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感情真挚

合集下载

技法05+情真意切引共鸣——感情真挚-备战高考作文高分技法+Word版含解析.doc

技法05+情真意切引共鸣——感情真挚-备战高考作文高分技法+Word版含解析.doc

——感情真挚文章是感情的产物。

“感情真挚”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要做到“感情真挚”,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缘情、缘事、缘理而发。

从阅卷角度来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些既注意内容充实,又注意强化情感及文采意识,或使叙述饱含深情,或使议论表达真知灼见的作文总是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然而,“为文而造情”是当今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的毛病。

许多考生写作时还不知情为何物,心中毫无真情真意,就强装有情有意。

作文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情平淡乏味。

这种作文主要表现为手法单一。

比如文章一叙到底,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精辟的议论、真挚热切的抒情,读来味同嚼蜡。

(2)感情虚假失真。

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有些考生只好“为文造情”,致使文章有虚情假意之感。

(3)感情夸饰失度。

有的考生对某事虽有深刻强烈的情感体验,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等情况,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某篇高考作文写自己的老师:“她的微笑如庐山瀑布般飞扬,让我们来不及捕捉。

”这个比喻和表述就显得相当做作,太夸张,表达的感情不真实,不自然。

(4)感情消极低沉。

有的考生过分地渲染消极灰色的情感,使文章感情消极颓废。

如某考生写高三毕业与老师分别时的场景:“这时,她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悔恨,连脸色都暗淡了许多。

我们从中读到了人生的无常,读懂了她的良苦用心。

”这里的“读到了人生的无常”,就明显格调不高,有些灰暗。

感情真挚的源头活水(一)用心感悟,体察真情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也到处都有感人的事情,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片段。

身边的美景很多,要注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仔细体悟;身边感人的事情也很多,要注意将自己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感悟其中的真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感情真挚: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感情真挚: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如何让作文感情真挚: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文章的材料要真实,虽然写作允许虚构,但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胡编乱造,换言之,文章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矫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请看高考高分作文《与你为邻》中的片段: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出外求学,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父母的辛劳和关爱。

每当我头痛脑热的时候,父母都会放下所有的活,送我上医院,整日整夜地陪伴着我,问寒问暖送汤送水,我为之感动。

每当我生日的时候,父母会一改他们节俭得近乎吝啬的生活态度,大方得几近奢侈地为我操办生日宴,买来漂亮美味的大蛋糕,点上浪漫的生日蜡烛,像朋友一样祝福我,我为之流泪。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母亲总会为我在集市上买一套新衣服,亲手给我穿上,提提领,拉拉袖,前端详,后审视;父亲总会掏出一叠钱交给我,并加上一句:够用吗?我往往会眼噙热泪,紧紧地捏着带有父亲体温的钱,点点头别过父母,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感谢他们。

这几段文字所写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感受过,其真实性谁也不会怀疑,又加之该考生在“剪辑”这些材料时,注入了浓浓的情感因素,故此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这正是以真实的情感来打动人心。

第1页共1页。

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刘勰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提出的,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

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发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夸大感情,无病呻吟;或编造情节,矫揉造作。

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而情感则是神经。

阅卷老师认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

换言之,即使文章的内容很平实,但情感却足够真挚,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样也能撼人心魄。

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

没有情感的“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生厌。

用真情关照生活,虽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熠熠生辉。

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有时是抒发真挚感情的突破口,人物细腻的情感往往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生动的细节,往往会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产生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

如江苏一考生写的《战胜脆弱》:“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干,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

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没有叫我走。

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

把一块地犁光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

果然,在火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

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们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不肯放下。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

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一. 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去发现、领悟人间真情。

例如,2001年高考河南一考生在《天地良心》中写道:“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磨难染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

为了生活,父亲又忙碌起来。

”考生从父亲的弯了脊梁、白了鬓发中体察到生活的重压和艰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生活热望,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困境的礼赞。

