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养生(第一讲)
太极养生

太极养生运动健身经常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还可增强心肺功能强壮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旅游健身走出家门投身到大自然中,既可开阔视野、饱览胜景,又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脉,使绷紧的心弦得到松弛,促进大脑皮层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力。
阅读健身看书读报使人心绪安定,活跃脑细胞,还可增长知识。
这不仅对健康人有益,对病人也可起到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忧郁心理,减轻痛苦的作用。
写作健身实践证明,从事写作,能开拓思路,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品一经发表,精神顿时愉悦,而神愉则体健,体健则延年。
太极养身书画健身学习书法和绘画,讲究执笔和运气,使身心活动处于最佳和谐状态,这样可以和气血、活经络、平阴阳,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寿。
兴趣健身养花、垂钓、下棋、剪报、集邮等,既丰富业余生活,长见识,还能活跃大脑神经,使人有较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活力。
音乐健身太极养身在心理上,音乐通过艺术感染力影响人的情绪;在生理上,音乐可激发肌体的自然活力。
因此,聆听,可使胸怀开阔,豁然无忧;高歌,又能气舒胸畅,心情愉悦。
颜色健身颜色能通过一系列的波振动,在人体内引起生物微电波的抑制或共鸣,从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引起人们多样感情和心理效应,达到安定或振奋情绪的功效。
爱俏健身爱俏是一种社会时尚,注意修饰和穿着,会在内心激出一种青春活力,促进体内激素、酶的生长,这些物质能兴奋神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常乐健身开怀大笑是消除压力的最好办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只有心胸开阔,笑口常开,才能气血通畅,消除疾病。
一,精神论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太极论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
太极拳与养生

太极拳与养生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三大内家拳之一,其始源于技击,讲求以柔克刚;作为养生的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分支,强调未病先防,追求健康长寿。
20世纪下半叶,太极拳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向简化方向发展,从50年代中的三十四式简化太极拳,70年代末的四十八式太极拳,80年代的四十二式竞赛套路到90年代的八式、十六式太极拳等,一个简化太极拳系列逐步形成。
它与各流派的传统太极拳共同构成有利于当代全民健身的运动体系。
养生,即调养健康,养护生命之意。
太极拳根植于传统文化,其理论经后人的不断丰富,与养生愈加息息相关。
太极十三势中的八法:拥、捋、挤、按、采、列、肘、靠与五行相对应。
拥,五行属水,对应肾经;捋,五行属火,对应心经;挤,五行属木,对应肝经;按,五行属金,对应肺经;采,五行属金,对应大肠经;列,五行属土,对应脾经;肘,五行属土,对应胃经;靠,五行属木,对应胆经。
除此之外,中国医学的养生观,还在于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与经络通畅。
太极拳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在打太极的过程中,人身即为太极,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在于阴阳平衡,这点与中医的养生之理是相通的。
太极拳的“开”“阖”中包含“阴中有阳,阳中存阴”之意,故有“拳起于易,现成于医”,“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命名也”。
太极拳与气血中医认为,“气”为生命之本源,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
太极拳技法要求头似顶悬、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尾闾中正、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内外兼练。
久习太极拳可以打通任脉、督脉、带脉,由此而使气血畅通无阻,令血液黏滞性降低,避免出现气滞、瘀血现象。
太极拳与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健康讲座-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

健康讲座-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一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太极运动与身体保健”有关的课题。
我准备尽我所能,分几点讲述,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健康:是人人都盼望和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对生活的健康质量更有更广的祈求。
但是,目前世界广泛存在空气、水源、食物、环境的污染等等的负面较差的问题。
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使人群经常出现亚健康的现象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这些问题我们祖祖辈辈的专家、医生、健身者为了除病治病、铲除病魔;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等等,为了大众的身体健康,通过各种各样医疗保健的角度想了很多很多办法,同时也取得了很好很好的效果。
