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一、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拳其于易,理成于医”。
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帮“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命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于未染的自我摄生调理的保养。
其重在“养”,“养”是自我调理,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穴顺气,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的有机性,使人体处于一种“维生”的功能状态。
太极拳对于疾病的效果是防治结合的,既可以预防疾病,又可以祛病,须知这些效果都是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实现的。
二、老年衰老特征与太极拳的延年益寿机理伴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步,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丰富,怎样依靠自身积极的身体活动,推迟个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已成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衰老生物学问题。
太极拳抗老祛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在于它所持的“内外合一”的同意观阴阳平衡的辨证观,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运演操作机制。
三、太极拳对老年人抗衰老的影响1、对血管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常练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是特别适合我们练习的。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心脏最基本的功能,心率和血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循环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合心率120次/分左右负荷内的运动,每分搏出CO的加大主要依赖与或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和每搏输出量SV的增强。
10分钟以上的太极拳练习,HR为120次/分左右,是一种中低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国内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后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由于舒张压影响冠脉血流,运动后舒张压下降对于心肌的供血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
A:XXX的《太极拳论》B:XXX《太极拳谱》C:XXX《陈式太极拳图说》D:XXX《太极拳体用全书》答案:XXX《太极拳谱》2、“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所写。
A:XXXB:光绪C:XXXD:宣统答案:XXX3、“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对太极拳大师的赞扬.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4、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5、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1926年XXXB:1927年XXXC:1928年XXXD:1929年XXX答案: 1927年XXX6、1927年XXX在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北京B:广州C:南京D:上海答案:南京7、《简化太极拳》教材是在年出版的。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答案:。
1956年8、每年的月为“世界太极拳月”。
A:1月B:5月C:8月D:10月谜底:。
5月9、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0、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谜底:XXX11、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武澄清B:XXXC:XXXD:XXX谜底:XXX12、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全右B:XXXC:XXXD:XXX谜底:XXX14、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A:杨式B:陈式C:吴式D:孙式答案:XXX15、太极拳有五大种流派即。
A:陈式、杨式、XXX、郝式、孙式B:杨式、武式、孙式、XXX、XXX。
C: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D:陈式、杨式、武式、XXX、XXX谜底: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16、吴式太极拳是在基础上发展而成。
A:杨式太极拳B:孙式太极拳C:陈式太极拳D:武式太极拳答案:杨式太极拳17、金刚大捣碓是的代表动作。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体育运动方法来增强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这些运动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它们融合了身体运动、呼吸调节和精神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这三种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的特点和益处。
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被广泛认可为一种优秀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方式。
太极拳着重强调身体内外的平衡、柔和、自然以及意识的集中。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通过慢而平衡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调整呼吸和心理状态,在放松的状态下培养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并且对于改善循环系统、调节血压和代谢功能也有积极的效果。
2. 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养生方法。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平衡和调节人体的内部能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气功练习主要包括静坐和动作两种形式。
静坐气功注重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深层次的放松来提高心理及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
动作气功则通过练习一系列身体运动和呼吸法来平衡和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加强内脏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
气功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增进身心的平衡。
3.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的养生健身法,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形态。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人们可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呼吸能力。
五禽戏重视身体的舒展与矫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同时,五禽戏也注重调节身心状态,通过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培养意念和精神的集中。