人间自有真情在,对于考生来说,只要用一颗热忱的心去观察、发现、体验、领受,就能采到“真情”的花朵,写出光彩照人的篇章。

二. 袒露真情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写作经验琐谈》)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贵阳六中的陈弋弋同学在散文《春日,来到你坟前》(获印度尼赫鲁奖)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分享一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

”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生在平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

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于自己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的小野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

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真诚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_高中作文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_高中作文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去感动、感染阅卷老师。

“感情真挚”从2017年开始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新要求,这也是作文感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感情真挚和和思想健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1/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指的是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不为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滥造。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1.生活写真法。

生活写真,就是写生活里真实的人或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出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真实感、情感的冲击力。

“真”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①自己的情感故事,即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憾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②亲历的情感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

③熟悉的情感故事,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例、“哗——”黄澄澄的油冲撞着碗中的赤红的辣椒粉和黑玉般的芝麻,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

我猜着,二姐又在做泼油辣子了……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泼油辣子。

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

“哗——”,伴随这嗤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犹如二姐的青春岁月,在炽热和呛辣中跳动,跳动,沉积下无限的浓香和回味。

——江苏考生《来一勺泼油辣子》“黄澄澄的油”“赤红的辣椒粉”“黑玉般的芝麻”“香味四处飘散”这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这富有动感的陈述——将读者带进生活的现场,体味到“泼油辣子”的香味和二姐那炽热的生活激情。

2.细节显情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1)设置道具法。

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件蕴满人物情感的物(丝巾、贺卡、硬币等)与人物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写出“感情真挚”的考场作文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写出“感情真挚”的考场作文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写出“感情真挚”的考场作文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做到为情造文、以我手写我心,而不是为文造情、言不由衷。

所谓“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那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章肯定会让读者不屑。

好的文章无需堆砌辞藻,只要文字质朴、准确生动就行。

那么,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一、体察真情“事真”是“情真”的基础,材料真容易使感情真,材料假容易使感情假。

那种胡编乱造的虚假材料,容易让作文陷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泥淖。

为了表达出真情实感,我们需要体察真情:一是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亲身经历的事必定有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感情真挚,打动读者;二是选取让自己动情的事,只有先感动自己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饱含真挚、强烈的感情,感动别人。

比如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

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福楼拜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原来,写到包法利夫人之死时,他悲痛不已,以致伤心落泪。

直到现在,很多读者读到这个情节时都会感同身受。

再如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方言的世界》一文写道:对,就是杀,用“杀”字来形容解渴,一般人实在无法想象。

不过,你想啊,在烈日高照的田间,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农人的脊背,一亩田走下来,那种渴望水的急切心态,只想把“渴”千刀万剐,才解心中烦躁。

而后,把家里煮好的一大碗大麦茶狂饮而尽,清香四溢的大麦茶如同千军万马一般攻占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连毛孔的一张一翕都听得见,仿佛战马嘶鸣,军士齐心呐喊。

喝完后,用袖子往嘴上一抹,然后深情地说一句“快活死了”,直呼“杀渴”“杀渴”。

接着,一两个饱嗝从胃的底部翻腾而出,算是鸣金收兵,“杀渴”一仗,凯歌高奏。

“杀渴”一词可算是方言之最了。

每每想起这个词,细细咀嚼,总觉意味无穷,任何文坛高手都无法创造。

田间,地头,日头,真感受,才是语言产生的真正土壤。

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也许不会有这般深的体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感到刻骨铭心,从而描摹细腻,如在眼前,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高考作文评讲之 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评讲之 感情真挚