但这二者是不能等同和取代的,如果要达到除病治病,铲除病魔;我们就得马上到医院找医生,通过他们细心的医护处理和必要的吃药、打针来使身体得以康复。
如果要达到防病祛病,强身健体;那我们就要采用医疗体育的方法,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来不断激发身体各个细胞、各个系统,从而使身体不断地增强体质、改善自身的健康水平,达到保健的目的。
另外让我们来分析了解一下:它们中一个是短期医疗行为的,而另一个是长期保健作用的。
这两个概念要牢牢记住。
有病要通过医治来解决问题,而保健就要不断坚定信心,不断坚持锻练的恒心,久而久之才能出现奇迹,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
当然了,要想健康,进行保健的方法和因素还有很多,要根据个人的特点、爱好来进行锻炼。
这里我就只谈太极运动有关方面的问题来和大家分析探讨一下。
二、运动:世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在运动。
生命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运动。
也就是大家经常讲到的“生命在于运动”。
但运动单从锻练而言又分为。
1、无氧运动:(也就是耗氧运动)。
例如举重、田径、球类等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1由于这类运动多是带竞技性的运动,也都是较为带负重和剧烈的运动,对体内的氧份很快就消耗掉;如果身体内不及时取得补充、或有些人的体质差些,补充就较为困难,那么就会出现难以应负补充的现象,就会使身体不但没有锻炼好,反而大有损害身体,影响健康。
吉平太极养生功-第一讲太极养生功讲座总介绍

第一讲太极养生功讲座总介绍这套太极养生功,是我们JTC培训体系养生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一般需求。
在此基础上,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素质,继续学练太极拳技击层面的课程。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
一、内功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指出“太极拳是内功拳”,一句话道出了太极拳的本质。
那么如何界定“内功”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呢?JTC培训体系对养生功内功的定义:太极拳内功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它是通过肢体导引、意守內练和健身排打的训练,通过理论修养和武德修养,努力实现心态平和、五脏平秘、积精累气、强筋壮骨。
(在技击阶段对内功的教学内容与目的是不同的。
参看JTC培训体系结构图。
)在太极内功的定义里,提出了:一个目标:实现心态平和、五脏平秘、积精累气、强筋壮骨五个方法:肢体导引、意守內练、健身排打、理论修养、武德修养。
技击技巧的练习是以内功为基础的。
练习内功是保证练习者的健康。
清代太极拳家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写道“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他在《太极拳论》中还提出了“耄耋(màodié)御众”,就是八九十的老人,鹤发童颜,能打胜一群人。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也是它可以造福大众健康的根本所在。
JTC培训体系将太极拳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分为养生与技击两个层面。
这也是为太极拳学科建设所做的开拓。
太极内功“五个方法”中唯有“意守內练”是太极拳所独有的,也是其核心。
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以意领气”“心神意念足”,都是在说“意守內练”的问题。
“意守內练”是太极拳的根本原则,也是太极拳特有的训练方法。
在JTC体系结构中也处于主位。
本讲座所介绍的养生内功就是“意守內练”的主要教学内容。
JTC培训体系结构图二、内功与內练的界定内功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内功是上面的“内功的定义”,这个定义与外家拳、散打、摔跤等注重技击招式的训练是相对的。
狭义的内功就是指內练,即采用意象类或实感性功法引导人们向心身内求內练的训练方法。
太极拳专题讲座之太极拳与中医养生

二、练功要点
(一)调息、调身、调心
调息即调整呼吸,练功时要求呼吸深长、缓慢、均匀,此 又称气息或练气。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鼻吸、鼻呼,或 鼻吸、口呼,逐渐把呼吸练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 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 求,强调身体放松、自然,以使内气循经运行畅通无阻。
开朗乐观
• (一)性格开朗 • (二)情绪乐观
Hale Waihona Puke 保持心理平衡• (一)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
• (二)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健康五要素说
• • • • • (一)身体健康 (二)情绪健康 (三)智力健康 (四)精神健康 (五)社会健康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 • • • • (一)心肺耐力 (二)柔韧性 (三)肌肉力量 (四)肌肉耐力 (五)身体成分
Company Logo
调心即意识训练,又称为意守或练意,指在形神松静的基 础上,意守丹田的方法,进一步把心安定下来,排除杂念, 以达到“入静”状态。“入”是进入,“静”是安静、 “入静”就是达到对外界刺激不予理采的清静状态。此时 头脑清醒,似睡非睡,即所谓“气功态”。
LOGO
• • •
三、清静养神 四、节欲葆精 五、调息养气 六、综合调养
七、持之以恒
LOGO
• 一、养生贯穿一生 • 年轻的时候培养一个爱好运动的习惯! • 年轻的时候学一个可以终身锻炼的运动!
