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从《士兵突击》看职场

从《士兵突击》看职场文/葛升前程无忧《新前程》月刊2008年5月号战场与职场何其相通,看了《士兵突击》,你会从中发现自己在职场中的影子。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总是忙忙碌碌,因而难得有时间看全一部电视剧。
可是偶尔看了一集《士兵突击》,我便找来光碟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30集约20个小时的“一部没有一点女人戏的纯爷们电视剧”!熬红眼睛的同时,剧中许三多从一个窝囊“龟儿子”成长为陆军最顶级的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的过程,带给我了很多管理感悟与共鸣:1.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不能没有目标!《士兵突击》中五班班长老马说:“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现实生活中,很多业务人员处于《士兵突击》中五班班长老马所说的“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的状况而不自知,成天处于郁闷、忐忑、烦躁的不快乐状态。
细细分析这种不快乐的根源后,其实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有极少数即使有了所谓的目标,但目标却是不准确的,都是些当上什么职务、拿到多少万元年薪的类似回答。
如果你继续问他:计划用多少时间,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等具体问题时,他们很多人基本就答不上来了。
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个人的目标。
树立目标的核心问题在于:你目前是谁?你想成为谁?要用多长时间达到目标?目标定位不同,则个人的成长路径选择、达成目标的实施手段以及个人的精力付出等方面一定会有很大不同。
一个人没有准确与清晰的奋斗目标,所以也就不知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是什么、有多大,不知道差距有没有、有多大,所以也就无法补足什么。
差距没有被补足,所以现状不会改变什么;现状没有改变,所以也就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所以很多人就不快乐!2.你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士兵突击》中的连长高成说许三多是“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他虽然实力挺强,但总是不自知;他踏踏实实做事,总是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影响周边的人,并进而提升身边的环境层次。
职场上,每一个经理人都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不满,你可以抱怨它、离开它,也可以适应它、改变它。
士兵突击与企业团队建设

士兵突击与企业团队建设2007-12-13,公司组织员工就《士兵突击》电视连续剧进行观后感和心得的交流。
之前一周,人力主管徐丹已经给每位员工购买了盘片,方便每位员工观看。
组织此项活动,意在利用这部片子,带给我们新组建的地产团队每一位成员启迪,带给我们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迪,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力。
公司员工在或多或少观看、思考或深或浅的情况下,都坦诚地交流和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交流增进了员工相互了解,在业余时间至少也增多了交流的共同话题和语言,这次活动我认为从形式到效果都很成功,只要往上走,哪怕一小步,也是新高度。
加入地产团队的很多员工,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建设、团队建设思考、行动,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已经渐渐地体现出来,也逐步发挥作用。
我为地产公司新团队的员工感到骄傲,我能感受到大家一起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团队建设的水平和深度决定着后期我们经营和管理的成功,也决定我们项目成功的级数。
我个人对《士兵突击》有很多感悟,结合在团队文化和团队建设方面,主要从员工个人和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描述一下我的感悟。
员工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心态一、坚持和上进。
1、面对来自同伴的轻视和轻微的反感,除了无声而尽力地努力。
-新兵连2、面对来自同伴的敌对和拉拢,不放弃个人的信念和追求。
--草原五班3、想处理好关系(开始有些不得其法,急于求成,却适得其反)。
学会交流和替别人着想。
为了班荣誉和班长史今,333个腹饶杠、成长、尖子---钢七连4、老A 选拔赛5、老A 训练6、老A 模拟对抗暴徒,独力坚持7、模拟战争的坚持,14米高空坠落受伤后坚持到达行动目标后帮助对友完成目标。
说到坚持,有些人觉得许三多不过是机械的遵从别人的话。
纵观全剧,其实他的遵从是有选择性的。
他遵从了父亲的“好好活着”、史今的“做有意义的事”、钢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却常常把成才的“机会有限,生存不易”抛掷脑后。
可见在他的心里对别人的话其实是有自己的取舍的,一旦认定,便不再动摇(套用袁朗的话“死心眼儿!”)。
看士兵突击,侃企业管理

看<<士兵突击>>,乱侃企业管理由王宝强、陈思成、段奕宏、张译等主演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卫视热播。
单纯是影视欣赏的角度出发,个人认为突破了两点:一:没有爱情,突破了多少无聊的导演把爱啊恨啊生啊死啊,捆绑不放的惯例,让观众终于知道没有爱情也一样可以拍出好东东!二:没有说教,突破了党国一贯的主张,在剧本中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总容易拍成军事教育片,说教一大大堆,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共产党,这是如何的英勇,如何的壮烈,如何如何的.应该能够让导演明白了,其实语言是很苍白的,行动最能感化人.就是不知道学习能力如何,拭目以待!如果只是说这,就不会跑这里乱侃哦.结合企业管理,随便侃侃,别笑话哦.钢七连的企业文化钢七连的企业文化我一直认为,许三多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他的班长史今,他很可能就一直会呆在下榕树做他父亲的龟儿子,也许一辈子就是龟儿子。
可能我们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联想到《阿甘正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多就是中国的阿甘,他也迷茫过,最终还是靠个人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对于他的战友来说于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我却认为:我们故事的情节如此,是要体现励志的主题而已。
