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危险因素控制方案
高空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方法

高空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方法高空作业是指在一定高度以上进行的作业活动,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空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高空坠落危险高空作业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空坠落。
不正确的工作平台搭设、无防护措施、脚手架材料破损等,都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为了控制高空坠落的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工作平台搭设:应确保搭设的工作平台符合安全标准,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搭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和连接。
2.安全防护措施:应设立有效的栏杆或护栏,确保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有足够的防护。
栏杆的高度和结构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经过稳固牢固的固定。
3.安全带使用: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并将其正确连接到可靠的锚点上。
安全带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强制性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培训教育:在高空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高空作业的风险和防护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物体坠落危险高空作业中的另一个常见危险因素是物体坠落。
在高处作业时,工具、设备或其他材料的失控有可能导致物体坠落,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
为了控制物体坠落的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安全网使用:根据作业的性质和高度,应在作业区域周围搭设安全网,以防止物体坠落时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安全网的选择和搭设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使用吊装设备:对于较大或较重的物体,应使用专业的吊装设备进行搬运和安装,确保物体在高空不会脱落。
3.工具固定:在高处作业时,工具应放置在固定的平台或挂钩上,不得随意搁置或放在边缘。
使用绳索或绳索袋来固定小型工具,确保其不会意外掉落。
4.作业区域隔离:应将作业区域与其他人员和交通区域隔离开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减少物体坠落的可能性。
三、电击和火灾危险在高空作业中,电击和火灾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危险因素控制措施1)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等临边装设1.05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 的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
2)高处作业与地面设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由专人负责操作。
3)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高处作业,布置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4)在气温高于35℃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配备适当的防暑降温设施、饮料及防暑药品。
5)遇六级及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雨天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采取防雨、防滑措施。
6)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全部进行体格检查。
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7)特殊高处作业的危险区设围栏及“严禁靠近”的警告牌,设监护人,危险区内严禁人员通行或逗留。
8)非有关施工人员不得攀登高处。
登高参观的人员由项目部安排专人陪同,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9)高处作业人员配带工具包,较大的工具系保险绳;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
10)高处作业时,点焊的物件不得移动;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定期清除作业面边角余料。
高空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但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却居高不下。
建筑作业相对其他机械工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高处作业带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排在事故的前三位,事故伤害严重度较大,且损失也较大,有必要对事故成因作深入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加以预防。
本文首先依据国家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建筑高处作业的范围,对高处作业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成因、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说明,对施工单位高空作业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其次按照海恩里希法则的原理,运用危险度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出高处作业危险隐患的主要方面,得出高处作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总结出: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性最高的是坍塌和高处坠落,其中危险部位无防护措施、操作人员思想疏忽和场地视线不清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并且本文针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范措施。
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安全教育、安全防护措施、现场管理、安全检查、本质安全、应急管理和安全文化等七个方面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多的高空作业依靠机械化,而不是靠更多的人工作业,本文在最后章节介绍了高空作业车的发展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相关的建筑行业中就其出现的安全隐患,可以方便、有针对性的找出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行业高处作业安全隐患对策措施I目录摘要 (I)1 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我国民用建筑高空作业安全现状 (1)1.3 我国民用建筑高空作业的研究方法 (2)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5 研究依据 (3)2 民用建筑高空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5)2.1 高空作业概述 (5)2.2 高空作业事故产生原因 (5)2.3 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分析 (7)2.3.1 高空临边与洞口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7)2.3.2 高空攀登与悬空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8)2.3.3 高空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12)3 高空作业事故防范的对策措施 (16)3.1 高空作业事故工程防范措施 (16)3.1.1 临边、洞口的事故防范措施 (16)3.1.2 攀登与悬空作业事故防范措施 (17)3.1.3 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事故防范措施 (19)3.2 高处作业事故的管理措施 (20)4 高空作业车行业发展与展望 (23)4.1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发展 (23)4.2 我国高空作业车的展望 (24)5 结论与建议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有哪些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有哪些建筑施工的特点是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
安全生产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发生事故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又会造成家庭的不幸和悲痛,影响企业的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
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一、高处作业存在主要的危险因素1、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
2、施工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或生理存在缺陷,年龄偏大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施工作业人员酗酒,施工作业人员、监护人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能,安全意识谈薄,未经培训和安全教育,应变能力差。
4、高处施工平台、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栏杆或安全设施。
5、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安全技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大量的事故。
6、使用的脚手架材料腐蚀、规格偏小,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时容易翻倒或压垮。
7、在立体交叉施工过程中,施工安排不科学,同时缺乏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未落实、现场监护不到位等。
8、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措施不具体,施工协调不统一等。
二、对策1、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
高处作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