LOGO
• 二、练功贵在精专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 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 异思迁,朝秦暮楚。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 自身的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 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 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种功法都学不深 远,则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种功法的 规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扰,会影响生命 活动的有序化,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太极与养生

其他古籍
《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跟,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 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 柔”。
精气神——生命之本
三、导引养生
又称为练形养生。
这里则专指以形体动作为 主导方法的养生,所谓 “主导”,是因为这种方 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动作 的配合。
这类养生术有五禽戏、八 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以 及被动的推拿等。
四、食饵养生
通过调节食物的品质、 数量、进食规律,以及 回避有害的食物以养生, 也包括饵药养生(古称神 仙服饵),其内容包括食 性、食养、食疗、食节、 饮食禁忌及药养等。
三、自我按摩
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 四肢 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 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 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 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 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於协调有序状态。
四、动静结合
16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 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 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 功调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方法。
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 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 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 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 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 法。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 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 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 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 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 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 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 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与养生

慎动《易经》曰“吉凶悔吝生乎动。
”运动是万物维持生机的主要方式,但必须动而中节,才生机盎然。
因此历代养生家都主张清静养生,万全也明确提出“动以礼则吉,动不以礼则凶”将“慎动”作为养生的主要内容。
其“慎动”的含义是指人的形体和精神活动都宜动静适度,使人“必清必静,无劳妆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慎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形神妄动扰乱生机人生活于复杂纷繁的社会中,有耳目口鼻之欲、行住坐卧之劳、喜怒忧思之情时刻骚扰形神,如果不懂得节制,则会使形神妄动而暗耗阴精阳气,影响人体健康。
从形体活动来说,有五性、五劳之伤。
五性之伤是指“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五声乱耳,使耳不聪。
五臭熏鼻,困恼中濒。
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趣心滑心,使心飞扬”五性通过人的耳、目、口、鼻、心引动各种欲望和嗜好,使五脏厥阳之火相煽,对身体产生伤害。
五劳之伤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五劳过极就会耗伤人体气血津液而使人患有各种疾病。
从精神活动而言,还有五志所伤。
表现为“暴喜伤心,暴怒伤肝,暴恐伤肾,过哀伤肺,过思伤脾”五志过极,主要影响气机运行,中医认为“百病主于气”,气机淤积在身体,积累不能排出,终有一天会生出奇怪的病,与形体过劳产生的危害相比更加严重。
所以说“形体所伤犹可治也”“神思之病,非自己乐天知命者,成败利钝之度外,不可治也”。
综上所述,形神妄动会扰乱生机,耗伤正气,使人百病丛生。
2:动静适度保定元气人体生机是以五脏六腑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的,“心之神发乎目,则谓视肾之精发于耳,则谓之听,脾之魂发于鼻,则谓之臭,胆之魄发于口,则谓之言。
”慎动可减少消耗,保养精气神。
因此人们要“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恐其神之散也”。
要求人们在日常起居中“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
对于精神活动主要在一个“和”字,所谓和就是平和而不超过限度。
“喜怒哀乐,发开中节,这便是和,和者,与中无所乖庚之谓也。
”虽然我们要清静养生,但并不片面地追求静止,养生倚乎动静适度,求动静兼修,把“动”与“静”适当地结合起来。
太极与养生

蔺志华 zhihualin12@
公邮: taijiyuyangsheng13@
密码:wuhandaxue
课程介绍
课程主要内容: ❖ 太极与太极拳; ❖ 生命的规律; ❖ 生命与自然; ❖ 禅宗与养心。
课堂环节: ❖ 讲授; ❖ 分组讨论; ❖ 课堂练习:静心。 ❖ 课外阅读。
❖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即是太初、太一也。”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 的本原。大意是说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生出阴阳, 由阴阳而生出四时,由四时而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良兑八卦。 由八卦而推演出宇宙间万事万物。所以说中国古人 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