但是故事的经脉却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才是全剧的灵魂。
大家都印象深刻,士兵突击的精神就在于此。
许三多这个人,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可能都不会要这样的员工的,下榕树的他木纳、懦弱、逃避、严重缺乏自信,完全就是“龟儿子”的形象。
班长史今却要了这个龟儿子,不仅仅是喝高了,史今自己的身上透露出那种自信,倔强,刚毅,果断的精神,他深知“不抛弃,不放弃”六字精髓!于是,他接受了许三多。
史今其实就是刚七连的缩影,他的行动完全是一个优秀的班长所表现的。
他给予可三多一些必要的“指导”,环境如此,最终,许三多被战友、部队和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炼成了一颗“金刚石”。
这就是刚七连!伍六一最后的复员依然是文化的体现,他拒绝安逸的司务长的职务,而选择了面对严峻的社会。
看《士兵突击》学“员工管理”

看《士兵突击》学“员工管理”--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最近在同事沟通时,提到新员工的培训和管理问题,新员工培训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即奔赴一线开始工作,一副敢叫日月换青天的架势。
但工作不几日,激情便消失殆尽。
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热播的《士兵突击》,剧中憨厚朴实的许三多,从一个农村傻小子一步步成长到兵王,他的成长故事,或许对当前新员工的培训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明确培训目标士兵突击中,每位士兵都要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目的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军纪,体会军人使命感,三个月训练结束后,根据个人表现决定去留,表现不好的退兵或者分去“喂猪”,表现好的可以分去“钢七连”这样优秀的连队。
许三多能够最后留下来,在于练习时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
在培训时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和目标,也要让员工明白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才能保证培训由被动变主动。
如果目标不明确员工很难容易迷失方向,也容易对企业产生不满和怨愤;◆重视新员工入职焦虑这份工作是不是考验?我是否得到了重视?我在这个岗位上有没有发展机会?……这些都是新员工焦虑的典型内容,而许三多都体验到了,并且一段时间以后让他感到焦虑的每一个问题,他所在的团队都给予了响亮、清晰、否定的回答。
入职焦虑表示一个新员工进入新企业的几种变化趋势。
第一阶段是角色试探阶段。
员工对企业一无所知,开始试探他的新岗位,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帮助业绩会有提升,这时他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自我粉碎阶段。
因为要适应新的企业新的要求,不得不压抑自己习以为常的个性并对这些行为模式进行校正,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体验到沮丧感、挫折感、负面的人际评价,在这种消极情绪的频繁打击下,工作业绩会出现大幅度下滑。
而骨干员工的成长都是从自我粉碎阶段开始的,当他的工作业绩出现下滑要么选择放弃要么进行自我调整,扮演好岗位角色。
◆帮助员工迅速融入企业许三多有没有得到帮助?有。
最终还是史今班长的出现,救了一个濒临崩溃的新兵许三多。
通过调查,一线员工适应新岗位需要3-10个月,基层管理者大约需要18个月,我们录用一名新人员难道要等到几个月或者几年后才开始体现其价值吗?要加快这个过程就要采用直接介入法,通过“导师制”由老员工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导师制首先要遵循轮值的原则,不然则容易形成派系;其次,用有培养价值的人担任导师;最后,不记名进行汇报。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3f70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第一篇: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所谓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有很多人可能会将团队与群体的概念混淆,认为团队和群体是一个概念。
实际上,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如下六点:(1)在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而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是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
(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
(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在团队中则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的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个团队成员也要负责任,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通过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关于团队合作取的例子来进一步深入地剖析下团队建设在现今企业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即许三多一步步进升的过程来看,一开始由于其表现非常“另类”就被分到红三连五班。
这是一个远离团部几十公里的作训基地,主要为了保证野战部队训练时燃油的供给。
这里十分荒凉,方圆几十里不见一棵树。
那么在许三多没来之前的这个班,这个团队是个怎样的状态呢?完全是“自由民主”,积极发展个人爱好特长,借此来消磨漫长的无聊。
这个团队就完全丧失了原则,完全抛弃了一个军队该有的作风和纪律。
就连曾经在团部十分优秀的老班长老马,在这里磨泡一阵后也跟大家保持了高度一致,唯一一起合作愉快的是打扑克牌。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看士兵突击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看《士兵突击》摘要:自播出之日起,《士兵突击》就风靡全国。
数亿观众不分年龄、性别,统统被他吸引、感动。