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系统的韧性,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改善体态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积极的效果。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太极拳是一种集身体运动、健身、武术和中医养生于一体的传统功夫,它的发展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密不可分。
传统太极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和道家思想。
阴阳哲学强调相对的对立统一,太极拳也以阴阳的转化和调和为基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升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健康和生命力。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谐,太极拳的动作和运动规律追求以柔克刚,以柔和、自然的气势来化解外部的攻击,这与道家强调顺势而为的思想相吻合。
太极拳的拳谱和拳理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太极拳有许多著名的拳谱,如《太极拳谱》、《太极老人书》等,这些拳谱是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宝贵遗产,它们融合了太极拳的理论和技艺,并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智慧。
拳谱中的拳理包括拳术要旨、拳意、拳法、养生之道等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和领会拳谱中的拳理,太极拳的修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
太极拳中的拳套和拳法也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
太极拳的拳套包括起势、单鞭、白鹤亮翅、提手上势、下势、左右穿梭、斜飞等动作,这些拳套动作的名字和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景物和工艺品有关,如“单鞭”象征单一的阴阳,“白鹤亮翅”象征鹤舞九天,“斜飞”像鹰击长空等。
太极拳的拳法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强调以柔克刚、以德制敌,注重顺势而为、运用对方力量,不与对手直接硬碰硬,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仁义道德。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修行方法和内功训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极拳的修行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内外兼修、心身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的内功训练包括神、意、气、力的修炼,通过调整呼吸、专注于意念、运用内力等方法,达到调和身心、养生延寿的目的。
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注重内外兼修、修炼内功、追求身心和谐的思想相契合。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拳谱拳理、拳套拳法以及修行方法和内功训练。
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的开题报告

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的开题报告摘要:太极拳是一种传承自中国古代的武术形式,内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以及养生价值。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并探讨太极拳这种武术形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太极拳渊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阴阳之间的平衡和相互转化,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太极拳通过八卦掌法,将阴阳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变化体现在武术动作中,充分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此外,太极拳中还包含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内家拳强调内功修炼,外家拳强调技巧和身体力量的使用。
这种区别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内外兼修”的思想。
太极拳还强调练习者的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养生理念也源自于中国古代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通过练习太极拳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养生的目的。
第二部分: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太极拳练习者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身体上的好处,还可以从中体验到心灵上的美好。
太极拳讲究身心统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身心放松、舒缓压力的效果。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增强身体的耐力和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品格,强化个人的道德修养。
太极拳的修炼需要练习者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具备耐心、自律等品质。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达到心身健康、精神愉悦的效果。
第三部分:太极拳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静态武术形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状态,增强身体健康及精神力量。
总结: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还具有重要的养生价值。
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

更 具 意 义 的 是 太 极 拳 文 化 不 仅 仅 用 于 武 术 ,而 更 多 的 是 指 导我们 的人生 ,它可 是我们 在处理 日常事 务 中,按照太 极拳原 理 ,解决生活工作中寓 刚 的 哲 理 体 现 出 了孔 子 中庸 之 道 对 现 实 生 活 的 指 导 意 义 ,反 映 在 生 活 中 ,就 是 “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 的观 点 ,好 始 终 有 坏 事 ,坏 始终有好 事。遇事 时 ,要 把 眼光放 的远 一 点 ,不要 只 看表 面。 太极拳 的 “ 彼不动己不动,彼既动 ,己才动” ,借力打力 、四两 拨千斤 、舍 己从 人 的技击 符合儒 家 “ 厚 德载 物” 的谦 让美 德。 在 克 敌 御 辱 时 ,不 主 张 主 动 动 手 ,你 不 动 ,我 不 动 ;你 既 动 , 我才动 。所 以经 常修 炼太极 拳 ,可悟太 极之理 ,可以改变 人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有 助 于人 们 把 我 辉 煌 人 生 2 .太 极 拳 的 养 生 价 值 太 极 拳 是 中 华 民族 五 千 年 传 统 文 化 结 晶 的 瑰 宝 ,经 过 几 百 年 的传承和实践 ,证 明了它具 有健身 、养 生和技 击等三 大主要 作用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太极拳 的养生作 用却 越来越 突 出。太 极拳拳理 、拳法的内在要素决定 了它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 。
太 极 拳 修 身养 性 价 值 浅 议
周 伟