械工业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武国忠.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课程考试
❖ 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实际),字数不限;文件名注明 院系、学号、姓名,内容中最好附有联系方式。
❖ 分组讨论,分组名单发至邮箱。讨论内容:具体内 容不限,与课程相关即可。参考内容:传统文化 (儒释道)与养生;对现代医学发展的思考;对现 代生活方式的思考;现代科技发展对于生命的影响。
何谓太极
❖ 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 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 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 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 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朱熹 也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 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 物,只是一个理而已”。朱熹的“太极”、“理” 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 的概念。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 万物的根柢和枢纽,决定一切并派生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蔺志华 zhihualin12@
何谓太极
何谓太极
《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即是太初、太一也。”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 的本原。大意是说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生出阴阳, 由阴阳而生出四时,由四时而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 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良兑八卦。 由八卦而推演出宇宙间万事万物。所以说中国古人 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
太极拳
虽然太极“只有理论意 义”,但在关于太极拳 的论著中对太极的观念 仍时有所见。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太极元气 论; 心为太极。
太极拳:太极元气论
元气是指天地未分之前混一的气。汉王充在《论衡》 中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宋张载在《正蒙》 中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所以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为此王宗岳在《十三势 歌》中说:“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王宗岳还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说“以气 运身,务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类论述极多。
太极拳:太极元气论
近代,在吴志清的《太极正宗》一书中附录的《孙 禄堂先生太极拳学论》中说:“运阴阳,即太极一 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 以用言则为一气。”就太极拳而论,“气”是指所 谓“内气”,或称之为经络之气,在动作变化的过 程中要通过呼吸使“气”沿着经络的走间顺畅地流 动,而不使其阻滞。
二上)
程颐:天命不可易也,然有可易者,惟有德者能
之,如修养之引年,世祚之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 圣贤,皆此道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 )
养生
庄子:“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 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 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 是知之盛也。” 洞察事理的极点就是知道那些属于天为的,哪些属 于人为的。知识的能事是用自己知道的保养自己智 力所不能知的,使自己享尽天年而不至于中途夭亡。
何谓养生
正确认识生命:与自然和谐 我们看现今人类受到的惩罚,都是盲目地喊出“人 定胜天”造成的。人为地改变自然,破坏自然的结 构,自然界就要重新调节,直至形成稳定的气候、 环境,这种重新调节需要上百、上千年,甚至上万 年。 养生,从本源谈,首先是要建立大生命观。传统文 化养生,首先要重新认识中华主流文化的大生命观, 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文化。
太极拳
王宗岳《太极拳释名》:“太极拳,一名‘长拳, 又名‘十三势’。” 自王宗岳的拳谱见于世以后, 太极拳之名才为世人所知。王宗岳在《太极拳释名》 中解释十三势时说:“棚、履、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即乾、坤、 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 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正因如此,才使得太 极拳的十三势得行于世,并由此而产生了包括八门 五步在内的、围绕十三势的一系列理论。
太极拳:太极元气论
李亦畲也说:“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 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 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中说:“气走于膜、络、筋、 脉”;“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 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 流全身,气到意至”,同样反映了太极内动的思想。 在该谱中还说:“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 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
太极拳
在以后间或有研究者提出一些解释,而沈寿 则认为:“古人主取‘取象与天’,以及运 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帮助认识事物。所以用 ‘太极’作为拳路名称,即是‘取象与天,, 也包含着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具体应用 于拳术领域。沈先生的这段论述虽然简略, 但说明了以太极命名拳的原因,也涉及到太 极和阴阳的关系。
宋代周敦颐继承了《周易》关于太极的观念:“无 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 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 极也。” “极”者,宇宙万有之终极,亦即“绝对”。至于 无极和太极的关系,古代先哲们争论不休,现在一 般认为“无极与太极乃一体之二名”;“谓之太极, 所以表示其为究竟至极之体;谓之无极,所以表示 其无穷无际无形无状。”
太极拳:心为太极