《士兵突击》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样一部讲述现代军营生活的电视剧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社会技能。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主要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士兵突击》对招聘与培养的启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1.招聘与培养的启示1.1诚聘“许三多”他是父亲眼中的“龟儿子”,是高城连长口中的“明明是一个强人,偏生一副熊样子”,是团长眼中的“好兵”,是成才眼中的“三呆子”。
从被众人超越、淘汰到草原上的五班,到钢七连眼中的“沙子,再到成为七连“有地位的人物”,最后成为一名全团人仰望的“老A”,许三多的转变可谓脱胎换骨。
在看过《士兵突击》后,众多招聘管理人员纷纷想要招揽许三多这样的职员。
那么为什么许三多这样的职员招人喜欢呢?1.1.1忠诚“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存在的根本,其实质就是忠诚。
战争去了又走,而我的战士却永远忠诚。
很多企业正是凭借着员工的忠诚才得以发展下来。
NCR 前董事会主席艾伦将过一个故事。
1945年二战结束后,艾伦被允许进入德国查看公司在当地的状况,当他穿过废墟来到工厂竟然看到有两个6年未曾谋面的员工在收拾残砖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工厂,艾伦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正在他们清理现场时,吃惊的看到一辆美军坦克径直开进了工地。
一个美国大兵冲着他们微笑:“你们好,我是奥马哈,NCR的员工,你们几位这个月的定额完成了吗?”艾伦和那个美国士兵紧紧相拥。
战火可以摧毁周围的一切,但在员工忠诚的拥护下,NCR公司得到了重生!所以,忠诚对于员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许三多的“三忠”即是忠诚于团队、忠诚于队友、忠诚于理想。
首先,他忠于团队。
草原上的五班被人称作“被放逐的地方”,许三多却把它当成“家”。
由于修路有功,团长将他调往钢七连,别人眼中的“天上掉馅饼”“狗屎运”在他眼中却如同死过一般,为了避免被指导员带走,他在外面冻了一宿,最后是被马班长用武装带绑着押往团部。
《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作者:李琳来源:《职业》2008年第05期一部《士兵突击》不但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更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一些企业管理者把“许三多”看作是优秀员工的典范,一些企业则是组织管理干部和员工观看并讨论这部电视剧。
那么,《士兵突击》这部军营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那些管理启示呢?“许三多”的招聘效应在剧中,许三多和成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许三多是父亲口中的“龟儿子”,战友口中“能把猪气死的人”,然而这个看似“愚钝”的小士兵却是忠诚卫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才则是一个是聪明的士兵,业务尖子、领悟能力强、表达能力好,还懂得不少“人情世故”,但在发现钢七连竞争太激烈后,缺乏团队精神的他背着连长联系了别的连队,和七连说拜拜了。
事实上,职场中类似成才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
进入到一个行业以后,有些人觉得跟上下级的关系处不好,干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走了;有些人觉得领导交给他的工作太繁琐,不屑于去干诸如打水、打印之类的工作,频繁地跳槽;有些人看到一个工资更高的岗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和原来工作告别了。
和剧中的成才一样,这些看似机灵、富有应变能力的人常常是面试宠儿、应聘高手。
然而,他们却经常在职场上“骑驴找马”,对工作的忠诚度不高。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士兵突击》剧中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想法。
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招聘中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甚至希望招聘的人一进公司就立即能够上岗并胜任,甚至是出色!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能力强的员工留不住,能力稍差但忠于公司的人却得不到青睐。
通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和成才两个角色的不同表现,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渐渐认识到,像许三多这样的求职者,乍一看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忠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招聘市场上的变化也渐渐出现了。
以往在各种招聘会上,退伍军人由于缺少技术,并不受企业重视。
从“士兵突击” 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士兵突击”看人力资源管理涂满章[文] “士兵突击”描写的是一个叫许三多的士兵,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特种兵战士的心路历程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自其热播以来,其所取得的收视率与好评,足以证明观众对其的认可度,作为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该剧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与感动,更多的也给予我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启发,近年来,管理学界就有人提出了向军队学管理的口号,我觉得士兵突击就可算是一部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用、育、留”理念在该剧都有很突出的体现,在此,我就谈谈该剧在这几方面给我的感受。
一、如何选人班长史今是许三多成长历程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招兵负责人,他选了许三多;作为班长,他培养了许三多;在招兵时,他以“部队正在加强机械化建设,对兵员的素质和反应能力要求都特别高,他们连队在这几年内要争取实现全高中连”为由,委婉拒绝了具备“人好、心善、见不得人受苦”等良好品质与身体素质,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且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暂时无法达到基本要求的许三多,他对许三多的父亲说,许三多不错,也能成为一个好兵,但部队没有时间等他慢慢适应与成长,如果他进去了就只能玩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条件是许三多无法入选的关键因素,我们的企业在日常招聘中,也经常会对一些岗位设置经验要求,行业背景要求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招聘来的人才能马上使用,缩短其适应时间,学习时间,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保证团队整体人才质量。
