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一、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五、教学过程(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
2023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课堂小结小学音乐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卖报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者聂耳。
(2)方法与过程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D,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感受其音乐形象,体验天真活泼、凄苦乐观、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
(2)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多媒体报纸教学过程:一、师生互相认识及问好。
注意应该用亲切的、尊敬的声音向老师问好,切忌喊唱。
二、课堂常规训练。
1、发声练习1234567ⅰ2/41234|5432|1—||lulu反复两三次,或分组进行练习,注意发声训练到位。
教师带唱。
2、节奏练习2/4XXX|XXX|XXX|X—||2/4XXX|XXX|XXX|X—||三、介绍聂耳及其生平、作品1、同学们都听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你们知道它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
他就是的作曲家——聂耳。
2、认识了解聂耳。
(课件展示聂耳图片,师讲解资料,并配有字体。
)3、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师以讲故事形式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课件展示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字体。
)四、学唱歌曲《卖报歌》1、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卖报歌》,先听一听。
师:这是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今天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音乐情绪如何?……(活泼、欢快、优美、跳跃。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讲解本首歌的难点节奏(课件出示)3、模唱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旋律)师带生分别用La和Li模唱歌曲,熟悉旋律。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大海》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和情感•练习对歌曲的合唱和舞蹈演示教学内容歌曲介绍《大海》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简单易懂。
歌曲以一种温柔的语调咏唱了大海的壮阔,展现了它的不同面貌和情感。
歌曲学习1.老师向学生播放《大海》歌曲,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旋律和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逐句跟唱。
3.老师辅导学生分组或者个人展示完整的歌曲演唱,要求学生深入体会歌词情感和旋律。
舞蹈演示1.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歌词中提到的动作进行编排。
2.学生跟着老师编排的舞蹈习惯。
3.老师提出创新设计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创建更具有独创性的动作和姿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学生微笑问候,准备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2.老师介绍《大海》这首歌曲的背景,并询问学生之前是否听过这首歌曲。
3.学生班级合唱《大海》前两句,让老师了解学生在歌唱方面的基本水平和掌握情况。
第二步:歌曲学习1.老师播放《大海》歌曲,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旋律和歌词。
2.学生逐句跟唱,老师在旁边辅导和纠正发音和节奏。
3.学生根据灵感和目的,有目的无意识地演唱整首歌曲。
第三步:舞蹈演示1.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歌词中提到的动作进行编排。
2.学生练习既定的舞蹈动作,并深入掌握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创新设计更有创造性的动作和姿势。
第四步:分享1.每个小组的学生或者单个学生在整个班级面前演唱《大海》完整的歌曲和舞蹈。
2.其他同学肯定演唱和表现,通过分享和探讨加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3.老师通过点评,指出每个学生或小组需要改进的部分,鼓励学生保持自信和意志。
教学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强调了音乐听觉和肢体动作的交互性,即歌曲中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需要紧密配合。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听歌和演唱的同时思考和感受,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孩子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彼此受到启发和帮助,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创造力。
小学二年级音乐《猫虎歌》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音乐《猫虎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猫虎歌》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二)能用清晰的吐字、咬字来演唱本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歌曲的演唱,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难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较难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表演《猫虎歌》1.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多次地感受歌曲风趣的情绪,再听录音和小声哼唱歌曲的音调。
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小声随琴填唱歌词,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歌曲的情感。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试着在合适的地方加上猫和老虎的叫声。
二、编创与活动1.提示学生想一想手中的乐器哪一件可以用来模仿老虎,哪一件可以用来模仿猫。
还可以加入人声的创作。
2.分小组编创老虎和猫的故事,分别做一做,看哪一组编创得好,请其他组的同学做简短评价。
三、小结四、教学反思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特别是把表情做到位,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
这首歌曲的知识点较多,有附点音符、切分音、前倚音以及休止符,而且这首歌曲不易琅琅上口,因此,我很担心学生是否能自学完整。
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处理。
通过联系前后词曲,在第一段歌词中,承接下一乐句,表示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晕头转向的一个意识动作;而在第二段歌词中却表示小猫机灵地爬上树逃生的一个反应动作。
在延音的时值把握处,我采用较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数拍子,学生都掌握了,但我想,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相关的乐理知识,不妨就让学生直接数拍子来掌握时值,在其他几个班教这首歌时尝试一下。
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三篇

【导语】《中华⼈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曲》,由⽥汉作词,聂⽿作曲,写于1935年。
本歌为当时进步影⽚《风云⼉⼥》的主题歌,1949年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曲》为《中华⼈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4⽇*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民共和国国歌》。
这⾸歌在中国⼈民争取⾃由解放的⽃争中起过巨⼤的⿎舞作⽤,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奋勇前进。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有关抗战的史实,理解歌词的寓意,激发孩⼦们的爱国之⼼和报国之志。
3.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课⽂和演唱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课时 ⼀、导⼊激趣 每周⼀,⼩朋友们都要举⾏什么仪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就是:中华⼈民共和国国歌(师板书,⽣齐读) 师阐述国歌产⽣的背景(参照“题解”)。
⽣激昂齐读。
⼆、初读指导 1.⾃学课⽂。
(1)⾃由轻声朗读课⽂,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会读会写⽥字格中的⽣字。
(3)运⽤“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理解下列词语: ⾎⾁国歌奴⾪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万众⼀⼼ 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学。
3.检查⾃学效果。