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身虽动,心贵静, 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 为驱使。”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一曰心静,心不静则 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关 于“心静”的论述,在历代的太极拳理论中极多, 以至“心静”不仅成了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而 且成了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太极拳的许多医疗价值 都和“心静”有直接关系。
何谓太极
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 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 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 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 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朱熹 也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 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 物,只是一个理而已”。朱熹的“太极”、“理” 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 的概念。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 万物的根柢和枢纽,决定一切并派生一切。
太极与太极拳
太极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周易》的最高范畴。以太极来命名拳,使 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都更富有哲理性,所以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中国哲学中“太极” 的意蕴,及其和太极拳的关系。
养生
又称摄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 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 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 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 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将疾 病消灭在萌芽阶段,达到《内经》所说的“治未病” 的境界。
养生
生命可以控制吗? 隋唐· 药王孙思邈: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四百四病, 身手自造,本非由天。 明代云谷禅师:《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 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命由我作,福 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明· 袁了凡: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 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明· 王夫之:唯存神尽性以至于命,则命自我立。 (《张子正蒙注· 作者》)
天人合一
何谓养生
要了解生命的规律:你了解你自己吗? 弗洛伊得曾经说过,人类的自傲在历史上曾遭受过 三次打击:第一次,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后来哥白尼学说告诉人们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分子; 第二次,人们普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可是达 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的进化不能抹掉在某方 面与动物相似甚至相同的证据;最后,人们认为我 了解我自己,可是弗洛伊德德学说告诉我们,你根 本不知道你的行为到底是由于你内心的什么在驱动 而发生改变。所以,向内看的问题对于东西方哲学 都是一个终极问题。
何谓太极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认为《周易》就是论说阴阳变化之理的书,此语切 中要害。而在《易传》中提出太极的观念,太极和 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吕绍纲说:“太极是什 么?”“太极就是一,是大一,绝对的一,整体的 一,没有二的一”;“它是《周易》关于世界本原 问题的回答。”
何为太极
何谓养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生命本来是身心合一的,养生首 先要认识生命的本元,不知生,何以养?真正的养 生是养生命本元的。 养生真正的意义是养神和气,生命就是精、气、神 的统一。
何谓养生
由于随着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自 身生命中遇到了一些麻烦: 一方面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一些运行机制, 比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等受到干扰; 另一方面是价值观的混乱。各个阶层缺少一种主流 的价值观,真正的养生的麻烦是由于价值观的削弱 和混乱造成的。
养生
养生是珍爱生命,采取措施保养生命,以期提高生 命质量的行为。如果没有生命,一切物质、精神终 归于空。爱生就要养生。爱生可以出于无意,养生 必定出于有意。养生不仅利于自己,更能兼济天下。 爱生养生者,不唯本人受益,家庭、社会、国家, 都有莫大益处。人如不能爱生知已,保身长全,而 精力委顿,体力不济,羸弱虚衰,疾病缠绵,其结 果不仅苦自已,也连累他人。所以,居世者,人人 当知养生,要从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 负责的高度认识养生的意义。
太极与道
《周易》系辞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 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 道鲜矣!
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和武术发生直接联系,始于清代王宗岳所 著《太极拳论》。文章一开始就说:“太极者,无 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 则合。”这是大家公认的关于太极拳理论最早的, 也是最经典的著作。《太极拳论》自清咸丰二年 (1852年)河北永年县人武雾宇在河南舞阳盐店偶然 发现至今,一百多年间指导着太极拳练习者的技术 实践和理论发展。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其思想来 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甚至语言文字上也保 留了从《太极图说》脱化而来的痕迹。
养生:寿命可否改变?
陈贵一之。”
棣问:“如今人有养形者,是否?” 曰:“然,但甚难。世间有三件事至难,可以夺造 化之力:为国而至于祈天永命,养形而至于长生, 学而至于圣人。此三事,功夫一般分明,人力可以 胜造化,自是人不为耳。”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
何谓养生
首先要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人体这个小宇宙具备着大宇宙运动的全部形式:机 械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还有社会运动。 同等运动形式就是相通的。我们要尊重生命,热爱 生命,只有你热爱生命,生命才热爱你。物理学告 诉我们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当你不尊重生命、 不热爱生命的时候,你必然获得一个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