技法二:细节描写动人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
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在叙事、
写人中加入典型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做到感情真挚。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
的描写。可以是一个细小动作,可以是一个细微的痕迹,可
以是一处细小的景物。运用好细节描写可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3
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 写“不怕”,可能只有少数学生 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从发展的角度 来审视:从原来的“不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到后来的怕”, 从原来的“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到后来的“不怕”,能给人 许多思悟,如学习方法、意志、精神、品质等等。行文时谈在学 习奥数、英文,接触周树人的过程中有何体验和思考。
10
⑥刚上初中,父亲便叙将述奥初中数时凌父驾亲于对我我 的兴趣之上。当别人早 已入睡,我却还要执着于的难苛解求,的为奥下数文难的题情 ;当别人在球场挥汗如 雨时,我却在题海中乍浮感乍发沉展变、化苦蓄苦势挣。扎。我害怕奥数,讨厌这
样的生活;但我无奈,更不敢去抗拒。⑦对奥“数我恐”惧对奥的数阴的霾一直
5
④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 能成为我们怕驳的斥理鲁由迅吗文?章“纵晦观涩先难秦懂诸”的子论散调文,、以唐古代宋文诗学词作、为明清小 说,又有哪一反个证是,浅指显出的“对?于对精于华精,华唯有,一唯字有一一句字仔细一琢句磨仔,细方琢磨, 方“当得生真活滋味安理言总。逸直简结得句了“气意上真,,世壮赅文滋将。,,人上味自就本” 己被没, 的列 “生有举 喜活路了 欢所,鲁 ”累走迅 之了的的 情一 融。人些 入多”格 说了“言 理,心。之也事中运用。便浩两成茫个了连反路广问 。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 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感情真挚高考作文2014-05-17 1610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1. 考场评分标准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

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一等要求:感情真挚。

作文感情要真实自然,要有感染力,言辞恳切,能打动人,有说服力。

(2)二等要求:感情真实。

作文表达的感情具有真实性,符合情理,与文章材料内容吻合。

(3)三等要求:感情基本真实。

作文的感情基调与材料内容基本吻合,感情表现基本符合人之常情,文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真实可信。

(4)四等要求:感情虚假。

作文感情虚假,往往表现为语句矫揉造作,空发议论,言过其实,不合情理。

2. 阅卷老师判分主要尺度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

阅卷人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人眼眶发湿甚至洒泪潸然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假”之作文。

①感情失实。

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②感情虚假。

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

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3. 得分技巧考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提升在“感情”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1)巧用材料法。

文章选用材料,注意发掘材料中最能打动人感情的发光点,强化感情色彩。

(2)渲染烘托法。

文章表达某种感情时,要善于反复渲染感动人的细节,烘托气氛。

(3)情理检验法。

文章引述材料,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与人之常情、常理吻合,经得起常情、常理的检验。

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高考优秀作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关注生活,书写真情实感”近几年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大亮点。

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感情真挚”要求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1. 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即发现并领悟人间真情。

2. 坦露真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3. 升华真情要让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只是自己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去体悟真情,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热情冷却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的启悟,以丰富他们的人生。

要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必须从生活和写作两个方面努力:1. 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培养情感“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

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

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

平时,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

2. 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生活中有了真情实感,这只是为写作抒发真挚感情奠定了基础,并不一定能把这种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

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你千万别格外“较真”。

若要作文,仅靠得来的情感,不可能感动自己,更不能感动读者。

要有深层的思考,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有升华了的情感。

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感上升到深层次、高层次。

从应试的角度说,要使考场作文感情真挚,须做到以下几点:1. 对情感素材的要求(1)情要真。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

无病呻吟的感慨,大而空的口号,之所以难以激起他人的共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透着假”。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

当然,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

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

所以,作文中欲抒之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2)情要美。

真情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唯有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才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是卑俗的情感,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

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令人厌恶。

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3)情要浓。

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

因此,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2. 注意表达情感的方法技巧有时,你写的的确是你真挚的感情,但阅卷老师看了之后觉得虚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你可能不会表达你的感情。

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去表达是使作文感情真挚的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那么,有哪些方法技巧呢?(1)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文章的材料要真实,虽然创作允许虚构,但不能为了博得别人的可怜、同情而胡编乱造。

