关于前牙反骀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功能性前牙反骀在息止颌位时侧面型较正中给位时有明显改善B. 不能后退至切对切的前牙反骀都没有功能性因素C. 乳尖牙磨耗不足是功能性前牙反骀的常见病因D. 骨性反骀常伴有功能性因素E. 牙齿萌出和替换过程中的障碍可能造成牙性前牙反骀答案:B解析:功能性前牙反骀是指下颌在姿势位时前牙呈反骀状态,但下颌可以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

当下颌后退或处于姿势位时,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所构成的角)明显增大,侧貌也较正中时明显改善。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不能后退至切对切的前牙反骀就没有功能性因素。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暂时性错骀的表现?A.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关系B. 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骀C.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D. 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E. 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后,与下颌第一恒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答案:E解析:暂时性错骀是恒牙替换乳牙时,其骨量与牙量仍处于调整状态的自然现象,一般暂不需要矫治。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上颌左右中切牙之间在萌出早期时出现间隙;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上下第一恒磨牙建骀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关系;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骀。

而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后,与下颌第一恒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这并非暂时性错骀的表现,而是磨牙的咬合关系描述。

3、浅龋最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个别牙着色B、牙齿疼痛C、牙冠完全破坏D、牙周脓肿E、牙龈增生答案:A解析:浅龋是龋病的初级阶段,病变仅局限于釉质或牙骨质,表现为釉质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牙齿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或出现浅的窝洞。