管理方略MODERN ENTERPRISECULTURE1192020.4MEC 高处作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朱小丽 祖迪 吴莹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4-119-01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 m(一级高处作业)、5 m以上至15 m(二级高处作业)、15 m以上至30 m(三级高处作业)、30 m以上(四级高处作业)四个区段。
主要包含:垂直交叉作业、临边与洞口作业、悬空作业、攀登作业等。
高处坠落事故是指: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距离基准面2m及以上高度坠落的事故。
多发于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上料口、通道口、作业脚手架、梯子、建筑物临边、塔架结构等部位[1]。
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缺失、淡薄;作业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一)施工活动中人的影响因素高空作业人员若患有贫血、高血压、心脏疾病等,就有可能突发不良的身体状况,导致施工中出现误操作,进而发生坠落事故,加之一些工人特别是新入场的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未能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不足,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2]。
(二)作业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如果工人在高空作业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一旦坠落事故发生,不能有效保护头部等身体比较薄弱部位,严重的可造成致命伤害;临边洞口等部位作业时防护栏杆、密目网等设置不到位;脚手架搭拆作业、模板支撑作业时未严格执行规范中相关规定,这些都是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
十类较大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十类较大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建筑施工领域的风险类型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冒顶等伤害,其中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有限空间中毒窒息、淹溺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风险。
一、高处作业预防及控制措施1.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
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3.进入施工现场的任何人员必须按标准佩戴好安全帽。
凡在高处作业或悬空作业,必须系挂好符合标准和作业要求的安全带,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挂安全网。
4.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
较大的预留口,临边应在洞口边缘和临边处设防护围栏,高度1.2m,设置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在有攀高作业中,所有人员的上下都必须在规定的通道行走,不允许利用脚手架杆件与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5.悬空作业的防护,进行构件吊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砼浇筑等悬空作业时,所用的吊笼、平台等设备及工具,应为经过试验鉴定的合格品;不能在钢筋骨架上站立或攀登上下。
6.作业警示、监护。
在高处作业范围以及高处落物的伤害范围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范围和落物伤人。
7.脚手架要铺平脚手板,脚手板固定牢靠,不能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防护栏杆要设置牢固,挂设安全防护网。
二、坍塌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确保边坡稳定。
开挖沟槽、基坑等,应根据土质和挖掘深度等条件放足边坡坡度,如场地不如放坡开挖时,应设固壁支撑或支护结构体系。
挖出的土堆放距坑、槽边距离不得小于设计规定,且堆高不超过1.5m。
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撑走动,更随时采取措施。
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方案

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概述高处坠落事故是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防范对象,一旦发生坠落事故将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每个员工的安全与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本文提出了针对高处坠落安全的专项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1.消除高处坠落的隐患,杜绝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3.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进行。
三、整治内容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每周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班,组织训练员工进行相关的高处作业安全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员工深刻认识到高处作业的危害性和必要性。
2.加强对高处作业的管理针对高处作业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工业场所需要做的工作的管理。
制定具体的高处作业安全制度,管理好相关的安全设备和器材,对作业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3.加强安全检查在高处作业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确保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期间安全进行。
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技术支持,如现代化起重设备、脆弱的工业设备等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以及维修。
4.加强安全保障在高处作业的整个过程中,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对各种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实现保护作业人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性和保障性,确保安全文化贯彻到位。
5.加强工厂本身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加强工厂本身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在建筑的常规结构下,添加安全设备,确保每个操作部位的人员能够安全地进行。
四、整治措施1.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随机考核,目的是加强对工作质量和作业安全掌握。
2.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3.在现场指导员的指导下,保证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在监管检查时,对高处作业的安全监控比例进行提高,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处坠落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高处坠落类危险源控制方案一、目标:确保在深基坑施工、脚手架上作业等高处作业时不发生高处坠落伤害。
二、控制措施:1、认真判明周围环境,在基坑边等部位设防护栏,搭走道板并设警示标志;脚手架上设防护栏网、档脚板,搭走道板,设警示标志;深基坑作业时,在开挖的坑边周围设安全防护栏、爬梯并设警示标志;高处作业时,按规定设脚手架、防护栏,搭走道板、马道并设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警示区。
2、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培训和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3、深基坑机械开挖作业时,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严禁带病设备作业。
操作司机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严禁违规操作。
4、高处作业时应明确现场指挥员,指挥员应先进行作业条件和人员的安全检查,严格按章指挥。
严禁非指挥人员越位指挥。
5、高处作业人员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帽,按照设置好的作业通道进入施工现场。
三、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组织学习施工工序、各项工程的安全操作规范等。
3、施工人员进场之前要进行常规安全操作教育,方可上岗作业。
4、作业人员安全要求(1)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交底。
(2)施工进出场,必须由现场负责人指挥,操作人员再封道和撤除过程中应保持高度警惕,特别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项目部配备了专职交通协管人员8名,用于平时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和施工期间交通指导和疏导工作,同时,交通协管人员还负责在施工活动中,和技术员一道监督和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只能在施工区域内活动,施工拟投入人员8人次。
(4)封道完毕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施工作业区作业,施工结束时,作业人员撤退后才能撤除封道设施。
(5)施工期间,作业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和扩大控制区,不得走出安全保护区,不得就任何施工机具和材料放置于安全保护区外。
(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穿着带有反光标志功能的工作套装,对颜色和反光标志陈旧的工作套装及时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处作业危险因素控制方案
(1)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尽量考虑地面组合,减少高处作业的频次。
(2)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等临边装设1.05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的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
(3)高处作业区周围孔洞、沟道等处设盖板、安全网或围栏。
(4)特殊高处作业与地面设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由专人负责。
(5)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高处作业,布置有足够的照明。
(6)在气温高于35℃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施工集中区域设凉棚并配备适当的防暑降温设施和饮料。
(7)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雨天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采取防滑措施。
(8)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全部进行体格检查。
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9)特殊高处作业的危险区设围栏及“严禁靠近”的警告牌,危险区内严禁人员逗留或通行。
(10)垂直攀登时,使用安全自锁器;在单梁上行走及作业时,须架设水平扶绳,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铺设安全网。
(11)高处作业人员配带工具袋,较大的工具系保险绳;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
(12)高处作业时,点焊的物件不得移动;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
(13)交叉作场所通道保持畅通;有危险出入口处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14)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使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15)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处作业人员
应衣着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穿软底鞋。
(16)高处作业地点、各层平台、走道及脚手架上不得堆放超过允许载荷的物件,施工用料随用随运。
(17)高处作业不得坐在平台、孔洞边缘,不得骑在栏杆上,不得躺在走道板上或安全网内休息;不得站在栏杆外工作或凭借栏杆起吊物件。
(18)在特殊高处作业的危险区设置围栏及“严禁靠近”的警告牌,危险区内严禁人员逗留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