摘 要 :太极拳具有 东方 民族体育的浓厚 色彩。 它蕴涵着丰厚的 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伦理观念 ,注重 内外兼修 ,融健 身与养 生与一体 ,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结晶,本文从太极拳的文化底 蕴和 养生作用方面对太极拳 的修 身养性价值进行分析和 总结 ,分析认为 长期 习练太极 拳可以从 思想上给人 以启示 ,同时练习太极拳在养生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 ;养生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
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
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
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
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众彩纷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导引,即以俯仰屈伸。
抻筋拔骨为主的肢体运动。
二吐纳,是以借助呼吸来吐故纳新,从而调节体内真气运行。
三膳食,通过食用各种营养品来滋补脏腑器官而达到相互平衡。
上面三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气血通畅,预防疾病,提高体质。
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溯源寻根,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即将太极之理寓于其中。
嗣后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宜导湮郁。
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作内经,其导引之诸法,均本于太极之理,为理念和无形之运动。
华佗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运动之先河。
太极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
古人创太极拳法而不留个人之名,是因历代先师淡泊名利,没有偏见。
它是宇宙和谐运动之表象。
中国的医学基本理论,就是阴阳学说。
它认为人体内部不外阴阳两种因素,阴阳和调,就能维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于疾病。
这种学说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阐述很多,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为万物之能始”,“人有形,不离阴阳”。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这些都是说明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的身体,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的。
内经认为,凡人身体内,必须阴阳和谐,才能健康无病。
它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
“阴阳平匀,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日平人”。
“血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于阴阳对人体非常重要,古代擅长养生之士都善于调理阴阳,祛病延年。
内经里称这些人为“至人”,“真人”,“贤人”,说他们能“把握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谈太极拳文化与养生,首先要先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
因为有许多人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文化混二为一,不先弄清这两个问题,就很难阐述清楚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的关系。
弄清什么是太极文化,什么是太极拳文化,有助于理解太极拳拳谱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太极拳技法的提高,更加清楚地揭示太极拳与养生理论。
进而推动太极文化和太极拳文化的健康发展。
太极文化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河洛文化、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的总称。
而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文化、中医中药文化、武术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过去我阐释过《太极拳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和《太极拳与河洛文化》,这篇《太极拳文化与养生》其实就是《太极拳与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过去的老拳谱上只是提到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太极拳中的应用,而没有更清楚地解释,所以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很难理解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联,更谈不上怎样将它们才能结合起来。
第一节太极拳、养生与十天干一、十天干1、十天干是指什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天干的含义什么十天干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天干的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4、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5、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6、十天干配人体⑴十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⑵十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7、十天干合化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
解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丙为火,火生土,故甲己合化土。
乙庚之年戊为头,戊为土,土生金,故乙庚合化金。
丙辛之年寻庚上,庚为金,金生水,故丙辛合化水。
丁壬壬寅顺水流,壬为水,水生木,故丁壬合化为木。
戊癸之年甲寅之上好追求,甲为木,木生火,故戊癸合化火。
二、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在《杨班侯太极拳拳谱》的《人身太极解》中对十天干在太极拳与养生应用中指出:“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
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
头象天,足象地,人中之人及为中腕,合之为三才也。
四肢四象也。
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胱水、小肠火、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矣,此为内也。
颅丁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此为外也。
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
精出于肾,脑肾为精之本。
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
视思明心动,神流也。
听思聪,脑动肾滑也。
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
水咸、木酸、土辣、火苦、金甜及言语声音。
木毫、火焦、金润、土塌、水漂,鼻息、口呼吸之味,皆气之往来。
肺之门户,肝胆巽震只风雷。
发之声音,出入五味,此言口、目、鼻、舌、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
手、足、肩、膝、肘、胯亦使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
眼、耳、鼻、口、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
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七情也,七情皆以心为主。
喜心、怒肝、忧脾、悲肾、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