换言之,感情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矫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2)融入个体,情感浓郁。

文章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体验,至少必须感动自己,通过自我的感动,抒发浓郁的情感。

(3)融入细节,细节传情。

感情的寄托和表达需要载体,而细节则是情感的极好的载体。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更好地显现人情美、人性美。

如2009年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一位考生写了自己从早到晚忙碌的父母,晚上很晚回家生怕惊醒自己,于是便“踮起脚尖”轻轻走路,这个“踮起脚尖”轻轻走路的细节传达的情感是多么丰富,又多么感人。

(4)渲染氛围,注意蓄势。

就生活中的寻常琐事或摄取文史人物而成篇,从选材“新”这个角度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能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写景中讲究烘托映衬,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就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或者,表达感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助具体的材料、人物的描写、情感的递进达到情感的高潮,也一样动人心魄。

(5)升华主题,扩展情感。

对一事一物的情感,应该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推而广之,把局限在狭小的个人范围内的情感扩展到对民族、社会的情感上。

例如:从此,我天天到她那儿买茶蛋。

时间久了,知道她下了岗,她的女儿和我一样大。

“阿姨,家住那么远,为什么到这儿卖茶蛋?”有一次我问她。

她苦涩地笑着,那又红又肿的手无意识地将锅上的盖子压了又压。

“女儿在家门口上学,不方便。

”我剥茶蛋的手停了下来,害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

“孩子总是不了解生活……”她看着我,像对她的女儿。

“我女儿从不把我煮给她的茶蛋带到学校吃,你也是在路上就着风把它吃掉的吧?”她仿佛早洞察了我的心思,却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催促我上路。

我将茶蛋揣在大衣兜里,一刻不停留地逃走了。

原来她知道!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

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这段文字有两点值得同学们借鉴:一是考生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写触及自己心灵的、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片断;二是并不单纯地叙事,而是用自己的深切感悟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思想认识的飞跃。

如:“(茶蛋)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写作训练】题目(2014·四川)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现场作文现场诊断升格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四川考生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有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希望他的父母早日回家,希望他可以得到以前的父爱、母爱。

每天,他都会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会回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

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

小孩的心里也很沮丧,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妈妈送去上学,他只是很羡慕。

他期待爸爸妈妈快点回家,见上一面也好啊。

后来,小孩并没有再觉得遗憾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从未缺少过什么,即便自己的父母离开了他,他毫无怨言。

“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就很满足了,我不应该学着继续依赖。

”当7岁时的小孩说出了这番先解释“期待”是可以的。

但接着要说出自己的认识,并与后面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一段写留守儿童期待父母早日回家。

但叙述的文字啰唆,要修改。

后面几句说散了,可删去。

总有一种期待评卷老师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是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我想,期待在不同人的内心也是千奇百怪的,无法用固定的词语替代。

每个人都有期待的时候,期待的时间也会有长短的不同,有的甚至遥遥无期。

我认识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他每天都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为了养家糊口,父母外出打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时常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孩子很沮丧。

每次看到别人的父母送孩子上学,他总是很羡慕。

他期待着爸爸妈妈快点回家,哪怕见上一面也好啊!我期待,孩子的爸爸妈妈能早点回到他的身话的时候,谁会相信?有时候,期待中,愈是期待反而最后会打消期待的念头。

要正确对待期待,就可以使原本对某种事情达到自己心里所想的欲望换一个角度去想象,这样,期待就会像童话世界中那么美好。

我期待,小孩的爸爸妈妈早点回到他的身边。

毕竟,幼小的孩子需要你们对他的爱。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不爱他,为什么还要把他生下来?你们应该有义务给小孩慈祥的母爱,重于泰山的父爱。

“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不能选择你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

”我希望你们多为孩子想想,不要为了一时的财富,而放弃自己的孩子。

况且,你们是有义务、无条件抚养的。

有人说:天底下,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或许,你们真的有苦衷,但是你们至少也要常打电话给孩子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