(1)出⽰词语: ⾎⾁国歌奴⾪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万众⼀⼼ (2)指名解词。
⾎⾁: 本⽂指代⾝躯。
国歌: 见“⾃学课⽂”。
奴⾪: 见“⾃学课⽂”。
中华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共同⽣理特点及共同⽣活 习惯的⼈群。
中华民族,本⽂泛指中国国⼟上的中国⼈民。
长城: 本⽂指中国劳苦⼤众为赶⾛侵略者⽽进⾏的武装⽃争。
吼声: 本⽂表⽰因看清敌⼈的本质⽽强烈不满。
炮⽕: 这⾥泛指敌⼈的疯狂进攻。
万众⼀⼼: 本⽂指中国⼈*合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侵略者。
(3)齐读⽣字词。
(4)指导书写⽣字。
二年级音乐《理发师》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二年级音乐《理发师》教学设计优秀15篇理发师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2、学会歌曲《理发师》,并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快乐的。
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重、难点: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
(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二、新歌教学: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
(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
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33 33 | 44 44 |3 1 |3 1 |)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音乐剧表演: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
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
(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行动作表演。
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四、小结本课: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快乐,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理发师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歌曲,尝试用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第一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如“鞭”“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语法”,这些新课标中的要求在目标1和3中得以体现。
目标3则力求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导入时辅以歌曲,再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多遍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一个目标,由浅入深,培养语感,感受领会“物外之趣”。
探究时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课内外的链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当提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实课文的翻译,赏析课文,生活链接时都可以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五、课时设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应当设计为两课时。
但为保证本篇说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把它设计为一大课时,把前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后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也是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妈妈、老师
设计理念: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形式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培养音乐爱好,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第一课时:《鲜花爱雨露》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我们又迎来了第20个教师节。
在这个教师节里,同学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爱。
一束花,一张卡片,或者是一张灿烂的笑脸,都是大家对老师真诚的爱,谢谢你们。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
鲜花爱雨露, lu lu lu lu lu。
3、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花儿鲜花儿艳花儿真美丽
××××│×—│ ××××│×—‖
鲜花爱雨露我们爱老师
4、用“Lu”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交流、处理、试唱)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感受到了对老师浓浓的爱。
那么小朋友们还想再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呢?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颂老师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二课时:《我爱米兰》备课日期月日上课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模仿并创设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
三、新授
1、导入:在我的印象中,歌颂老师的歌曲比较深刻的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还有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我爱米兰》。
那么,就让我来听一听吧,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3、创新表现,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聆听了歌曲,那么米兰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通过米兰,也就看到了老师的形象。
4、复听歌曲。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从大家的歌声中,感受到了对老师浓浓的爱。
那么,还想再说些什么,写些什么呢?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颂老师的歌曲,唱一唱。
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第三课时:《小乌鸦爱妈妈》备课日期月日上课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创编表演。
2、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律动: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小动物的王国参观一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洋娃娃,这是小熊。
看洋娃娃在和小熊跳舞呢。
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来跳一跳好不好?
三、导入:讲《乌鸦妈妈家》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
(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
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
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
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
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
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
可把妈妈高兴坏了。
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小乌鸦真孝顺啊?我们为这感人的故事取一个名字吧!(出示课题)
四、学唱歌曲
1、我们来听听、看看歌词,跟着拍一拍节奏。
这是一首2/4拍的节奏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下面大家边听边拍节奏。
2、模奏练习:
2/4 ××××│××│×—│ ×—‖
2/4 ×××│×× │ ×××│ ×—‖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师)乌鸦妈妈觉得我们的歌唱的很不错,可就是太单调了一点,我们有什么方法给这首歌美化一下呢?对了我们不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来伴奏一下呢?
2、律动:(师)同学们再想想除了为歌曲伴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把这首歌变的更美?我们可以用动作来美化这首歌。
下面我们用四人小组形式把这首歌的动作想想,自己编一编。
可以按照节奏做动作也可以看歌词想想动作。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首歌,我们知道了乌鸦妈妈辛不辛苦啊?小乌鸦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他做了些什么?用歌声来回答老师!那我们的妈妈辛不辛苦?我们又能为我们的妈妈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
听《小乌鸦爱妈妈》飞出教室。
课时小节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