史今之所以最后选了许三多,也许更多的出于对许三多的一种怜悯或者同情,也许还因为在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但不能否认他在选择许三多时也是对许三多的信息进行甄别与了解的,通过与许三多的交谈,史今了解到许三多想当兵的真正的驱动力是不想再做“龟儿子”,不想再挨打,而不是许三多父亲所说的谋个好前程;不是许三多父亲说的胆小,而是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所以,在“许三多拼命,班长陪你拼命,我保证在一年内把许三多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的承诺下,许三多终于进了新兵连,对于史今而言,选了许三多是他的责任,但如何用好他才是更大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士兵突击》不但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更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一些企业管理者把“许三多”看作是优秀员工的典范,一些企业则是组织管理干部和员工观看并讨论这部电视剧。
那么,《士兵突击》这部军营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那些管理启示呢?
“不放弃,不抛弃”的企业文化
《士兵突击》有个场景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许三多在体能训练方面需要做翻转动作,但这个动作一直做不好。
后来班长跟他说,再做不好就要拖累班上的成绩。
为了不成为班里的负担,许三多拼命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三多不但完成了训练要求,而且还达到 360度的翻转,创出了新的记录。
许三多的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使得他在面临一些重大考验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团队。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多能够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转变成为一名业务骨干,钢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信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抛弃,不放弃”是英雄连队钢七连的坚定信念,也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文化。
一方面,许三多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受益于这个文化,他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因为他更好地遵守了这个文化,执行了这
个文化;而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高绩效“员工”,许三多的表现也是对这个文化做出
的很好诠释。
相比之下,剧中的成才虽然是一个很聪明的士兵,但在面对重大考验的时候,却总是认为这个事情我做不了,选择了放弃。
而他不仅是放弃了自己,还放弃了队友和团队。
许三多”的招聘效应
在剧中,许三多和成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许三多是父亲口中的“龟儿子”,战友口中“能把猪气死的人”,然而这个看似“愚钝”的小士兵却是忠诚卫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才则是一个是聪明的士兵,业务尖子、领悟能力强、表达能力好,还懂得不少“人情世故”,但在发现钢七连竞争太激烈后,缺乏团队精神的
他背着连长联系了别的连队,和七连说拜拜了。
事实上,职场中类似成才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
进入到一个行业以后,有些人觉得跟上下级的关系处不好,干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走了;有些人觉得领导交给他的工作太繁琐,不屑于去干诸如打水、打印之类的工作,频繁地跳槽;有些人看到
一个工资更高的岗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和原来工作告别了。
和剧中的成才一样,这些看似机灵、富有应变能力的人常常是面试宠儿、应聘高手。
然而,他们却经常在职场上“骑驴找马”,对工作的忠诚度不高。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士兵突击》剧中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想法。
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招聘中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甚至希望招聘的人一进公司就立即能够上岗并胜任,甚至是出色!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能力强的员工留不住,能力稍差但忠于公司的人却得不到青睐。
通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和成才两个角色的不同表现,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渐渐认识到,像许三多这样的求职者,乍一看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忠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招聘市场上的变化也渐渐出现了。
以往在各种招聘会上,退伍军人由于缺少技术,并不受企业重视。
但因为《士兵突击》和许三多的影响,退伍军人也逐渐成为职场里的香饽饽。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转变不仅仅是体现在青睐退伍军人方面。
对于考察招聘者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从重视能力转向更重视人品。
有的企业把《士兵突击》用到了面试问题中:“你怎样看许三多?你跟他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而一位外贸公司人事部负责招聘的张女士则说:“看过《士兵突击》后,我特别喜欢许三多,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希望能为单位招到‘许三多’这样的人。
我们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人品放在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