因此,最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个别牙着色。

正畸基础篇ppt课件

正畸基础篇ppt课件

17
6〓6间加横腭杆 6〓6间加Nance弓
18
二、正畸活动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removable appliance) 是一种纠正牙颌畸形的矫治装置,可由 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摘下时该矫治器完整 无缺;它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发挥矫 治作用。
19
(一)活动矫治器的结构和原理
1、固位部分 2、加力部分 3、连接部分
当牙排列整齐,拔牙间隙关闭,并且磨牙关 系得到矫治后 下一个步骤是对个别牙存在的牙轴,牙位及 合接触轻度障碍方面进行调整,以使上下牙 弓的形态及功能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
70
(4)保持
71
(二)直丝弓矫治器及矫治技术
1、正常合六项标准 (1)磨牙关系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 磨牙近中颊沟上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的远中斜面咬合与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 上颌尖牙咬合与下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之间
转矩(torque): 整体移动,控 根(根颊舌向移动 ,切缘不动)
61
转矩的弯制: 用两把专用转矩钳头夹住需要进行转矩 曲的位置,左手持钳夹于需加扭矩力弓丝之 远中,钳头方向应先唇侧,右手持钳夹于所 需加扭矩力弓丝之近中,钳头方向应向舌侧 ,钳头互相靠上,以左手钳子夹紧固定不动 ,右手钳子在夹紧弓丝的情况下做龈向的旋 转,而使产生根舌向转矩。
43
3双合垫矫治器(twin block)
44
(1)结构:
1)合垫: 由上下合垫组成 上合垫覆盖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合面 在第二前磨牙近中边缘嵴形成与合面45 度向近中倾斜的斜面 下合垫覆盖前磨牙区 在第二前磨牙的远中边缘嵴形成与合面 成45度向远中倾斜的斜面
45
2)固位装置: ①改良箭头卡:一般置于上颌第一磨牙 ②三角形卡:一般置于下颌第一前磨牙 ③邻间钩:在下颌前牙之间增加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治疗时拔牙部位的选择
• 常规性拔牙 • 非常规性拔牙 • 预防性拔牙
一、常规性拔牙
• 常规性拔牙一般是指在四个象限中各拔除一个前磨牙,以保证牙 弓的对称性和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协调。其拔牙模式主要有 44/44、55/55等
常规性拔牙
▪ 1、44/44模式: ▪ 第一前磨牙是正畸治疗除: ▪ 多数学者认为,不应单纯为解除牙列拥挤而拔除该牙。但是,
如前所述,第一磨牙因情况很差,已无法保留时,可以考虑拔 除。 ▪ Foster认为拔除第一磨牙的时机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若前牙 为轻度拥挤,应在第二磨牙萌出前拔除;如果前牙严重拥挤, 需要提供间隙,则应在第二磨牙萌出后再拔除,以防止其间隙 为第二磨牙所侵占。
道,拔牙矫治中有84%的患者拔除第一前磨牙。这主要是由其 解剖特点决定的:(1)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每一象限的中部, 靠近前牙段或后牙段的拥挤部位;(2)第一、二前磨牙外形 相似,拔除前者后,上、下牙列会出现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对严重牙列拥挤和牙弓前突的患者,拔除四个 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 ▪ 但也有人研究了拔除第一前磨牙对面形的影响,认为拔 除第一前磨牙引起前牙过度后退,会导致"碟形(Dished一in)" 面容,其侧貌似无牙牙合患者。为了预防这种前牙过度后退, 应该选择性拔除第二前磨牙或更靠后的牙齿。但也有的学者 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患者的软组织测量,发现多数患者经 正畸治疗侧貌有改善,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一般不会引起"碟 形"面容。
相对比率大而出现下颌前牙拥挤,从而提出为保持上、下牙弓关 系和谐,应补偿性拔除下颌切牙。
非常规性拔牙
▪ Bolton总结出“Bolton”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下颌牙量与上颌 牙量之间必须有合适的比率,当前牙比率大于正常值时,常拔 除下颌切牙进行减数矫治。该类患者的特点位;(1)上颌牙 列正常;(2)后牙咬合关系正常;(3)下颌切牙严重拥挤。 Canut等认为,对轻度拥挤的Ⅲ类错牙合及前牙反牙合也可以 拔除下颌切牙进行矫治。
颌系统的重要性,认为不能拔除;少数人则主张常规拔除。较普 遍的看法认为,如果第一磨牙的情况很差(例如,因发育不良、 严重龋坏、根尖病等而无法保留时),可以考虑拔除。其拔除时 机有两种情况。
第一磨牙
▪ ⑴早期拔除: ▪ 在第二磨牙萌出前拔除。赵建国等观察了40例因严重龋坏等原
因拔除第一磨牙的病例,发现恒牙在萌出时有向近中移动的倾 向。如果在8-10岁拔除该牙,即当第三磨牙在X线片中显影, 第二磨牙尚未萌出、其牙根形成尚小于2/3者,第二磨牙多数 能自然调整到其缺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且第三磨牙也能 正常萌出。如果小于10岁再拔除第一磨牙,则第二磨牙很难自 然调整到理想位置,往往还需要辅助性正畸治疗。
二、非常规性拔牙
• 原则上任何牙齿都可以作为非常规性拔牙的对象,这些牙齿一般 有严重的龋坏、发育不良、畸形及错位等。非常规性拔牙不强调 拔牙的补偿性和对称性,具有拔牙少、牙移动距离小、疗程短等 优点;但也存在着中线不正、咬合关系不良等缺点。临床上常见 的非常规拔牙包括以下几种。
非常规性拔牙
• 1、下颌切牙 • 很早就有人注意到,在牙合发育中许多人因下颌牙量较上颌牙量
正畸拔牙部位选择
综述
• 在治疗错牙合畸形时,往往需要先获得间隙,方能矫 治牙列拥挤和上、下牙弓的前后关系不调,拔牙矫治是 常采用的一种方法。1851年Lider最早报告拔牙矫治的病 例。而Angle则认为要建立口面部最和谐的关系,应该保 存全部牙齿,并提出"牙弓决定基骨"的埋论,认为通过 单纯扩弓即可治疗一切拥挤。但这样治疗后常常复发。 因此,Case、Tweed提出对单纯扩弓不能矫治的患者仍需 要拔牙,认为对牙齿严重拥挤等错牙合畸形采用拔牙矫 治,可维持牙弓、颌骨和肌肉之间的生理平衡,达到稳 定的治疗效果。现在临床医生们己逐渐接受了拔牙矫治 的观点。
第二磨牙
• 3.第二磨牙: • 由Wilson1952年首先倡导拔除第二磨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
们的重视。Quinn 等认为,拔除第二磨牙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得 到更好的面形。Saggers比较了拔除第二磨牙与第一前磨牙对面形 的影响,发现前者前牙的后移量较后者少,矫治后能得到更好的 面形。
常规性拔牙
▪ 也有学者提出,II类错牙合的拔牙模式应为55/44III类错
▪ 牙合的拔牙模式应为55/44,以便使上、下颌牙列更容易建立 中性咬合关系。而对两侧磨牙关系不一致者,临床医师则应适 当选择45/45、45/54等拔牙模式。
▪ 虽然拔除前磨牙为大多数学者所提倡,但亦有人认为单纯拔除 前磨牙并不能预防由于第三磨牙萌出所引起的牙列拥挤。 Richardson研究了160例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发现第三磨 牙阻生者仍占28%。Staggers在比较了33例拔除前磨牙和45例非 拔牙矫治的患者后,发现两者第三磨牙的角度并无显著性差别, 表明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的萌出无影响。他认为,为了预防 第三磨牙萌出导致的前牙拥挤,不排除再拔除四颗第三磨牙。
常规性拔牙
▪ 2、55/55模式: ▪ 临床上选择拔除第二前磨牙主要基于对面形与 ▪ 牙合关系的考虑。Williams在研究中发现,拔牙患者
的前牙后移量与拔牙区前后牙根表面积之比有关, 如果选择拔除靠后的牙齿,则前牙后移量减少,他 还认为治疗面部外形无明显前突的病例,应选择性 拔除第二前磨牙。Schwab提出“边缘病例” (Bordline case),即牙列拥挤2.5-5mm间隙者, 可拔除第二前磨牙,以防止前牙过度后退。Castrol则 从解剖学角度提倡拔除第二前磨牙,他认为第一前 磨牙位于前牙区与后牙区的交界处,在牙合组成中 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保留该牙,而拔除第二前磨 牙。
▪ Foster等认为,下颌切牙拔除以后,下颌前牙有重叠的趋势, 容易复发。但Ridel通过对42例拔除下颌切牙矫正患者的10年追 踪研究,发现其复发率远低于拔除前磨牙的病例,并能保持良 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非常规性拔牙
• 2.第一磨牙 • 正畸科医师对于拔除该牙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基予该牙在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