夫离南正午火心经,坎北正子水肾经,震东正卯木肝经,兑西正酉金肺经,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坤西南隅土脾化土,巽东南隅胆木化土,艮东北隅胃土化火,此内八卦也。
外八卦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艮八,离九,此九宫也。
内九宫亦如此也,表里者。
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胆化土通脾,丁心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通肾,己脾化土通胃,戊胃化火通心,后背前胸山泽通气,心肺右肋化水通肾,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此十天干之内外也。
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
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拳谱中对十天干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已讲的很透彻了,但还是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因素日很少接触太极文化,所以读起拳谱来还是相雾里看花,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太极拳拳谱,切实理解十天干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的关系,结合以上拳谱,再简要阐释十天干与太极拳文化和养生的关系。
甲乙东方木,配四时为春,配脏腑为肝、胆。
丙丁南方火,配四时为夏,配脏腑为小肠、心。
戊己中央土,配四时为长夏,配脏腑为胃、脾。
庚辛西方金,配四时为秋,配脏腑为大肠、肺。
壬癸北方水,配四时为冬,配脏腑为膀胱、肾。
结合太极拳拳谱《撒放诀》的“呵(心),嘻(肝),呼(脾),咳(肺),吹(肾),嘘(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已达养生之目的。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健身养生是通过实践被人们所共认的,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下面着重谈一下十天干与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为了有助于理解,不妨我们可举例说明:当一个人肝火太旺,就是通常人们说上火了,上火就是一个人身上阴阳失去了平衡,这个可以在卯时(卯时为肝经)练练太极拳,呼气时发“嘻”声,来调整自身的阴阳平衡。
也可以在子时(子时为肾经)练练太极拳(太极拳一般主张不在子午时练拳,为治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在子午时练拳,这叫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为什么不提倡子午时练拳,在一下十二地支与太极拳和养生中具体解释),呼气时发“吹”声来壮肾气,肾为水,肝为木,水生木,也就是说肾气壮来补肝气,以助肝气的阴阳平衡。
同时也可在酉时(酉时为肺经)练练太极拳,呼气时发“咳”声来壮肺气,肺为金,肝为木,金克木,也就是说肺气壮来败肝火,同样也能达到肝气的阴阳平衡。
同样也可以用十天干合化的方法来调整肝的阴阳平衡。
因受篇幅的局限,在这里不能逐一阐释,读者可余者类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太极拳在平时是不主张利用子午时辰练拳和过度运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调节某一经络的阴阳平衡时,可以配合《撒放诀》练太极拳,以按照意愿来达对某脏腑阴阳平衡的调整。
如果在平时不配合《撒放诀》练太极拳,气是会自然调节周身气血的阴阳平衡的,它不受某时辰的限制来生或克某一脏腑气血的。
这也是十天干与太极拳养生的具体所在。
总之,欲研究太极拳,首先要弄懂十天干是什么,十天干的含义,十天干的阴阳之分,十天干的五行属性,十天干配方位及四时,十天干配人体,十天干合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太极拳的行工与养生。
第二节太极拳、养生与十二地支一、十二地支1、十二地支是什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十二地支的含义什么十二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与月亮每月盈虚变化有关,古人将此理解为是这个月亮从生到死的过程,每月初刚露出的月芽儿认为它是新出生的一个月亮,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份是月亮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十二地支的阴阳之分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4、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丑辰未戌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5、十二地支配方位及四时寅卯辰东方木,属春;巳午未南方火,属夏;申酉戌西方金,属秋;亥子丑北方水,属冬。
其中辰戌丑未属土,寄旺于季春、季夏、季秋、季冬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说,土寄旺于春天的三月,夏天的六月,秋天的九月,冬天的十二月。
6、十二地支配人体⑴十二地支配人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⑵十二地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7、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份寅为一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8、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子时者:一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者: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者:一名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者:一名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辰。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者:食时,又名早食等:十二时辰的第五个时辰。
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者:一名隅中,又名日禺等:十二时辰的第六个时辰。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者:一名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
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者:一名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十二时辰的第八个时辰。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者:一名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十二时辰的第九个时辰。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者:一名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十二时辰的第十个时辰。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者:一名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十二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者:一名人定,又名定昏等:十二时辰的第十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十二地支在太极拳与养生中的应用《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卫气论》中说:“灵枢卫气行篇曰: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偱精明),下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所谓一日而主外者,如此夜则行足少阴肾经,注于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度,而复合于目。
所谓平旦人气生者,即上行于头,复合于目者是也。
打拳每一势,阳气一动一周身,至于静,一静一周身,即心之一念动阳气即一周于身,一念静阴气即周于一身。